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短篇版】論語09-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短篇版】論語09-1
65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1月06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00
《前情提要》 欲觀看完整影片 請搜尋「論語」
00:00:41
我們現在再來看 修真錄一句話
00:00:46
君子恥足恭
00:00:51
小人好足恭
00:00:57
現在我們首先來看注解
00:01:01
辭海這樣說
00:01:03
這個字一般讀成足
00:01:07
但是現在不是
00:01:09
要讀破音
00:01:11
祖欲切就是讀成足
00:01:16
足恭的意思
00:01:17
這字足等於 就是足恭的意思
00:01:23
他說若是君子的人
00:01:28
羞恥足恭
00:01:31
小人是喜好足恭
00:01:35
怎樣叫做足恭
00:01:37
足恭等於就是 剛才說的巴結
00:01:42
君子你若巴結他不要
00:01:46
若小人你巴結他就笑嘻嘻
00:01:50
像那些貪污官奸商
00:01:53
你若巴結他很高興
00:01:56
口袋錢一直裝下去
00:01:58
你若君子的人
00:02:00
他不愛巴結,他不愛
00:02:05
所以對於足恭 我們另外看辭海一段文
00:02:15
論語公冶長
00:02:18
巧言令色
00:02:21
足恭
00:02:23
孔注
00:02:25
足恭
00:02:26
便辟貌
00:02:29
疏,謂巧言令色以成其恭
00:02:35
取媚於人也
00:02:40
論語公冶長裡面一句話
00:02:47
說巧言令色
00:02:50
足恭
00:02:51
在孔氏的注解這樣說
00:02:56
說足恭是什麼
00:02:58
就是便辟的形態
00:03:05
在裡面的注疏說巧言令色
00:03:11
來成就他的恭敬
00:03:15
就是要來奉承
00:03:17
取媚
00:03:18
媚就是奉承撒嬌的人
00:03:25
現在對於足恭
00:03:28
和剛才說的不中禮
00:03:35
或是便辟的意思
00:03:42
都是差不多一樣
00:03:45
所以另外來看便辟的解釋
00:03:51
辭海這樣說
00:03:53
便辟
00:03:56
書冏命,便辟側媚
00:04:03
孔傳訓便辟為足恭
00:04:09
釋文,便辟
00:04:12
恭敬太過也
00:04:14
即足恭之義
00:04:17
揚注,辟讀為嬖
00:04:22
按足恭
00:04:24
求容媚
00:04:26
是就其行為言
00:04:30
現在辭海這樣說
00:04:34
便辟在書
00:04:37
書就是書經
00:04:40
書經的冏命篇
00:04:42
這字我們很少看到
00:04:45
這字讀成冏
00:04:47
書的冏命篇裡面說
00:04:51
便辟側媚
00:04:53
什麼叫做側媚
00:04:54
側就是在旁邊嘛
00:04:56
媚就是撒嬌嘛
00:04:57
在身旁撒嬌
00:05:01
這叫做側媚
00:05:04
在孔氏傳記 訓示裡面這樣說
00:05:10
說便辟是什麼
00:05:11
便辟就是足恭
00:05:14
就是剛才說的不中禮
00:05:16
這樣說比較快
00:05:17
或是說不合禮
00:05:19
這意思都一樣
00:05:21
雖然文法不同 但是意思相同
00:05:24
在裡面解釋的文章說
00:05:30
便辟就是恭敬太超過
00:05:35
一個人要恭敬 要有一個程度
00:05:39
恭敬若太超過 這樣就變成不合禮
00:05:47
例如引個例子說
00:05:49
某人我請你 去大飯店吃個飯
00:05:53
