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 1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 16
6393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0
這裡翻第十六頁
00:02:30
十六頁第十六章
00:02:3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38
致虛極守靜篤
00:02:45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00:02:52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00:02:57
歸根曰靜
00:03:00
靜曰復命
00:03:02
復命曰常
00:03:05
知常曰明
00:03:07
不知常妄作凶
00:03:11
知常容
00:03:14
容乃公
00:03:16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0:03:19
今晚就從下句來說起
00:03:23
公乃王
00:03:27
雖然是短短三個字公乃王
00:03:32
但是裡面到底在說什麼
00:03:34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3:39
王 歸往之義
00:03:45
非指君臨天下之王
00:03:49
王者就字畫言
00:03:54
一以貫三為王
00:03:57
為其貫天道地德與人倫
00:04:03
貫三界
00:04:07
道無所不通
00:04:10
是故本文所言之王
00:04:14
乃指有道無爵之素王也
00:04:19
大公無私
00:04:21
可以為天下王
00:04:23
故曰 公乃王也
00:04:27
這裡面有七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04:31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04:35
王 天下所歸往也
00:04:40
辭海說王
00:04:43
就是天下所歸往的意思
00:04:47
怎麼樣叫做往
00:04:49
辭海這樣說
00:04:51
往 音旺 歸嚮也
00:04:56
這個字現在不能讀作往
00:04:59
音讀作旺
00:05:01
往就是歸嚮
00:05:03
好比依我們佛教 就是說皈依的意思
00:05:10
歸嚮
00:05:12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05:16
天道猶云天理
00:05:20
天道等於就是天理
00:05:24
所以朱熹夫子才說
00:05:28
天理
00:05:29
只是仁義禮智信之總名
00:05:35
什麼叫做天理
00:05:38
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信 總合起來的名
00:05:46
注解第四
00:05:48
地德 謂地所生之物也
00:05:53
以其有德之人
00:05:55
故曰地德
00:05:58
辭海說地德是什麼
00:06:01
因為地會生萬物
00:06:05
所以一個若有德行的人
00:06:08
有辦法蔭眾生
00:06:10
所以才叫做地德
00:06:13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0:06:17
孟子滕文公
00:06:20
使契為司徒
00:06:24
教以人倫
00:06:26
父子有親
00:06:28
君臣有義
00:06:29
夫婦有別
00:06:31
長幼有序
00:06:33
朋友有信
00:06:35
辭海說孟子滕文公篇 裡面說商朝的國王
00:06:47
命令這個契…
00:06:50
現在這個舜才對
00:06:56
這個契是商朝的祖先
00:07:00
所以舜來命令 這個契來做司徒
00:07:07
就是姚大舜所封的
00:07:12
教導要守這個人倫
00:07:17
就是父子有親
00:07:20
君臣有義
00:07:22
夫婦有別
00:07:24
長幼有序
00:07:26
朋友有信
00:07:29
這個就是叫做人道
00:07:31
就是人倫
00:07:34
注解第六 辭海這樣說
00:07:37
現在這豎 不是阿拉伯數字的1
00:07:42
這豎現在要讀作
00:07:45
就是上下通
00:07:48
上面通下面這樣叫做
00:07:52
注解第七 辭海這樣說
00:07:56
素王
00:07:58
謂有王者之道 而無王者之位者
00:08:03
素王就是什麼
00:08:05
就是他有做王的資格
00:08:10
但是他沒有這個王的爵位
00:08:14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8:20
現在說這個王
00:08:23
等於就是歸往的意思
00:08:27
若我們佛教就是說 等於就是皈依的意思
00:08:34
並不是指 君臨天下的這個國王
00:08:43
這個王若照字畫來講
00:08:49
這個一來貫三就是叫做王
00:08:55
為了它來貫 天道地德和人倫
00:09:01
就是這個豎 這個貫三界
00:09:06
就是上面貫通到下面
00:09:10
可以說道無所不通
00:09:13
為了這樣呢 本文所說的王是指什麼
00:09:18
指有道無爵位的素王
00:09:23
大公無私
00:09:26
可以為天下王
00:09:28
所以才說公乃王這句話
00:09:35
但是我們現在 來論到這個素王
00:09:42
素王詳細我們 來引一個莊子的解釋
00:09:49
夫有其道而無其爵者
00:09:55
所謂素王自貴者也
00:09:59
即太上老君 尼父是也
00:10:05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0:11
注解第一
00:10:13
辭海這樣說
00:10:15
道家以老子為始祖
00:10:19
尊為太上老君
00:10:22
老子內傳
00:10:25
太上老君
00:10:27
姓李名耳
00:10:29
字曰伯陽
00:10:31
一名重耳
00:10:33
生而白首
00:10:35
故號老子
00:10:39
辭海說若以我們道家
00:10:44
就是用這個老子來做始祖
00:10:48
尊重這個老子 叫做太上老君
00:10:54
老子內傳裡面有一句話
00:10:58
說太上老君 是姓李名字叫做耳
00:11:03
字號叫做伯陽
00:11:05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重耳
00:11:08
出生就白頭髮
00:11:11
所以才叫做老子
00:11:13
這是辭海 引老子內傳所說的
00:11:18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11:22
尼父 稱孔子也
00:11:26
尼父就是叫做孔子
00:11:30
孔子是為什麼叫做尼父呢
00:11:33
因為孔子的字號叫做仲尼
00:11:36
所以現在尼父 就是稱呼孔子
00:11:40
現在莊子 成玄英的疏裡面這樣說
00:11:49
假使一個人 若有道沒有這個爵位
00:11:56
就是可以稱呼 叫做素王自貴
00:12:01
若我們中國 像太上老君和孔子
00:12:08
就是可以稱呼說是素王
00:12:13
對於這個素王的稱呼
00:12:17
在孔子家語本姓解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12:24
齊太史子與適魯
00:12:32
見孔子
00:12:35
孔子與之言道
00:12:39
子與悅
00:12:41
曰吾鄙人也
00:12:45
聞子之名
00:12:48
不睹子之形久矣
00:12:53
而求知之寶貴也
00:12:57
乃今之後
00:13:00
知泰山之位高
00:13:03
淵海之位大
00:13:06
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
00:13:10
遂退而謂南宮敬叔曰
00:13:16
孔子生於衰周
00:13:21
先王典籍錯亂無紀
00:13:26
而乃論百家之遺記
00:13:30
考正其義
00:13:33
刪詩述書
00:13:35
定禮理樂
00:13:38
製作春秋
00:13:39
讚明易道
00:13:42
其文德著矣
00:13:45
然凡所教誨
00:13:47
束脩已上
00:13:49
三千餘人
00:13:51
或者天將欲與素王之乎
00:13:56
夫何其盛也
00:13:59
子貢聞之以告孔子
00:14:04
子曰
