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還鄉直指舊版94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還鄉直指舊版94
133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3月2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5
再接下去看下文
00:02:50
由此
00:02:52
漸漸進步
00:02:56
日就高遠
00:02:58
了道還鄉
00:03:00
當不難矣
00:03:03
不然
00:03:04
一念未除
00:03:05
一念又生
00:03:07
念既雜而心更紛
00:03:13
若曰掃除
00:03:15
又多一掃除之念
00:03:17
不能歸一
00:03:19
安能進功
00:03:22
假使內魔外魔掃除之後
00:03:26
這樣我們就漸漸進步
00:03:30
一天一天
00:03:32
道就會比較高
00:03:35
了道之後
00:03:38
你就可以回到先天的故鄉
00:03:42
這樣應該是沒問題
00:03:45
不然你一個念頭還沒除掉
00:03:48
另一個念頭又生出來
00:03:51
你的念頭若很複雜
00:03:53
你的心越亂
00:03:57
你說要掃除
00:04:00
又多一個掃除的念頭
00:04:03
你的心無法歸一
00:04:05
怎麼能進功德
00:04:10
再接下去
00:04:11
究竟涅盤
00:04:13
三世諸佛
00:04:16
非遠離顛倒夢想不可
00:04:25
那麼對於究竟涅盤
00:04:29
到底何謂究竟涅盤
00:04:32
我們現在來看
00:04:33
佛光大辭典一個說明
00:04:36
佛光大辭典
00:04:38
究竟
00:04:40
形容至高無上之境界
00:04:44
如佛示現至高無上之真理
00:04:49
即稱為究竟法身
00:04:52
大般涅槃
00:04:54
顯示佛教之最終目的
00:04:57
即稱為究竟涅槃
00:05:00
這裡面一個注解先作說明
00:05:0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5:06
大般涅槃
00:05:08
指大滅度
00:05:10
大圓寂
00:05:11
為佛完全解脫之境地
00:05:15
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六
00:05:19
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
00:05:23
於一切法悉無所見
00:05:26
若有見者
00:05:28
不見佛性
00:05:30
不能修習般若波羅密
00:05:33
不得入於大涅槃
00:05:37
佛光大辭典說
00:05:40
大般涅槃就是指什麼
00:05:43
大滅度或是叫做大圓寂
00:05:47
就是佛祖完全解脫的境界
00:05:52
在北本 涅槃經的第二十六卷
00:05:57
一句話這樣說
00:06:00
說菩薩大菩薩
00:06:02
修大涅槃
00:06:05
所以在一切法
00:06:08
什麼都無所見
00:06:12
所以假使一個人若說
00:06:14
我看出真理了
00:06:16
我看出本性了
00:06:18
假使有所見
00:06:20
你就無法看出佛性
00:06:23
你無法修習般若波羅密
00:06:27
也無法得大涅槃
00:06:29
所以這很重要
00:06:31
所以很多這些道門道親
00:06:34
動不動就說得到了看到了
00:06:38
所以金剛經才說
00:06:40
無得之得
00:06:41
無說之說
00:06:42
無極之極
00:06:44
真的一個人說 自己看出本性
00:06:47
你根本就沒看到
00:06:51
所以佛光大辭典說
00:06:53
究竟
00:06:55
就是形容至高無上的境界
00:07:00
就像是佛祖 示現最高無上的真理
00:07:05
就稱為什麼
00:07:06
叫做究竟法身
00:07:09
大般涅槃 顯示佛教最終之目的
00:07:16
這個叫做什麼
00:07:17
叫做究竟涅槃
00:07:20
所以我們現在本文這樣說
00:07:24
究竟涅盤
00:07:26
三世諸佛
00:07:27
非遠離顛倒夢想不可
00:07:32
現在說究竟涅槃
00:07:35
就是過去的佛
00:07:36
現在的佛
00:07:37
未來世的佛
