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十法界 1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十法界 16
8716
3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9月07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08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02:15
因為我們昨天談到
00:02:20
好事讓別人壞的自己負擔
00:02:27
為了這句話 我們引證史記管仲列傳裡面
00:02:35
所說鮑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00:02:40
我們昨天是引上段
00:02:45
因為文很長分成二段說
00:02:48
我們今晚繼續說下段
00:02:53
針對鮑叔牙好的真的都給別人
00:02:57
壞的都自己負擔
00:02:59
世上的人若真的像他這樣做
00:03:04
不要說什麼修行
00:03:06
這就是行菩薩道了
00:03:08
史記管仲列傳這樣說
00:03:12
管仲曰
00:03:14
吾始困時
00:03:17
嘗與鮑叔牙賈
00:03:21
分則利多自與
00:03:25
鮑叔牙不以我為貪
00:03:33
知我貧也
00:03:36
吾嘗為鮑叔牙謀事而更窮困
00:03:41
鮑叔牙不以我為愚
00:03:45
知時有利不利也
00:03:48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
00:03:53
鮑叔牙不以我為不肖
00:03:57
知我不遭時也
00:03:59
吾嘗三戰三走
00:04:02
鮑叔牙不以我為怯
00:04:06
知我有老母也
00:04:08
公子糾敗
00:04:11
召忽死之
00:04:15
吾幽囚受辱
00:04:20
鮑叔牙不以我為無恥
00:04:23
知我不羞於小節
00:04:25
而取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00:04:29
生我者父母也
00:04:31
知我者鮑子也
00:04:34
鮑叔牙既進管仲
00:04:36
以身下之
00:04:38
子孫世祿於齊
00:04:40
有封邑者十餘世
00:04:43
常為名大夫
00:04:45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
00:04:47
而多鮑叔牙能知人也
00:04:52
現在我們看這段你就知道
00:04:56
鮑叔牙好的全部都給別人
00:05:01
壞的都自己承擔起來
00:05:06
管仲自己感嘆
00:05:12
我開始在很窮的時候
00:05:19
和鮑叔牙做生意
00:05:22
若分錢我都分得比較多
00:05:26
鮑叔牙他不會說我貪
00:05:31
他知道我窮
00:05:34
我曾幫鮑叔牙做事情
00:05:39
愈做愈離譜做沒成功
00:05:43
鮑叔牙他不會當我很傻
00:05:47
他知道我們人 有時好運有時壞運
00:05:54
我曾當官三次
00:05:58
都被國王趕走
00:06:03
鮑叔牙不會說我沒有用
00:06:07
他知道我沒遇到好時機
00:06:11
我曾出征三次
00:06:14
三次都戰敗
00:06:18
鮑叔牙不會當成我沒膽子
00:06:24
他作戰時都躲在後面
00:06:26
鮑叔牙不會說他沒用沒膽子
00:06:32
他知道我家裡 有年老的母親要照顧
00:06:37
公子糾失敗
00:06:39
因為管仲是輔佐公子糾
00:06:43
公子糾失敗
00:06:46
召忽死
00:06:48
這個人 是和管仲一起輔佐公子糾
00:06:53
公子糾死他就自殺
00:06:56
而我卻被人捉走被人侮辱
00:07:01
鮑叔牙他不認為我沒有廉恥
00:07:06
知道我是不拘於小節
00:07:11
我的目的 是要做一個天下有名的人
00:07:17
若生我的人是父母
00:07:20
瞭解我的心的人是鮑先生
00:07:24
鮑子 子就是先生
00:07:26
好像孔子老子這樣
00:07:28
鮑子就是鮑老師 等於就是指鮑叔牙
00:07:33
鮑叔牙推薦管仲做宰相
00:07:39
自己就降官職
00:07:42
甘願做他的部下
00:07:45
後來鮑叔牙去世
00:07:48
他的子孫在齊國當官
00:07:55
受封土地的有十餘世
00:07:59
他的兒子孫子曾孫子 傳了十幾世
00:08:04
都在齊國當很出名的大夫
00:08:07
以前若說大夫就是內閣的大臣
00:08:11
若現在相當是院長部長的職位
00:08:16
天下的人不說管仲賢能
00:08:20
都說鮑叔牙賢能
00:08:23
鮑叔牙知道人的心理
00:08:27
所以你想說有量有福這句話
00:08:31
管仲死後 他的子孫就沒什麼出息了
00:08:38
鮑叔牙他處處幫助人犧牲自己
00:08:42
結果庇蔭子孫十幾代
00:08:45
代代都做大官
00:08:48
所以世上的人我說吃虧才是福
00:08:50
這句話的道理在這裡
00:08:52
若佔便宜我說都不好
00:08:57
這段就是說梵網經
00:09:01
好的讓給別人 壞的自己負擔這句話
00:09:10
現在接下來就是要說第八戒
00:09:15
在梵網經裡面這樣說
00:09:19
若佛子自慳教人慳
00:09:25
而菩薩見一切貪窮人來乞者
00:09:30
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
00:09:34
而菩薩以惡心瞋心
00:09:37
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
00:09:41
有求法者
00:09:43
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
00:09:47
而反更罵辱者
00:09:50
是菩薩波羅夷罪
00:09:54
假使若是一個行菩薩道的人
00:09:58
自己小氣
00:10:00
慳就是小氣又教別人小氣
00:10:04
所以我們修菩薩行的人
00:10:07
若看到貧窮的人要來求乞
00:10:11
隨著他所求的需要 我們都要給他
00:10:17
假使一個修菩薩行的人
00:10:21
有討厭的心有瞋恚的心
00:10:25
假使貧苦的人 要來跟我們要一點錢
00:10:32
我們若沒有就沒話講
00:10:34
假使你若有 卻連一點錢都捨不得給
00:10:40
若要來求法
00:10:42
要來求法就是要來問道理
00:10:45
除非你自己都不懂
00:10:48
假使你若懂道理
00:10:50
卻連一句一偈一句話 你都沒辦法說給別人聽
00:10:56
反過來罵人家侮辱人家
00:11:01
這就是修菩薩要下地獄的罪
00:11:06
但是梵網經這樣寫 有人比較不能瞭解
00:11:12
我們現在看梵網經 裡面另外注解的解釋
00:11:21
在梵網經 菩薩戒本合註裡面這樣說
00:11:26
吝惜所有名之為慳
00:11:32
或吝財亦吝法
00:11:38
皆所不應
00:11:41
貧窮人者
00:11:43
或貧於財或窮於法
00:11:49
財法皆有貧窮二苦也
00:11:54
隨前人所須者
00:11:58
財則若多若少
00:12:02
法則若大若小
00:12:06
皆應與之
00:12:08
發隱身貧乞財施之以財
00:12:13
心貧乞法施之以法
00:12:17
隨其所須故云一切給與
00:12:22
優婆塞戒經云
00:12:25
見乞者多少隨宜給與
00:12:29
空遺還者得罪
00:12:33
按此則
00:12:35
知在家尚宜布施
00:12:38
況出家菩薩學大悲者耶
00:12:44
惡心者慳吝鄙惜
00:12:49
瞋心者不喜其人
00:12:53
發隱
00:12:54
此制有而不施者
00:12:58
如其無法自應實對
00:13:01
不可誑妄說法
00:13:04
耽誤前人反取深咎
00:13:10
現在這段這樣說
00:13:15
梵網經說吝惜所有
00:13:20
這個名字就是什麼
00:13:21
就是叫做慳
00:13:23
慳就是小氣
00:13:25
有東西捨不得給只進不出
00:13:28
這都叫做慳
00:13:32
有的小氣於錢財
00:13:35
有的小氣於道理
00:13:39
這些都是不應該的
00:13:44
現在說貧窮人
00:13:46
不是只說沒錢的人叫做貧窮人
00:13:50
假使一個人 沒有錢或是沒有道理
00:13:56
財和法都有貧窮二個苦
00:14:06
現在說隨前人所須
00:14:09
假使別人若是要來求財
00:14:13
譬如說窮苦人家要來求布施
00:14:17
多少都沒關係
00:14:20
你若要來求法
00:14:22
我們若懂得多說多懂得少說少
00:14:26
都應該要法施出去
00:14:30
在發隱裡面說
00:14:34
我們的身體若窮來求乞財
00:14:42
我們就布施這個財
00:14:45
假使我們的心若貧
00:14:48
心貧就是不懂道理
00:14:50
不懂道理要來乞求道理
00:14:53
我們就法施道理給他
00:14:58
隨對方所需要
00:15:01
所以才說一切給與
00:15:05
優婆塞戒經裡面這樣說
00:15:08
看到來求乞的人
00:15:11
我們多少隨我們的力量來布施
00:15:19
假使我們若有一點錢一點道理
00:15:24
人家要來求或是要請教道理
00:15:28
你讓他空手回去
00:15:31
這樣你就會得到這個罪
00:15:34
比如說你有法不說給別人聽
00:15:37
有錢不肯布施
00:15:39
這樣都會得到罪
00:15:42
照這樣說來我們就知道
00:15:45
在家就要布施
00:15:48
何況你出家修菩薩行的人
00:15:52
要學這大慈悲
00:15:55
你為什麼沒有辦法 應付這貧窮的人