00:14:05
豈若是乎
00:14:07
亂而治之
00:14:08
自吾志者也
00:14:11
天何與焉
00:14:15
孔子家語本姓解這樣說
00:14:20
說齊國的太史叫做子與
00:14:26
現在這個字 不能讀作跟這個字一樣
00:14:29
這個字讀作「與」
00:14:31
這個字讀作與
00:14:33
說齊國的太史叫做子與
00:14:37
來到魯國訪問
00:14:41
見到孔子
00:14:44
孔子跟他講道理
00:14:47
跟他談道
00:14:50
子與非常地高興這樣說
00:14:56
說我是一個粗魯人
00:15:01
聽到老師
00:15:03
現在這個子就是指老師
00:15:06
我聽到老師的名字
00:15:10
但是還沒看到你的真面目
00:15:14
形就是身體
00:15:16
還沒看到老師 你的真面目很久了
00:15:21
我在齊國 聽到你的名聲很久了
00:15:24
但是還沒見過你的面
00:15:28
今天我要求道理
00:15:32
求知就是 要求知道這個道理
00:15:36
實在是很寶貴
00:15:40
從今天起我回到齊國
00:15:46
我就認定老師你的德行
00:15:51
好比像泰山那麼高
00:15:56
若是老師你的內涵
00:16:00
好比像海那麼大
00:16:04
很可惜老師你沒遇到明王
00:16:10
沒遇到那種有道的明君
00:16:14
就這樣辭退出來到外面
00:16:19
對這個南宮敬叔
00:16:23
南宮敬叔是魯國的大夫
00:16:27
對這個南宮敬叔這樣說
00:16:32
說孔子生在 這個衰敗的周朝
00:16:39
到春秋時 周朝已經都衰敗了
00:16:45
先王就是文王
00:16:48
他說將文王所留下來的 一些古典 古籍
00:16:55
可以說錯亂 亂糟糟的
00:16:59
全部都沒有怎麼樣整理
00:17:04
但是孔子祂有辦法 將所有各家的理論
00:17:10
將丟掉的東西都集合起來
00:17:17
來考證這個道理
00:17:23
來刪這個詩經
00:17:27
來說著這個書經
00:17:31
來制定這個禮經
00:17:36
來整理著樂經
00:17:39
來製作春秋
00:17:43
來讚明這個易經的道理
00:17:47
來著這個十翼
00:17:51
若說到老師 祂所有的這個文德
00:17:55
非常的光明
00:17:58
這個著 著就是很光明
00:18:02
但是祂今天所教誨的學生
00:18:08
束脩已上有三千多人
00:18:13
所以我們曾說過一句話
00:18:16
孔子三千弟子
00:18:19
可以說祂教過的學生 有三千多個
00:18:25
這大概是天
00:18:29
要賜給你們老師 做一位素王
00:18:35
不然祂的學生 怎麼這麼多啊
00:18:40
子貢聽到這句話
00:18:43
來報告孔子
00:18:47
孔子怎麼說
00:18:49
噢 真是這樣嗎
00:18:52
豈若是乎
00:18:54
真的是齊太史子與 說上天要賜我做素王
00:19:02
真的是這樣嗎
00:19:05
天下亂
00:19:08
要來治理成為太平
00:19:11
這是我的立志
00:19:15
我的義務我應當要做的
00:19:19
天怎麼會賜我做素王啦
00:19:22
不可能啦
00:19:25
祂很謙虛的
00:19:27
人家稱呼祂為素王 說不可能啦
00:19:31
天絕對沒辦法賜我做素王
00:19:35
現在一些傳道者 很不要臉的
00:19:38
我活佛啦 我是明師啦
00:19:42
我是無上師啦
00:19:44
什麼我是長老
00:19:47
自己自稱自呼 說得高高在上
00:19:53
孔子在論語說 人家叫我是聖人我不敢當
00:19:58
對不對
00:20:00
像六祖人家跟祂說 祂是一個聖人
00:20:06
祂是一位祖師
00:20:08
祂說我不敢說
00:20:10
人家問說你知道佛法嗎
00:20:13
祂說我不知道佛法
00:20:15
聖人實在都很慈悲
00:20:18
也很謙虛的
00:20:21
孔子說他說我是素王
00:20:25
啊 若說要治理天下
00:20:28
這是我的志向 這是我的義務
00:20:31
天怎麼可能賜我做素王啦
00:20:34
不可能啦
00:20:37
你就知道孔子 謙虛到什麼程度
00:20:43
但是現在這個文的裡面
00:20:47
有一個問題我們要瞭解
00:20:51
這兩個字束脩
00:20:56
現在若有的老師若教書
00:21:01
說是收束脩禮
00:21:04
束脩是什麼東西你知道嗎
00:21:08
若要依照論語 束脩的注解
00:21:15
說是十條豬肉
00:21:21
這個脩字…
00:21:31
就是肉乾
00:21:35
以前若豬肉
00:21:38
若像現在醃肉一條一條的
00:21:41
十條的豬肉束成一束
00:21:45
才叫束脩
00:21:49
但是不是這樣啦
00:21:51
解釋錯了啦
00:21:54
問題在哪裡
00:21:55
問題就是在這個字
00:22:01
這個字脩和 這個字修是通用的
00:22:14
所以你假使若說 束脩將它解釋成十條豬肉
00:22:20
這樣問題大了
00:22:24
孔子三千個弟子
00:22:28
一個人 若拿一個束脩來給祂
00:22:35
三萬條的那個鹹豬肉 看要怎麼吃
00:22:43
吃一輩子也吃不完 要怎麼吃
00:22:45
以前也沒冰箱
00:22:47
那東西豈不要放到生蟲
00:22:51
不可能的事情
00:22:55
問題就是在束脩這兩個字
00:23:00
因為我們今晚 要來解釋束脩沒那個時間
00:23:06
我們等到下期 再來解釋束脩是什麼
00:23:13
當今做老師說要收束脩禮
00:23:20
束脩禮是什麼
00:23:23
若解釋一句錯誤來說 就是天下一大事了
00:23:29
我們今晚 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23:33
下期我們再進入下文
00:23:38
現在說公乃王
00:23:40
接下來說王乃天
00:23:45
我們現在一句一句
00:23:47
這個道德經雖然文很短
00:23:52
但是意義 包含是包羅萬象
00:23:57
所以我們慢慢來研究它
00:24:0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24:06
我們現在翻開第十六頁
00:24:13
第十六章
00:24:1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24:24
致虛極守靜篤
00:24:30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00:24:37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00:24:42
歸根曰靜
00:24:45
靜曰復命
00:24:47
復命曰常
00:24:50
知常曰明
00:24:52
不知常妄作凶
00:24:56
知常容
00:24:59
容乃公
00:25:01
公乃王
00:25:03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0:25:05
對這個公乃王 我們上期有引證
00:25:16
說這個王是什麼
00:25:19
是指這個素王
00:25:22
對這個素王我們有引 孔子家語裡面所說的
00:25:30
在這個孔子家語 裡面有一句話
00:25:36
說束脩以上三千餘人
00:25:43
或者天將欲與素王之乎
00:25:48
夫何其盛也
00:25:51
他說孔子的弟子
00:25:55
若束脩以上有三千多人
00:26:00
大概是這個天 要賜素王給這個孔子
00:26:06
這是齊太史子與 來對這個孔子的學生
00:26:20
這個南宮敬叔所說的話
00:26:23
但是對於這個束脩 這個問題
00:26:29
我上期也有 簡單的引證一下
00:26:32
我們要注意
00:26:34
當今對束脩這個意義 大多數都曲解
00:26:40
對束脩兩個字 我們有必要說個清楚
00:26:44
不然有時讀國文 讀到亂糟糟的
00:26:50
對這個束脩的問題
00:26:53
我們來看論語述而第七篇 裡面所說的一句話
00:27:00
子曰
00:27:03
自行束脩以上
00:27:08
吾未嘗無誨焉
00:27:13
現在這個字你要注意
00:27:17
這個字一般都讀作上
00:27:20
上下的上
00:27:23
但是現在不能讀作上
00:27:26
辭海這樣說
00:27:29
上 市養切 進也
00:27:35
我們辭海的音叫做切音
00:27:39
我們若一般台語叫做呼音
00:27:43
呼音就是從下面呼上來
00:27:48
若切音是從上面切下來
00:27:52
所以市養 上
00:27:56
現在這個字讀作上
00:27:59
上就是進的意思
00:28:03
但是還要注意一個 就是這兩個字束脩