00:07:39
你若沒有離開顛倒夢想
00:07:44
現在很多人 道理都有顛倒的想法
00:07:48
你沒離開顛倒夢想不行
00:07:53
再接下去
00:07:56
涅者
00:07:58
不生雜念也
00:08:01
盤者
00:08:03
不滅雜念也
00:08:06
不生不滅
00:08:09
乃為三世諸佛 下手之口訣也
00:08:14
如欲不生不滅
00:08:17
又非遠顛離倒夢想
00:08:22
不能辦到
00:08:25
往往念起即滅
00:08:28
隨起隨滅
00:08:30
旋滅旋生
00:08:33
屢滅屢生
00:08:35
安得不生不滅之功夫
00:08:37
成無上之妙道也
00:08:42
它說何謂涅
00:08:43
涅就是不生雜念的意思
00:08:48
盤就是不滅雜念
00:08:51
這個意義
00:08:53
為什麼不滅雜念
00:08:55
一個人若不生就不滅啊
00:08:58
你有生才有滅
00:09:00
一旦不生就不滅
00:09:03
這個不生不滅
00:09:04
這就是三世諸佛
00:09:07
要下手的口訣
00:09:10
所以一個人 你想要不生不滅
00:09:14
你又沒有離開顛倒夢想
00:09:17
你絕對做不到
00:09:21
一個人往往念起
00:09:24
就又滅
00:09:25
隨起隨滅
00:09:28
隨滅旋生
00:09:30
你看一個人說現在念頭起
00:09:34
等一下又沒了
00:09:35
沒了又生出來
00:09:36
生出來又沒了
00:09:39
屢滅屢生
00:09:40
這樣一直生一直滅
00:09:42
一直生一直滅
00:09:44
這樣可以說是輪迴不止
00:09:47
你怎麼能得 不生不滅的功夫
00:09:50
成就無上的妙道
00:09:55
原夫念自心生
00:09:59
還從心滅
00:10:01
平時看空一切是假
00:10:05
一身是假
00:10:08
惟修身了命之大道是真
00:10:13
則深知一念一輪迴之苦也
00:10:18
拔盡根塵輪迴種子
00:10:23
凡有見聞
00:10:25
一切顛倒夢想
00:10:27
既行遠離
00:10:29
對景忘情
00:10:34
它說原來
00:10:37
我們的念
00:10:39
從我們的心生出來
00:10:43
又從我們的心滅掉
00:10:46
平常你若能夠看空一切
00:10:51
感覺一切都是假
00:10:53
我們的身體也是假
00:10:56
只有修身了命
00:10:58
這個大道才是真的
00:11:01
你若深深瞭解一念一輪迴
00:11:06
這是苦
00:11:07
一個念頭就一個輪迴
00:11:10
因為念頭生出來就滅
00:11:13
現在又生又滅
00:11:14
就是一念一輪迴
00:11:17
這是一種苦啊
00:11:19
你若能夠拔盡六根和六塵
00:11:24
所有在輪迴的種子
00:11:28
假使一個人有見聞
00:11:32
眼睛所看所聽的
00:11:36
一切所有顛倒夢想
00:11:38
因為道和俗本來是相反的
00:11:44
這以前也有講過
00:11:48
所以我們今天對顛倒夢想
00:11:52
都要遠離
00:11:56
就要對境忘情
00:12:00
那麼要怎麼樣 才有辦法對境忘情
00:12:04
我們現在翻二十一頁
00:12:09
第三行
00:12:11
第十二個字
00:12:1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12:18
務將後天之情欲
00:12:22
一刀斬斷
00:12:26
學道的人最重要
00:12:30
就是要將 後天的七情和六欲
00:12:35
要一刀斬斷
00:12:39
那麼何謂七情六欲
00:12:43
我們現在對七情六欲
00:12:46
一一作詳細說明
00:12:49
先來看辭海
00:12:52
辭海這篇文
00:12:55
七情
00:12:57
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也
00:13:04
禮禮運
00:13:07
何謂人情
00:13:09
喜怒哀懼愛惡欲
00:13:12
七者
00:13:13
弗學而能
00:13:17
這裡面有一個注解
00:13:20
因為這字愛
00:13:22
一般的人看這字愛
00:13:25
當作仁愛的愛
00:13:29
博愛的愛
00:13:30
但是現在這字愛就不是
00:13:33
七情這個愛是解釋什麼
00:13:35
我們現在看辭海
00:13:39
愛
00:13:40
嗇也
00:13:42
孟子梁惠王