大家去那裡 說個話這就合理啊
00:05:56
不是咧
00:05:57
安排你去黃色的風化區
00:06:02
邊喝酒邊看脫衣舞
00:06:06
看那些有的沒的
00:06:07
這就太超過了
00:06:09
這樣說比較快
00:06:11
這只是舉個例子而已
00:06:13
對人撒嬌
00:06:14
要讓對方的人高興 而不擇手段
00:06:18
就是恭敬太過
00:06:22
就是足恭的意思
00:06:25
在揚氏注解說
00:06:28
這字一般也可讀成嬖
00:06:31
但是現在不能讀成嬖
00:06:33
要讀成辟
00:06:36
這辟的意思就是足恭
00:06:39
足恭是什麼
00:06:41
足恭就是你要跟別人 要求事情的形態
00:06:48
媚就是撒嬌
00:06:51
就是這個行為
00:06:55
所以一個人說不中禮
00:06:59
不合禮足恭、便辟 這意思都一樣
00:07:05
所以你若說到這個足恭
00:07:08
以前孔子最討厭
00:07:11
若他的學生這樣巴結
00:07:15
他不高興
00:07:17
所以在論語公冶長篇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07:2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00:07:32
左丘明恥之
00:07:35
丘亦恥之
00:07:41
子就是孔子
00:07:44
孔子這樣說
00:07:46
巧言就是一張嘴話東話西
00:07:51
令色就是撒嬌
00:07:54
這是足恭的人
00:07:57
就是巴結的人
00:07:59
也是不合禮的人
00:08:02
左丘明是 比孔子還早的一個賢人
00:08:08
魯國的一個賢人
00:08:11
現在孔子來引左丘明的話
00:08:15
他說若是足恭的人
00:08:18
左丘明在生前感到很羞恥
00:08:23
丘現在這不能讀成丘
00:08:27
讀成某
00:08:28
丘等於就是說我
00:08:30
我和左丘明 一樣覺得很丟臉
00:08:35
這個愛巴結人的人
00:08:39
以前左丘明覺得很丟臉
00:08:42
我也覺得很丟臉這樣說
00:08:46
但是這字為什麼讀成丘
00:08:49
我們現在來看辭海
00:08:53
這字若是正音讀成丘
00:08:56
說丘
00:08:57
孔子名
00:08:59
闕筆作
00:09:02
這是孔子的名字
00:09:05
孔子叫做孔丘
00:09:07
闕筆就好像說 不想和別人寫一樣的字
00:09:11
減劃就對
00:09:13
減劃減一劃
00:09:14
現在丘寫成這個字
00:09:18
現在又看辭海
00:09:21
丘同丘
00:09:23
十駕齋養新錄 引孔齊至正直記云
00:09:30
丘字聖人諱也
00:09:33
子孫讀經史
00:09:35
凡云孔丘者
00:09:37
則讀成某
00:09:39
丘字以朱筆圈之
00:09:42
按孔子名丘
00:09:45
後世以孔子諱
00:09:47
闕筆作丘
00:09:50
現在這句話 可以說要很小心
00:09:56
要去讀這個字就對
00:10:01
他說這字 本來和這字丘一樣
00:10:07
這丘是孔子的名字
00:10:11
不過在十駕齋養新錄
00:10:14
來引孔齊至正直記 裡面這樣說
00:10:21
說這個丘是聖人的名字
00:10:25
這諱字是什麼
00:10:28
人若過世不說名說諱
00:10:32
他過世之後就說諱
00:10:34
名諱
00:10:36
他說這本來讀成丘
00:10:39
但是這是聖人的名諱
00:10:42
所以他的子孫讀經史
00:10:46
經就是五經
00:10:49
史就是二十四史
00:10:51
若一有孔子這個名孔丘
00:10:57
一定要讀成某
00:10:59
要讀成孔某
00:11:01
不能讀成孔丘
00:11:04
丘這字的旁邊 用朱砂筆圈一個圈
