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影片版內容🎬https://v2.dao365.tw/VideoDetail.aspx?VideoNo=1120604002498】
《前言》
上一個章節,釋迦佛祖向徒弟舍利弗說明,儘管自己做了許多功德,幫助世人了脫生死得到安樂,但始終逃不過自己累世所造的冤業。
本章節將繼續透過「佛說興起經」了解釋迦佛祖受業的經過。
《章節段落》
💡影片解析/課程分析
《佛說興起行經》
▽ 第八章
▽ 第一章
▽ 第五章
💡思考時間
《影片解析/課程分析》
一、 佛說興起行經 〈第八章〉
佛在羅閱衹竹園精舍,入城乞食,忽有提婆達兜執木槍迸在佛前, 略 佛便心念,當償宿業,遂疊大衣,敷座而坐,即展右足, 木槍便從足徹過。舍利弗等皆至佛所,禮拜慰問,為說宿緣:「往昔有兩部主賈客,入海取寶後遇水漲爭船,第二部主與第一部主格戰,第二部主以鑹矛鑹第一部主腳過,即使命終。」佛告舍利弗:「爾時第二部主,即我身是,第一部主者,今提婆達兜是,我時鑹彼腳,以是因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故受木槍刺腳也。」
注:舊版的康熙字典—鑹
「鑹」,矟也。
註:舊版的康熙字典—矟
矛長八尺曰矟。
那個矛長有八尺叫做矟,類似長槍的武器。
釋迦佛祖在羅閱衹竹園精舍,拿著缽要入城去乞食。這時提婆達兜拿著一隻木槍,追著釋迦佛祖想刺傷祂。
但釋迦佛祖有神通能閃躲,所以提婆達兜根本傷害不了釋迦佛祖。釋迦佛祖心裡就想,這是我上輩子跟他的冤業,今天若沒來補償前世所帶來的宿業,我下輩子還要再來,就無法了脫生死。再看破一切後,釋迦佛祖將這件袈裟拉高起來,把大衣折起來,並隨地坐了下來,將他右邊的腳就伸長,提婆達兜到了之後,就拿木槍從釋迦佛祖的腳掌刺了過去。
後來回到精舍,舍利弗聽到祂的師父,被提婆達兜用木槍刺穿腳掌,就來到釋迦佛祖所待的地方,向祂禮拜並慰問祂,為甚麼不閃躲?釋迦佛祖才說:「這是我宿世因緣。前世有二個部主,類似部落的酋長,部落的領導人。兩個部落的主人在做生意,要入海去取寶,當時船進水,為了要爭奪船上的東西,兩個部主就發生衝突,第二部主就拿一隻矛,從第一部主的腳刺穿。由於海上沒有醫生,第一部主失血過多而死,就因此結怨了。」
釋迦佛祖才對這個舍利弗說:「當時第二部主就是我,第一部主就是提婆達兜,因為我用矛刺穿他腳掌的仇恨,所以我去地獄受很多苦報,今天雖然我修到成佛,不過我還有這個留下來的冤業需要去承受。」
二、 佛說興起行經 〈第一章〉
佛言:「往昔有名淨眼,時有婬女,名鹿相,淨眼誘此女人,共車出城,至樹園中,共相娛樂。時彼園中,辟支佛修行道法,淨眼待辟支佛入城乞食,遂殺鹿相,埋辟支佛廬中,後累辟支佛將死地,淨眼見已,即起悲心,我所造作,自當受之,故自說罪,因國王即殺淨眼,時彼淨眼者,則我身是,彼鹿相者,孫陀利是,以是因緣,無數千歲,受無量苦,今雖得佛,由此餘殃,故獲孫陀利謗也。」
注:大智度論—鑹
辟支佛有二種,一獨覺、二緣覺 略 能獨出智慧,不從他聞,自以智慧得道。故:名「獨覺」。 略 「緣覺」者因聞十二因緣覺悟,成「辟支佛」也。
「獨覺、緣覺」十法界裡面就會詳細解釋。
成就辟支佛有二種,一個是獨覺,一個是緣覺,假使一個人都沒有聽道理,自己生出智慧來得道,這稱做「獨覺」。若是「緣覺」就是聽了十二因緣(三世因果)來覺悟。
注:佛學辭典—孫陀利
有婬女名孫陀利,在大眾中誹謗佛,略,佛說其往昔之因緣,攝於「興起行經」上。
若想要了解很多典故或術語,佛學辭典裡面都有寫。
(攝自於興起行經)有一個婬女叫做孫陀利,在眾人的面前誹謗釋迦佛祖。祂的徒弟疑問,為甚麼師父不去解釋或是把她趕出去。釋迦佛祖才說:「不行,這是我欠她的,因為前世我跟她有冤仇,現在讓她誹謗後這業才會消,不然我下輩子還要再來修。」
釋迦佛說:「過去很多世以前,有一個人名字叫做淨眼,當時有一個不三不四的女孩,名字叫做鹿相。當時淨眼誘拐鹿相坐同一輛馬車出城,到樹園這個地方二人共相娛樂,剛好有一個辟支佛在樹園裡修行。淨眼怕真相被發現,因此等待辟支佛進城去乞食的時候殺死了鹿相,並埋在辟支佛修行的茅屋裡面。時間一久,屍臭味影響到了鄰居,國王誤會是辟支佛狠心殺了鹿相,要將他砍頭處死。
