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還鄉直指舊版89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還鄉直指舊版89
102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2月18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4
起信論這樣說
00:02:47
眾生心者
00:02:50
猶如於鏡
00:02:55
起信論說眾生的心
00:02:58
就像是一面鏡子
00:03:02
因為一個人你心若想善
00:03:05
你就會作善
00:03:06
心若想惡
00:03:08
他就會作惡
00:03:09
所以善若照進你的心
00:03:12
自然就會行善
00:03:15
照那個影去作
00:03:17
你若想惡
00:03:18
就變成惡了
00:03:21
程子這樣說
00:03:23
聖人之心
00:03:25
明鏡止水
00:03:29
朱熹夫子注解這樣說
00:03:32
說聖人的心
00:03:35
祂的見解清而明
00:03:43
這個清而明
00:03:45
等於就是明鏡
00:03:47
一點髒污都沒有
00:03:49
念靜而不動
00:03:52
祂的念頭靜靜靜
00:03:54
不會動
00:03:55
就像是止水
00:03:58
所以明鏡止水
00:04:00
明鏡可以說代表智慧
00:04:03
止水代表禪定
00:04:06
就是禪定智慧
00:04:08
所以明鏡
00:04:10
鏡和明鏡不同
00:04:14
這都講心境
00:04:19
但是我們現在神秀
00:04:25
他說明鏡就像是一個臺
00:04:29
而且惠能說明鏡亦非臺
00:04:34
對這句話
00:04:37
因為我們今晚沒時間
00:04:40
下期我們再看呂純陽祖師
00:04:43
祂的一個解釋
00:04:45
所以修行
00:04:48
不是說 惠能六祖的講法才對
00:04:54
神秀講的就不對
00:04:55
不是這樣
00:04:56
是境界不同
00:04:59
惠能的境界 就已經脫生死的道理了
00:05:05
若是神秀
00:05:09
他在講的是還在有相
00:05:11
不過學道的人
00:05:14
你沒有從有相先學
00:05:16
也不行啊
00:05:17
所以還鄉指直
00:05:19
才拿神秀的偈語
00:05:23
來作比喻
00:05:24
說時時勤拂拭
00:05:27
勿使惹塵埃
00:05:28
亦教人掃除雜念
00:05:31
專為學道者下手之先
00:05:34
當務之要也
00:05:38
它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
00:05:41
我們的心的妄念塵埃
00:05:44
要趕快擦掉
00:05:46
洗乾淨
00:05:47
不要染到髒汙
00:05:49
這個目的 是要教人掃除妄念
00:05:53
全部就是為了學道的人
00:05:56
要下手的第一步
00:06:00
是很重要的事
00:06:03
假使初學的人
00:06:04
一下子要叫他學先天
00:06:06
不可能
00:06:08
翻二十頁
00:06:10
第七行
00:06:17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6:20
古語云
00:06:24
時時勤拂拭
00:06:28
勿使染塵埃
00:06:31
亦教人掃除雜念
00:06:35
專為學道者下手之先
00:06:39
當務之要也
00:06:43
對這段文
00:06:46
我們上期有引惠能六祖
00:06:50
和神秀兩人的偈語的比較
00:06:58
對菩提樹
00:07:01
我們上期 已經詳細說明過了
00:07:07
但是對明鏡
00:07:10
我們上期有引 起信論程子等
00:07:15
今晚我們來看
00:07:17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07:20
鏡能照物 心亦能照萬物
00:07:26
神秀偈語
00:07:29
句句有相
00:07:31
惠能偈語
00:07:34
句句無相
00:07:36
神秀偈云
00:07:38
心如明鏡臺
00:07:42
心鏡本無影無形
00:07:46
說它有臺
00:07:48
即是著相
00:07:50
故惠能偈云
00:07:52
明鏡亦非臺
00:07:57
又
00:07:58
神秀云
00:08:00
時時勤拂拭
00:08:03
勿使惹塵埃
00:08:06
是著淨
00:08:08
著淨則心住淨相
00:08:11
這可以說是漸修
00:08:15
實未悟得頓悟入道要門
00:08:19
心既無念