00:11:10
做記號就對
00:11:12
這字要注意不能讀成丘
00:11:16
要讀成某
00:11:19
按照孔子的名是丘
00:11:23
但是後世的人 因為孔子是聖人的名諱
00:11:28
所以才少一劃讀成某
00:11:31
你們要注意這點
00:11:34
所以這要讀成子曰
00:11:37
巧言令色
00:11:38
足恭
00:11:39
左丘明恥之
00:11:41
丘亦恥之
00:11:43
孔子說若 撒嬌奉承足恭的人
00:11:51
以前左丘明很丟臉
00:11:54
但是我孔丘 也覺得很丟臉這樣說
00:11:59
晚上說到這裡 因為時間的問題
00:12:02
還有一句說因不失其親
00:12:06
亦可宗也
00:12:07
但是現在再說下去 時間就超過了
00:12:11
這留到下期再說
00:12:15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12:20
我們現在來翻五十九頁
00:12:30
五十九頁第八行
00:12:35
不然我們開始
00:12:38
有子曰
00:12:41
信近於義
00:12:44
言可復也
00:12:49
恭近於禮
00:12:51
遠恥辱也
00:12:55
因不失其親
00:12:57
亦可宗也
00:13:01
對這句話因為文長
00:13:04
分成三段來解釋
00:13:08
所以上句有子曰
00:13:12
信近於義
00:13:14
言可復也
00:13:17
恭近於禮
00:13:19
遠恥辱也
00:13:21
這二句話 我們已經解釋過了
00:13:25
晚上就是最後一句
00:13:28
說因不失其親
00:13:30
亦可宗也這句話
00:13:34
這句話就是說 你假使遇到有道的人
00:13:40
我們不要失去親近的機會
00:13:45
親近了有道的人
00:13:48
我們可以去崇敬效法
00:13:54
對於這句話
00:13:55
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13:59
因,依也
00:14:02
親,近也
00:14:06
言,人依當親近有道
00:14:11
不失其可親近之人
00:14:16
有道則亦可宗敬而效法
00:14:21
故曰,因不失其親
00:14:24
亦可宗也
00:14:27
這裡面有二個 注解首先做說明
00:14:31
注解第一
00:14:33
辭海這樣說
00:14:35
因,相依就也
00:14:40
這個因就是 互相依靠的意思
00:14:47
注解第二
00:14:48
辭海這樣說
00:14:50
親,近也
00:14:53
易乾,本乎天者,親上
00:14:58
本乎地者,親下
00:15:03
辭海說親就是近的意思
00:15:07
所以我們常說親近親近
00:15:12
在易經的乾卦這樣說
00:15:16
說你今天假使要尊天
00:15:20
就要親近上面的人
00:15:24
你若要尊地
00:15:26
就要親近下面的人
00:15:30
你若要親近天地
00:15:32
就先對上對下親近
00:15:38
所以我們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15:41
這個因就是依就
00:15:45
等於可以說依靠
00:15:48
親就是親近
00:15:50
就是說我們人今天要依靠
00:15:55
應該要親近有道德的人
00:16:00
不要失去 應當可以親近的人
00:16:05
你沒有要去親近
00:16:09
有道的人
00:16:12
可以讓你崇敬
00:16:14
而且讓你學模樣
00:16:17
所以才說因不失其親
00:16:20
亦可宗也
00:16:23
這段等於就是
00:16:25
描寫說你今天 要親近一個宗教
00:16:30
要親近一個道
00:16:32
你就首先想說 這可以讓我們依靠
00:16:36
可以讓我們效法的人嗎?