00:28:09
在論語的課本 有的做這兩個字的束修
00:28:17
這兩個字的束脩 和這兩個字的束修
00:28:23
本來是一樣的
00:28:25
我們慢慢來研究你就知道
00:28:30
但是現在問題就是這個字
00:28:34
我們若古本寫這個字
00:28:38
為了這個字和這個字
00:28:47
變成有的解釋 就亂成一團去了
00:28:55
你若這個字 一般可以解釋說是肉乾
00:29:05
束脩
00:29:07
以前的肉乾
00:29:09
像現在我們好比說過年
00:29:12
有人醃肉 一條一條的
00:29:17
十條做一束 這個叫做束脩
00:29:22
這個上讀作上 卻變成怎麼樣
00:29:27
假使你若準備 十條一束的肉乾以上
00:29:34
以上就是好比說
00:29:36
你要十條 二十條 三十條 四十條 五十條
00:29:40
就是以上
00:29:42
你若有辦法 就拿一百多條
00:29:46
自己準備 十條一束的肉乾以上
00:29:53
那麼我不會說不教他啦
00:29:57
卻變成孔子說噢
00:30:00
你若拿十條肉乾以上去 祂就教你
00:30:04
就變成這樣
00:30:05
這是最大的錯誤
00:30:11
那麼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嘗無誨焉
00:30:17
要怎麼解釋才有合理呢
00:30:22
因為我們現在這個字修字
00:30:30
若依這個部首來說啊
00:30:38
這個是人字旁的部首
00:30:43
若這個脩字 是肉字旁的部首
00:30:48
你若要查部首 就要查這個肉字旁
00:30:54
那個不同字旁就對了
00:30:59
那麼我們這個 人字旁的這個修字
00:31:07
它可以來做這個脩
00:31:13
這個脩啦 肉字旁這個脩 可以做這個修字
00:31:19
但是若這個修字 不能做這個脩字
00:31:25
不能共用就對了
00:31:27
所以後來的人 就是怕人錯誤的關係
00:31:31
有的才改成這個修
00:31:34
改這個修字 你就不能當成肉乾
00:31:38
若這個字修 是可以當成修養的修
00:31:42
這個字 也可以當修養的修
00:31:46
這樣說較快
00:31:49
不然我們現在來看 辭海一個解釋再來說
00:31:56
脩 一脯也 二略 三略
00:32:04
四通修 治也 習也
00:32:09
又善也
00:32:10
五六七略
00:32:14
因為現在這是重點 要講給你知道
00:32:18
所以這在平常沒在用的 都把它省略起來
00:32:24
現在這個脩字 你要查肉字部七劃
00:32:33
這個脩字 不能查人字部
00:32:40
這個脩最主要 有兩個解釋要注意
00:32:47
第一就是解釋肉乾
00:32:53
第四項目是解釋說 跟這個人字旁的修通用
00:33:02
這個修就是治
00:33:06
治就是修養
00:33:09
習就是學習
00:33:11
也是解釋做善
00:33:14
所以辭海說脯 肉乾也
00:33:20
脯就是肉乾
00:33:22
所以這個字呢 大多數 有的都解釋成肉乾
00:33:27
但是人字旁的修就不同
00:33:33
辭海說修 飾也 治也
00:33:38
若三四五這個略起來
00:33:41
修第一就是飾
00:33:44
飾就是裝潢
00:33:46
有的說我要修理房屋啦 修理什麼的
00:33:49
修 修是飾
00:33:52
但是也可以解釋作治
00:33:54
治是修養
00:33:57
所以你從辭海 一二三四五的解釋
00:34:02
並沒有通用這個修字
00:34:06
這個字不能 通用肉字旁的脩
00:34:10
但是肉字旁的這個脩字 可以通用為人字旁的修
00:34:16
問題是在這裡
00:34:18
你若不注意來說 有時會亂糟糟的
00:34:24
所以後來一些學者 有的感覺說
00:34:28
說孔子若用 一束十條肉乾以上
00:34:36
祂就要教育 教書
00:34:41
有的也感覺矛盾
00:34:43
矛盾是矛盾在哪裡 又找不出來
00:34:46
所以呢 有的乾脆呢
00:34:48
將這個脩 改成這個修出來
00:34:52
束脩才寫這個修
00:34:54
但是古本的束脩 是寫這個字
00:34:59
由於這個脩的解釋
00:35:04
歷代的學者 因為古本的脩是肉字旁
00:35:12
所以就有很多不同的見解
00:35:18
脩有的解釋作修身的修
00:35:21
也有解釋作肉乾的脩
00:35:24
所以後來的學者
00:35:26
就不知道到底誰說的才對
00:35:30
所以我們現在 一一將宋朝以下
00:35:36
一些學者的見解
00:35:39
我們把它 寫在黑板來做參考
00:35:43
我們先來看 梁朝的皇侃先生
00:35:49
此明孔子教化 有感必應者也
00:35:57
束脩 十脡脯也
00:36:01
古者相見必執物為贄
00:36:07
束脩最是贄之至輕者
00:36:12
孔子言
00:36:14
人若能自施贄
00:36:17
行束脩以上來相謁者
00:36:21
則我未嘗不教誨之
00:36:26
皇侃先生 是梁朝的一位學者
00:36:31
他說現在 這章是要明白孔子
00:36:37
來在教化有感必應的道理
00:36:46
現在說束脩是十條的肉乾
00:36:55
古時候若要相見
00:37:00
一定要拿一個東西 來做見面禮
00:37:08
束脩是見面禮中最輕的
00:37:13
見面禮若說十條豬肉 這是最輕的禮物
00:37:20
孔子說假使 若有人自己準備禮物
00:37:27
拿十條豬肉以上來相見
00:37:32
我呢 沒有說不教他的理由
00:37:38
邢昺先生這樣說
00:37:41
此章言己誨人不倦也
00:37:45
束脩 禮之薄者
00:37:48
言人能奉禮
00:37:50
自行束脩以上而來學者
00:37:54
則吾未曾不誨焉
00:37:58
皆教誨之也
00:38:00
邢昺先生是宋朝的學者
00:38:04
他說這章是講孔子說 我教人不會懶惰
00:38:12
若說十條豬肉 可以說禮最薄的
00:38:17
就是說假使一個人 你若拿了一個禮物來
00:38:23
準備十條豬肉以上 來學道理
00:38:29
若這樣我 絕對不會說不教的理由
00:38:34
每一個人來 我都教他這樣說
00:38:39
另外我們宋朝 可以說很出名的學者
00:38:45
朱熹夫子也這樣說
00:38:48
脩 脯也 十脡為束
00:38:55
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也
00:39:00
束脩至薄者
00:39:03
聖人之於人
00:39:05
無不欲其入於善
00:39:08
但不知來學
00:39:10
則無往教之理
00:39:13
故苟以禮來
00:39:16
則不有以教之也
00:39:19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39:24
注解第一 周禮疏
00:39:28
不加薑桂以鹽乾之者
00:39:34
謂之脯
00:39:37
說現在不用薑 不用肉桂
00:39:42
只用鹽醃一醃曬乾叫做脯
00:39:47
這個脯等於鹽豬肉乾
00:39:51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39:57
脯之直處曰脡
00:40:02
這個肉乾直的
00:40:05
整條的不是整塊的
00:40:09
一條一條的豬肉條叫做脡
00:40:15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40:18
贄 初見時執以為禮者
00:40:23
什麼叫做贄
00:40:24
我們第一次要去找人
00:40:27
一定要帶個禮物
00:40:31
若我們台灣 說是見面禮的意思
00:40:37
現在來看朱熹夫子這樣說
00:40:42
說脩就是肉乾
00:40:47
就是十條做一束
00:40:52
古時候若要見面 一定要帶禮物來當個禮
00:41:00
若十條豬肉是最薄的禮
00:41:05
聖人來對待人
00:41:09
沒有一個人說 不想讓他們走善路
00:41:16
但是你若不想要來學
00:41:18
我就不會到你家裡去教你
00:41:21
所以你若有個禮物來
00:41:25
我絕對教你 教到你會
00:41:30
這個就是梁朝的皇侃先生
00:41:36
和宋朝的邢昺先生 朱熹夫子所說的
00:41:42
但是若在這個 後漢書的注解
00:41:47
束脩就不是解釋這樣了
00:41:50
我們現在來看後漢書 注解裡面所說的
00:41:56
束脩 謂束髮脩飾
00:42:03
它說束脩
00:42:06
可以解釋叫做束髮
00:42:09
可以解釋叫做脩飾
00:42:12
那麼對於這個束髮和脩飾
00:42:16
這兩項 我們來做另外的注解
00:42:21
辭海這樣說
00:42:24
束髮 成童結髮為飾
00:42:28
因為成童之稱