00:08:21
即空無一物
00:08:23
無物何處惹塵埃焉
00:08:26
故惠能偈云
00:08:29
本來無一物
00:08:32
何處惹塵埃
00:08:33
這可以說
00:08:35
達到無相無念
00:08:37
無住之境界矣
00:08:40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全文
00:08:44
祂說鏡子能照東西
00:08:49
但是我們的心
00:08:54
也可以照萬物
00:08:55
有人說心為什麼要照萬物
00:08:58
現在我看到一個人的形影
00:09:02
或是看到一個東西的形影
00:09:05
就馬上進到我的心了
00:09:06
這樣就是會照萬物
00:09:10
因為神秀的偈語
00:09:14
句句都有相
00:09:16
惠能的偈語
00:09:19
句句都無相
00:09:24
神秀偈語這樣說
00:09:26
說心就像是明鏡臺
00:09:31
人心的鏡 本來就是無影無形
00:09:36
你說鏡子有臺
00:09:39
這樣就已經著相
00:09:42
所以惠能的偈語才說
00:09:44
明鏡亦非臺
00:09:48
神秀又這樣說
00:09:51
說時時刻刻
00:09:54
要很勤勞去擦
00:09:56
擦鏡子
00:09:57
不要讓它染到風沙
00:10:01
這就已經著淨
00:10:05
若著淨我們的心就住淨相
00:10:10
這可以說是漸修
00:10:14
實際上他未開悟 頓悟入道的要門
00:10:20
一個人的心既然無念
00:10:24
這樣就是空無一物
00:10:27
若沒東西
00:10:29
風沙要怎麼染
00:10:35
有那裡可以染到風沙
00:10:39
所以惠能的偈語才說
00:10:41
本來無一物
00:10:42
何處惹塵埃
00:10:44
這可以說達到
00:10:46
無相無念無住的境界
00:10:50
現在這是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10:55
現在講到明鏡
00:10:58
我們另外再來看
00:11:02
竹窗隨筆裡面一句話
00:11:05
竹窗隨筆這段文
00:11:08
喻心以鏡
00:11:11
蓋謂鏡能照物
00:11:15
而物未來時
00:11:17
鏡無將迎
00:11:20
物方對時
00:11:22
鏡無憎愛
00:11:24
物既去時
00:11:27
鏡無留滯
00:11:29
聖人之心
00:11:31
三際空寂
00:11:33
故喻明鏡
00:11:36
現在這裡面兩個注解
00:11:38
先作說明
00:11:40
注解第一
00:11:41
將迎
00:11:43
謂送迎
00:11:45
將迎等於就是送迎
00:11:46
送迎就是說
00:11:48
不要時要送他走
00:11:51
要時歡迎回來
00:11:54
那個意思
00:11:55
注解第二
00:11:57
頌疏裡面這樣說
00:11:59
前際是過去
00:12:02
後際是未來
00:12:03
中際是現在
00:12:06
頌疏說前際是什麼
00:12:08
就是過去的事
00:12:10
後際就是未來的事
00:12:12
中際就是現在的事
00:12:14
這樣叫做三際
00:12:17
我們現在來看竹窗隨筆
00:12:22
它說比喻人的心作為鏡子
00:12:28
我們要知道鏡子會照東西
00:12:33
這個東西還沒來的時候
00:12:36
這個鏡子就無將迎的心
00:12:40
這個東西已經 在我們面前的時候
00:12:45
鏡也無憎愛的心
00:12:50
就是說這個鏡子
00:12:51
還沒來的時候
00:12:53
鏡子空空
00:12:55
它不會想說你快來照我
00:12:57
不會這樣
00:12:59
但是鏡子照下去之後
00:13:02
它就不會感到你討厭
00:13:04
我愛你
00:13:06
你無論男女
00:13:08
無論貧富
00:13:09
無論乞丐羅漢
00:13:11
什麼人被照它都沒關係
00:13:13
絕對不會說
00:13:15
你比較漂亮我要
00:13:17
你比較醜我就不要
00:13:18
不會這樣
00:13:21
東西既然已經跑掉了
00:13:24
這個鏡子就不會留著了
00:13:27
影子不會留在鏡子裡
00:13:31
聖人的心
00:13:34
可以說過去心 未來心現在心都空空的
00:13:39
所以才比喻叫做明鏡
00:13:43
聖人的心
00:13:44
事情還沒來祂不會想
00:13:48
但是若遇到事情
00:13:50
我不會覺得說
00:13:51
我看到好人 心裡就比較開心
00:13:54
看到壞人心就氣惱
00:13:57
無兩樣的心
00:14:01
既然事情過去之後
00:14:12
已經走了之後
00:14:13
就是未來的事情
00:14:14