00:16:41
所以你今天要親近
00:16:43
要親近有道德的人
00:16:47
再來看下文
00:16:51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
00:17:00
居無求安
00:17:04
孔子這樣說
00:17:08
對於要飲食
00:17:12
我們肚子 可以吃得飽可以止渴
00:17:18
我們就沒有 亂求要吃好喝好
00:17:24
我們住可以避風可以避雨
00:17:33
我們就不亂求 堂皇的房子住
00:17:40
就不求安樂來享受
00:17:47
對於本文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17:51
《下集待續》 更精采的內容 休息一下後繼續觀看下一集
【短篇版】論語
49/249部影片
【短篇版】論語01-1
【短篇版】論語01-2
【短篇版】論語01-3
【短篇版】論語01-4
【短篇版】論語01-5
【短篇版】論語01-6
【短篇版】論語02-1
【短篇版】論語02-2
【短篇版】論語02-3
【短篇版】論語02-4
【短篇版】論語02-5
【短篇版】論語02-6
【短篇版】論語03-1
【短篇版】論語03-2
【短篇版】論語03-3
【短篇版】論語03-4
【短篇版】論語03-5
【短篇版】論語03-6
【短篇版】論語04-1
【短篇版】論語04-2
【短篇版】論語04-3
【短篇版】論語04-4
【短篇版】論語04-5
【短篇版】論語04-6
【短篇版】論語05-1
【短篇版】論語05-2
【短篇版】論語05-3
【短篇版】論語05-4
【短篇版】論語05-5
【短篇版】論語05-6
【短篇版】論語06-1
【短篇版】論語06-2
【短篇版】論語06-3
【短篇版】論語06-4
【短篇版】論語06-5
【短篇版】論語06-6
【短篇版】論語07-1
【短篇版】論語07-2
【短篇版】論語07-3
【短篇版】論語07-4
【短篇版】論語07-5
【短篇版】論語07-6
【短篇版】論語08-1
【短篇版】論語08-2
【短篇版】論語08-3
【短篇版】論語08-4
【短篇版】論語08-5
【短篇版】論語08-6
【短篇版】論語09-1
【短篇版】論語09-2
【短篇版】論語09-3
【短篇版】論語09-4
【短篇版】論語09-5
【短篇版】論語09-6
【短篇版】論語10-1
【短篇版】論語10-2
【短篇版】論語10-3
【短篇版】論語10-4
【短篇版】論語10-5
【短篇版】論語10-6
【短篇版】論語11-1
【短篇版】論語11-2
【短篇版】論語11-3
【短篇版】論語11-4
【短篇版】論語11-5
【短篇版】論語11-6
【短篇版】論語12-1
【短篇版】論語12-2
【短篇版】論語12-3
【短篇版】論語12-4
【短篇版】論語12-5
【短篇版】論語12-6
【短篇版】論語13-1
【短篇版】論語13-2
【短篇版】論語13-3
【短篇版】論語13-4
【短篇版】論語13-5
【短篇版】論語13-6
【短篇版】論語13-7
【短篇版】論語14-1
【短篇版】論語14-2
【短篇版】論語14-3
【短篇版】論語14-4
【短篇版】論語14-5
【短篇版】論語14-6
【短篇版】論語14-7
【短篇版】論語15-1
【短篇版】論語15-2
【短篇版】論語15-3
【短篇版】論語15-4
【短篇版】論語15-5
【短篇版】論語15-6
【短篇版】論語16-1
【短篇版】論語16-2
【短篇版】論語16-3
【短篇版】論語16-4
【短篇版】論語16-5
【短篇版】論語16-6
【短篇版】論語17-1
【短篇版】論語17-2
【短篇版】論語17-3
【短篇版】論語17-4
【短篇版】論語17-5
【短篇版】論語17-6
【短篇版】論語18-1
【短篇版】論語18-2
【短篇版】論語18-3
【短篇版】論語18-4
【短篇版】論語18-5
【短篇版】論語18-6
【短篇版】論語19-1
【短篇版】論語19-2
【短篇版】論語19-3
【短篇版】論語19-4
【短篇版】論語19-5