00:13:45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00:13:51
辭海說這個愛是什麼
00:13:53
就是嗇
00:13:55
嗇用俗話說就是小氣
00:13:59
一個人
00:14:00
你這個人怎麼這麼小氣
00:14:02
錢拿不出來就是小氣了
00:14:05
現在孟子梁惠王篇
00:14:09
裡面一句話說
00:14:10
百姓大家都說王為愛
00:14:17
這篇文讀錯就糟了
00:14:20
你若讀錯讀成
00:14:21
百姓皆以王為愛說
00:14:23
百姓大家說王你很仁慈
00:14:26
你很有愛心
00:14:28
不是
00:14:29
因為這位梁惠王
00:14:30
是一位真正無道的人
00:14:33
對不對
00:14:34
他怎麼會說很有愛心
00:14:36
他說百姓 大家說王你這人很小氣
00:14:41
不知道百姓的艱苦
00:14:43
對百姓都不體貼
00:14:46
那個意思
00:14:47
這個愛就是吝嗇
00:14:52
對這字嗇字
00:14:53
我們又一個註解
00:14:56
辭海這樣說
00:14:57
嗇
00:14:58
愛濇也
00:15:00
見說文嗇部
00:15:02
按
00:15:03
愛濇即慳吝
00:15:05
方言
00:15:07
凡貪而不施
00:15:09
或謂之嗇
00:15:13
辭海說嗇就是愛濇
00:15:17
但是你就要注意
00:15:19
這個有三點水的濇
00:15:22
和沒三點水的嗇一樣
00:15:24
意思一樣
00:15:27
所以中國的字很麻煩
00:15:30
為什麼麻煩
00:15:32
一樣一個愛解釋不同
00:15:35
同一個字解釋不同
00:15:37
現在一樣是嗇
00:15:40
字寫不一樣
00:15:41
意思一樣
00:15:43
中文有時候
00:15:44
同個意思字寫很多種
00:15:47
有時候同個字解釋很多種
00:15:49
所以中文的文法
00:15:51
你若沒有相當的造詣研究
00:15:54
有時候經書你讀不懂
00:15:57
我不騙你
00:16:00
它說嗇就是愛濇
00:16:03
這是說文嗇部裡說的
00:16:09
說文是以前的辭典
00:16:12
現在什麼辭海辭庫
00:16:13
國語辭典
00:16:15
大多數都是從 說文裡取出來的
00:16:22
照愛濇的意思就是慳吝
00:16:26
慳吝就是小氣
00:16:29
所以方言說
00:16:31
一個人你若貪不布施
00:16:36
這就是叫做嗇
00:16:38
一個人貪
00:16:39
錢拿不出來
00:16:40
這就是叫做嗇
00:16:42
俗話就是說小氣
00:16:45
我們現在看辭海
00:16:50
它說七情就是什麼
00:16:54
就是高興生氣悲哀
00:16:58
恐懼吝嗇討厭貪欲
00:17:05
在禮記禮運篇
00:17:08
禮是禮記
00:17:10
禮運是禮記篇的名字
00:17:13
才說禮禮運
00:17:16
就是禮記禮運篇裡面說
00:17:20
什麼是人情
00:17:23
人情是什麼
00:17:26
就是高興生氣悲哀
00:17:29
恐懼吝嗇討厭貪欲
00:17:33
這七種
00:17:35
不用學都會
00:17:39
我們什麼都要學
00:17:41
這七種不用學
00:17:43
你要不要相信
00:17:45
這七種若要學
00:17:47
你這個人頭腦不太好
00:17:49
這不用學
00:17:50
自然的
00:17:51
不然你看孩子出生
00:17:56
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
00:18:00
高興的話嘻嘻嘻一直笑
00:18:03
需要人教嗎
00:18:04
你就笑你就笑
00:18:05
要別人教嗎
00:18:06
不用別人教
00:18:08
那生氣呢
00:18:11
臉很臭一直叫
00:18:14
感覺他就是在生氣
00:18:16
也不用教
00:18:17
那個表情自然跑出來
00:18:21
那悲哀呢
00:18:23
現在尿布濕
00:18:25
或是身體不舒服
00:18:27
就哭了叫了
00:18:29
都不用別人教
00:18:32
那懼呢
00:18:33
怕
00:18:34
不然怎麼說幫孩子收驚
00:18:37
怕能說你不要怕嗎
00:18:39
哪需要教
00:18:40
你就會怕
00:18:40
哪需要教
00:18:41
不用教
00:18:42
對不對
00:18:43
這懼
00:18:44
那講到吝嗇
00:18:46
