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錄

檔案下載

佛學大辭典

兩舌謂言語反覆,掉弄是非也

一簧兩舌,語詞反覆,離間世人,得無量罪。

7佛理注解 181-修真錄-- 十法界(四)-7.佛學大辭典釋兩舌

大方便佛報恩經

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能燒一世,惡口熾然燒無數世。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七聖財。是故阿難,。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人之作孽,莫甚於口。惡語傷人,必為人忌。語由口出,故名惡口,亦名惡語。

7佛理注解 182-修真錄-- 十法界(四)-7.佛學大辭典釋兩舌

佛學大辭典

「綺語」,一切含婬意不正之言詞也。舊譯曰「綺語」,新譯「雜穢語」,十惡之一。後世騷人積習,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於閨閣者,皆謂之綺語。

一切雜穢不正言詞,皆謂之綺語。

7佛理注解 183-修真錄-- 十法界(四)-8.佛學大辭典釋綺語

大乘義章

邪言不正,是名綺語。

─戒有共同之戒,有不共同之戒。何為共同之戒耶?即佛家所謂之性戒也,性戒乃不分其教別,不分其派門。在戒律中,皆有共同制禁之戒,如殺、盜、淫妄等。何謂不共同之戒律耶?即佛家所謂之遮戒也。如飲酒亂性,性亂則易犯餘戒,故佛家戒之。道家則謂飲酒可鍊性,酒飲而不醉,醉而不亂,是名酒仙。又儒家,據孔子曰:「酒無量不及亂。」故道儒二家皆不制禁飲酒。如善本淺者,有殺害之心,食肉凶性,易犯殺畜生戒,故下乘者制禁之。若修大菩薩行,心不懷殺害心,於大乘戒律中不制禁其食肉。於文殊師利問經有載其事。故修上乘之菩薩,則食肉無有罪過也。

7佛理注解 184-修真錄-- 十法界(五)-2.性戒與遮戒之別

佛學大辭典

十善戒者,不待佛之制止。自性可受持之戒,故云自性戒,又云本性戒。

何云十善戒?為自性戒耶?十善具有心之三善,不貪、不瞋、不癡;及身之三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口之四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等。身三善及口四善,乃一切戒中之性戒,不待佛之制戒,自性是戒。不論有受戒亦無受戒,若犯之即受罪。又一切罪因皆由貪瞋癡所起,故能受持心之三善。不貪、不瞋、不癡,則萬惡盡滅,故十善戒,名為自性戒也。

7佛理注解 185-修真錄-- 十法界(十六)-8.自性戒即大乘戒

佛光大辭典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維摩禪室亦依此制。

佛一磔手為周制二尺,人一磔手為周制一尺長。四分律云:「比丘中量之房間,為長佛十二磔手(則今之十九尺二寸)。內廣七磔手(則今之五尺六寸)。」約為三坪。而言方丈則四方一丈之室,亦約為三坪。故比丘中量之房間,不得超過三坪。若過量作其房間者,則犯重罪之僧殘,謹之慎之。

7佛理注解 186-修真錄-- 十法界(廿二)-3.一磔手之尺寸

頓悟入道要門論

問:「此門從何而入?」答:「從檀波羅蜜入。」

有人亦疑問,為什麼惟修檀度即六度悉皆具足呢?檀,布施也。度者,達彼岸之義。欲達彼岸,非惟一般布施所能到。此云布施,則金剛經所謂無住布施。人能無住布施,則無三毒之心。無貪欲之心則能持戒,無瞋恚之心則能忍辱,無痴惑之心則能精進。三毒除盡,定慧則齊全。故頓悟入道要門論云:「但修檀度,即六度悉皆具足也。」

7佛理注解 187-修真錄-- 頓悟入道要門論(八)-8.◎問此門從何而入...

佛學大辭典

淨土宗主於念佛往生。晉慧遠等倡淨土法門,住廬山結蓮社,以觀想持名專修為上,一名蓮宗。

淨土宗又名蓮宗,主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為其旨。云淨土者,清淨之土。吾人世界,汙濁不淨,煩惱深重,稱為穢土。諸佛國土,莊嚴安樂,離諸煩惱稱為淨土。在此方穢土,修一種法,將來能往生佛國淨土,名為修淨土法門。倡行此法之宗門,即名為淨土宗。此宗以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為本,稱為淨土之三經。東晉慧遠大師,專倡淨土法門。結蓮社於廬山,得一百二十三人,同願往生西方極樂國土,以觀想持名專修為其宗旨。淨土宗以慧遠大師為初祖,因遠公首創蓮社弘揚淨土,故亦名蓮宗。

7佛理注解 188-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一)-8.淨土宗又稱蓮宗

佛學大辭典

善本同於善根,植善固而不拔之意,無量壽經下曰:「善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

無量壽經云善人無善本。善人既行善事,何故無善本耶?此等人如儒家所云之鄉原同。又無明善人,亦與善人無善本同義。

7佛理注解 189-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六)-3.佛學大辭典釋善本

佛學大辭典

一心,唯一之信心。不為他心所奪,謂之一心。

一心之義有二:以俗言之,一心者,專心無異念也;若以道言之,一心則如如不動之佛性也。

7佛理注解 190-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六)-12.一心真意
頁數【19/24】頁;資料總筆數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