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回顧

112-08-16

業報004章《消業》

發佈單位:宣傳部 點閱率:504
【完整影片版內容🎬https://v2.dao365.tw/VideoDetail.aspx?VideoNo=1111130001248

《前言》

這一章我們將進一部探討,如何來消業。消除了一般的債業後,又該如何處理棘手的冤業呢?釋迦佛祖的弟子目犍連尊者,和孔子的弟子子路又是如何對自己的業報呢?
 
《章節段落》

💡影片解析/課程分析         
 《金剛經
   《十法界》修真錄、頓悟入道要門論
   《增一阿含經》
   《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家語》

💡思考時間
 
 
 
 
《課程分析》

 一、 金剛經   〈能淨業障分〉
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假使被人輕視、侮辱或被人看不起,這就是你前世的罪業,「賤」是指貧窮、沒地位。應該要墮入這世,忍受許多痛苦。生病或事業不順利,種種的折磨都是「惡道」。
這世被人看不起、被人糟蹋侮辱,受了種種的折磨,這樣上輩子的罪業就消除了,自然會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
 
所以上輩子的業若沒有消除,絕對不可能修成正果,一個人除了行功立德之外,一切的苦業都要去忍受、去領受才能消業。若修養後天或是下乘法的人比較容易,因為盲目的人根本沒看到後世的情況,一直祈禱神佛用目前的福,來解決當下的痛苦就好。
 
而當今的人都「誤」以為修行證果就不會有病,因此我們要知道證果和業完全沒有關係。舉例來說,我沒錢可以讀書,就跟別人借錢、或貸款等等。現在我考上博士,難道欠人的錢就可以不用還嗎?難道可以說考上博士,一切的債務都消除了嗎?所以修行就是如此,修行有很多的業,而業就是債務,證果就可以說是考上博士一樣。李老師常說佛就像博士、菩薩就像碩士、若聲聞就像學士,這都是了脫生死的境界,但不能說你成佛後,這些業都可以不用還,所以一個人的業若沒完全消除,也是沒辦法進果位。


 二、十法界
有人說做清淨的布施可以消業,但是只能消一般前世,所帶來的貪瞋癡的債業,若前世有做傷害到別人的業,這樣就沒辦法消了,除非你達到見性之後,才有辦法消除你過去所傷害別人的業。

《修真錄》
欲除業障須是見性,何謂見性心無所住,見性是功以功除業,若無功德當受其業,其業不除永受輪迴。
若要除去我們的業障,一定要看出本性,甚麼又叫做見性,就是我們人的心無所住。見性就是功,用功德除去我們的業障,若沒有功德就應該要受人的業報,只要沒除去業障,永遠都要持續的輪迴。


悟入道要門論—卷下
人問:「一心修道過去業障能得滅否?」師曰:「不見性人,未得消滅,若見性人,如日照霜雪,霜雪自消滅。」
有一個人問祖師:「我們一心來修道,過去的業障有辦法消滅嗎?」祖師回答:「若沒有見性的人不能消滅,但若有辦法見性的人,就好像太陽照著霜雪,自然就會溶化。」

《修真錄》
般若如太陽,故名曰慧日,業障似霜雪,慧日太陽照,業消若霜溶。
般若像太陽一樣,所以叫做慧日,我們的業障就跟霜雪一樣,慧日的太陽一照,我們的業自然就會消除,如同霜雪溶化一樣。所以一個人,若沒達到無住的布施來造這個功德,你要消除我們過去所有的業,這是很困難的事情。

注:佛學大辭典—慧日
「慧日」佛智能照世之盲冥,故比之於日,無量壽經下曰:「慧日照世間,清除生死雲。」
「慧日」等於就是佛祖的智慧,因為佛祖的智慧,有辦法照世上迷迷惘惘的人,所以才比喻為日。無量壽經下卷說,慧日照世間,有辦法清除我們生死輪迴的黑雲。
 
註:佛學大辭典—佛智
「佛智」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羅三貌三菩提」。舊翻無「上正等正覺」-略- 是「佛智」之別號。
「佛智」是佛祖的智慧,梵語叫做「阿耨多羅三貌三菩提」,若以前的翻譯解釋成「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等於我們人的妙智慧,是佛智的另外一個名稱。
 

 三、增一阿含經

尊者大目犍連入羅閱城乞食,執杖梵志遙見目蓮來,各各相謂曰:「此是沙門瞿曇弟子,彼弟子中,無出此人上者,我等合共圍打殺之。」諸梵志共圍打之,爛盡苦惱甚
是時目連以神通還祇洹精舍,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言:「於世尊弟子中為神足第一,何不以
神足避之。」目連曰:「我宿業極重,我於神字尚不能憶,況發通耶?」
尊者大目犍連進入羅閱城要來乞食,就是托缽要來求乞食物。執杖就是拿著棍子,一些外道的出家人,遠遠看到目犍連來,就接頭交耳的說:「這就是出家瞿曇的徒弟,在釋迦瞿曇的徒弟之中,沒有一個人比這個人還棒。我們大家就一起把他圍起來打死。」
 