若讓孩子拿東西在手上
00:18:49
你要拿拿不走
00:18:50
不給你
00:18:51
對不對
00:18:52
那是吝嗇
00:18:54
那惡
00:18:56
討厭
00:18:58
不信的話這個他不喜歡
00:19:00
就是說沒他的緣
00:19:02
你硬要抱他就不給你抱
00:19:05
一直撇到旁邊
00:19:05
不讓你抱
00:19:06
這就是惡
00:19:07
討厭
00:19:09
那欲呢
00:19:10
看到東西就要拿
00:19:11
看到東西就要拿
00:19:13
那都不用別人教
00:19:14
才說弗學而能
00:19:17
這七種都不用學
00:19:19
自然就會
00:19:20
白癡這七種也有
00:19:23
再笨的人這七種他都有
00:19:26
這叫做不用教就會了
00:19:30
我們現在接下去
00:19:33
看韓愈原性篇
00:19:36
韓愈原性篇
00:19:39
其所以為情者七
00:19:43
曰喜
00:19:45
曰怒
00:19:48
曰哀
00:19:49
曰懼
00:19:51
曰愛
00:19:53
曰惡
00:19:54
曰欲
00:19:56
上焉者之於七也
00:19:59
動而處其中也
00:20:02
下焉者之於七也
00:20:06
忘與甚直情而行也
00:20:12
這裡面
00:20:13
這個中
00:20:14
就是指中庸說的中和
00:20:18
我們對中和先來作說明
00:20:24
在中庸的第一章裡這樣說
00:20:29
喜怒哀樂之未發
00:20:33
謂之中
00:20:35
發而皆中節
00:20:37
謂之和
00:20:40
中庸第一章說
00:20:42
高興生氣悲哀快樂
00:20:47
還未發
00:20:49
就是說還未發 還未動的時候
00:20:52
這個叫做中
00:20:54
但是高興生氣 悲哀快樂發出來
00:21:00
發出來之後中節
00:21:03
這個叫做和
00:21:06
那麼
00:21:08
何謂中節
00:21:10
我們現在再來看
00:21:11
中庸直解裡的說明
00:21:14
喜悅憤怒悲哀快樂
00:21:18
這四種情感
00:21:21
在未發出來的時候
00:21:23
就是一點也 不偏不著之本性
00:21:28
這就叫作中
00:21:31
發出來之後
00:21:32
如果都合宜
00:21:34
便叫作和
00:21:38
中庸直解說
00:21:40
高興生氣悲哀快樂
00:21:44
這四種情感
00:21:47
還沒發出來的時候
00:21:49
這就叫做一點都不偏
00:21:52
不被黏住的本性
00:21:55
這就是中
00:21:58
但是現在高興 生氣悲哀快樂發出來
00:22:04
要生出高興
00:22:05
生出生氣
00:22:06
生出悲哀
00:22:07
生出快樂
00:22:08
如果合宜
00:22:11
就是叫做和
00:22:14
所以這個中和
00:22:16
當今的人 要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很少
00:22:20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
00:22:21
韓愈的原性篇你就知道
00:22:27
說今天我們在說情
00:22:31
情有七種
00:22:34
第一就是高興
00:22:36
第二就是生氣
00:22:39
第三就是悲哀
00:22:40
第四就是恐懼
00:22:42
第五就是吝嗇
00:22:45
第六就是討厭
00:22:47
第七就是貪欲
00:22:50
上焉
00:22:51
何謂上焉
00:22:53
上就是指有學道的人
00:22:55
知道道理的人
00:22:58
他們對這七種
00:23:00
對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
00:23:05
動而處在中和
00:23:08
他動了之後會處在中和
00:23:12
那下
00:23:14
下就是沒學道的人
00:23:16
不知道道理的人
00:23:18
對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
00:23:23
有的忘
00:23:25
忘就是全部沒有
00:23:27
全部沒有就是什麼
00:23:29
沒有高興
00:23:31
都不會高興
00:23:33
你做什麼他都不會高興
00:23:36
你怎麼罵他都不會生氣
00:23:40
父母親死他也不悲哀
00:23:45
什麼都不怕死