00:42:31
大戴禮保傅
00:42:34
束髮而就大學
00:42:38
在這個辭海裡面 還有兩個注解
00:42:41
首先做說明
00:42:43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42:47
成童 禮內則
00:42:49
成童舞象學射御
00:42:55
注 成童十五歲以上
00:43:00
現在說成童
00:43:03
在禮記內則篇說 成童舞象學射御
00:43:12
這個成童是什麼 十五歲以上
00:43:17
但是現在 這個你就要注意了
00:43:20
舞象 這個象不是象呢
00:43:23
不要說整隻象 要把牠抓起來舞弄
00:43:26
不是
00:43:27
學射御
00:43:28
射就是射箭
00:43:30
御 御就是好比騎馬
00:43:35
這個舞象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00:43:40
現在看辭海
00:43:42
禮內則 成童舞象
00:43:46
疏舞象 舞武也
00:43:50
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00:43:54
禮記內則篇說成童舞象
00:43:58
注疏說舞象 是來舞這個武藝
00:44:04
就是用這個干戈拿來舞弄
00:44:09
就像現在好比武館 拿刀槍來練武
00:44:15
所以你假使 若十五歲以上來說
00:44:19
不是只有學文而已
00:44:22
不是只有學讀書而已
00:44:24
就要學一些武 學一些射箭 騎馬
00:44:30
注解第二
00:44:32
大學
00:44:33
大戴禮保傅
00:44:35
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
00:44:39
學小藝焉
00:44:41
履小節焉
00:44:43
束髮而就大學
00:44:45
學大藝焉
00:44:46
履大節焉
00:44:49
辭海說大學 在大戴禮保傅篇
00:44:54
說古時侯小孩若八歲 就要去讀書
00:44:59
學一些小功夫
00:45:01
學一些小禮節
00:45:05
若頭髮束起來
00:45:07
過了十五歲就大人了
00:45:10
就要讀大學
00:45:12
學一些大功夫 和來履行一些大禮節
00:45:20
所以呢 現在這個辭海說
00:45:31
束髮是什麼
00:45:33
束髮就是成人 頭髮捲起來的意思
00:45:40
因為長大成人的稱呼 叫做束髮
00:45:45
若十五歲以上叫做束髮
00:45:48
所以大戴禮保傅篇說 頭髮束起來就要讀大學
00:45:55
而且鄭玄先生 是漢朝的一位學者
00:46:01
他說束脩 謂年十五歲以上
00:46:05
束脩就是指什麼
00:46:08
指十五歲以上
00:46:10
若脩飾呢
00:46:12
辭海這樣說
00:46:14
脩飾 增飾華美也
00:46:19
論語憲問
00:46:21
行人子羽脩飾之
00:46:25
對於這個子羽 首先做說明一下
00:46:29
辭海這樣說
00:46:33
澹臺滅明 字子羽
00:46:37
孔子弟子
00:46:39
貌陋有德行
00:46:41
孔子嘗曰
00:46:43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00:46:47
辭海說澹臺滅明 他的字號叫做子羽
00:46:52
是孔子的徒弟
00:46:55
面貌長得很醜
00:46:57
但是很有德行
00:46:59
孔子曾說我還好 沒有說以貌取人
00:47:04
假使若以貌取人
00:47:06
我就失去一位 很好的徒弟這樣說
00:47:10
那麼這個脩飾是什麼
00:47:14
就是要來修改讓它美
00:47:17
所以論語憲問篇說行人
00:47:22
行人就是一首官名
00:47:25
若現在說起來 就是秘書那個意思
00:47:30
說有一個行人叫做子羽
00:47:35
若有一些公文
00:47:37
在這個官府有一些 公文要發出去
00:47:40
一定他要將它修改
00:47:44
修改到讓它通順
00:47:45
所以學問很好就對了
00:47:48
所以束脩可以解釋成束髮
00:47:52
也可以叫做脩飾
00:47:56
若依照著後漢書的注解
00:48:00
和鄭玄先生的注解
00:48:03
束脩應該是指十五歲以上
00:48:07
現在這個 就有兩種的解釋
00:48:11
若宋朝的學者他說
00:48:14
孔子說你若拿 十條豬肉以上來進貢
00:48:20
拿禮數來
00:48:22
我就教你讀書
00:48:24
現在鄭玄先生 解釋就不是這樣
00:48:28
他說你若十五歲以上 長大成人
00:48:31
就有資格學道
00:48:34
每一個人我都會教你
00:48:37
到底誰說的才對
00:48:41
因為我們今晚 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00:48:45
等到下期詳細…
00:48:48
我們詳細 對束脩徹底要來研究
00:48:51
不然對束脩兩個字 若解釋錯了來說
00:48:56
真的若說是十條豬肉
00:49:00
不要說三千個弟子
00:49:03
像老師現在幾百弟子
00:49:06
你若說過年 每人拿十條豬肉來給我
00:49:09
我就要用卡車載了 我沒騙你
00:49:12
你也沒辦法吃
00:49:14
鹹豬肉 鹹鹹的
00:49:17
一天吃一條來說
00:49:19
三千個弟子
00:49:20
不要說以上
00:49:22
每個人若拿十條豬肉 來說就三萬條了
00:49:26
看你要怎麼吃
00:49:28
吃到生蟲 都還在吃 我沒騙你
00:49:30
以前又沒電冰箱
00:49:34
現在對於這個束脩 是一個大問題
00:49:37
等到下期再詳細分解
00:49:42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49:49
我們現在來翻十六頁
00:49:58
第十六章
00:50:01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0:07
致虛極守靜篤
00:50:14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00:50:20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00:50:25
歸根曰靜
00:50:28
靜曰復命
00:50:30
復命曰常
00:50:33
知常曰明
00:50:35
不知常妄作凶
00:50:39
知常容
00:50:41
容乃公
00:50:44
公乃王
00:50:46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0:50:49
對這個王 就是說這個素王
00:50:54
這個素王 就是指老子 孔子
00:51:00
這都是好比 有那個德沒那個位
00:51:05
但是我們上期 論這個孔子束脩這個問題
00:51:13
所以當今大家說 束脩禮 束脩禮
00:51:17
不知道這個束脩 真正的意義
00:51:21
我們今晚就是要來 補充這個束脩的意義
00:51:26
我們現在看 論語別裁裡面這段文
00:51:30
自行束脩
00:51:34
是自行檢點的意思
00:51:40
如果說束脩是臘肉
00:51:45
孔子三千弟子
00:51:50
哪裡吃得這許多臘肉
00:51:54
放也沒這樣大的地方來放
00:52:01
還有孔子的學生中
00:52:05
如顏回簞食瓢飲
00:52:11
連一個 好一點的便當都沒有
00:52:16
哪裡來備其臘肉送給老師
00:52:22
孔子不但教他
00:52:25
並且以他為最得意的學生
00:52:30
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00:52:36
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
00:52:41
檢束自己 而肯上進向學的人
00:52:47
我從來沒有不教的
00:52:50
我一定教他
00:52:54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52:58
辭海這樣說
00:53:00
簞食瓢飲
00:53:04
論語雍也
00:53:07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00:53:12
人不堪其憂
00:53:14
回也不改其樂
00:53:17
賢哉 回也
00:53:19
按回 顏回也
00:53:24
辭海這樣說
00:53:27
簞食瓢飲
00:53:30
這個字你要注意
00:53:32
這個字不能讀作「食」
00:53:35
現在讀作食
00:53:37
