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
俱舍宗,印度小乘之區分有十八部。世親菩薩出世,初於薩婆多部出家,習其宗義。後學經量部,於自宗有所慊然。遂依大毘婆沙論作俱舍論,遂以立俱舍宗。
俱舍宗,乃小乘佛教之派名。印度小乘之區分有十八部,異論紛紛。至佛滅後九百年,世親菩薩取經藏中之有義,造阿毘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發揚諸法之有諦。梁真諦三藏將此論傳入中國,並加以翻譯造疏。行人遂以立宗,惟後來漸次散失。
7佛理注解
191-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七)-9.俱舍宗
佛光大辭典
隨自意、隨他意,隨自意與隨他意之並稱。佛說法時,依其自內證而說者,稱為隨自意。反之,順應對方之想法機情而說者,稱為隨他意。
佛法難修,依自力故。如食之白無味者,人皆厭食。故遇不偏食於味者,不嫌其無味而食之。廚師若遇好重味者,順應對方之意,亦鹹亦甘,使其歡心。佛說法亦如是,遇大乘之人,則隨自意說大乘。若遇小乘之人,則順應對方之意,隨他意而說小乘,使其歡心也。
7佛理注解
192-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八)-3.佛說法隨眾生根性
佛光大辭典
鳩摩邏多,禪宗第十九祖,又作鳩摩羅多、究摩羅陀。三藏記集卷十一訶梨跋摩傳載,師係成實論作者,訶梨跋摩之師,其生卒不詳。
成實宗乃小乘佛教之派名,此為小乘中之空宗,與大乘空宗頗有相似處。佛滅後九百年頃,訶梨跋摩造成實論。成乃成立意,實是真實義。成實論就是成立真實論,謂成立修多羅中之真實義之意。鳩摩羅什於姚秦弘始年間譯成此論,其弟子僧叡等加以闡揚,遂成一宗。此宗於南北朝時頗盛行,至唐代大乘各宗燦焉大備後,遂趨於沉寂。
7佛理注解
193-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八)-6.修真錄釋成實宗
佛學大辭典
三論宗,依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等三論而立宗,故名三論。言祖師之血脈,則文殊師利菩薩為高祖,馬鳴為次祖,龍樹為三祖。龍樹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龍智,一者提婆。鳩摩羅什來中國,盡譯三論,為此土之高祖。其弟子三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道生為尤著,稱關中四傑。
三論宗乃依龍樹之中論、與十二門論、提婆之百論而立宗,故名三論宗。此宗以文殊為高祖,而馬鳴為次祖,龍樹為三祖,提婆為四祖。傳至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譯此三論,並加以宣揚其論,遂成一宗,名曰三論宗。又因其發揚大乘空理,故亦名曰大乘空宗。又因其秉承般若教義,亦名曰般若宗。此宗於唐初曾盛及一時,但自法相宗興起後,學者喜其分析精密,多趨附之,研究三論者頓稀。及吾國禪宗六祖惠能在曹溪說真空理,曹溪的教法風行,禪宗發達無疆。這時三論宗遂無人間過問矣。
7佛理注解
194-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八)-14.修真錄釋三論宗
佛光大辭典
勒那摩提,為北魏之譯經僧,中印度人。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公元五○八年,抵洛陽奉敕與菩提流支,共譯世親之十地經論十二卷。續高僧傳卷一菩提流支傳所載:「勒那摩提與菩提流支共同譯出十地經論後,以意見不合互不詢訪。其後慧光於相州南部,弘揚地論宗祖述師之學說,其門流稱為相州南道派。菩提流支之門人道寵,一係則在北部,其門流稱為北道派。
地論宗,為依學十地論之宗派,故名。十地論者,十地經之釋論也。南北朝時慧光盛講於相州南道,稱為南道派。道寵揚其論於相州北道,稱為北道派。自隋至初唐此宗頗盛,及中唐華嚴宗興遂漸衰滅,其後併於華嚴宗,今無以地論為宗者。
7佛理注解
195-修真錄--
佛教宗派概論(十)-5.道寵祖師
修真錄
又授以煉己築基,安爐立鼎,採藥還丹火候,抽添一切功夫。
天地爐鼎卻在身,身要直坐要定,安如泰山。為外安爐立鼎,以神馭氣而定,為內安爐立鼎。
8道家精華
196-修真錄--
七真史傳(二)-10.修真錄釋煉己築基
修真錄
又授以煉己築基,安爐立鼎,採藥還丹火候,抽添一切功夫。
修仙有程,煉己築基。固我一身邦國,還虛為煉己,積精為築基。
8道家精華
197-修真錄--
七真史傳(二)-10.修真錄釋煉己築基
修真錄
又授以煉己築基,安爐立鼎,採藥還丹火候,抽添一切功夫。
採藥為煉精化氣,還丹為鍊氣化神,動為火,情生為調藥之候。
8道家精華
198-修真錄--
七真史傳(二)-10.修真錄釋煉己築基
修真錄
又授以煉己築基,安爐立鼎,採藥還丹火候,抽添一切功夫。
身不動精定,採坎中之真陽,補離中之陰,則腎水逆上,是之謂抽。心不動神定,採離中之真陰,補坎中之陽。則心火降下,是之謂添。
8道家精華
199-修真錄--
七真史傳(二)-11.修真錄釋抽添
七真史傳
重陽先生講道已畢,又曰此乃打坐之工,入德之門矣!不可視為虛妄。汝等當勤而行之,自有應效,休得懈怠自誤前程。先生說罷,又格外指撥一番。
打坐有大乘法之打坐與小乘法之打坐。何謂小乘法打坐?鍊身之打坐也,則運小週天之工夫也。有靜運者,有動運者,派門不計其數。鍊此功成之時,有正氣者歸地仙,無正氣者歸鬼仙,乃不能證果為大羅天仙。若不行正道,為非作歹,不但成不了仙,反墮地獄。故欲求作大羅天仙,必兼鍊大乘法之打坐,才能修成正果。何謂大乘法打坐?煉自性之打坐也。
8道家精華
200-修真錄--
七真史傳(七)-10.修真錄釋小乘法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