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
                        正業,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業,住於清淨之身業也。
                    
                    
                        正業者,遠離殺生、偷盜、邪淫等之身業也。
                    
                    
                        1名相釋義
                        011-修真錄--
                        十法界(八)-6.正語、正業、正命
                    
                 
            
                
                    
                        
優婆塞戒經
                        一先發多願修小小與;二選擇惡物以施人;三既行施已心生悔恨,此三事物非淨施也。
                    
                    
                        奉獻付出是功德,施捨獲得是福報。
                    
                    
                        1名相釋義
                        012-修真錄--
                        十法界(十三)-7.三事物非淨施
                    
                 
            
                
                    
                        
漢書
                        有陰德者,必饗(享)其樂以及子孫。
                    
                    
                        施恩望報非君子,積德陰功大丈夫。
                    
                    
                        1名相釋義
                        013-修真錄--
                        十法界(十四)-5.有陰德者必享其樂
                    
                 
            
                
                    
                        
頓悟入道要門論
                        人問:「一心修道過去業障能得滅否?」師曰:「不見性人未得消滅,若見性人如日照霜雪,霜雪自消滅。」
                    
                    
                        般若如太陽,故名曰慧日。業障似霜雪,慧日太陽照,業消若霜溶。
                    
                    
                        1名相釋義
                        014-修真錄--
                        十法界(十四)-5.有陰德者必享其樂
                    
                 
            
                
                    
                        
傅大士
                        寶滿三千界,齎持作福田,唯成有漏業,終不離人天。故知住相布施,即非福德性。若人心無能所,識心見性,方名福德性也。
                    
                    
                        以無所求之心而行布施者,曰功德,聖者之行;若以有所求之心而行布施者,曰福德,凡夫之行;若以自利貪求之心而行布施者,曰失德,是迷人之行也。
                    
                    
                        1名相釋義
                        015-修真錄--
                        十法界(十四)-11.呂祖釋福德性
                    
                 
            
                
                    
                        
說苑
                        常摐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常摐曰:「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無以復語哉。
                    
                    
                        善柔如舌,惡剛似齒。
                    
                    
                        1名相釋義
                        016-修真錄--
                        十法界(十六)-13.賢者以忍為先
                    
                 
            
                
                    
                        
最上乘論
                        但能不惡著麤衣,不惡食麤飧,了然守本真心,佯癡不解語。最省力氣而能有功,是大精進人也。
                    
                    
                        精謂精純無惡雜故,進謂昇進不懈怠故。
                    
                    
                        1名相釋義
                        017-修真錄--
                        十法界(十七)-5.精進波羅蜜
                    
                 
            
                
                    
                        
六祖法寶壇經頓漸品
                        長坐拘身,於理何益?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坐有三,一坐禪,二坐工,三坐靜。
                    
                    
                        1名相釋義
                        018-修真錄--
                        十法界(十八)-11.坐禪、坐工、坐靜
                    
                 
            
                
                    
                        
六祖法寶壇經坐禪品
                        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
                    
                    
                        居塵不染名為禪,對境忘情名為定。
                    
                    
                        1名相釋義
                        019-修真錄--
                        十法界(十八)-11.坐禪、坐工、坐靜
                    
                 
            
                
                    
                        
華嚴經
                        譬如日出有照,生而盲者因無眼故,未曾能見。無信執迷,無解毀戒,邪命自活盲眾生,無慧眼故,不見智慧日輪。
                    
                    
                        通達諸法曰智,斷惑證理曰慧。
                    
                    
                        1名相釋義
                        020-修真錄--
                        十法界(十九)-2.智慧婆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