00:16:01
現在說惡心是什麼
00:16:04
就是小氣
00:16:08
惜就是捨不得給
00:16:12
守住捨不得給
00:16:15
瞋心
00:16:18
瞋心就是不高興對方的人
00:16:22
怎樣叫做不高興對方的人
00:16:24
現在來問道理一問多就說囉嗦
00:16:27
問東問西問那麼多要做什麼
00:16:29
這就是變成瞋心
00:16:32
所以在發隱裡面說的這個制度
00:16:38
就是這個戒律就對了
00:16:40
假使你若有錢 懂得道理卻不肯布施
00:16:46
這樣就不可以了
00:16:49
現在說這些話就是 你有錢卻不財捨
00:16:53
你懂道理卻不法施
00:16:57
但是反過來假使你若是沒法
00:17:02
我們道理都不懂
00:17:05
我們自己應該實對 很抱歉這個我不懂
00:17:11
請你去請教別人我不懂
00:17:13
自己要實在的對他說
00:17:17
你不要自己不懂又假裝懂
00:17:21
胡亂說給別人聽這樣也不可以
00:17:25
你知道不說給別人聽要受罪
00:17:30
但是你不懂胡亂說給別人聽
00:17:32
這也是要受罪
00:17:34
因為怎樣
00:17:35
你會去耽誤要來求道的人
00:17:39
對方不懂要來問你
00:17:41
你假裝懂胡亂蓋
00:17:43
若這樣反過來 你就會受到很多的過失
00:17:49
深咎就是很大的過失
00:17:52
所以現在照這樣說來
00:17:55
一個人你若有錢你就要財施
00:18:03
你若有法就要法施
00:18:06
但是反過來你道理不懂
00:18:11
人家來問時想說要法施啊
00:18:15
不懂還亂蓋這樣也不行
00:18:18
所以只有你自己有的東西
00:18:21
人家來求你就是要給人
00:18:24
我們自己沒有我們要坦白的講
00:18:27
很抱歉我沒有
00:18:29
或是很抱歉我不懂道理
00:18:32
你不要說你去問別人
00:18:34
囉嗦你問那麼多
00:18:36
若這樣你就犯了菩薩戒的罪
00:18:42
另外我們再來看佛學大辭典
00:18:47
針對小氣這個過失是什麼
00:18:53
慳法七報
00:18:56
說法慳吝不施於人之人
00:19:01
後世所受之七種惡報也
00:19:05
即生盲報愚痴報生惡家報
00:19:12
胎夭報物恐報
00:19:16
善人遠離報無惡不作報
00:19:21
佛學大辭典這樣寫 有時要解釋比較難解釋
00:19:26
詳細看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19:31
慳法七報
00:19:33
據成實論卷十二
00:19:37
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所舉
00:19:42
慳吝說法而不行布施者
00:19:46
滅佛種法
00:19:48
其後世所受之惡報有七種
00:19:53
一生盲報
00:19:56
指從母胎出生 即不能見日月光明
00:20:02
二愚癡報
00:20:04
指於諸法迷惑而不能了知
00:20:09
三生惡家報
00:20:12
指生於不信三寶造作重罪之家
00:20:16
或生於有冤之家
00:20:20
四胎夭報
00:20:22
指於胎中既夭死
00:20:26
五物恐報
00:20:28
指為一切惡物所恐怖
00:20:33
六善人遠離報
00:20:36
指賢善之人 皆遠離而不加親近
00:20:43
七無惡不作報
00:20:46
指於一切惡業無所不作
00:20:51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0:20:56
慳法七報
00:21:00
這是根據成實論的十二卷
00:21:05
和大明三藏法數的三十卷 裡面所舉例的
00:21:12
一個人你懂道理
00:21:17
人家請教你 你不法施不肯說給人聽
00:21:23
什麼天機不可洩露噢
00:21:25
什麼慢慢來噢這樣
00:21:28
你會得滅了佛種的法
00:21:33
你下輩子所受的惡報有七種
00:21:37
這七種之中你會遇到一種
00:21:42
第一就是生盲報
00:21:47
你從出生就瞎眼的報
00:21:50
和中途瞎眼不一樣
00:21:53
小孩出生就瞎眼了
00:21:56
就是指從母親的胎中出生
00:22:00
就沒辦法看到日月光明
00:22:04
這就是上輩子 你有道理不肯講給別人聽
00:22:10
第二叫做疑癡報
00:22:14
就是指諸法迷惑沒辦法了知
00:22:17
話若說就是好像白癡
00:22:19
人家若說某人啊怎樣
00:22:20
就啊啊不懂什麼都不懂
00:22:24
那就是上輩子 有道理不說給人聽
00:22:28
第三會出生在壞的家庭的報應
00:22:34
就是指不信三寶 而且父母親都在犯罪的家庭
00:22:41
你小時候就受折磨
00:22:44
出生在有仇恨的家庭
00:22:49
第四胎夭報
00:22:53
這大多數都是女人才會
00:22:56
你若女人有道理不講別人聽
00:23:00
以後你若嫁人
00:23:02
一懷孕小孩都死在腹中
00:23:06
讓你在那裡受折磨
00:23:09
好比說有懷孕不會生
00:23:13
每次生產都夭折
00:23:17
第五物恐感
00:23:19
是指什麼
00:23:21
譬如說動不動其實別人沒看到
00:23:25
你卻說看到鬼看到魔
00:23:27
常常你也看到
00:23:29
別人說沒看到 不過偏偏你卻常常看到
00:23:33
第六善人離開的報
00:23:38
你再交都是一些壞朋友
00:23:41
好朋友都不會跟你在一起
00:23:47
第七就是無惡不作報
00:23:50
出生就很亂來
00:23:53
一切的惡業無所不作
00:23:56
這跟後天被帶壞不一樣噢
00:24:00
好像生出來小孩在學講話 在學走路就兇巴巴
00:24:06
從出生就一直做壞事
00:24:11
就會出生在那種家庭
00:24:15
所以現在你就要注意
00:24:17
現在這個七報是指什麼
00:24:20
指你去受菩薩戒的人
00:24:22
才會受這個報應
00:24:24
沒受菩薩戒的人不會
00:24:27
這叫做遮戒我已經說過了
00:24:29
前面四戒
00:24:30
殺盜婬妄這四戒叫做性戒
00:24:34
管你有沒有受戒你都要受罪
00:24:38
若是五六七八九十
00:24:41
你若有受戒就會犯這個罪
00:24:44
你若沒受戒就不用犯這個罪
00:24:47
這是第八戒
00:24:52
若是第九戒呢
00:24:53
因為今晚時間的關係
00:24:56
就到這裡暫告一段落
00:24:59
明天晚上再來說第九戒第十戒
00:25:02
你就知道 真的要受戒的人就要慎重
00:25:08
你什麼人都沒關係
00:25:10
像我要來受五戒受八戒齋
00:25:15
或是我要受十戒要受菩薩戒
00:25:21
你都要先瞭解這個戒律
00:25:24
戒律若不瞭解
00:25:26
受戒之後 有時破戒自己反而不知道
00:25:31
而且受了惡報之後才說
00:25:32
我又沒做壞事為什麼受這惡報
00:25:36
這個你就要瞭解一個人要慎重
00:25:40
做什麼事情都要慎重 不能隨隨便便
00:25:45
我曾遇到很多人去受戒
00:25:48
我問說戒律是什麼你知道嗎
00:25:51
我師父又沒說
00:25:53
沒說自己犯了戒都不知道
00:25:57
所以我們在受戒之前要多慎重
00:26:02
所以今晚只講到這裡為止
00:26:04
下文明天再講
00:26:09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26:15
我們十法界剛說到菩薩法界
00:26:23
我們行菩薩道的人 就是要行六度
00:26:34
六度其中的持戒
00:26:40
持戒若是行菩薩道的人
00:26:45
就是要受菩薩戒
00:26:48
菩薩戒我們上期剛說到第八戒
00:26:55
今晚接下來說第九戒
00:26:58
我們現在寫在黑板上
00:27:01
若佛子自瞋教人瞋
00:27:07
而菩薩應生一切 眾生善根無諍之事
00:27:14
常生慈悲心孝順心
00:27:18
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
00:27:21
乃至於非眾生中
00:27:24
以惡口罵辱
00:27:27
加以手打及以刀杖
00:27:31
意猶不息前人求悔
00:27:35
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
00:27:39
是菩薩波羅夷罪
00:27:44
現在梵網經的第九戒
00:27:47
瞋心不受悔戒
00:27:51
假使你是一個修菩薩行的人
00:27:55
自己瞋恚又教人瞋恚
00:28:02
我們要知道我們修菩薩行的人
00:28:07
要生出一切眾生的善根
00:28:11
不會跟人爭論事情
00:28:17
你要時常生出慈悲心和孝順心
00:28:23
你今天反過來在一切的眾生中
00:28:28
而且達到不是眾生之中
00:28:33
你用惡口罵他侮辱他
00:28:38
加以用手打他 用刀棍子打他殺他
00:28:46
你的心意的火還不熄滅
00:28:52
假使對方的人向你請求懺悔
00:28:58
他好言跟你要求原諒他
00:29:03
但是你瞋恚的心還不悔改
00:29:07
若這樣你修菩薩行的人 就要受下地獄的罪
00:29:14
若這樣說你比較不瞭解意思
00:29:17
我們來看梵網經 菩薩戒本發隱裡面所說的
00:29:24
問瞋非樂事云何教人
00:29:29
能令彼聽
00:29:31
答人固有秉性凶暴
00:29:36
教以忍則不喜
00:29:39
教以瞋則樂從者
00:29:43
心地平等本自無諍
00:29:47
此眾生善根也
00:29:50
當生起眾生善根中
00:29:54
如是美事
00:29:56
而乃自處瞋恚鬥諍之地
00:30:01
可乎
00:30:03
慈悲者
00:30:04
觀諸眾生如保赤子不忍傷也
00:30:11