食是吃
00:53:40
食是飯
00:53:43
簞食等於 就是一竹筒的飯
00:53:47
這樣說較快
00:53:48
簞食瓢飲
00:53:51
在論語雍也篇說一簞食
00:53:56
簞是什麼
00:53:58
在古時候窮苦人家 沒辦法用那個碗
00:54:04
用那個竹管 從這個竹節切下去
00:54:08
又切一截 這樣一小截
00:54:11
將那截竹筒當碗裝飯
00:54:15
才叫做簞
00:54:17
食就是飯
00:54:19
等於就是一竹筒的飯
00:54:23
一瓢
00:54:24
瓢是什麼
00:54:26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瓠瓜
00:54:29
瓠瓜成熟 成熟之後晒乾
00:54:34
切成兩半
00:54:35
古時候在舀水 所以那叫做瓢
00:54:39
等於就是說一竹筒飯
00:54:43
一瓢的水
00:54:52
在陋巷
00:54:54
這個陋巷的巷不是巷子
00:54:57
若論語說這一篇 聽了就知道
00:55:00
陋巷就是一間破茅房
00:55:04
他住在一間的破茅房
00:55:07
若是我們人絕對待不住
00:55:12
不堪其憂 說啊 很煩
00:55:15
不過顏回 他不會改他的快樂
00:55:19
他說很賢的顏回
00:55:22
因為這個回就是顏回啊
00:55:26
現在看本文
00:55:29
現在論語別裁說 自行束脩這句話
00:55:36
等於就是解釋 自行檢點的意思
00:55:43
如果你說這個束脩
00:55:48
是那個肉乾
00:55:51
孔子有三千個徒弟
00:55:55
怎麼有辦法 吃這麼多的肉乾
00:56:00
你要放都沒地方放
00:56:03
也沒這麼大的地方來放
00:56:06
還有孔子的學生之中
00:56:11
像顏回可以說簞食瓢飲
00:56:16
連一個 好一點的便當都沒有
00:56:19
要來讀書連帶個 好的便當都沒有
00:56:23
怎麼有辦法 準備這個肉乾來送給老師
00:56:29
孔子不但教顏回
00:56:35
教這個顏回
00:56:36
雖然說他都沒有繳禮數
00:56:39
但是祂照樣教他
00:56:41
並且可以說 以他為最得意的學生
00:56:46
我 我就是 論語別裁的作者
00:56:52
他說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
00:56:56
就是說什麼
00:56:57
說假使有若一些 有辦法來反省自己
00:57:03
檢束自己
00:57:05
肯上進要向學的人
00:57:09
他說我
00:57:11
現在這個我就是指孔子
00:57:13
孔子說我 從來呢 沒有不教的
00:57:18
我一定教他
00:57:21
現在這是我們論語別裁
00:57:24
它裡面的一段說明
00:57:27
另外看論語集解的解釋
00:57:33
束脩 論語注 亦謂十束之乾肉
00:57:46
云自行束脩以上
00:57:49
吾未嘗無誨焉者
00:57:53
孔子不論年齡大小
00:57:57
有志向學與否
00:58:01
凡備束脩之禮者
00:58:04
則無不教誨之也
00:58:07
聖人之口恐不至如此
00:58:12
先言束脩之禮
00:58:15
作為求學必備者
00:58:17
鄭玄注 束脩 謂年十五以上也
00:58:23
由此觀之
00:58:25
當以鄭玄注較近情理也
00:58:30
現在論語集解 是我們中國的學者
00:58:34
現代的學者 這個錢地先生所集解的
00:58:39
這個論語集解裡面說束脩
00:58:44
在論語的注解 有的當作什麼
00:58:49
當作十條的肉乾
00:58:53
說自行束脩以上
00:58:57
吾未嘗無誨焉這句話
00:59:01
他說孔子 不管你年紀大或小
00:59:08
你若是有那個志氣要讀書
00:59:13
你若準備 十條肉乾的禮來
00:59:20
我沒有說不教你的
00:59:24
聖人的嘴巴 恐怕不會說成這樣
00:59:31
一個聖人哪會說
00:59:32
你拿十條豬肉以上來 我就教你
00:59:35
可能不會這樣說
00:59:38
一般的人也不會這樣說
00:59:40
不要說是一個聖人
00:59:42
他不可能這樣說
00:59:45
他首先說束脩之禮
00:59:49
來做求學一定要具備的
00:59:54
在我們鄭玄的注解
00:59:57
鄭玄的注解 我們上期就有說過了
01:00:01
束脩就是指十五歲以上
01:00:06
由這樣看來
01:00:08
應該鄭玄的注解 最接近情理
01:00:14
現在他是好比說 很多注解的裡面
01:00:18
現在錢地先生評論
01:00:21
之前跟你說的 那麼多道理的中間
01:00:25
鄭玄的注解 比較接近情理這樣說
01:00:31
話說到這裡
01:00:32
最後就來看我們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00:38
因為對於束脩兩個字
01:00:42
自古至今的解釋紛紛議論
01:00:46
沒有一個定論就對了
01:00:48
現在我們詳細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之後
01:00:54
再來結束這段的說明
01:00:58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01:02
本章束脩二字
01:01:07
各家思想分歧
01:01:11
注疏見解不一
01:01:14
以孔子語氣推斷
01:01:19
鄭玄注為善
01:01:22
一般解釋
01:01:24
束脩謂十脡脯
01:01:27
孔子曰 有教無類
01:01:31
若言不備束脩以上之禮者
01:01:36
則不教誨
01:01:38
如此說法則誣聖人甚矣
01:01:43
孔子至聖不至如此貪婪
01:01:48
漢學文辭
01:01:50
同辭異解者多
01:01:53
故學者當明察之
01:01:58
本章正解
01:02:00
自行者
01:02:02
自 己也
01:02:03
行 行年也
01:02:05
束 束髮也
01:02:07
脩 脩身也
01:02:09
上 音賞 進也
01:02:13
以上謂來求學者
01:02:16
言行年束髮 而欲脩身求學者
01:02:23
吾未曾不誨焉
01:02:25
故子曰
01:02:27
自行束脩以上
01:02:30
吾未嘗無誨焉
01:02:33
這個裡面 一共有五個注解
01:02:41
我們針對這五個注解 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1:02:52
注解第一
01:02:53
辭海這樣說
01:02:55
愛財曰貪
01:02:57
愛食曰婪
01:03:03
辭海說若是 愛錢財叫做貪
01:03:08
若貪吃呢 叫做婪
01:03:15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03:19
行 歷也 詳行年條
01:03:24
辭海說行就是歷
01:03:27
詳細看這個行年的條目
01:03:30
辭海這樣說
01:03:32
行年謂經歷之年歲
01:03:36
行年等於 就是我們的年歲
01:03:39
比如說十歲 二十歲 三十歲那個年歲
01:03:44
注解第三 大戴禮記注
01:03:48
年八歲而出就外舍
01:03:52
學書數
01:03:55
至年十五
01:03:56
束髮而就大學
01:03:59
學修己治人之道
01:04:02
注解第三 大戴禮注裡面這樣說
01:04:07
說我們古時候 你若年齡滿八歲
01:04:13
就要出去外面讀書
01:04:16
要學什麼
01:04:18
學這個書 書就是寫信
01:04:21
數等於就是算帳
01:04:24
我們現在的數學
01:04:27
到十五歲 頭髮就要束起來
01:04:31
就要讀大學
01:04:34
讀大學就是要學 修養自己還要治人
01:04:39
治人就是等於 現在的政治學
01:04:42
要管理百姓的道
01:04:45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1:04:48
修身 謂涵養德性
01:04:52
而進於實踐也
01:04:55
辭海說修身
01:04:57
但是這個修字 和這個脩字通用
01:05:01
有時寫這個字 有時寫這個字
01:05:04
就是要涵養我們的德性
01:05:07
要進於實踐
01:05:10
注解第五 康熙字典這樣說
01:05:14
上 音商上聲 進也
01:05:20
現在這個字的音 商的上聲
01:05:26
上聲若台語就是第二聲
01:05:30
第二聲就是商 上
01:05:33
所以現在這個字要讀作上
01:05:38
現在看辭海
01:05:41
上 市養切 進也
01:05:46
辭海說這個字若讀切音
01:05:50
切音就是市養上
01:05:55