00:23:48
有錢都會給別人
00:23:52
也不會想要討厭
00:23:55
也不會想要東西
00:24:00
這叫做忘
00:24:01
忘就是什麼都沒有
00:24:04
這若依佛教講 就是叫做執空
00:24:09
有的甚直情
00:24:12
甚直情就是
00:24:14
現在高興 就高興到快要跳起來
00:24:18
生氣就像是打雷
00:24:22
悲哀是哭到快要昏過去
00:24:26
怕是一直抖
00:24:28
快要鑽到桌子底下去
00:24:30
吝嗇是一毛錢都拿不出來
00:24:33
講到討厭的就快要吵架
00:24:36
講到貪欲
00:24:39
就是說什麼都想要
00:24:41
這叫做直情
00:24:44
這叫做執相
00:24:47
這都不是道
00:24:49
全不是道
00:24:51
一個人若忘就變什麼
00:24:53
變木偶啦
00:24:55
就像是白癡一樣
00:24:56
生氣也不會
00:24:57
高興也不會
00:24:58
什麼都不會
00:24:59
對不對
00:25:00
比白癡還悽慘
00:25:01
就像是木偶一樣
00:25:03
若直情的人就不合理
00:25:06
所以世間人
00:25:08
若上的人對七
00:25:10
動而處其中
00:25:13
那麼要怎麼處其中
00:25:16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道理
00:25:20
我們現在再來看
00:25:23
朱熹夫子一個說明
00:25:26
看朱熹夫子這段文
00:25:29
喜怒哀樂
00:25:32
情也
00:25:34
其未發
00:25:36
則性也
00:25:38
無所偏倚
00:25:40
故謂之中
00:25:43
發皆中節
00:25:44
情之正也
00:25:47
無所乖戾
00:25:48
故謂之和
00:25:52
朱熹夫子說
00:25:54
高興生氣悲哀快樂
00:25:57
這是人的情
00:26:00
這個情還沒發出來
00:26:02
就是我們的本性
00:26:06
所以本性無所偏倚
00:26:09
不偏左不偏右
00:26:11
所以才叫做中
00:26:14
但是情發出來
00:26:17
都有照合宜
00:26:19
沒執相沒執空
00:26:24
這是情的正
00:26:28
一點都沒有違背原則
00:26:31
這個叫做和
00:26:35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6:38
喜怒哀樂者
00:26:40
情也
00:26:42
其未發前是 中正不偏之本性
00:26:46
故謂之中
00:26:49
則天命之性也
00:26:51
發而皆中節
00:26:54
當喜而喜
00:26:55
喜而不過
00:26:57
當怒而怒
00:26:58
怒而不憤
00:27:00
當哀而哀
00:27:01
哀而不傷
00:27:03
當樂而樂
00:27:04
樂而不淫
00:27:06
故謂之和
00:27:07
則率性之道也
00:27:11
呂純陽祖師說
00:27:13
高興生氣悲哀快樂
00:27:17
這是人的情
00:27:20
這個情還沒發之前
00:27:23
就是中正不偏的本性
00:27:26
所以才叫做中
00:27:28
這就是中庸 所說的天命之性
00:27:33
但是現在情發出來
00:27:36
都中節
00:27:37
何謂中節
00:27:39
應該高興要高興
00:27:42
不然你娶媳婦不高興嗎
00:27:45
你生孫子當阿公不高興嗎
00:27:51
你今天生日不高興嗎
00:27:54
會啊
00:27:54
會高興
00:27:55
但是高興不能超過
00:27:59
怎麼樣超過
00:28:00
高興頂多是
00:28:01
過生日用個蛋糕來吃
00:28:04
不然辦兩桌請朋友
00:28:08
他不是
00:28:10
請康樂隊
00:28:12
做一些黃色的節目
00:28:17
這就是高興超過了
00:28:21
當怒而怒
00:28:22
怒而不憤
00:28:24
應該生氣要生氣
00:28:27
這個孩子不像樣
00:28:28
你不會生氣嗎
00:28:30
假使這個人亂七八糟
00:28:32
你不會生氣嗎
00:28:34
不是這樣
00:28:35
應該生氣要生氣
00:28:37
生氣但是心不恨
00:28:41
憤就是心裡有怨恨
00:28:44
就像是佛教 有一個叫做憤怒菩薩
00:28:47
連菩薩都會生氣
00:28:50
菩薩會生氣是為什麼
00:28:51
叫做苦口婆心
00:28:55
就像是母親在打孩子