孝順者
00:30:12
觀諸眾生如己父母不忍逆也
00:30:17
非眾生者
00:30:18
草木土石之類
00:30:21
彼無情作有情想而行瞋辱
00:30:26
可乎
00:30:28
聖人非絕人
00:30:32
正所以闢自新之路
00:30:37
瞋心縱而不休
00:30:40
眾生隔而不接
00:30:42
豈大士之體乎
00:30:46
現在梵網經 菩薩戒本發隱裡面這樣說
00:30:51
有人說瞋恚並不是好事
00:31:00
要怎麼去教人瞋恚
00:31:03
讓對方聽我們的話
00:31:07
祖師才這樣說
00:31:11
我們人本來就有一個秉性凶暴
00:31:17
你教人忍人家不高興
00:31:21
這是真的啊
00:31:23
不信兩個人若在吵架
00:31:25
你跟他說不要啦忍一下啦
00:31:27
我為什麼要忍耐
00:31:30
若說教人家忍人家不高興
00:31:32
若教人家瞋 大家都高興聽你的話
00:31:36
譬如說兩個人在吵架
00:31:38
打下去啦怕什麼
00:31:41
就抓狂了
00:31:44
教人家生氣人家高興樂從
00:31:47
你若教人忍耐人家不要
00:31:49
教人家瞋有人感到奇怪
00:31:53
瞋恚又不是好事 要怎麼教人生氣
00:31:59
所以普通人
00:32:00
你放狗相咬人人都愛
00:32:03
你若教人忍耐沒人喜歡
00:32:05
所以教人忍就不高興
00:32:08
教人瞋他就高興去服從
00:32:13
一個人你的心地若平等
00:32:16
本來就沒爭論了
00:32:20
這就是眾生的善根
00:32:24
你不管什麼時候 就要生出眾生善根的裡面
00:32:30
像這種好的事情
00:32:35
我們自己要處理 瞋恚鬥諍的地方
00:32:42
假使一個人你若瞋恚鬥諍
00:32:45
這樣可以嗎
00:32:49
慈悲是什麼
00:32:51
慈悲就是你看眾生好像小孩
00:32:56
我們現在要跟對方吵架
00:32:58
你跟他當成小孩不懂世事
00:33:02
既是小孩你就不忍傷害他
00:33:06
譬如若是一個嬰兒在那裡亂來
00:33:08
你難道敢打他對不對
00:33:10
所以就不忍傷害
00:33:12
若是孝順呢
00:33:14
你看眾生
00:33:16
對方的人 你把他當成父母親
00:33:19
你就不忍忤逆就不會生氣了
00:33:23
現在說非眾生是什麼
00:33:25
就是草樹石頭等 這些無情的東西
00:33:33
但是這些無情的東西
00:33:34
你把它當成有情來想
00:33:38
你想假使對方雖然是石頭樹
00:33:44
你把它當成有情
00:33:46
你今天生氣侮辱他可以嗎
00:33:50
有的一生起氣來 刀拿來把樹砍斷
00:33:55
石頭把它拿來摔這樣
00:33:58
聖人不是絕情的人
00:34:03
他可以開闢讓人自新的路
00:34:08
對方若有錯
00:34:10
讓他有自新的路
00:34:13
假使一個人對方不對你生氣
00:34:18
你氣到怎樣說心也不會平靜
00:34:26
對方的人 要來跟你道歉說對不起
00:34:30
你還不跟他接受
00:34:33
若這樣你算是修菩薩旳人嗎
00:34:36
大士
00:34:37
大士就是菩薩行
00:34:39
你算是修菩薩行的人嗎
00:34:42
這個意思就是 對方假如跟你道歉
00:34:47
再大的事情你也要忍耐
00:34:51
再大的事情也要原諒他
00:34:54
你若是修菩薩行的人
00:34:57
對方若跟你說對不起
00:35:00
你若再侮辱諷刺他
00:35:04
這樣來說你就要下地獄
00:35:06
修菩薩行人就是這樣
00:35:09
這就是第九戒
00:35:11
接下來就是最後重戒的一戒
00:35:15
第十戒
00:35:16
我們來看梵網經的說明
00:35:19
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
00:35:27
而菩薩見外道
00:35:31
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
00:35:36
如三百矛刺心
00:35:40
況口自謗
00:35:42
不生信心孝順心
00:35:45
而反更助惡人
00:35:48
邪見人謗者
00:35:51
是菩薩波羅夷罪
00:35:55
梵網經第十謗三寶戒說
00:36:00
假使你若是修菩薩行的人
00:36:03
你自己謗三寶又教人謗三寶
00:36:07
你要知道菩薩 看到外道的人或是惡人
00:36:17
聽到一句在誹謗佛的聲音
00:36:21
好像三百支的矛插在心口上
00:36:27
何況你自己誹謗
00:36:31
沒生出信心孝順心
00:36:35
反而助長惡人邪見的人來誹謗
00:36:41
若這樣修菩薩的人
00:36:44
你就要被打入地獄的罪
00:36:48
但是現在你就要注意
00:36:51
說誹謗三寶是佛法僧
00:36:56
有時老師也在說不法的出家人
00:36:59
聽起來也好像在誹謗三寶
00:37:02
老師不是誹謗
00:37:04
老師是在糾正
00:37:07
而且我也沒說對方的名字
00:37:11
也沒指名道姓
00:37:14
而且只說做法錯誤
00:37:19
這個不是誹謗這是糾正
00:37:22
好像我們經的裡面
00:37:25
也有說很多邪命說法不法等
00:37:28
若這樣說 你聽錯了也好像誹謗
00:37:32
這不是誹謗
00:37:34
這是好像怕他走錯路 在糾正而已
00:37:38
誹謗
00:37:38
什麼叫做誹謗
00:37:40
這個佛祖都是騙人
00:37:43
這個佛理經書都是騙人
00:37:47
或是說 那個和尚那個尼姑不好啦
00:37:50
這樣才是誹謗
00:37:51
所以你就要注意這點
00:37:54
所以我們現在詳細再來看
00:37:57
梵網經菩薩戒本 合註裡面一句話
00:38:02
謗三寶戒
00:38:05
此戒亦名謗菩薩藏
00:38:10
或云邪見邪說戒
00:38:14
謗者乖背之稱
00:38:19
現在梵網經 菩薩戒本合註裡面說
00:38:23
謗三寶戒
00:38:25
這個戒有時候說是謗菩薩藏
00:38:31
有時說是邪見邪說戒
00:38:35
這個謗就是違背道理的意思
00:38:39
這裡面二個注解
00:38:41
一個謗三寶戒和謗菩薩藏 這來做個說明
00:38:48
注解第一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8:52
謗三寶戒
00:38:54
顯教十重禁戒之一
00:38:58
即禁制誹謗佛法僧三寶之戒
00:39:05
又作另名多略
00:39:10
誹謗三寶者
00:39:12
即謗佛非一切智者
00:39:17
佛亦非實也
00:39:20
這就是謗佛寶
00:39:23
謗十二分教及四諦等教法
00:39:29
謗法寶
00:39:31
謗世間無真阿羅漢及菩薩僧
00:39:37
謗僧寶
00:39:40
現在謗三寶戒裡面這樣說
00:39:44
顯教
00:39:46
什麼叫做顯教
00:39:48
佛教現在分成二大部份
00:39:52
就是顯教和密教
00:39:55
密教是什麼
00:39:56
就是密宗或是喇嘛教
00:40:01
這叫密宗或是密教
00:40:04
顯教就是一般的教
00:40:06
像禪宗淨土宗天台宗 這都叫顯教
00:40:12
他說顯教的十重禁戒其中一戒
00:40:19
就是禁制 誹謗佛法僧三寶的戒
00:40:25
但是這另外的名很多簡略起來
00:40:30
誹謗三寶是什麼
00:40:32
第一就是誹謗佛 根本沒什麼智慧
00:40:39
世上也沒佛
00:40:41
這就是謗佛寶
00:40:44
第二就是謗十二分教
00:40:47
怎樣叫做十二分教
00:40:4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0:52
十二部經乃佛陀所說法
00:40:56
依其敘述形式與內容
00:41:02
分成之十二種類
00:41:04
又作十二分教
00:41:08
佛光大辭典說十二部經
00:41:12
這就是釋迦佛祖所說的法
00:41:15
他用他說的形式
00:41:18
內容分成十二種類
00:41:21
所以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十二分教
00:41:25
等於就是經裡面的分類
00:41:30
十二分教等於就是一切的經
00:41:34
你若誹謗佛經和四諦
00:41:38
四諦就是四聖諦等一切的教法
00:41:42
這就是謗法寶
00:41:45
誹謗世間 沒有真正的阿羅漢和菩薩僧
00:41:53
這就是謗僧寶
00:41:55
怎樣叫做菩薩僧
00:41:57
我們看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42:00
菩薩僧二種僧之一
00:42:04
現出家沙門之形相
00:42:08
稱為聲聞僧
00:42:10
反之現在家之形相
00:42:14
稱為菩薩僧
00:42:17
菩薩僧是什麼
00:42:19
有二種出家人的形相
00:42:24
你若現出出家沙門的形相
00:42:28
頭髮埋掉鬍鬚剃掉穿袈裟
00:42:34
這叫做聲聞僧
00:42:36
反過來現在家的形相
00:42:41
你若菩薩僧 有留頭髮也有留鬍鬚
00:42:46
所以顯現在家的形相
00:42:48
這個叫做菩薩僧
00:42:51
所以你今天若誹謗世間 沒有真的阿羅漢
00:42:56
真阿羅漢就是聲聞僧菩薩僧
00:43:01
你若誹謗聲聞菩薩
00:43:05
這就叫做謗僧寶
00:43:09
所以我們普通 若誹謗聲聞僧的人比較少
00:43:17
誹謗菩薩僧就比較多
00:43:19
怎樣誹謗菩薩僧
00:43:21
我也曾看到雜誌電視在評論
00:43:27
那是什麼出家人
00:43:30
出家人就不能留鬍鬚還留鬍鬚
00:43:33
出家人頭髮也沒理掉出什麼家
00:43:36
這樣就是誹謗菩薩僧
00:43:38
你們就要注意
00:43:39