這就是進的意思
01:05:58
所以呢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06:06
祂說現在這一章
01:06:09
束脩兩個字 各家的思想不相同
01:06:18
在注解的看法也不一樣
01:06:24
若照孔子的語氣來推斷
01:06:29
我們鄭玄的注解 比較妥善
01:06:35
比較合理
01:06:38
一般的解釋 束脩說它是十條的肉乾
01:06:45
孔子說曾過一句有教無類
01:06:50
假使你若沒準備 這個十條的肉乾以上
01:06:56
來當禮物就不要教
01:06:59
這樣說來你侮辱聖人很大
01:07:03
孔子是一個至聖
01:07:07
絕對不會這麼嘴饞貪吃
01:07:10
我們漢學的文詞
01:07:13
同一個文詞 解釋不相同的很多
01:07:18
所以呢 你要學的人
01:07:21
應該要明白要查察
01:07:27
若依本章的正解
01:07:30
自行 自就是說自己
01:07:36
行就是我們的年紀
01:07:39
束就是頭髮束起來
01:07:43
十五歲頭髮束起來
01:07:46
脩就是指脩身
01:07:49
上 音賞
01:07:53
就是進的意思
01:07:55
進就是進學
01:07:57
因為黑板要再注解寫不下
01:08:01
我剛才叫他不要寫
01:08:03
進就是進學
01:08:05
我們若要去讀書叫做進學
01:08:07
叫做進的意思
01:08:09
以上就是要來求學的意思
01:08:14
就是說你年紀到十五歲
01:08:18
束髮就是十五歲
01:08:20
那裡就有解釋了
01:08:21
你若年紀到十五歲
01:08:24
你想要修身求學的人
01:08:28
孔子說我沒有說 不教你的理由
01:08:32
所以孔子才會說
01:08:34
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嘗無誨焉
01:08:39
這句話在那裡
01:08:40
所以若這樣 才是真正圓滿的解釋
01:08:44
說啊 你年紀 已經超過十五歲了
01:08:47
長大成人了
01:08:49
像人家說的 十五歲就要束髮了
01:08:51
你十五歲了
01:08:53
你就要來求大學之道了
01:08:56
若這樣呢 我就絕對教你
01:09:00
所以這個束脩 是說年紀十五歲
01:09:04
頭髮束起來才叫做束脩
01:09:06
這個鄭玄 也是注解這樣
01:09:09
所以呂純陽祖師
01:09:11
跟剛才的 錢地先生和祖師在說的
01:09:22
比較近於情理
01:09:24
所以我們現在要讀束脩
01:09:27
絕對不要說十條的豬肉乾
01:09:30
若這樣就侮辱聖人了
01:09:32
束脩就是說你年紀到了
01:09:36
你就要讀大學了
01:09:38
你若來 我一定教你
01:09:40
這個意思就是在那裡
01:09:42
我們今晚就是到這裡為止
01:09:46
下文等到下期 我們再來分解
01:09:5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09:57
我們現在來翻十六頁
01:10:0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10:16
致虛極守靜篤
01:10:24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01:10:31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01:10:36
歸根曰靜
01:10:38
靜曰復命
01:10:40
復命曰常
01:10:43
知常曰明
01:10:45
不知常妄作凶
01:10:48
知常容
01:10:50
容乃公
01:10:53
公乃王
01:10:55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1:10:58
今晚從這裡接下去
01:11:00
王乃天
01:11:03
天乃道
01:11:05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11:09
王者
01:11:12
有道無爵之素王
01:11:16
素王 順應乎天
01:11:21
人天合一
01:11:24
法天而行
01:11:27
行皆同天
01:11:29
不脫軌道
01:11:32
故曰 王乃天也
01:11:35
而天之道與人之道
01:11:39
行跡雖異
01:11:42
但其行均與軌道而行
01:11:47
其道悉合乎自然
01:11:50
故曰 天乃道也
01:11:54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11:59
辭海這樣說
01:12:01
軌道
01:12:03
一遵循法度也
01:12:07
二天空行星
01:12:10
繞太陽運行之路
01:12:14
三在路上敷設鐵軌 通車輛者曰軌道
01:12:27
辭海說軌道是什麼
01:12:31
若依我們人來說
01:12:34
就是要遵循法度
01:12:37
法度若國家就是法律
01:12:41
修養像說我們 男眾的三綱四維
01:12:50
女眾的三從四德
01:12:54
比如五倫五常八德
01:12:57
這都叫做法度
01:12:59
第一就是 我們人遵循的法度
01:13:04
第二就是天上所有的星斗
01:13:09
在圍繞那個太陽 的軌道在走
01:13:14
第三在這個路上來舖鐵軌
01:13:23
來通行車輛
01:13:26
比如像說火車啦 電車啦
01:13:29
像現在捷運的車
01:13:31
這些都要用鐵軌 用這個車輪來行走
01:13:36
這個叫做軌道
01:13:3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13:45
現在說這個王是什麼
01:13:49
就是照我們上期所說的
01:13:52
有道但是沒爵位的素王
01:13:56
等於就是聖人
01:13:59
這個素王呢 祂順應這個天
01:14:06
人和天合一
01:14:11
效法
01:14:13
效法就是學
01:14:14
人來學這個天來行
01:14:19
祂所走的路線和天一樣
01:14:23
不會脫出軌道
01:14:27
像這個月來繞地球
01:14:31
有一定的時間
01:14:33
一定的路線
01:14:35
地球來繞太陽 也有一定的時間
01:14:38
一定的路線
01:14:41
所以呢 我們人來學這個天
01:14:45
照我們的規矩去走
01:14:47
才說王乃天
01:14:51
這個天的道和人的道
01:14:56
雖然在走 這個行跡不一樣
01:15:01
不過在走的軌道一樣
01:15:05
就是照那個軌道走
01:15:09
所以這個道是合乎自然
01:15:13
不信的話你若火車
01:15:16
或是捷運的車 在走你去看看
01:15:18
有一定的路線自然在走
01:15:21
絕對不會走到旁邊去
01:15:23
人也一樣
01:15:25
走到旁邊去 就像車子脫軌一樣
01:15:28
所以才說天乃道這句話
01:15:35
再接下來看下文
01:15:57
道乃久
01:16:00
歿身不殆
01:16:03
對於這句話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16:09
人合天而盡道
01:16:15
盡道者
01:16:17
常而己矣
01:16:20
常道乃永久不變
01:16:23
故曰 道乃久也
01:16:29
常道正行
01:16:31
至善至美
01:16:34
肉身雖死
01:16:36
法身與天地常存
01:16:40
故曰 歿身不殆也
01:16:44
言殆者危也
01:16:47
不殆則不危常存之義
01:16:52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16:57
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1:17:00
常道
01:17:02
謂一定不易之正道也
01:17:06
道教大辭典說常道是什麼
01:17:10
就是一定不會改變
01:17:14
不易 不易就是不會改變
01:17:18
一定不會改變的正道
01:17:21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17:26
說我們人 你若合天來盡這個道
01:17:32
怎麼樣叫做盡道
01:17:34
盡道就是永久而已
01:17:39
因為永久不會改變的道
01:17:45
才說道乃久
01:17:47
因為常道
01:17:49
常道就是永久不會改變啊
01:17:51
所以才說道乃久
01:17:54
這個永久不會改變的道
01:17:58
來行這個正行
