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錄

檔案下載

論語為政第二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載貨重量,故曰大車。載人不過數人,量輕,故曰小車。大車用牛,小車用馬。

5經義注解 161-修真錄-- 論語(十五)-10.(第廿二章)人而無信...

論語八佾篇第十九章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為臣綱者,君非單獨指國家元首也。凡機關團體,有指揮監督責任者,則皆稱謂君也。故居上位者,總要以身作則,作出模範標準,以教化指導下位之人。使下位之人,可效法而作,如此則可符合君為臣綱之道。反之,為君者,不守道德,惟利是圖,則君綱不振。為臣者,必效其君而犯順,此君之過也。

5經義注解 162-修真錄-- 論語(廿二)-5.修真錄釋君臣

論語里仁篇第四章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誠心立志於仁道,對善人固然要去愛他,對惡人也要愛他。當設法改變他、感化他,最好使他能進天堂、升西方。所以一個人真正有志於仁道的人,看天下沒有一個是可惡的。對善的愛護他,對惡的也要憐憫他。所以佛家談慈悲,儒家語善善而惡惡由此焉。佛陀云善惡二人中,其心等無異。而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此皆孔子所說之苟志於仁矣無惡也之義相同也。

5經義注解 163-修真錄-- 論語(廿七)-7.對惡人也要愛他

論語里仁篇第十五章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者,獨善其身,則人心也。云恕者,兼善天下,則天心也。度己度人,則佛家所謂自行化他。吾人若能行忠恕之道,則違道不遠。己之所不欲,亦必人之所不欲。譬如禍者己之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人道也。己之所欲,亦必人之所欲,譬如福者己之所欲,加施於人是天道也。此二合之為一,是名忠恕。行忠恕,則違道不遠。故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也。

5經義注解 164-修真錄-- 論語(卅)-6.修真錄釋忠

論語里仁篇第十五章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行慈者,人心也;行悲者,天心也。能忍者,人心也;能受辱者,天心也。度己者,人心也;度人者,天心也。度己謂之忠,度人謂之恕。

5經義注解 165-修真錄-- 論語(卅)-7.修真錄釋恕

論語里仁篇第十六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喻於義者,與孟子所云,舍生取義同,亦與克己利人之義同也。是故修行欲脫出生死輪迴,必克己利人。其次者利人利己。利人利己之人,死後登天為神,享受天福,受人禮拜。再次者利己利人。利己利人之人,死後輪迴人間作人,亦富亦貴,享受人間之福報。最下流者克人利己。克人利己與孔子所云小人喻於利之義同。克人利己之人,死後輪迴三惡道,受其應受之苦果焉。

5經義注解 166-修真錄-- 論語(卅)-8.(第十六章)君子喻於...

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曰舍生取義,世人以為舍生者必死焉,非也。此云生者,生財之義。世人皆利是視。孟子謂生之與義皆我所欲,而二者不可兼,欲生財必損義,欲取義必損生。是時,君子必舍生而取義。故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經義注解 167-修真錄-- 論語(卅)-9.孟子告子章句上

呂純陽祖師

迷人不知我心自有道,終日著相在事上修。亦誦經禮斗,亦鍛鍊調身,望得脫離生死。終不能解脫,乃歸六道之途。

上士學道,求之於心。太上教人,但能修心。成仙成聖,只在目前。中士學道,求之於身。妄鍊肉身,望得解脫。心無正念,終不見道。下士學道,求之於術。認術為道,妄自尊大。造孽造愆,乃歸冥途。迷人學道,求之於術。不信正理,妄求錫福。福盡業在,永難脫苦。

6聖凡相形 168-修真錄-- 七真史傳(八)-7.修真錄釋四種學道人

六祖法寶壇經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道由行非由言,君子重於行,小人重於言。

6聖凡相形 169-修真錄-- 七真史傳(九)-3.道由行非由言

雜寶藏經

須知一切事,由正行而得,不依祭祀而得。

善人求神得福,其福猶如燈油,燃之添之,屢添屢光。福上添福,福永不盡。惡人求神得福,其福猶如燈油,燃之不添,油盡必熄。縱慾享福,福盡禍臨。

6聖凡相形 170-修真錄-- 七真史傳(十)-4.◎恭敬上修【史傳046】
頁數【17/24】頁;資料總筆數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