菩薩僧可以留頭髮
00:43:43
菩薩僧可以留鬍鬚
00:43:45
所以我們有時看電視電影在演
00:43:49
有時去佛寺看到高僧都留鬍鬚
00:43:54
一般和尚沒留鬍鬚
00:43:56
但是菩薩僧就有留鬍鬚
00:43:59
你就要注意這個
00:44:02
所以你假使 若誹謗聲聞僧誹謗菩薩僧
00:44:07
這就是可以說誹謗僧寶
00:44:12
現在注解第二菩薩藏
00:44:16
現在來解釋菩薩藏
00:44:20
菩薩藏乃詮釋大乘菩薩
00:44:24
修因證果等之大乘經典
00:44:30
係二藏之一三藏之一
00:44:34
如法華華嚴等經
00:44:37
皆含藏菩薩修學之法
00:44:41
佛光大辭典說菩薩藏是什麼
00:44:46
就是要解釋大乘菩薩
00:44:50
所修因證果的大乘經典
00:44:55
就是二藏其中的一藏
00:44:58
也可以說三藏其中的一藏
00:45:02
好像法華經華嚴經
00:45:05
這都含藏菩薩要修的方法
00:45:10
叫做菩薩僧
00:45:13
那麼二藏和三藏 我們再解釋一下
00:45:2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5:22
二藏乃指詮譯聲聞道之聲聞藏
00:45:28
及詮譯菩薩道之菩薩藏
00:45:33
現在說二藏
00:45:35
就是指解釋 修聲聞道的聲聞藏
00:45:41
和解釋修菩薩道的菩薩藏
00:45:46
若是三藏呢
00:45:4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5:50
三藏一指經藏律藏論藏
00:45:56
二分別為聲聞緣覺菩薩
00:46:00
等三乘人所說之教法
00:46:03
即聲聞藏緣覺藏菩薩藏
00:46:06
合三者亦稱三藏
00:46:10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46:12
什麼是三藏
00:46:15
就是指經藏律藏論藏
00:46:19
但是現在菩薩藏跟這個沒關係
00:46:23
三藏有兩種的說法
00:46:26
另外就是分別說聲聞緣覺菩薩
00:46:32
三乘所說的教法
00:46:36
就是對聲聞的人 所說的道理叫聲聞藏
00:46:42
對緣覺的人說的道理叫緣覺藏
00:46:46
對菩薩的人說的道理叫菩薩藏
00:46:50
合起來也可以說是三藏
00:46:54
所以謗三寶戒 等於就是誹謗菩薩藏
00:47:02
這樣說較快
00:47:05
所以在菩薩戒之中的重戒十戒
00:47:12
就到這裡全部完畢
00:47:16
菩薩戒一共有十個重戒
00:47:20
和四十八輕戒
00:47:24
假使我們若犯了十重戒
00:47:27
一定要下地獄去受罪
00:47:31
你若犯了四十八輕戒
00:47:34
這是過失
00:47:36
雖然說你不用下地獄受罪
00:47:39
但是你今世後世 要受到種種業障的折磨
00:47:46
而且在十重戒裡面的前四戒
00:47:51
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這四戒
00:47:56
這是我們的性戒
00:47:59
無論你是在 五戒八齋戒十戒俱足戒
00:48:05
都有這四戒
00:48:07
不管你有沒有受戒
00:48:09
你若犯了這四戒一定要受重罪
00:48:15
其它這六個戒
00:48:17
十重戒其中後面這六戒
00:48:21
這叫做遮戒
00:48:23
若是遮戒你若受戒的人
00:48:26
你若違犯就要受罪
00:48:29
你若沒受戒的人犯了是過失
00:48:34
不用下地獄受罪
00:48:37
所以我們在家修行 最要緊的是什麼
00:48:42
要皈依自性三寶
00:48:45
要修持自性戒
00:48:48
所以針對皈依自性三寶 和修持自性戒
00:48:55
因為今晚沒時間
00:48:57
我們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49:00
你才會瞭解佛教之中 有很多種戒律
00:49:05
你修什麼行就要受什麼戒
00:49:08
這是一種規定
00:49:11
我們今晚說到這裡為止
00:49:14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49:20
我們十法界 剛好說到菩薩法戒
00:49:28
要修菩薩道一定要行六度
00:49:36
六度就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00:49:48
但是我們對菩薩法界
00:49:53
持戒我們已經說過了
00:49:58
若是布施
00:50:03
布施說過了
00:50:05
再來就是說第二度的持戒
00:50:09
但是持戒我們在五戒
00:50:14
人天法界就說過了
00:50:19
若是在天法界 五戒十善也說過了
00:50:27
聲聞法界八關戒齋也說過了
00:50:33
十戒在聲聞法界 我們也全部說完了
00:50:40
所以現在菩薩法界
00:50:43
詳細說明菩薩法界
00:50:48
我們要瞭解菩薩戒 有十重戒四十八輕戒
00:50:56
我們上期也引證很多事例
00:51:00
因為四十八輕戒比較囉嗦
00:51:04
也比較不重要
00:51:06
所以只有解釋十重戒
00:51:12
十重戒我們上期 也有舉很多例子
00:51:18
今晚最後我們看 針對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51:33
要來守這個戒律
00:51:38
最要緊要皈依自性三寶 和修持自性戒
00:51:46
那麼什麼叫做自性戒
00:51:49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另外一個說明
00:51:53
人以盡形壽行以布施
00:52:00
而心住於福報
00:52:04
其福雖多
00:52:06
不如以純淨心皈依自性三寶
00:52:11
受持自性戒
00:52:14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00:52:17
盡形壽自性三寶自性戒這三項
00:52:24
我們做個說明
00:52:26
注解第一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2:31
盡形又作盡形壽
00:52:36
形具有形體相之色身
00:52:41
盡形壽意指過完此一期有形體
00:52:48
有壽限之有限生命
00:52:52
佛光大辭典說盡形
00:52:55
另外一個名叫做盡形壽
00:53:00
什麼叫做形
00:53:02
形就是有這個形相的肉體
00:53:06
給我們一個身體
00:53:08
若是盡形壽
00:53:10
就是指過完這一期的形體
00:53:15
就是我出生到死為止
00:53:18
過完這一期 有形體有壽限的有限生命
00:53:25
所以盡形壽 就是說一輩子的意思
00:53:30
用說的較快
00:53:32
注解第二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53:36
三寶佛法僧也
00:53:42
佛者自性之覺
00:53:45
法者自性之正
00:53:48
僧者自性之淨
00:53:51
故云自性三寶
00:53:55
現在大家說要皈依三寶
00:53:59
三寶是什麼
00:54:00
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僧寶
00:54:06
什麼叫做佛寶
00:54:09
佛寶就是我們自性的覺悟
00:54:13
人要開智慧要覺悟
00:54:15
這就是歸佛
00:54:18
法就是我們自性之正
00:54:22
一個人要有那個正氣心
00:54:25
你單單嘴說皈依
00:54:28
這個人全都在做不法的事情
00:54:33
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00:54:36
你要怎麼去皈依法寶
00:54:39
法寶就是自性的正
00:54:42
若是僧寶呢
00:54:45
就是自性之淨
00:54:48
我們人心要清淨
00:54:51
心若沒清淨你要怎麼皈依僧寶
00:54:54
所以才叫什麼
00:54:56
叫做自性三寶
00:54:59
所以六祖壇經懺悔品裡面才說
00:55:04
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
00:55:09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00:55:15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皈戒
00:55:20
若言皈依佛佛在何處
00:55:24
若不見佛憑何所皈
00:55:27
言卻成妄
00:55:30
六祖壇經懺悔品這樣說
00:55:33
勸你們這些有知識的人
00:55:37
你們若要皈依 就要皈依自性三寶
00:55:42
什麼叫做佛寶
00:55:44
佛寶就是覺悟
00:55:47
什麼叫做法寶
00:55:49
法寶就是我們人的正氣心
00:55:53
什麼叫做僧寶
00:55:55
僧寶就是我們人的清淨心
00:55:59
這個中略是什麼
00:56:00
中略就是要解釋三寶的詳細
00:56:04
你若要看詳細 去翻六祖壇經就好了
00:56:08
因為黑板的限制所以只有簡略
00:56:14
所以六祖壇經接下去才說
00:56:17
一些凡夫沒辦法
00:56:20
不會就是沒辦法
00:56:24
你今天說要皈依三寶
00:56:28
若要皈依佛
00:56:30
佛在那裡
00:56:33
你若沒看到佛要怎麼去皈依
00:56:37
說話都說謊話妄言
00:56:42
但是你要知道
00:56:45
這個是針對什麼
00:56:48
針對修大乘法的人說的
00:56:51
我們要了脫生死修菩薩行的人 就是這樣
00:56:56