過去走了之後
00:14:15
他就不會再想
00:14:17
再放在心裡
00:14:17
所以這個明鏡
00:14:18
就是聖人比喻的原理在那
00:14:20
這是竹窗隨筆說的
00:14:23
另外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
00:14:26
經典中
00:14:29
常以明鏡 表示清淨法身之德
00:14:34
禪宗亦常以明鏡
00:14:38
比喻人人本具之佛性
00:14:42
蓋人之本心清淨明白
00:14:47
猶如鏡之玲瓏明晰
00:14:54
對本文
00:15:04
我們現在 就來作詳細的說明
00:15:06
它說經典中
00:15:08
時常用明鏡
00:15:11
表示人清淨的法身的德性
00:15:17
在禪宗也時常用明鏡
00:15:22
比喻人人本來就有的佛性
00:15:28
我們要知道 人的本心是清淨
00:15:32
清淨
00:15:33
一點污穢都沒有
00:15:36
就像是鏡子
00:15:40
可以明白看出
00:15:43
看得很清楚
00:15:46
這個玲瓏
00:15:48
辭海這樣說
00:15:49
玲瓏
00:15:56
明見貌
00:15:57
就是看得很清楚
00:15:58
一點髒污都沒有
00:15:59
那個意思
00:16:00
這是佛光大辭典說的
00:16:01
我們現在把本文再看一遍
00:16:06
古語云
00:16:08
時時勤拂拭
00:16:11
勿使惹塵埃
00:16:13
亦教人掃除雜念
00:16:16
專為學道者下手之先
00:16:19
當務之要也
00:16:22
因為我們還鄉直指
00:16:26
內文都
00:16:28
前面講一個漸法
00:16:30
才講頓法
00:16:33
先講後天
00:16:35
再又引進先天
00:16:38
現在第一句是要引初學
00:16:41
說古人說
00:16:43
說時時刻刻
00:16:46
我們都要
00:16:49
心都要擦乾淨
00:16:52
不要去染到雜念
00:16:55
這是要教人掃除雜念
00:16:59
全部為了學道的人
00:17:03
要學道先下手
00:17:05
就是說初步要這樣做
00:17:08
是很重要的事
00:17:10
再看下文
00:17:14
佛之守一
00:17:16
道之歸一
00:17:18
儒之貫一
00:17:20
三教一理
00:17:21
道一而已
00:17:24
但是這篇文你要注意兩字
00:17:28
佛之歸一
00:17:29
但是它寫守一
00:17:32
道之守一
00:17:34
它寫道之歸一
00:17:37
這兩字
00:17:38
因為校對可能校錯
00:17:41
佛絕對沒說守一
00:17:44
佛一定都歸一
00:17:46
道一定說守一
00:17:48
絕對不說歸一
00:17:50
這等一下我會引文給你聽
00:17:53
文引出來你就知道這個
00:17:55
印刷印錯
00:17:59
它說
00:18:01
本文
00:18:04
佛的守一和道的歸一
00:18:08
我們現在訂正之後
00:18:11
我們現在將
00:18:13
佛之歸一
00:18:14
道之守一
00:18:16
儒之貫一
00:18:17
三教一理
00:18:18
道一而已
00:18:20
我們現在各家的論說
00:18:23
我們現在一家一家來分析
00:18:27
儒道釋
00:18:28
我們從儒家講起
00:18:32
儒家說貫一
00:18:35
我們來看論語一句話
00:18:37
修真錄這段文
00:18:40
論語里仁第四篇
00:18:44
子曰
00:18:45
吾道
00:18:47
一以貫之
00:18:48
孔子這樣說
00:18:52
說我的道
00:18:54
是只有貫通一而已
00:19:00
所以才說
00:19:02
儒家說是貫一
00:19:04
這個意思
00:19:06
而且我們現在說一貫道
00:19:08
也是用孔子這段話來說
00:19:12
對吾道一以貫之
00:19:17
我們來看修真錄一個說明
00:19:22
常聞呂純陽祖師曰
00:19:26
一者
00:19:27
則吾人之天性
00:19:29
道家曰靈魂
00:19:32
佛家曰真如
00:19:34
貫者貫通之義
00:19:38
古語云
00:19:39
一理通
00:19:40
而萬理徹
00:19:42
即孔子所云
00:19:44
吾道
00:19:45
一以貫之也
00:19:48
這裡面四個注解先作說明
00:19:52
注解第一
00:19:53
辭海這樣說
00:19:55
天性
00:19:56
謂天生之本性也
00:19:59
禮中庸
00:20:03
天命之謂性
00:20:04
辭海說天性
00:20:07
就是人出生就有的本性
00:20:11
禮
00:20:12
禮就是禮記
00:20:13