01:18:02
走這個中正不偏的道
01:18:06
可以說至善至美
01:18:10
我們人百歲年終
01:18:13
雖然我們的肉體
01:18:15
這個肉身雖然死了
01:18:18
不過我們的法身 我們的靈性
01:18:22
和天地永遠存在
01:18:25
所以才說歿身不殆
01:18:30
現在說這個殆 就是危的意思
01:18:34
不殆就是不會危險
01:18:37
不危等於就是 永久存在的意思
01:18:43
第十六章就是到這裡
01:18:46
現在接下去第十七章
01:18:50
最頭一句
01:19:08
太上不知有之
01:19:14
這句話我們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19:20
太上者
01:19:23
言至聖之人也
01:19:28
太上治世
01:19:31
清靜無為
01:19:34
行不言之教
01:19:37
視民如己
01:19:40
天下平等
01:19:42
人不知有至聖在
01:19:46
故曰 太上不知有之
01:19:52
這有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19:57
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1:20:00
太上 最高之辭
01:20:04
道家以最上最高 最尊之神為太上
01:20:14
道教大辭典說太上
01:20:18
可說是最高的名詞
01:20:21
我們道家就是說
01:20:23
最高最上 最尊的神叫做太上
01:20:31
所以我們老子 叫做太上李老君
01:20:37
辭海這樣說
01:20:39
太上謂尊上之位者
01:20:44
辭海說太上 就是尊上的位置
01:20:50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20:54
說太上是什麼
01:20:56
就是說至聖的人
01:20:59
比如像說老子 或是孔子 或是釋迦佛祖
01:21:06
這都可以尊稱為太上
01:21:11
太上來治理世間
01:21:15
可以說清淨無為
01:21:18
清淨無為 就是沒這個貪欲
01:21:23
祂所行的都是不言之教
01:21:28
祂在講道 不是用嘴巴講的
01:21:31
是以身教治
01:21:34
以身教治世
01:21:36
用這個身教治世 就是以身作則
01:21:40
做什麼都做好模範給人家看
01:21:43
不是只有用嘴巴講的而已
01:21:47
看百姓好比像自己
01:21:52
天下平等
01:21:55
好比我們釋迦佛祖在說的
01:21:59
天下父母皆我父母
01:22:01
天下子女皆我子女
01:22:03
可以說天下平等的
01:22:07
人人不知道 有這個至聖的存在
01:22:11
因為祂不會目中無人啊
01:22:13
不會驕傲啊
01:22:15
不會高高在上啊
01:22:17
所以人就不知道 有這個至聖的存在
01:22:22
所以才說 太上不知有之這句話
01:22:28
對於這個太上
01:22:31
我們來看 禮記曲禮篇一句話
01:22:35
太上貴德
01:22:39
其次務施報
01:22:44
對於這幾字我們看 修真錄的說明
01:22:50
禮記曲禮篇云
01:22:54
太上貴德 其次務施報
01:22:59
言太上者 至至之人也
01:23:03
太上施恩不望報
01:23:07
故曰 貴德也
01:23:09
其次者
01:23:11
次等之人也
01:23:13
若次等之人
01:23:15
施恩則望其有福報
01:23:19
故曰 務施報也
01:23:22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23:27
辭海這樣說
01:23:29
至至 謂極至也
01:23:34
列子楊朱
01:23:37
公天下之身
01:23:39
公天下之物
01:23:41
其惟至人矣
01:23:44
此謂之至至者也
01:23:49
至至就是達到最高
01:23:53
所以在列子 楊朱篇裡面一句話
01:23:59
說整個身體都丟給天下
01:24:02
捨身
01:24:05
所有的東西也都丟給天下
01:24:10
好比說我的身體 以及我一切的東西
01:24:16
都是當成天下的
01:24:19
都丟到天下去
01:24:21
沒去想到身體是我們的
01:24:25
等於就是捨身
01:24:28
這個至人才做得到
01:24:32
這就是什麼 就是至至
01:24:36
至至就是達到說 除我這個境界
01:24:43
像我們佛教在說金剛經
01:24:49
金剛經是說這個無我
01:24:56
但是若法華經的結論
01:25:00
最後就說到除我
01:25:05
我這個身體是天下的
01:25:08
不是我自己本身的
01:25:11
這等於就是公天下之身
01:25:14
公天下之物
01:25:16
這就是已經達到至至
01:25:21
所以修真錄才說
01:25:25
說在禮記曲禮篇 裡面這樣說
01:25:30
太上貴德 其次務施報
01:25:35
現在說太上 就是至至的人
01:25:39
達到除我的境界了
01:25:43
因為太上在施恩
01:25:47
它不希望要別人報答
01:25:53
所以才說貴德
01:25:57
其次就是次等之人
01:26:00
就是一般的人
01:26:02
若是一般的人啊
01:26:05
他做善施恩 他就希望有一個福報
01:26:12
沒福報他不做啊
01:26:15
所以才叫做務施報這句話
01:26:20
另外我們再來看 左傳一句話
01:26:25
大上有立德
01:26:29
其次立功
01:26:32
但是這個字不要讀作大
01:26:36
我們要讀作太
01:26:39
所以辭海這樣說
01:26:41
大上 大與太同 謂最上也
01:26:49
現在一般是讀作大上
01:26:52
但是現在讀作太上
01:26:55
因為有一點 和沒一點這兩個字一樣
01:27:00
就是最上的意思
01:27:03
在左傳的注疏這樣說
01:27:08
大上 謂人之最上者
01:27:12
上聖之人也
01:27:15
上聖之人建立德行
01:27:20
所謂上德不德也
01:27:23
其次之人建立功勞
01:27:27
所謂下德不失德也
01:27:31
左傳注疏說太上
01:27:36
就是我們人最上的
01:27:39
等於就是上聖的人
01:27:43
所以若上聖
01:27:45
我們若道家 就稱呼為上聖
01:27:50
若儒家孔子說是至聖
01:27:53
若佛家釋迦佛祖說是大聖
01:27:57
大聖 至聖 上聖 什麼極聖
01:28:01
意思都一樣
01:28:04
他說這個上聖的人
01:28:08
建立這個德行
01:28:11
就是所說的上德不德
01:28:16
你現在看 道德經的第三十八頁
01:28:23
這個三十八頁 裡面第一句說
01:28:27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01:28:34
不德 什麼叫做不德
01:28:36
因為上德的人啊
01:28:37
自己當成說 他自己沒有德行
01:28:42
上德不德
01:28:44
人家說某人啊 你道德做很多
01:28:47
哪那有 沒有啦 這是我應做的
01:28:50
叫做上德不德
01:28:52
所以他就是建立這個德行 才叫做上德不德
01:28:59
其次的人啊 是建立功勞
01:29:04
其次的人 他就是 要炫耀這個功勞啊
01:29:10
就是道德經所說的
01:29:12
現在說上德不德下面說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01:29:20
下德的人啊 他當成說很有德行
01:29:25
不失德 我很有德行
01:29:28
所以他就不是 真正有德行的人
01:29:33
所以現在左傳
01:29:36
左傳就是春秋左傳
01:29:38
太上的人 可以說是上德不德
01:29:44
他是立這個德行
01:29:46
一般的人是要立功
01:29:49
就是下德不失德
01:29:53
這個就是來說 這個太上的道理
01:30:01
今晚說來到這裡
01:30:03
現在若要說下一句
01:30:05
恐怕連黑板都沒辦法寫
01:30:09
雖然是還有幾分鐘 就這樣說到這裡為止
01:30:14
下文說其次親之譽之
01:30:18
這句話呢 等到下期再來解釋
01:30:21
不然我們來翻十七頁
01:30:30
不然我們開始
01:30:47
太上不知有之
01:30:53
這是上期所說的
01:30:56
現在接下來第二句
01:30:59
其次親之譽之
01:31:04
對於本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31:11
其次者
01:31:14
言次聖也
01:31:17
則仁君也
01:31:21
仁人仁治