但是若是初學者
00:56:59
比如說這個人 剛剛要讀幼稚班要讀國民小學
00:57:06
什麼都不知道
00:57:08
你若不讓他有個依靠 他就不修了
00:57:13
所以為了要讓他有依靠 才另外設個什麼
00:57:17
叫做住持三寶
00:57:20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說
00:57:22
住持三寶
00:57:24
木佛畫像住持之佛寶也
00:57:29
三藏經典住持之法寶也
00:57:33
剃髮染衣之比丘僧
00:57:36
住持之僧寶也
00:57:39
住持三寶是什麼
00:57:42
就是木刻的或是用筆畫的佛像
00:57:50
這就是住持的佛寶
00:57:53
因為一個人你若沒佛像讓他拜
00:57:56
沒那個依靠他不會去皈依啊
00:58:00
若是三藏的經典
00:58:03
三藏的就是經藏律藏論藏
00:58:06
三藏的經典就是住持的法寶
00:58:10
所以現在的人 才會說你要唸經要唸經
00:58:14
這就是後天的說法
00:58:17
頭髮理掉穿袈裟的出家人
00:58:22
這叫做住持的僧寶
00:58:24
就要拜個和尚做師父
00:58:27
這叫做住持的僧寶
00:58:29
這等於就是依靠
00:58:33
世上的人依靠心都很重
00:58:37
說到依靠心 我才想到這次去大陸
00:58:40
我們這裡在座的 就很多人跟我一起去
00:58:43
去一個洞裡有雕刻一座佛
00:58:48
身上都被摸得很光滑都會發亮
00:58:53
還沒進到洞裡他們的地陪
00:59:01
什麼叫做地陪
00:59:03
去大陸要一個全陪和地陪
00:59:09
現在說全陪
00:59:11
不是皮噢你說皮就錯了
00:59:18
全陪和地陪
00:59:25
全陪就是從頭陪伴你到結束
00:59:29
地陪就不是了
00:59:31
現在來到宜蘭宜蘭一個地陪
00:59:34
若是過去到羅東
00:59:36
宜蘭這個沒權利了
00:59:38
換羅東那個地陪
00:59:39
所以從頭到尾用很多個地陪
00:59:44
沒辦法
00:59:45
地陪就解釋說你若進洞去
00:59:49
摸一摸賭賻會贏
00:59:53
你若摸一摸生病會好
00:59:55
你若摸一摸會賺錢就這樣說
00:59:59
要命了一進洞大家爭著摸
01:00:02
手腳慢的就摸不到
01:00:06
我比較愛管閒事
01:00:08
我以前就愛管閒事
01:00:10
我站在旁邊說
01:00:13
我說不要亂摸噢
01:00:15
你若是認識的人摸沒關係
01:00:20
比如說前面阿保摸過我跟著摸
01:00:23
這樣沒關係
01:00:24
若沒認識的摸你摸比較不好
01:00:28
有一個得了愛滋病
01:00:33
他說會痊癒
01:00:35
摸一摸臉搓一搓口水塗一塗
01:00:38
又再摸了一下
01:00:40
後面的人接著摸
01:00:43
他也臉搓一搓口水塗一塗
01:00:45
要命了回去就得到愛滋病
01:00:48
他們那些人嚇了一跳
01:00:50
手在那裡推來推去
01:00:51
他們那些 就趕快拿衛生紙拿給他
01:00:54
拚命的擦手一直擦
01:00:55
出去到外面有水又趕快洗手
01:00:59
要命了
01:01:00
不小心若得到 愛滋病骯髒病就要命了
01:01:03
世上的人就是盲目
01:01:06
這樣摸下去賭賻就會贏
01:01:08
摸下去就會好運氣
01:01:10
世上的人依靠心都太重
01:01:14
所以我們若是住持三寶 就是要依靠
01:01:18
要依靠木刻的佛祖
01:01:22
要來依靠有形有色的經典
01:01:25
要來依靠出家的師父
01:01:28
拜個比較有名聲的
01:01:33
但是若真的要了脫生死
01:01:35
就是要皈依自性三寶
01:01:40
佛寶就是我們的覺悟
01:01:43
法寶就是我們的正心
01:01:45
僧寶就是我們的清淨心
01:01:47
才是真正皈依自性三寶
01:01:52
但是說要受持自性戒
01:01:56
怎樣叫做自性戒
01:01:59
我們現在再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02:03
自性戒即大乘戒
01:02:08
係以佛性為戒體
01:02:12
因佛性與自性無異
01:02:15
故稱為自性戒
01:02:18
又作本性戒
01:02:20
如十善戒者
01:02:23
乃不待佛之制定而自性可受持
01:02:28
今此十善戒
01:02:31
即屬菩薩自性修行戒
01:02:35
基於善性故
01:02:38
一切菩薩應行之
01:02:42
參閱六祖壇經第八頓漸品
01:02:50
這個裡面剛好二個注解
01:02:52
十善戒 和六祖壇經頓漸品先解釋
01:03:0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3:03
十善具有止惡行善之意義
01:03:07
故亦稱十善戒
01:03:11
佛光大辭典說十善
01:03:13
有具備止惡行善的意義
01:03:17
所以十善有時說十善戒
01:03:22
六祖壇經頓漸品這樣說
01:03:25
心地無罪自性戒
01:03:30
心地無癡自性慧
01:03:33
心地無亂自性定
01:03:37
六祖壇經頓漸品這樣說
01:03:41
我們的心若沒是非
01:03:43
這就是我們自性的戒
01:03:46
我們的心若沒迷迷癡癡
01:03:50
我們的自性就有智慧
01:03:53
我們的心若不亂自性就定
01:03:58
所以現在說本性戒
01:04:04
自性戒就是本性戒
01:04:06
也可以說十善戒
01:04:08
這個十善戒等於就是我們的心
01:04:13
不管任何時候都沒有是非存在
01:04:17
自性戒是什麼
01:04:21
就是大乘戒
01:04:24
就是關於佛性來做戒體
01:04:28
因為佛性 和我們的自性是一樣啊
01:04:32
無異就是不分開
01:04:36
佛性就是自性
01:04:40
所以才稱呼叫做自性戒
01:04:43
也可以說是本性戒
01:04:47
像十善戒就不用等到佛祖制定
01:04:55
我們的自性就是可以受持
01:05:00
所以在八戒齋的時候 我們就說過了
01:05:07
性戒和遮戒不一樣
01:05:10
十善戒等於就是性戒
01:05:13
等於就是自性的戒
01:05:17
今天十善戒是什麼
01:05:20
屬於修菩薩行的人要守的
01:05:25
你若一般 是修五戒八戒和十戒等
01:05:37
這都是後天的戒律
01:05:40
若真的要修菩薩行 一定要修十善戒
01:05:46
關於十善戒就是善性的關係
01:05:50
所以一切的菩薩應該要去實行
01:05:55
那麼說到十善戒
01:05:57
我們詳細再看 佛學大辭典一個解釋
01:06:02
十善戒者
01:06:05
不待佛之制止
01:06:08
自性可受持之戒
01:06:11
故云自性戒
01:06:13
又云本性戒
01:06:17
佛學大辭典說十善戒是什麼
01:06:20
不用佛祖制止我們
01:06:23
我們的自性應該要受持的戒律
01:06:29
管你有沒有受戒
01:06:31
違犯了就要受罪
01:06:33
所以才叫做自性戒
01:06:36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本性戒
01:06:40
修真錄才說
01:06:42
何云十善戒
01:06:45
為自性戒耶
01:06:48
十善具有心之三善
01:06:54
不貪不瞋不癡
01:06:57
及身之三善
01:06:59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
01:07:01
口之四善
01:07:03
不妄語不兩舌 不惡口不綺語等等
01:07:07
身三善及口四善
01:07:11
乃一切戒中之性戒
01:07:14
不待佛之制戒
01:07:16
自性是戒
01:07:18
不論有受戒亦無受戒
01:07:21
若犯之即受罪
01:07:24
又一切罪因皆由貪瞋癡所起
01:07:29
故能受持心之三善
01:07:32
不貪不瞋不癡
01:07:34
則萬惡盡滅
01:07:38
故十善戒
01:07:39
名為自性戒也
01:07:43
現在修真錄說 什麼叫做十善戒
01:07:50
什麼叫做自性戒
01:07:54
十性包含什麼
01:07:55
包含我們心的三善
01:07:58
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01:08:02
和我們身的三善
01:08:05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
01:08:08
和嘴的四善
01:08:10
不妄語不兩舌 不惡口不綺語等等
01:08:16
若說到身體的三善和口的四善
01:08:20
無論那一教之中都有
01:08:24
就是我們的性戒
01:08:26
所以我們在五戒就是殺盜婬妄
01:08:30
因為這個妄語 包含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01:08:35
所以這些等於 管你有沒有受戒一定要守的
01:08:43
所以性戒等於就是 不用佛祖制定設戒律
01:08:49
我們的自性就是戒
01:08:52
不管你這個人 有受戒或是沒受戒
01:08:58
你若犯了就要受罪
01:09:02
又我們一切的罪 都是貪瞋癡所引起的
01:09:10
所以一個人你若有辦法 受持我們心的三善
01:09:16
不貪不瞋不癡
01:09:17
若這樣萬惡就都滅了
01:09:20
所以十善戒 這個名字叫做自性戒的原因
01:09:26
所以現在針對 呂純陽祖師本文做個說明
01:09:34
一個人你一輩子
01:09:38
盡形壽我們剛才解釋過了
01:09:40
就是從出生到死叫做盡形壽
01:09:43
一個人你一輩子做布施
01:09:48
但是你的心若住在福報
01:09:52
譬如祈望賺錢祈望出人頭地
01:09:55