淨眼看到這個情形生出悲心,後悔知道自己錯了,身為一個修行人還連累了別人,就這樣去自首要來受這個罪,最後辟支佛就開赦無罪,並把淨眼判死刑。當時的淨眼就是我,而鹿相就是孫陀利,因為上輩子殺人的冤業,我去地獄去受罪、去做畜生受苦,雖然我今天修到佛果,但是我過去餘殃、冤業還沒消,所以孫陀利才來誹謗我。」
所以修行一世就可以完成,這不是騙人的。釋迦佛祖過去也是壞孩子,做很多壞事情下過地獄、做過畜生、去過餓鬼道,因為業還沒消,這輩子才來消業,不然才一世祂就成道了。有些比較苦命的人,會說自己上輩子做不好,這輩子這麼命苦要怎麼修,但難道你會比釋迦佛祖的命苦嗎?所以你不要埋怨,還是要努力修。
三、 佛說興起行經 〈第五章〉
佛告舍利弗:「往昔久遠世,於羅閱衹大城之中,時大節日聚會,時國中有兩姓力士:一姓剎帝利種,一姓婆羅門種,亦來在會。時兩力士共相撲,婆羅門力士,語剎帝利力士曰:『卿莫撲我,我當大與卿錢寶。』剎帝利便不盡力,戲令其屈伏也,二人俱得稱皆受王賞,婆羅門力士,竟不報剎帝利力士所許,到後節日,復來聚會相撲,婆羅門力士,復求剎帝利力士,如前相許,剎帝利力士,復饒不撲,得賞如上,復不相報,如是至三。「後節日復會,婆羅門力士重語剎帝利力士曰:『前後所許,當一時併報。』剎帝利力士心念曰:『此人數次欺我,既不報我、又侵我分,我今日當使其消。』是剎帝利便乾笑曰:『卿誑我滿三,今不復用卿物。』便右手捺項,左手捉胯腰兩手蹴之,挫折其脊,如折甘蔗,擎之三旋使眾人見,然後撲地,墮地即死,王及群臣,皆大歡喜,賜金錢十萬。」佛語舍利弗:「我爾時以貪恚故,撲殺此力士,以是因緣,墮地獄中,燒煮榜治,今我已成何惟三佛,諸漏已盡,爾時殘緣,含故有此脊痛之患。」
注:佛學辭典—何惟三佛
阿惟三佛,又曰:「阿毘三佛」。譯曰:「現等覺」,顯現正等知覺之義,「佛智」之異名。
阿惟三佛不是指佛祖。阿惟三佛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阿毘三佛」,翻譯中文叫做「現等覺」,就是顯現正等知覺的意思,是「佛智」的另一個名字,也就是般若妙智慧。
釋迦佛祖對舍利弗這樣說,很久以前在羅閱衹大城之中,有一個大節日的聚會,好像我們廟裡在熱鬧這樣。當時國內有二個大力士,一個是姓剎帝利種,一個是姓婆羅門種,這兩個力士在聚會上比相撲。當時婆羅門的力士就對剎帝利的力士說:「你不要摔我,在你假裝輸之後,我把所有賞的錢都給你。」剎帝利的力士就沒盡力,演戲假裝輸了比賽,賽後兩個人都被誇獎,都受到王的賞賜,贏的賞賜較多,輸的賞賜較少,但婆羅門的力士卻沒有把賞金給剎帝利力士。
之後節日又到了,婆羅門力的士又求剎帝利的力士假裝輸,承諾會連同上次的賞金一起給。這個剎帝利的力士貪錢因此又假裝輸了,賞賜就像上次一樣,但是剎帝利的力士又騙了婆羅門的力士。就這樣經過三次,又到了節日要
相撲,婆羅門的力士又跟剎帝利力士說,會把所有的賞金一次給他。剎帝利力士心理就想,這個人很賴皮,一連騙了我三次,你侵佔我的賞金,我今天就要讓你好看。
剎帝利的力士就奸笑的說:「你騙我三次,今天不會再讓你了,你的東西我也不要了。」
就用右手掐住脖子,左手抱住下腰,兩隻手把他壓下來去,結果他的脊椎骨就斷了,好像在折甘蔗,整個人托起來轉三圈,讓眾人看到後就丟到地上,丟到地上後就像蟾蜍摔死了。國王和群臣們大家都很高興,賞他十萬的錢。
釋迦佛祖才對舍利弗說:「我當時就是貪著錢和名聲,因為被欺騙三次而怨恨,把對方打死。我為了這個原因墮入地獄,下油鍋、抱銅柱。儘管我今天已經成了阿惟三佛、看出本性、有了這個般若妙智慧,達到無所住的心,不過因為過去的殘緣、冤業,所以我今天才會生骨刺,痛到受不了。」
所以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造冤業,若是有一點宿世業,這輩子還有辦法解決,帶若是造了冤業,就沒辦法解,還是要認命,再痛苦都要忍耐。就算求神拜佛,業如果沒有消,也只是不斷的留到下一世而已。
《思考時間》
到目前為止的課程,始終提醒著大家應抱持著樂天知命的心態,勇於面對一切的挑戰,千萬不要被一時的不如意給打敗,
釋迦佛祖一生面對 許多冤業所帶來的痛苦都能堅持著,讓我們效仿聖人的精神,努力對抗一切的業報,一起走向了脫生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