01:31:24
道民以德
01:31:26
齊民以禮
01:31:29
親民愛民
01:31:31
天下感其仁
01:31:34
服其德
01:31:36
自然親而譽之
01:31:39
故曰
01:31:40
其次親之譽之也
01:31:44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31:48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31:52
仁君
01:31:54
尊稱人之有位望者也
01:31:59
用與明公同
01:32:03
現在注解第一裡面 又兩個註解首先做說明
01:32:10
辭海這樣說
01:32:12
位望 地位聲望也
01:32:16
位望是什麼
01:32:18
位望就是他有地位
01:32:21
又有德行
01:32:23
聲望就是德行
01:32:26
不但有地位又有德行
01:32:29
註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32:33
明公 對尊貴者之敬稱
01:32:38
明公就是對於 很有德行又有地位
01:32:45
尊就是有德行
01:32:46
貴就是有地位的人 尊敬的稱呼
01:32:53
論語這樣說
01:32:55
道之以德
01:32:57
齊之以禮
01:32:58
有恥且格
01:33:01
現在這個道
01:33:04
現代字下面多了一個寸字
01:33:07
就是引導的意思
01:33:09
引導用這個道德
01:33:13
治理用這個禮教
01:33:16
這樣百姓就知道羞恥
01:33:19
就會走正路
01:33:22
對於本文等一下 再另外詳細來解釋
01:33:2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3:33
現在說其次
01:33:36
就是來指這個次聖
01:33:40
等於就是仁君
01:33:43
因為有仁德的統治者
01:33:47
他就用這個仁慈的政治
01:33:54
來統治百姓
01:33:57
引導百姓用這個道德
01:34:01
管理百姓用這個禮教
01:34:06
可以說親民愛民
01:34:09
天下的人 都感於他的仁德
01:34:14
來佩服他的德行
01:34:18
自然就會親近他
01:34:21
自然就會誇讚他
01:34:26
所以才說其次 親之譽之這句話
01:34:32
那麼剛才說
01:34:34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01:34:38
這是論語裡面的一句話
01:34:42
我們現在做詳細的解釋
01:34:46
道之以德
01:34:49
齊之以禮
01:34:52
有恥且格
01:34:55
這句話我們剛才有說過了
01:34:58
現在來看詳細的解釋
01:35:02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5:06
道 引導也
01:35:10
德 德育
01:35:14
齊 齊整也
01:35:18
禮謂禮教
01:35:21
格者正也
01:35:24
若以風行草偃導民
01:35:29
又以禮教齊民
01:35:33
則民向善而知恥
01:35:36
皆歸於正
01:35:39
故曰道之以德
01:35:42
齊之以禮
01:35:44
有恥且格也
01:35:46
這裡面有五個注解 首首先做說明
01:35:51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35:55
道 引也 並通導
01:36:01
這個道不是道德的道
01:36:06
是引的意思
01:36:08
和下面一個寸字這個導
01:36:13
意思一樣
01:36:16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36:20
德育即道德的教育之義
01:36:26
辭海說德育是什麼
01:36:30
就是道德教育的意思
01:36:34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36:38
齊整 謂不參差不雜亂也
01:36:46
辭海說齊整是什麼
01:36:50
就是不參差
01:36:51
什麼叫做參差
01:36:52
參差就是有高有低
01:36:56
不雜亂就是好比說亂糟糟
01:37:01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1:37:05
格 正也
01:37:07
論語為政 有恥且格
01:37:11
辭海說格就是正
01:37:14
所以才引論語為政篇
01:37:18
說若知道羞恥就會走正道
01:37:22
一個人若不走正道 就等於不會知羞恥
01:37:27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1:37:32
風行草偃 謂德教之化民
01:37:38
論語顏淵
01:37:40
君子之德風
01:37:43
小人之德草
01:37:46
草上之風必偃
01:37:49
疏 在上之君子 為政之德若風
01:37:55
在下小人從化之德如草
01:38:01
加草之風 無不仆者
01:38:05
猶化民以正 無不從者
01:38:11
現在辭海說風行草偃
01:38:17
就是道德教育來感化百姓
01:38:23
所以論語顏淵篇說 君子之德風
01:38:29
這個君子是什麼
01:38:31
這個君子不是一般 我們說有德行的人
01:38:35
這個君子是指執政者
01:38:38
等於就是有地位的人
01:38:41
說你有地位的人 在統治百姓
01:38:48
他的德行好比像是風
01:38:51
現在這個小人
01:38:54
不是指這個一般 我們說不知羞恥的小人
01:38:58
這個小人是指百姓
01:39:01
說百姓的道德好像比草
01:39:07
草的上面風一吹 一定要倒下去
01:39:14
風若從西邊吹來
01:39:17
草就倒向東邊下去
01:39:19
風若從北邊吹來
01:39:22
草就倒向南邊下去
01:39:24
絕對跟著風勢倒下去就對
01:39:28
裡面的注疏
01:39:31
說在上面的執政者 來掌政治
01:39:38
他的德行好比像風
01:39:41
在下的百姓受他感化 那個德行好比像草
01:39:50
草的上面來刮風
01:39:54
草每一根都倒下去
01:39:58
好比像感化百姓 用這個正道
01:40:03
百姓沒有一個說不順從的
01:40:08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就這樣說
01:40:13
說道就是引導
01:40:17
德就是道德教育
01:40:21
齊等於就是治理百姓
01:40:26
禮就是禮教
01:40:29
格就是正
01:40:32
好比像那個風在吹
01:40:39
草會倒下去
01:40:41
你若用好的教育
01:40:45
自然百姓就走到好路
01:40:48
你若壞的政治 用了壞的教育
01:40:53
百姓就走到壞的路上
01:40:56
這是風行草偃
01:40:58
百姓就順著政府 他的德行的感化
01:41:03
和用政府的政令
01:41:08
自然百姓好壞就會變動
01:41:12
又用這個禮教 來治理百姓
01:41:18
若這樣百姓 都向著善路 知道羞恥
01:41:23
全都歸往正道
01:41:26
所以才說道之以德
01:41:29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這句話
01:41:36
我們今晚說到這裡 時間的關係
01:41:39
就暫且告一段落
01:41:41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道德經
16/46部影片
道德經 1
道德經 2
道德經 3
道德經 4
道德經 5
道德經 6
道德經 7
道德經 8
道德經 9
道德經 10
道德經 11
道德經 12
道德經 13
道德經 14
道德經 15
道德經 16
道德經 17
道德經 18
道德經 19
道德經 20
道德經 21
道德經 22
道德經 23
道德經 24
道德經 25
道德經 26
道德經 27
道德經 28
道德經 29
道德經 30
道德經 31
道德經 32
道德經 33
道德經 34
道德經 35
道德經 36
道德經 37
道德經 38
道德經 39
道德經 40
道德經 41
道德經 42
道德經 43
道德經 44
道德經 45
道德經 4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5000146
1229bbf6-fd95-4815-a1e8-0bca60322979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