【短篇版】論語19-6
【短篇版】論語20-1
【短篇版】論語20-2
【短篇版】論語20-3
【短篇版】論語20-4
【短篇版】論語20-5
【短篇版】論語20-6
【短篇版】論語20-7
【短篇版】論語21-1
【短篇版】論語21-2
【短篇版】論語21-3
【短篇版】論語21-4
【短篇版】論語21-5
【短篇版】論語21-6
【短篇版】論語21-7
【短篇版】論語22-1
【短篇版】論語22-2
【短篇版】論語22-3
【短篇版】論語22-4
【短篇版】論語22-5
【短篇版】論語22-6
【短篇版】論語23-1
【短篇版】論語23-2
【短篇版】論語23-3
【短篇版】論語23-4
【短篇版】論語23-5
【短篇版】論語23-6
【短篇版】論語23-7
【短篇版】論語24-1
【短篇版】論語24-2
【短篇版】論語24-3
【短篇版】論語24-4
【短篇版】論語24-5
【短篇版】論語24-6
【短篇版】論語24-7
【短篇版】論語25-1
【短篇版】論語25-2
【短篇版】論語25-3
【短篇版】論語25-4
【短篇版】論語25-5
【短篇版】論語25-6
【短篇版】論語25-7
【短篇版】論語26-1
【短篇版】論語26-2
【短篇版】論語26-3
【短篇版】論語26-4
【短篇版】論語26-5
【短篇版】論語26-6
【短篇版】論語27-1
【短篇版】論語27-2
【短篇版】論語27-3
【短篇版】論語27-4
【短篇版】論語27-5
【短篇版】論語27-6
【短篇版】論語28-1
【短篇版】論語28-2
【短篇版】論語28-3
【短篇版】論語28-4
【短篇版】論語28-5
【短篇版】論語28-6
【短篇版】論語29-1
【短篇版】論語29-2
【短篇版】論語29-3
【短篇版】論語29-4
【短篇版】論語29-5
【短篇版】論語29-6
【短篇版】論語29-7
【短篇版】論語30-1
【短篇版】論語30-2
【短篇版】論語30-3
【短篇版】論語30-4
【短篇版】論語30-5
【短篇版】論語30-6
【短篇版】論語31-1
【短篇版】論語31-2
【短篇版】論語31-3
【短篇版】論語31-4
【短篇版】論語31-5
【短篇版】論語31-6
【短篇版】論語32-1
【短篇版】論語32-2
【短篇版】論語32-3
【短篇版】論語32-4
【短篇版】論語32-5
【短篇版】論語32-6
【短篇版】論語33-1
【短篇版】論語33-2
【短篇版】論語33-3
【短篇版】論語33-4
【短篇版】論語33-5
【短篇版】論語33-6
【短篇版】論語34-1
【短篇版】論語34-2
【短篇版】論語34-3
【短篇版】論語34-4
【短篇版】論語34-5
【短篇版】論語34-6
【短篇版】論語35-1
【短篇版】論語35-2
【短篇版】論語35-3
【短篇版】論語35-4
【短篇版】論語35-5
【短篇版】論語35-6
【短篇版】論語35-7
【短篇版】論語36-1
【短篇版】論語36-2
【短篇版】論語36-3
【短篇版】論語36-4
【短篇版】論語36-5
【短篇版】論語36-6
【短篇版】論語37-1
【短篇版】論語37-2
【短篇版】論語37-3
【短篇版】論語37-4
【短篇版】論語37-5
【短篇版】論語37-6
【短篇版】論語38-1
【短篇版】論語38-2
【短篇版】論語38-3
【短篇版】論語38-4
【短篇版】論語38-5
【短篇版】論語38-6
【短篇版】論語39-1
【短篇版】論語39-2
【短篇版】論語39-3
【短篇版】論語39-4
【短篇版】論語39-5
【短篇版】論語39-6
【短篇版】論語40-1
【短篇版】論語40-2
【短篇版】論語40-3
【短篇版】論語40-4
【短篇版】論語40-5
【短篇版】論語40-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1131227005473
f5f89f82-b75e-47f5-aa67-4e808147b539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