00:28:58
打在孩子的肉
00:28:59
痛在母親的心
00:29:02
這才叫做什麼
00:29:03
就是說當怒而怒
00:29:05
怒而不憤
00:29:09
當哀而哀
00:29:10
哀而不傷
00:29:12
應該悲哀要悲哀
00:29:14
不然父親死我不悲哀嗎
00:29:17
我母親死我不悲哀嗎
00:29:19
世間人若是這樣
00:29:20
就變成絕情了
00:29:23
現在說絕情就是人情
00:29:25
變成無情無義了
00:29:27
應該悲哀要悲哀
00:29:29
但是悲哀中不能傷心
00:29:33
何謂傷心
00:29:35
現在一擔心到底
00:29:36
整個人倒下
00:29:37
叫人再來
00:29:38
叫醫生來看來養病
00:29:40
這樣成什麼體統
00:29:42
對不對
00:29:43
悲哀是悲哀
00:29:44
不要傷心
00:29:47
應該快樂要快樂
00:29:50
但是快樂你不能亂
00:29:53
淫
00:29:54
這個淫並不是男女間的淫
00:29:58
像是雨每天下叫做淫雨
00:30:01
這個淫就是亂
00:30:04
應該快樂要快樂
00:30:07
但是樂不要亂你的本性
00:30:10
所以才叫做和
00:30:12
這就是率性的道
00:30:15
這是呂純陽祖師所說的
00:30:19
由以上這個論說
00:30:21
由這些論說
00:30:26
我們今天所說
00:30:27
說要斷七情
00:30:30
不是說全部的情都要斷掉
00:30:33
我們現在再來看
00:30:35
王安石性情篇裡面一句話
00:30:39
王安石性情篇裡面一句話
00:30:44
喜怒哀懼愛惡欲
00:30:48
此七者
00:30:51
人生而有之
00:30:53
接於物而後動焉
00:30:57
動而當於理
00:31:00
則聖也
00:31:02
不當於理
00:31:03
則小人也
00:31:06
王安石的性情篇說
00:31:09
高興生氣悲哀 恐懼吝嗇討厭貪欲
00:31:14
這七種
00:31:16
人出生就有了
00:31:18
就像是剛剛說
00:31:20
不用教自然就會了
00:31:22
不過接於物才會動
00:31:25
這七項若沒有接到東西
00:31:27
不會動
00:31:29
怎樣沒接到東西不會動
00:31:31
例如你沒遇到高興的環境
00:31:33
你要怎麼高興
00:31:35
假使沒遇到高興的環境
00:31:37
只有一張嘴嘻嘻在高興
00:31:39
就跟瘋子一樣啊
00:31:40
對不對
00:31:41
假使你沒遇到生氣的處境
00:31:45
你自己一個亂生氣
00:31:48
世間也沒有那種人
00:31:49
一定就要 接到物之後才會動
00:31:53
若是動之後
00:31:56
有符合中和
00:31:59
符合中和就是剛剛所說的
00:32:03
喜而不過
00:32:05
哀而不傷
00:32:07
你有符合中和
00:32:09
這就是聖人
00:32:11
你若不符合中和
00:32:14
全然無七情
00:32:17
或是說超過七情
00:32:20
這就是小人
00:32:23
執空執相
00:32:24
這都不是修行人的作風
00:32:26
這是王安石性情篇
00:32:29
裡面所說的
00:32:32
我們另外 再來看程子的說法
00:32:35
這篇文
00:32:37
七情出焉
00:32:41
曰喜怒哀懼愛惡欲
00:32:49
情既熾而益蕩
00:32:55
其性鑿矣
00:32:57
是故學者約其情
00:33:01
使合於中
00:33:04
正其心
00:33:05
養其性
00:33:06
故曰性其情
00:33:10
愚者則不知制之
00:33:13
縱其情而至於邪僻
00:33:16
梏其性而亡之
00:33:19
故曰情其性
00:33:23
這裡面總共有四個注解
00:33:29
對這四個注解
00:33:30
我們先作說明
00:33:33
注解第一
00:33:34
辭海這樣說
00:33:36
熾
00:33:37
盛也
00:33:38
這個熾就是很茂盛的意思
00:33:42
注解第二
00:33:44
康熙字典這樣說
00:33:46
恣意不求合義理
00:33:49
謂之鑿
00:33:54
那麼康熙字典說
00:33:55
恣意不求合義理
00:33:58
謂之鑿
00:33:59
這個恣意先作說明
00:34:03
辭彙說
00:34:04
恣意
00:34:06
縱恣暴厲
00:34:07
就是任意亂做
00:34:10
辭彙說恣意是什麼
00:34:13
就是縱恣暴厲
00:34:15