你有那個回報有想得福報
01:10:00
這個福雖然很大
01:10:03
比不上什麼
01:10:04
比不上 用我們的純淨心皈依三寶
01:10:09
和受持自性戒
01:10:11
所以金剛經才說
01:10:13
一個人若用三千大千世界 的財產來布施大嗎
01:10:21
佛祖說不大
01:10:23
因為怎樣
01:10:24
你們都是求福報的心去做的
01:10:27
假使一個人 你若有辦法用無住的心
01:10:31
不貪不瞋不癡
01:10:34
你不想回報
01:10:36
這樣你才有辦法 得到真正的功德
01:10:42
所以持戒說到這裡 就是全部結束
01:10:47
所以接下來 就是要說第三度忍辱
01:10:53
怎樣叫做忍辱
01:10:56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1:11:00
忍辱梵語羼提
01:11:06
譯曰忍辱
01:11:08
忍受諸侮辱惱害
01:11:11
而無恚恨也
01:11:13
六波羅蜜之一
01:11:17
針對本文我們詳細解釋
01:11:23
什麼叫做忍辱
01:11:24
忍辱的梵語叫做羼提
01:11:29
翻譯中國話叫做忍辱
01:11:33
忍受所有的侮辱和煩惱
01:11:41
沒有瞋恚的根在
01:11:46
怎樣叫做瞋恚的根
01:11:49
雖然你有忍心裡在氣也不行
01:11:52
連心都要化開
01:11:54
才說無恚恨
01:11:58
心裡沒那個怨恨
01:12:01
你一點事情都要化解才叫忍辱
01:12:0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2:10
忍辱梵語音譯羼提
01:12:15
意譯安忍
01:12:17
六波羅蜜之一
01:12:19
即令人安穩 堪忍外在之侮辱惱害等
01:12:26
亦即凡加諸身心之苦惱苦痛
01:12:31
皆堪忍之
01:12:35
忍辱含不忿怒不結怨
01:12:39
心不懷惡意等三種行相
01:12:43
佛教特重忍辱
01:12:47
尤以大乘佛教為最
01:12:50
以忍辱為六波羅蜜之一
01:12:53
乃菩薩所必須修行之德目
01:12:5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3:01
忍辱若梵語翻譯叫做羼提
01:13:06
意的翻譯叫做安忍
01:13:10
是六波蜜六度之一
01:13:14
就是讓我們人的心有辦法安穩
01:13:18
可以忍受外在的侮辱和惱害
01:13:24
也可以說外面 加在我們身心的苦惱苦痛
01:13:33
我們都有辦法忍受住
01:13:36
這個忍辱包含不生氣不結怨
01:13:41
心不懷惡意等三種的行相
01:13:46
佛教特別注重忍辱
01:13:51
尤其大乘佛教最注重
01:13:57
用忍辱做六波羅蜜其中的一個
01:14:01
這就是菩薩所要修的
01:14:05
菩薩不修不行
01:14:07
你要行菩薩道
01:14:08
一定要修忍辱的一個項目
01:14:14
所以今晚說到這裡時間就到了
01:14:18
針對忍辱種種的角度
01:14:22
我們下期再來做個分解
01:14:26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1:14:30
我們上期說菩薩道要修六度
01:14:39
六度我們講到忍辱
01:14:44
針對忍辱我們昨天
01:14:47
就有引佛學大辭典 佛光大辭典跟你們做參考
01:14:53
我們今晚 另外看中阿含經一句話
01:15:00
若以諍止諍
01:15:05
畢竟不得止
01:15:09
唯忍能止諍
01:15:11
是法真尊上
01:15:16
諍什麼是諍
01:15:18
諍就是吵架
01:15:21
你罵我我罵你在爭論
01:15:27
中阿含經說一個人 互相大聲罵吵嚷
01:15:37
結果越吵越順口 沒辦法止住諍論
01:15:44
不然這個人的諍論 怎樣才可以制止
01:15:48
只有忍才有辦法制止諍論
01:15:57
所以忍可以說法之最尊上
01:16:05
所以忍若是一個人
01:16:08
不信你若腳面踩到別人的腳底 跟人說對不起
01:16:13
看他的脾氣要怎麼發出來
01:16:20
有人說軟土深挖
01:16:24
你假使若每樣都讓人來說
01:16:29
他就越會欺侮人這樣講
01:16:33
沒有這回事你軟的不夠徹底
01:16:38
你若軟的徹底 絕對不可能發生糾紛
01:16:44
好像一根火柴啪點亮又吹熄
01:16:51
你啪點著沒把它吹熄
01:16:54
等到點著草堆 草堆著火時你吹不熄
01:16:59
越吹火越大我沒騙你
01:17:03
針對這個問題
01:17:04
我舉一個我所親眼看見 親耳聽見的故事
01:17:09
跟你做個參考
01:17:11
我之前也說過了
01:17:14
可能你們在座的沒幾個聽到
01:17:17
我很久沒說這個小故事
01:17:19
所以可能沒聽過的比較多
01:17:24
我現在要說的是三十年前
01:17:28
三十年前台北迎城隍
01:17:32
迎城隍因為廟旁有一個市場
01:17:37
三十多年了
01:17:38
那個市場 叫什麼市場我也忘記了
01:17:41
你們在座的知道嗎
01:17:44
城隍廟旁一個市場
01:17:47
永樂市場
01:17:52
因為這個市場在城隍廟旁
01:17:58
出入的人很多
01:18:02
有一個老人家去市場買菜
01:18:08
手裡提著菜要出來市場口
01:18:13
那麼剛好一個年輕人 很驚慌的跟他擦身而過
01:18:20
他腳上穿著一雙皮鞋 踩到老人家的腳
01:18:29
老人家穿木屐
01:18:34
現在木屐很少人穿
01:18:36
以前都有人穿木屐
01:18:38
踩得蠻痛的
01:18:41
有痛沒痛 我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很痛
01:18:46
那個老人家就把菜放在地上
01:18:48
兩手按著腳哎呀吱吱的
01:18:52
眉頭都皺在一起
01:18:56
那個年輕人多兇你知道嗎
01:19:00
老人家你是送死嗎
01:19:03
不走好橫衝直撞的
01:19:07
那個老人家被踩到 還被年輕人罵
01:19:12
老人家就是忍一口氣吞下去
01:19:16
若沒忍事情就糟了噢
01:19:19
因為那天熱鬧 很多種人在那裡出入
01:19:22
老人家若要跟他爭吵
01:19:25
說來說去年輕人比較沒理啦
01:19:27
絕對被打得鼻青眼腫的
01:19:32
那個老人家 手按腳掌頭一直點
01:19:37
對不起啦對不起啦 對不走啦這樣說
01:19:41
人總是有一點良心
01:19:44
那個青年人很著急
01:19:47
跟他相擦身擋了他的路
01:19:51
可能是順口罵他這樣
01:19:55
所以他一跟他說對不起 就良心發現
01:19:59
阿伯有沒有受傷
01:20:02
沒關係稍微擦破皮而已
01:20:04
我帶你去擦藥
01:20:06
不用不用不用啦 你有事快走這樣
01:20:10
這就是什麼
01:20:11
這就是唯忍能止諍這個道理
01:20:17
你假使若 以諍止諍永遠都不能靜
01:20:23
我再說另外一個故事
01:20:28
我說的都是三十多年前
01:20:32
因為我在二十多年前
01:20:37
我都出外行商做生意
01:20:41
白天做生意晚上去廟裡講聖喻
01:20:46
不是講道理
01:20:48
那時道理還不太會講
01:20:50
講聖喻就是說好故事 孝子因果這些
01:20:54
像我們現在道德會
01:20:56
宣講期間講的這樣
01:21:01
那時剛好七月十四
01:21:07
這個日子我永遠都記得
01:21:10
基隆若在全台灣 若說中元普渡是第一的
01:21:20
哪裡的普渡都比不上基隆
01:21:26
基隆有一個主普壇
01:21:28
現在這個主普壇 已經移到山上了
01:21:32
因為怎樣
01:21:33
若七月十五要普渡時
01:21:38
差不多一個禮拜前就開燈
01:21:41
開燈完就等到八月初 壇的裝飾才有拆掉
01:21:48
他們那裡輪姓
01:21:50
今年姓陳明年姓林後年姓許
01:21:54
這樣一直輪輪姓
01:21:56
他們基隆人可以說輸人不輸陣
01:22:00
你今年做得很好 我明年一定要贏你
01:22:04
都是那種心理
01:22:06
主普壇的主壇沒拆是水泥做的
01:22:15
平時都是在主普壇下做生意
01:22:22
若是到七月初開始後 就在搭副壇
01:22:28
兩邊都在搭那是臨時搭的
01:22:30
主壇在中間是水泥固定的
01:22:38
電燈很亮
01:22:40
差不多十幾天前就開燈
01:22:42
大家都在那裡看
01:22:45
我住在基隆 那天剛好十四又是一大早
01:22:52
我想說到十四晚後人就很多
01:22:56
到十五人一定都擠不過去
01:22:59
因為那條路若七月十五前後
01:23:03
公路局都要繞道
01:23:04
不能從那裡經過
01:23:09
我看到一個懶惰的
01:23:14
我說懶惰你怎樣說我不知道
01:23:16
這是我平常的說法懶惰
01:23:19
怎樣懶惰
01:23:20
騎鐵馬
01:23:23
鐵馬有的說腳踏車 有的說自行車
01:23:28
騎鐵馬你假使要看主普壇
01:23:32
說歸說人要下來
01:23:36
他不是
01:23:37
兩隻手扶著手把腳一隻在踏板
01:23:44
一隻在地上一隻在上面這樣
01:23:47
兩眼傻傻的在看主普壇
01:23:52
後面另外騎踏車也懶惰
01:23:58
你若要看主普壇 人要下來慢慢的走
01:24:02
他不是騎得很慢
01:24:05
邊騎邊看邊騎邊看
01:24:07
他不知道前面有一個 一腳在車上一腳在地上
01:24:12
輕輕的從後面撞上去
01:24:17
撞到了他就懶惰稍微歪歪的
01:24:19
撞到就趴在地上
01:24:24
趴在地上轉過頭就罵他髒話
01:24:27
你瞎眼嘛這樣說
01:24:31
後面這個心想 我撞到你又不是故意的
01:24:35
