經典回顧

112-12-11

禮法002章《傳統拜禮:九拜-1》

發佈單位:剪輯部 點閱率:350
【完整影片版內容🎬https://v2.dao365.tw/VideoDetail.aspx?VideoNo=1120803002823

《前言》

講到禮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禮拜。在古代是非常注重拜的禮儀。因應不同的場合、情緒與動作,總共歸納出九種不同的拜禮。本次我們將透過《周禮》來了解,這九種的禮拜形式。

《章節段落》
 
💡影片解析/課程分析        
  ▽ 周禮 春官大祝
  ▽ 稽首
  ▽ 頓首
  ▽ 空首
  ▽ 振動


💡思考時間

----------------------------------------------------------------------

《影片解析/課程分析》

一、 周禮 春官大祝 
 
辦九𢷎,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𢷎,六曰凶𢷎,七曰奇𢷎 八曰褒𢷎,九曰肅𢷎。

注:康熙字典—𢷎
𢷎,拜本字。周禮凡拜皆作𢷎
「𢷎」現代字寫「拜」。周禮裡的「拜」字都寫「拜」字。

注:辭海—𢷎
𢷎,拜本字,首至地也。
「𢷎」是拜的本字,跪著叩頭要敲到地上。頭沒有敲到不行的。

《周禮》分成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共六篇。春官的大祝篇教大家分辨這個九𢷎,也就是九種的拜法。
第一「稽首」,若要完整的行三跪九稽首,都要拜到半個鐘頭以上,一般人是沒有那個耐性,所以都行「頓首」比較快。
第二「頓首」,也稱作叩首,叩首的禮是相當的高。
第三叫做空首、第四叫做振動、第五叫做吉𢷎、第六叫做凶𢷎、第七叫做奇𢷎、第八叫做褒𢷎、第九叫做肅𢷎,中國有這九種的拜法。
現在若至高的禮是三跪九叩首,但有人說最高的禮要四拜,但拜死人才四拜,這禮經都有記載,如果把神當死人拜,就糟糕了。

 
中國的九拜是周公定禮時所制定的,九拜中最高的禮就是「稽首」。
 
二、 稽首
 
<周禮注>
,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供手於地,頭亦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前也
「稽首」就是屈膝跪地,膝蓋要跪在地上,現在用拜墊是不行的。左手按右手上(稱為尚左),供手於地,手完全要貼在地上,並放置於膝蓋前,頭也是要慢慢低到地,而頭要在手的前面

<修真錄>
首,拜,頭至地也,九拜中至敬之禮也,稽是稽留之義,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頭稽手前。

注:辭海—
稽,音啟,本作
𩠜,見稽首。
「稽」本字為「𩠜」,讀作「啟」。

注:辭海—
稽,音雞,
止也。
「稽」音讀作「雞」。「畱」現代字寫「留」,畱止就是頭慢慢低下去,叩到地板後,不能馬上抬起來,要一會兒後再慢慢的抬起來。
 

稽首是一種拜法,頭要叩到地上,也就是九拜當中最尊敬的禮,但現在這個禮都沒有了。
第一個「稽」是稽留之義,頭叩到地上不能馬上抬起來,要停留一下,再慢慢地爬起來。
第二個「稽」是頭稽手前,頭叩下去要在手的前面。光是拜一拜就要幾分鐘之久,若是要三跪九稽首來說,最少要一個鐘頭,若沒耐性沒辦法拜啦。
 
 
三、 頓首
 
<周禮注>
頓首,與稽首略同,惟頭急遽叩於地而觸其額。
「頓首」和「稽首」兩個相差不多,但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稽首」是額頭快速的叩在地上

<修真錄>
頓首,拜,頭叩地也,即叩首也,引頭至地,首頓地即舉,故名頓首也,頭叩手後。
 
注:名義考—叩首
叩首,叩頭以首至地,所謂頓,為叩地也,其辨如此。

「叩首」就是頭要叩在地上,也稱作「頓首」,就為了讓頭叩到地,這個辦法就是這樣子。

「頓首」是拜的一種,頭要叩到地上,現在比較常叫做「叩首」。
「頓首」就是頭碰到地板後立刻起來,頓就是一眨眼叩下去馬上起來。
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頭在手的後面。所以現在在拜大多數都是使用「頓首」,也就是「叩首」。
 

四、 空首
 
<周禮注>
空首,男子之常拜,屈膝跪地,拱手於胸前與心平,俯頭至手也。
「空首」是男人平常的禮拜法,女人沒有人拜空首。膝蓋要跪在地上,雙手拱手在胸口面前與心臟平行,頭不能抬高,要低下去到手的高度,
「空首」頭不用叩到地板上,因為當時沒有香,所以只有這樣拜而已。
 
<修真錄>
空首,拜,頭至手也,手而頭,至於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空首,詳言曰「拜首」。省言曰「拜」。「拜」本專為空首之稱。
 
注:辭海—
拱,手對抱也。

拱就兩隻手疊在一起。


注:辭海—
俯,低也。

俯就是頭低下去。
 
「空首」是拜的一種名字,拱手要和心平,並將頭低下去到手的位置, 「空首」若要詳細說叫做「拜首」,簡單說叫做「拜」,「拜」是對「空首」專門的稱呼。
 

 
五、 振動
 
<周禮注>
振動,拜儀之應樂節者。
「振動」是拜的禮儀,是隨著音樂的節奏
 
<修真錄>
振動,兩手高舉與額平,相擊後,拱手尚左,鞠躬自上至下而拜也。
 
注:康熙辭典—
動,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動」要讀作「董」,「振動」是拜的一種名字。用兩隻手相拍來拜。當今日本人就是用兩隻手相拍來拜,這是周禮留下來的法。
人字旁的「倭」是古代日本人的稱呼,與高矮的「矮」意思不同。
 
注:正字通—振動
振動,今謂打躬連拱手。
「振動」當今就是打手掌後接著拱手。
 
注:詞彙—鞠躬
鞠躬,彎腰行禮。
鞠躬就是這個腰要九十度彎下去。
 
「振動」是兩隻手舉高與額頭平行,將兩隻手相拍之後,拱手尚左,就是兩隻手合起來,
將龍手(左手)按在這個虎手(右手)後,鞠躬將腰從上而下九十度彎下。

※補充:
日本人的拜法是敬禮後(未拱手拜),先將兩隻手合起來舉起,
再將虎手(右手)降下來(龍手高、虎手低)拍兩下。
 
 
  本集專欄先帶大家了解,前四種在動作上有所差異的禮拜法。
  由此可知,禮法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光是一個禮拜的動作就有這麼多的細節需要注意。
  現代人為了方便,已經省略掉許多步驟,因此我們更需要去知道這些禮法的根本。


《思考時間》

讓我們完成下方表格,再次複習這些禮拜法的重點吧!
如果還無法完整答對,趕緊再重新看一次,看看哪邊還沒了解清楚哦!



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答案吧

▼加入中道會即時訊息平台
💡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Line社群! https://reurl.cc/xglgW5










 
QR-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