用白話說就是任意亂做
00:34:20
康熙字典說
00:34:21
一個人亂來不照道理走
00:34:25
就是叫做鑿
00:34:28
注解第三
00:34:30
辭海續編這樣說
00:34:31
邪僻
00:34:32
謂邪惡不正也
00:34:35
邪僻
00:34:35
就是一個人 邪惡不正的意思
00:34:38
注解第四
00:34:39
梏
00:34:40
繫縛也
00:34:41
梏就是繫縛
00:34:43
束縛的意思
00:34:45
現在看程子
00:34:50
說七情出來
00:34:55
出七情
00:34:56
七情是什麼
00:34:58
就是高興
00:35:00
生氣
00:35:02
悲哀
00:35:04
恐懼
00:35:05
吝嗇
00:35:07
討厭
00:35:08
貪欲
00:35:11
這個情已經很茂盛
00:35:16
而且益蕩
00:35:20
何謂益蕩
00:35:22
益蕩的意思就是放蕩
00:35:25
不節制
00:35:28
這個就是這個性
00:35:32
性已經怎麼樣
00:35:33
已經不照合理走
00:35:36
你的本性已經亂掉了
00:35:39
你的本性就
00:35:41
亂做已經墜落後天
00:35:45
你根本無法歸回天命之性
00:35:52
因為這樣修道的人
00:35:56
這個約就是約束
00:35:57
要約束我們的情
00:36:01
可以讓他合於中和
00:36:05
不要偏空不要偏相
00:36:08
糾正心
00:36:12
修養我們的本性
00:36:15
所以才叫做性其情
00:36:18
性其情就是用我們的性
00:36:22
來制止我們的情
00:36:26
那愚者呢
00:36:30
他無法制止情
00:36:35
可以說將情放縱
00:36:38
亂來
00:36:40
達到邪惡不正
00:36:45
把本性束縛
00:36:47
把它綁起來
00:36:48
本性就不自由
00:36:51
束住就沒了
00:36:53
本性就滅亡
00:36:56
就掩蓋起來
00:36:57
被綁住了
00:36:59
所以就是情來制止本性
00:37:05
若是厲害的人 就是性制止情
00:37:10
愚者就是情束縛性
00:37:14
這變成一種相反的道理
00:37:19
但是我們要知道七情
00:37:23
並不是中國人講七情
00:37:27
佛教
00:37:28
釋迦佛祖也有談七情
00:37:32
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一個說明
00:37:36
七情
00:37:38
指一般所具有之七種感情
00:37:44
喜怒哀懼愛惡欲
00:37:49
佛光大辭典說七情是什麼
00:37:52
就是指一般大家都有
00:37:55
七種的感情
00:37:57
就是高興生氣悲哀
00:38:00
恐懼吝嗇討厭貪欲
00:38:04
這樣來說無論是道家
00:38:09
無論是儒家
00:38:10
無論是佛家
00:38:12
三教本來同一理
00:38:14
我們現在翻二十一頁
00:38:22
第三行
00:38:27
第十二個字
00:38:3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8:32
務將後天之情欲
00:38:37
一刀斬斷
00:38:41
那麼何謂情欲
00:38:44
情欲就是指七情六欲
00:38:48
對七情六欲
00:38:51
七情
00:38:53
我們上期也有引很多事例
00:38:57
今晚我們來看 修真錄一個解釋
00:39:03
道家云
00:39:06
大道無情者
00:39:09
非無情感之謂也
00:39:13
人無情感
00:39:14
則如木石之類
00:39:17
是執空也
00:39:19
道家云
00:39:21
大道無情者何
00:39:24
當喜而喜
00:39:25
喜而不過其常度
00:39:28
當怒而怒
00:39:30
以慈愛之心
00:39:32
言之苦切
00:39:34
當哀而哀
00:39:36
哀而不傷其心
00:39:39
當懼而懼
00:39:40
常存戒懼心而無有恐懼心
00:39:45
當愛而愛
00:39:47
吝嗇於奢侈而不吝嗇於善
00:39:52
當惡而惡
00:39:54
惡而發四無量心
00:39:56
憐憫感化他
00:39:59
當欲而欲
00:40:00
欲功果而不欲名利也
00:40:05
這裡面一個注解先作說明
00:40:0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0:11
四無量心
00:40:14
