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錄

檔案下載

十法界圖解

法界一心,三覺行圓,萬德具足,成佛之心。

萬德具足,謂一切戒行無絲毫之缺點也。

1名相釋義 021-修真錄-- 十法界(二十)-10.法界一心三覺行圓

中庸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隱己善揚己惡曰道,揚人善隱人惡曰德;隱人善揚人惡曰罪,揚己善隱己惡曰愆。

1名相釋義 022-修真錄-- 中庸(三)-6.呂純陽祖師釋隱惡揚善

呂純陽祖師

本章所云聖者,非指道德至上修養極高之聖人,乃指創制科學、絕頂聰明之巧聖也。云智者,非道中所言之智慧,乃俗所言之巧智。絕巧聖不生,棄巧智不用,使民各安其居樂其業,則民享百倍之利。故曰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也。

巧者,虛偽也。巧智者,巧故之智也。

1名相釋義 023-修真錄-- 中庸(三)-9.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辭海

考舊刑律所謂十惡者:一謀反、二大逆、三謀叛、四惡逆、五不道、六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義、十內亂。

不敬,不敬神祇,偽造御寶等罪。孝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1名相釋義 024-修真錄-- 中庸(二十)-4.辭海釋十惡

辭海

考舊刑律所謂十惡者:一謀反、二大逆、三謀叛、四惡逆、五不道、六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義、十內亂。

不睦,兄弟爭產也。

1名相釋義 025-修真錄-- 中庸(二十)-4.辭海釋十惡

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知識有二:以知識運用善法,則名謂善知識;若以知識運用惡法者,則名謂惡知識矣。

1名相釋義 026-修真錄-- 六祖法寶壇經(二)-4.佛光大辭典釋善知識

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分別識則第六識也。第八識動由第七識傳送,第六識能去分別故名分別識,以五塵中種種諸境而去分別也。

1名相釋義 027-修真錄-- 六祖法寶壇經(三)-10.佛學大辭典釋第六識

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第六識名曰意識,乃意根對一切事物所生之識也。六祖壇經云:「五八六七果因轉。」是謂第六識為因,而前五識為果也。則此識專以了別一切事物,而指揮眼耳鼻舌身,等五識為其作業故也。

1名相釋義 028-修真錄-- 六祖法寶壇經(三)-10.佛學大辭典釋第六識

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第七識亦名意識,此識以思量為自性,與第六識,以了別為自性者不同。第七識雖與第六識同名為意識,而實有異。然第六識與第七識有何分別耶?第六識為對一切事物,轉指揮前五識之眼耳鼻舌身等為其作業。第七識能斷惑證真,轉於第八識之心識,而得道果,故亦名曰媒識。法寶壇經云:「五八六七果因轉。」是謂第七識為之因,第八識為之果也。

1名相釋義 029-修真錄-- 六祖法寶壇經(三)-12.佛學大辭典釋末那

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第八識,為眾生根本之心識。吾人輪迴三界、四生、六道,此識實為業報為主。人將死時,即行離去,故第八識之作用極廣。

1名相釋義 030-修真錄-- 六祖法寶壇經(三)-14.修真錄釋第八識
頁數【3/24】頁;資料總筆數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