輕輕的撞一下你就倒下對不對
01:24:38
你罵我瞎眼
01:24:40
他就很生氣
01:24:42
我為什麼瞎眼
01:24:48
騎車怎麼一隻腳在上面 一隻腳在下面
01:24:56
跌死好了
01:24:59
前面這個就很不甘願
01:25:03
我被你撞到我是順口罵你瞎眼
01:25:06
你卻說我跌死好了
01:25:10
那時穿皮鞋的人較少
01:25:15
若普通鄉下人出來都穿木屐
01:25:19
腳穿的木屐拿來 就往對方的額頭敲下去
01:25:25
敲在額頭上擦破皮血一直流
01:25:30
後面這個說你今天這麼惡劣
01:25:35
用木屐打我這樣
01:25:38
就靠近抱住他的胸膛一撕
01:25:45
糟糕了一件衣服裂到褲頭去了
01:25:50
兩個就在那裡打架
01:25:55
遇到在管理交通的警察來
01:26:01
就把兩人都帶到派出所
01:26:04
結果怎樣我不知道
01:26:06
我一輩子都不會好奇
01:26:08
人家有的跑去派出所
01:26:09
看到底怎樣處理我不要
01:26:13
被警察帶走就好了
01:26:15
你想你今天罵他瞎眼 罵他跌死活該
01:26:21
你打他額頭你撕破他的衣服
01:26:25
這樣有結局嗎
01:26:26
沒有結局
01:26:28
所以才說 若以諍止諍畢竟不得止
01:26:33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26:36
好像我說永樂市場那個阿伯
01:26:39
他有辦法忍才能止住那個諍
01:26:42
這是最好的辦法啊
01:26:46
另外四十二章經有兩句話
01:26:52
這是連接的但是中間有空一行
01:26:57
惡人聞善故來擾亂
01:27:04
汝自禁息毋瞋責之
01:27:09
彼來紊者遂自惡之
01:27:17
另外一句就是說
01:27:20
惡人害賢者猶仰天唾痰
01:27:27
唾不至天還從己墮
01:27:34
這就是當時釋迦佛祖
01:27:38
因為外教的人侮辱他時
01:27:41
他都不理人家
01:27:44
他身旁的徒弟聽得受不了
01:27:48
問說師父人家侮辱你 你為什麼都不罵回來
01:27:54
釋迦佛祖都靜靜的
01:27:57
等到對方的人走了
01:28:00
釋迦佛祖才說
01:28:05
徒弟啊你頭抬高
01:28:12
他的徒弟就把頭抬高
01:28:14
吐一口痰
01:28:17
他就吐一口痰
01:28:19
一吐痰掉下來剛好掉在額頭
01:28:24
他說這個道理你知道嗎
01:28:25
他徒弟說不知道
01:28:29
不知道我再問你
01:28:33
假使你拿個東西給我
01:28:35
我不要那些東西要拿去哪裡
01:28:39
他說又拿回去啊
01:28:41
這就對了這就是道理
01:28:46
因為我們一個人在修行
01:28:51
沒修的人聽到善故意要鬧你
01:28:57
聽到善會鬧你不是不會
01:28:59
以前我出去宣道時
01:29:03
在路旁講常常也有人來鬧
01:29:06
因為惡的人受不了啊
01:29:09
人家真的會鬧
01:29:12
我說幾個人家鬧的跟你做參考
01:29:18
我們擺攤販在路旁
01:29:23
難免都借別人的店面 擺個位子做
01:29:30
現在比較少了
01:29:30
現在路旁車子那麼多
01:29:32
現在比較沒人在路旁擺
01:29:34
若以前就有
01:29:39
我找看到後面有一間房子
01:29:43
那門半掩著
01:29:45
一間店就對了
01:29:47
門半掩著
01:29:48
我想說擺在他的門口
01:29:52
比較不會妨礙交通
01:29:56
也比較不會去吵到店裡面的人
01:30:01
他門就關著
01:30:02
只有一扇門開剩下都關著
01:30:06
我進到裡面先跟老板說
01:30:08
老板屋簷下借我擺一下好嗎
01:30:15
老闆就說好
01:30:18
我就站在那裡講道理
01:30:21
說聖喻啦不是講道理
01:30:23
不是講經就對了
01:30:25
說孝子因果種種這樣
01:30:29
我在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01:30:34
若搶人都沒有好結果
01:30:36
說因果的經論
01:30:39
要命了 我後面跟他借地方的老板
01:30:43
去拿了一個擴音器 放在我身體後面
01:30:48
在嗡嗡嗡的叫
01:30:50
我們人的聲音輸機器沒辦法
01:30:57
隔了二家有一家香舖
01:31:01
那個香舖的老闆說
01:31:03
先生啊你出外人收一收
01:31:07
我的店口借你擺
01:31:11
你在做生意怎樣讓我擺
01:31:14
他說我這是賣香的
01:31:15
要買就會買不買就不買
01:31:18
不會影響我的生意沒關係你擺
01:31:22
逼不得已大聲叫就沒辦法
01:31:25
我就移過去 移去隔壁那家香舖擺
01:31:33
說完之後香舖的老闆很好
01:31:38
說先生啊進來喝一杯茶
01:31:43
原來那個老板 是他們那裡一間廟的委員
01:31:46
他才說先生 剛才那個沒開門的店
01:31:56
用擴音器鬧你的你感覺怎樣
01:32:01
我也想不通啊
01:32:03
我有問他借他也說好啊
01:32:07
我才擺在那裡
01:32:08
他說對啦你的話得罪了他
01:32:12
為什麼得罪他
01:32:14
你若在講唱歌 唸曲講故事都沒關係
01:32:20
你不是你是在講因果
01:32:23
這家店就是倒人家的會
01:32:27
搶人家的錢店放給他倒
01:32:30
現在在法院相告
01:32:32
你說因果定論
01:32:36
聽到刺到他的心窩上
01:32:38
所以他故意鬧你的
01:32:41
這真的是我親自體驗的
01:32:44
所以惡的人若聽到善
01:32:50
他就故意擾亂你
01:32:54
你就要禁息
01:32:58
什麼叫做禁息
01:32:59
吞氣忍耐
01:33:02
絕對不要生氣 跟他吵架和責備
01:33:07
他今天會來鬧我們
01:33:09
紊就是鬧
01:33:11
會來鬧我們 那些罪他又拿回去了
01:33:17
因為你不理他啊
01:33:18
不理他那些罪又拿回去
01:33:23
所以四十二章經才說
01:33:26
惡的人要害賢能的人
01:33:29
好像什麼
01:33:31
好像頭抬高
01:33:33
仰天就是把頭抬高
01:33:35
吐痰就是口水噗的吐出去
01:33:38
你的口水吐不到天上去
01:33:43
會再掉下來滴到你的額頭
01:33:47
真的是這樣
01:33:50
那一個人多棒 有辦法口水吐到天上
01:33:55
意思就是賢者 就好像善的人賢的人
01:34:00
賢人心如天啊和天一樣
01:34:04
你口水要吐 吐不到天上
01:34:08
結果你自己要去領受這個罪
01:34:12
這個就是剛才我說的
01:34:15
釋迦和我引證經驗給你聽一樣
01:34:22
在張公藝百忍全書裡面一句話
01:34:30
舌柔常在口
01:34:33
齒折只為剛
01:34:38
舌頭很柔
01:34:42
不過舌頭永遠都在嘴巴裡面
01:34:47
牙齒很硬
01:34:50
今天牙齒會斷就是太硬的關係
01:34:55
真的啊
01:34:56
你活到若快的四五十歲 就在蛀牙掉牙齒
01:35:02
讓你的牙齒再堅固 到老牙齒也都掉了
01:35:07
到死舌頭都還在
01:35:10
舌頭是軟的牙齒是硬的
01:35:15
硬的才會掉軟的不會掉
01:35:18
因為這句話再留到等一下
01:35:22
道德經的引證再說給你聽
01:35:25
因為道德經的話意思 和這句話差不多
01:35:30
另外我們在說苑
01:35:36
說苑裡面也有一條記事
01:35:39
就跟這句話意思一樣
01:35:41
所以這個慢點再解釋
01:35:46
那麼張公藝百忍
01:35:50
有人想說百忍是什麼
01:35:52
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十百
01:35:55
那個百
01:35:56
百忍就是忍一百次
01:35:58
若是這樣 一百零一次就忍耐不了
01:36:01
不是這樣
01:36:03
這個百忍你要知道百忍的意思
01:36:08
辭海解釋這個百忍
01:36:13
舊唐書孝友傳
01:36:19
鄲州壽長人張公藝
01:36:25
九代同居麟德中
01:36:30
高宗有事泰山
01:36:33
親幸其宅問其由
01:36:38
其人請紙筆
01:36:41
但書百忍字
01:36:44
高宗賜以縑帛
01:36:50
辭海說百忍是什麼
01:36:53
他引舊唐書
01:36:56
舊唐書就是二十四史 其中的一本
01:37:02
舊唐書孝友傳
01:37:06
書面引張公藝的故事
01:37:11
他說鄲州壽長人
01:37:15
鄲州壽長就是屬於山東省
01:37:20
有一個人叫做張公藝
01:37:24
九代人都住在一起沒分家
01:37:29
九代的人都沒分家
01:37:34
在麟德
01:37:35
麟德就是高宗的年號
01:37:38
在麟德年間 唐高宗有事來到泰山
01:37:46
幸什麼是幸
01:37:48
皇帝若來我們家 就叫做幸很幸運
01:37:51
親自來到張公藝的家
01:37:56
問他說你怎麼那麼好 九代人住在一起
01:38:02
其人就是指張公藝
01:38:05
張公藝才拿紙筆來
01:38:09
寫一百個忍字
01:38:13
皇帝相當是有學問的人
01:38:16
看到他寫一百字的忍
01:38:18
就開悟了就知道
01:38:22
才賜綢緞的布給張公藝
01:38:28
現在說百忍
01:38:29
什麼叫做百
01:38:37
我們人受壓迫要忍下來
01:38:42
一個人若聽到好聽的話 你怎麼會生氣
01:38:45
對不對絕對不會生氣
01:38:47
就是聽到逆耳受到壓迫
01:38:51
壓迫就會發脾氣
01:38:53
受到壓迫時你有辦法吞下來
01:38:57
這樣就是叫做忍
01:39:00
這個百和這個迫同音
01:39:05
這個借音
01:39:06