一慈無量心
00:40:16
能與樂之心也
00:40:19
二悲無量心
00:40:21
能拔苦之心也
00:40:24
三喜無量心
00:40:27
見人離苦得樂
00:40:29
生慶悅之心也
00:40:31
四捨無量心
00:40:33
如上三心捨之 而心不存著也
00:40:39
即無住心
00:40:42
現在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怎麼說
00:40:46
說四無量心是什麼
00:40:50
四無量心
00:40:51
第一就是慈無量心
00:40:55
就是能夠讓人快樂的心
00:41:00
怎樣才能夠讓人快樂
00:41:02
你若財施就是了
00:41:05
財施幫助人
00:41:07
對方就會很快樂
00:41:10
第二就是悲無量心
00:41:13
能拔苦之心也
00:41:15
第二就是悲無量心
00:41:18
能夠拔苦的心
00:41:20
何謂拔苦
00:41:22
這就是法施
00:41:24
因為講道理給人聽
00:41:26
一個人心情能開
00:41:28
痛苦就沒了
00:41:30
所以慈無量心就是財施
00:41:34
悲無量心就是法施
00:41:38
三喜無量心
00:41:42
第三就是喜無量心
00:41:44
看人離苦得樂
00:41:47
生出高興的心
00:41:50
這就是一般所說的
00:41:57
第三布施說
00:42:02
等於就是無畏施
00:42:10
四捨無量心
00:42:12
如上三心捨之而心不存著
00:42:17
第四就是捨無量心
00:42:21
捨無量心就是上面三種
00:42:27
第一就是慈無量心
00:42:29
就是財施
00:42:31
第二悲無量心就是法施
00:42:35
三喜無量心
00:42:37
這就是無畏施
00:42:39
在這三心中
00:42:43
捨無量心
00:42:45
就是三種心要丟掉
00:42:48
不要放在心裡
00:42:50
無論是財施
00:42:51
無論是法施
00:42:52
無論是無畏施
00:42:54
不要放在心裡
00:42:56
等於就是無住心
00:42:58
這叫做四無量心
還鄉直指(舊版)
94/95部影片
還鄉直指舊版 01
還鄉直指舊版 02
還鄉直指舊版 03
還鄉直指舊版 04
還鄉直指舊版 05
還鄉直指舊版 06
還鄉直指舊版 07
還鄉直指舊版 08
還鄉直指舊版 09
還鄉直指舊版 10
還鄉直指舊版 11
還鄉直指舊版 12
還鄉直指舊版 13
還鄉直指舊版 14
還鄉直指舊版 15
還鄉直指舊版 16
還鄉直指舊版 17
還鄉直指舊版 18
還鄉直指舊版 19
還鄉直指舊版 20
還鄉直指舊版 21
還鄉直指舊版 22
還鄉直指舊版 23
還鄉直指舊版 24
還鄉直指舊版 25
還鄉直指舊版 26
還鄉直指舊版 27
還鄉直指舊版 28
還鄉直指舊版 29
還鄉直指舊版 30
還鄉直指舊版 31
還鄉直指舊版 32
還鄉直指舊版 33
還鄉直指舊版 34
還鄉直指舊版 35
還鄉直指舊版 36
還鄉直指舊版 37
還鄉直指舊版 38
還鄉直指舊版 39
還鄉直指舊版 40
還鄉直指舊版 41
還鄉直指舊版 42
還鄉直指舊版 43
還鄉直指舊版 44
還鄉直指舊版 45
還鄉直指舊版 46
還鄉直指舊版 47
還鄉直指舊版 48
還鄉直指舊版 49
還鄉直指舊版50
還鄉直指舊版51
還鄉直指舊版52
還鄉直指舊版53
還鄉直指舊版54
還鄉直指舊版55
還鄉直指舊版56
還鄉直指舊版57
還鄉直指舊版58
還鄉直指舊版59
還鄉直指舊版60
還鄉直指舊版61
還鄉直指舊版62
還鄉直指舊版63
還鄉直指舊版64
還鄉直指舊版65
還鄉直指舊版66
還鄉直指舊版67
還鄉直指舊版68
還鄉直指舊版69
還鄉直指舊版70
還鄉直指舊版71
還鄉直指舊版72
還鄉直指舊版73
還鄉直指舊版74
還鄉直指舊版75
還鄉直指舊版76
還鄉直指舊版77
還鄉直指舊版78
還鄉直指舊版79
還鄉直指舊版80
還鄉直指舊版81
還鄉直指舊版82
還鄉直指舊版83
還鄉直指舊版84
還鄉直指舊版85
還鄉直指舊版86
還鄉直指舊版87
還鄉直指舊版88
還鄉直指舊版89
還鄉直指舊版90
還鄉直指舊版91
還鄉直指舊版92
還鄉直指舊版93
還鄉直指舊版94
還鄉直指舊版95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40205005706
16196e36-fb02-4d92-b3da-65bfcb81dc34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