這些外道的出家人,就聯合起來把他打得像肉醬一樣,可以說是非常痛苦。在這個時候,目犍連才用這個「神通」,來到祇洹精舍,是舍利弗在靜坐的地方。但是這要特別注意,現在所說的「神通」是包含很廣,有天眼通、天耳通、宿世通,還有他心通等等。目犍連尊者是神境通,也可以說神足通第一,運用祂的元神,讓靈魂有辦法自在,不會讓祂迷迷惘惘。
舍利弗就說:「在我們師父的徒弟之中,祢是神足通第一,為什麼不用神足通避開。」
目連就說:「我的宿業很重,那時眾人把我圍起來,我連一個神都想不起來,怎麼去發揮這個通,神通再強也沒有辦法。」

注:智度論—梵志
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
「梵志」就是跟釋迦佛祖不同教門的出家人,現在的出家有很多種的派門,如波羅門教等等。「梵志」也就是指出家的外道,指佛教以外的道。

注:佛學辭典—瞿曇
瞿曇,釋種之姓,古來佛姓。
瞿曇就是釋迦族的姓,釋迦不是人姓,是一個族名。像我們漢民族也有很多的姓。

注:俱舍論—神足
神境通,又云神足通,即變現不思議境界之通力,故謂神境通。
「神境通」,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神足通」,就是變化很多,不思議的境界的通力。

尊者大目犍連進入羅閱城要來乞食,就是托缽要來求乞食物。執杖就是拿著棍子,一些外道的出家人,遠遠看到目犍連來,就接頭交耳的說:「這就是出家瞿曇的徒弟,在釋迦瞿曇的徒弟之中,沒有一個人比這個人還棒。我們大家就一起把他圍起來打死。」
 
這些外道的出家人,就聯合起來把他打得像肉醬一樣,可以說是非常痛苦。在這個時候,目犍連才用這個「神通」,來到祇洹精舍,是舍利弗在靜坐的地方。但是這要特別注意,現在所說的「神通」是包含很廣,有天眼通、天耳通、宿世通,還有他心通等等。目犍連尊者是神境通,也可以說神足通第一,運用祂的元神,讓靈魂有辦法自在,不會讓祂迷迷惘惘。
舍利弗就說:「在我們師父的徒弟之中,祢是神足通第一,為什麼不用神足通避開。」
目連就說:「我的宿業很重,那時眾人把我圍起來,我連一個神都想不起來,怎麼去發揮這個通,神通再強也沒有辦法。」

 四、 仲尼弟子列傳 
壼黶攻子路,繫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嗟呼!由死矣。」
壼黶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攻擊子路,將祂的纓割斷。纓就是以前用來固定帽子,綁在脖子上的帶子。
子路這樣說:「君子將要死,我這個冠不能沒戴。」戴上去將兩條帶子綁好後,就讓壼黶打得好像肉醬。孔子聽到魏國作亂,祂就說:「啊!子路死了。」祂知道這是子路的業,所以只聽到魏國作亂而已,就知道子路死了。

 
 五、 孔子家語 
子路死焉,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之矣。」

注: 辭海—
醢,肉醬也。
醢就是肉醬

所以修行人若遇到業,不可以評論他是沒修好。一句俗話說「沒求好生也求好死。」現在的人都解釋錯了,以為好死是沒有病痛的過世。正確的意思是,生前辛苦一點沒關係,要求死後有一個好的結局。
像岳飛被秦檜陷害,最後死在風坡亭,赤身露體連一具棺材也沒有,看起來是很不好死,但是岳飛今天在宜蘭碧霞宮成為神被功俸著。
關公在落馬巷,死在孫權的手中,而且頭顱和身軀還分開,這樣是好死嗎?但是現在關公和岳飛都是武聖。所以好死,指的是走好路去歸神、歸佛。秦檜雖然無病而死,但是現在在地獄受刑,所以好死不好死,不是看人死的結局,是要看那個人之後上走好路或壞路。
 
《思考時間》

從今天的內容裡,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幾個問題。
一、究竟甚麼事業障的本質?
二、只要修行就能消業障嗎?
三、消除業障需要到達甚麼樣的境界呢?

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吧

▼加入中道會即時訊息平台
💡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Line社群! https://reurl.cc/xglgW5
QR-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