他故意 寫一百個字的忍讓皇帝看
01:39:11
皇帝才知道說 就是受壓迫才要忍
01:39:15
若聽好聽的話哪需要忍
01:39:18
所以百忍不是忍一百次
01:39:20
受迫有辦法吞忍才叫做忍
01:39:25
我們現在另外 再來引說苑一段記事
01:39:33
常摐張其口而示老子曰
01:39:42
吾舌存乎
01:39:45
老子曰然
01:39:49
常摐曰吾齒存乎
01:39:53
老子曰亡
01:39:57
常摐曰子知之乎
01:40:01
老子曰夫舌之存也
01:40:05
豈非以其柔耶
01:40:09
齒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01:40:15
常摐曰嘻是已
01:40:21
天下之事已盡矣
01:40:26
無以復語哉
01:40:31
說苑這樣說
01:40:34
常摐是老子的老師
01:40:40
就是老子的師父就對了
01:40:44
常摐老人有一天
01:40:49
張就是口張開叫張
01:40:52
嘴巴張開讓老子看
01:40:58
舌頭伸出來就問他
01:41:00
我舌頭還在嗎
01:41:09
老子說然
01:41:11
然就是說有啊 你的舌頭還好好的啊
01:41:16
常摐嘴又張得更開
01:41:22
他說我的牙齒還在嗎
01:41:27
老子一看他師父年老了
01:41:30
牙齒都沒有了掉光了
01:41:33
亡
01:41:34
這個不能讀成「亡」
01:41:35
要讀成「亡」
01:41:36
有沒有的沒
01:41:39
老子說無
01:41:43
常摐就說子
01:41:47
但是這個子你要注意
01:41:50
所以有人要問單字我不會回答
01:41:54
你說這個子要怎麼解釋
01:41:55
我不會回答
01:41:58
好像六祖壇經惠能六祖說
01:42:02
道字雖一用處不同
01:42:06
道是一字
01:42:07
若是用的地方不同 意思就不一樣了
01:42:12
這個子
01:42:15
父子的子也是叫做子
01:42:20
我們水果裡面有核那也叫做子
01:42:27
叫做子
01:42:31
一個人德行很好做老師也叫子
01:42:38
所以說孔子老子莊子孟子
01:42:42
這都叫做子
01:42:43
子就是說先生老師的意思
01:42:50
但是現在這個地方子是指什麼
01:42:52
是指你
01:42:54
互相說你我
01:42:56
吾就是我子就是你
01:43:03
常摐聽到老子說 舌頭還在牙齒沒有了
01:43:12
徒弟你知道意思嗎
01:43:17
子知之乎你知道嗎
01:43:20
為什麼我用舌頭給你看
01:43:22
用牙齒給你看
01:43:23
這個道理你知道嗎
01:43:26
老子順口就說
01:43:30
我們今天舌頭還存在
01:43:34
這豈不是舌頭很軟嗎
01:43:39
今天年老牙齒掉到沒半顆
01:43:42
這豈不是牙齒很硬嗎
01:43:46
真的啊
01:43:49
這個舌頭很軟牙齒很硬
01:43:52
你們不知道有沒有比較棒
01:43:54
老師很笨
01:43:56
一年到頭不管什麼時候
01:43:59
舌頭老是被牙齒咬到
01:44:02
若是被咬到 整個都起泡瘀青瘀血
01:44:06
疼得舌頭快縮回去
01:44:10
怕好幾天舌頭不敢伸出來
01:44:14
不過人一年一年的老
01:44:17
牙齒一顆一顆的掉
01:44:19
假使一個人你嘴裡若都沒牙齒
01:44:21
舌頭伸出來說你咬給我看看
01:44:24
再咬也咬也不下去
01:44:27
軟才會存在硬就不會存在
01:44:31
下面道德經就會解釋
01:44:37
常摐聽到這句話嘻
01:44:41
嘻就是好像很高興笑聲
01:44:46
是啊你今天說的話很對
01:44:51
天下的事情你已經全部知道
01:44:54
盡就是已經達到最高了
01:44:59
我今天不用再說道理給你聽
01:45:05
所以這個字不能讀成「復」
01:45:08
要讀成「復」
01:45:10
這字不能讀成「語」
01:45:12
要讀成「語」
01:45:15
所以辭海才這樣說
01:45:17
復音附宥切再也
01:45:23
這是切音
01:45:26
這字讀成「復」等於就是什麼
01:45:30
就是又再
01:45:32
就是我不用再教你了
01:45:36
這字不能讀成「語」
01:45:38
語就是國語台語英語才叫做語
01:45:41
這個「語」音御教戒也
01:45:46
教戒之也
01:45:48
這個語音讀成御就是要教你
01:45:52
現在這段就是說你講的很對
01:45:56
天下的事情你都知道了
01:45:59
我不用再教你了
01:46:03
這就是最高的境界
01:46:04
忍辱波羅蜜了
01:46:08
所以現在我們 另外再來看修真錄一句話
01:46:15
善柔如舌惡剛似齒
01:46:25
這句話和張公藝 以及前面說苑的說一樣
01:46:32
一個人的善就要柔軟好像舌頭
01:46:39
惡的人很兇好像牙齒
01:46:44
涵意就是和剛才說的意思一樣
01:46:48
在佛教堅意經裡面這樣說
01:46:53
賢者以忍為先
01:46:57
當如清水無所不淨
01:47:05
水於死人屎尿
01:47:08
亦皆洗之
01:47:11
然水之清不毀
01:47:16
堅意經說 若是一個很賢能的人
01:47:21
應該要把忍排在前面
01:47:26
好像什麼
01:47:27
好像清的水
01:47:31
這個清水是無所不淨
01:47:36
絕對不會髒
01:47:38
這個水也洗死人啊
01:47:44
洗糞尿小孩的尿布種種也洗
01:47:52
無論死人無論糞尿都洗
01:47:57
不過這個水的清淨不會毀掉
01:48:02
看你要不要相信
01:48:04
水的本質就是清淨
01:48:07
像礁溪文仁在賣淨水機就知道
01:48:12
有毒的水經過淨水機
01:48:15
水都還能喝
01:48:19
所以清淨絕對不會毀掉
01:48:23
所以道德經第八章才說
01:48:27
上善若水
01:48:30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01:48:33
處眾人之所惡
01:48:36
故幾近於道
01:48:40
道德經說若最善的人跟水一樣
01:48:45
水的善能利益萬物
01:48:47
但是不會跟人爭
01:48:51
人家所不要它都要去
01:48:56
不信一個人說你去廁所坐
01:49:02
沒人要
01:49:04
不然你去洗廁所
01:49:05
人家也不要
01:49:08
不過這個水說要洗廁所
01:49:10
要去就去啊
01:49:11
叩淋下去到糞坑它也沒關係
01:49:16
所以水清淨不會毀掉
01:49:19
所以才近在這個道
01:49:24
這就是這個善來比這個水
01:49:30
在彌勒菩薩一句話這樣說
01:49:36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01:49:42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01:49:48
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
01:49:56
彌勒菩薩說若有人打我
01:49:59
老拙就是老人家的意思一樣
01:50:02
沒有用的人
01:50:04
假使人家要打我
01:50:06
我乾脆倒下來
01:50:08
我怕你我輸你倒在地上
01:50:13
若有人開口罵我
01:50:16
我就說你好你好
01:50:20
若這樣對方的人省力氣
01:50:23
吵架就要力氣呢
01:50:26
有的人吵架吵到心跳加快
01:50:29
我們若認輸來說
01:50:31
對方的人就省力氣
01:50:33
我也省煩惱
01:50:35
跟你吵架後回來睡不著
01:50:40
所以在諸法集要經裡面這樣說
01:50:46
如有暴惡人非理相加謗
01:50:52
智者以誠言安忍能除之
01:50:59
諸法集要經說 假使有一個很兇的人
01:51:04
沒理由的糟蹋侮辱我們
01:51:10
若是有智慧的人
01:51:13
他反而用誠心誠意的話勸化他
01:51:19
我們的心要安於忍
01:51:24
若這樣什麼事情都能化解
01:51:28
什麼叫做安忍
01:51:30
忍有很多種
01:51:33
比如說你罵我
01:51:36
你罵我時
01:51:38
我就在修行了不忍也不行
01:51:41
牙根硬咬口水硬吞下去
01:51:43
這也叫做忍
01:51:46
你罵我我不但不跟你計較
01:51:52
我的心也不會生氣
01:51:57
再進一步
01:51:59
你罵我我不但沒生氣
01:52:03
反而用好言勸化你
01:52:07
這叫安忍
01:52:09
安忍就是心都沒動叫安忍
01:52:14
假使一個人硬忍著
01:52:17
這是初級功夫
01:52:19
不生氣心不動
01:52:22
這是中級的
01:52:25
假使有辦法你罵我
01:52:26
我對你更好又勸解你
01:52:30
這就是上等的人
01:52:34
但是你要知道
01:52:36
說到忍無論是孔子
01:52:40
無論是釋迦
01:52:42
無論是老子
01:52:43
三教聖人說得都一樣
01:52:47
連基督教耶穌也這樣說
01:52:52
我們來舉 基督教路加福音一句話
十法界
16/22部影片
十法界 01
十法界 02
十法界 03
十法界 04
十法界 05
十法界 06
十法界 07
十法界 08
十法界 09
十法界 10
十法界 11
十法界 12
十法界 13
十法界 14
十法界 15
十法界 16
十法界 17
十法界 18
十法界 19
十法界 20
十法界 21
十法界 2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907000588
99a20aeb-4ab4-4670-91dd-c98fc71e3bfe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