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錄

檔案下載

呂純陽祖師

仙佛不染塵緣,住於無色界。縱能禪定出神,猶不能謁,何況凡夫?慈航倒駕之仙佛,住於色界,惟能禪定行者,出其陽神得謁之。仙佛雖時而下凡,但不住寺廟。或時而臨堂降筆,著經作典,示人行道,只在剎那間即回上天,或時以應化之身濟度眾生。故住寺廟之神佛,皆蒞任之神,或魔示鬼所假扮之神佛也。欲分辨神格,但看以勸化為主者,上品之神也;以濟世為主者,中品之神也;以顯化為主者,下品之神也。若迷惑眾生,示眾生獻牲燒金紙,說劫言禍等等,非鬼即魔之假扮神佛者。謹之戒之。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知音智。吾師曰:「鬼神可敬而不可近也。」何故?不敬則慢,慢則禍至,故鬼神不可不敬也。近鬼神則入於迷惑,惑則殆矣,故鬼神不可近而遠之。遠讀去聲,離去也。君子若能如此者,則可謂智也,小人反是。

5經義注解 151-修真錄-- 祀神心情有四(下)-6.近鬼神則入於迷惑

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

****

諸佛說法,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而說。故機緣未至不說,須待機緣成熟,集會而說法。法會因由者,即說金剛經機緣成熟時也。古本金剛經並無界分,至梁昭明太子,共分作三十二分焉。

5經義注解 152-修真錄-- 金剛經(一)-8.法會因由分第一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第六

自性自度,名為真度。何名自性自度?

仙佛教化世人,自性自度,非仙佛能度。故修行之人,不可起念,眾生受我度也。

5經義注解 153-修真錄-- 金剛經(四)-2.自性自度名為真度

呂純陽祖師

淨信者,清淨之信心也。佛法如大海,惟般若能入。若信般若波羅蜜,自明見理,知自心本性即是佛。離此心外,更無別佛可求。故能如此信解,即名淨信也。

鈍根惟信而不解,故曰迷信。利根信而解之,故曰信解。

5經義注解 154-修真錄-- 金剛經(六)-8.呂祖釋淨信

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不入色者,不著得果之態度。不入聲者,不自言得果之語病。不入香者,不自稱活佛無上師等。不入味者,不任意受人供養。不入觸者,不貪求多數弟子。不入法者,不著得果之心也。

5經義注解 155-修真錄-- 金剛經(八)-12.呂祖言入流者有二義

論語八佾第三篇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易,治也,言著重禮儀而無哀痛也。

5經義注解 156-修真錄-- 論語(四)-3.(第九章)慎終追遠...

論語鄉黨篇第章二章

齊必變食。

齊必變食者,齊音齋,齋戒也。變食者,改葷食而食素也。喪以哀痛潔淨為主,故不殺生、,不茹葷,潔淨身心,以盡孝道。

5經義注解 157-修真錄-- 論語(五)-5.齊必變食

禮記仲尼燕居篇

子曰:「恭而不中禮,謂之給。」

君子恥足恭,小人好足恭。

5經義注解 158-修真錄-- 論語(九)-2.修真錄釋足恭

論語學而篇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放浪,行動不檢束,不守規矩和禮節。

5經義注解 159-修真錄-- 論語(九)-4.(第十四章)君子食無求飽...

呂純陽祖師

詩,今之詩經也。詩有三百零五篇,曰三百者,其大數也。曰一言以蔽之者,言詩三百餘篇,讀惟此一言,足以盡含全義也。曰思無邪者,孔子正為作人之本。如其人思惟不正,雖博學多能,不足觀矣。正之反面曰邪,為人不正,其心術必詐故孔子教人讀詩,當思無邪也。

不足觀者,不值得看作博學多能之人也。

5經義注解 160-修真錄-- 論語(十)-3.(第二章)詩三百...
頁數【16/24】頁;資料總筆數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