在禮記中庸篇裡說
00:20:17
天命之謂性
00:20:21
注解第二
00:20:23
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0:20:24
靈魂
00:20:25
謂人之精神也
00:20:27
與身體軀殼無關
00:20:31
故人死後
00:20:33
而精神尚存
00:20:38
說靈魂
00:20:40
就是人的精神
00:20:42
與人的身體
00:20:44
這個軀殼
00:20:47
是沒關係的
00:20:49
所以人死之後
00:20:51
我們的精神還存在
00:20:53
等於就是人死靈魂還在
00:20:57
注解第三
00:20:5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1:01
真如
00:21:02
又作佛性
00:21:04
一心
00:21:06
真如
00:21:07
這個名字很多
00:21:08
所以我省略
00:21:10
光是寫這些名字
00:21:12
一面黑板都寫很花
00:21:16
什麼實相自性
00:21:17
什麼靈性
00:21:18
什麼一如
00:21:22
光是佛性的名字就很多種
00:21:26
所以讓你平常瞭解的
00:21:28
寫出來讓你參考
00:21:30
才知道真如是什麼
00:21:33
真如等於就是人的佛性
00:21:37
注解第四
00:21:39
辭彙這樣說
00:21:40
貫通
00:21:41
通徹
00:21:44
通達
00:21:45
現在辭彙說
00:21:47
貫通是什麼
00:21:48
就是通徹
00:21:49
和通達的意思
00:21:51
就是徹底瞭解的意思
00:21:55
現在我們來看修真錄
00:22:00
說時常聽呂純陽祖師在說
00:22:05
說這個一是什麼
00:22:07
一就是人的天性
00:22:10
天性等於就是 道家說的靈魂
00:22:15
佛家說真如
00:22:18
貫
00:22:19
貫就是貫通
00:22:22
這個意思
00:22:24
古代的人在說
00:22:25
一理通萬理徹
00:22:29
這個一的道理若能通
00:22:33
一切的道理都徹底瞭解
00:22:37
一個人不知道一的理
00:22:40
要怎麼透徹萬理
00:22:48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
00:22:49
吾道一以貫之的道理
00:22:50
這是修真錄解釋
00:22:52
論語里仁第四篇
00:22:54
孔子所說的原理
00:22:59
另外
00:23:00
我們來看哲學辭典的說明
00:23:03
哲學辭典
00:23:05
讀經示要卷二
00:23:09
此云一者
00:23:12
正謂本心耳
00:23:15
孟子云
00:23:17
學問之道無他
00:23:26
求其放心而已
00:23:27
此心字
00:23:28
亦指本心
00:23:29
人皆有本心而不自識
00:23:32
即其心便放失
00:23:36
將任私意私欲作主於內
00:23:41
而一切聞見
00:23:43
莫非意欲之私
00:23:47
妄生分別
00:23:49
妄起執著
00:23:50
云何而蔽塞
00:23:54
若本心呈露
00:23:56
即一切聞見之知
00:23:58
皆是本心發用
00:24:01
故得此心者
00:24:03
便一以貫之
00:24:07
對本文
00:24:09
我們現在
00:24:12
來作一個詳細的說明
00:24:19
裡面有兩個注解先解釋
00:24:24
注解第一
00:24:25
辭海這樣說
00:24:26
求
00:24:27
索也
00:24:27
索
00:24:29
搜也
00:24:29
辭海說求就是索
00:24:37
索就是搜
00:24:38
搜就是要找的意思
00:24:39
辭彙說
00:24:41
求
00:24:41
尋找
00:24:42
例搜求
00:24:43
求就是要去找
00:24:45
等於我們 現在說搜求的意思
00:24:49
注解第二
00:24:51
心無檢制
00:24:56
縱肆失度曰放心
00:25:01
辭海說
00:25:02
我們的心沒有檢點制止
00:25:07
做事不照規矩來
00:25:13
這叫做放心
00:25:14
但是你要知道放心
00:25:16
我們一般說的放心
00:25:17
和這個放心不同
00:25:20
我們一般說的放心是什麼
00:25:22
辭海又說
00:25:24
對於某事
00:25:25
不復有憂危之慮
00:25:28
曰放心
00:25:29
我們對一件事
00:25:31
心沒有煩惱
00:25:34
沒有憂患
00:25:36
這就是叫做放心
00:25:37
人家說你放心啦
00:25:39
放心就是沒煩惱的意思
00:25:41
但是現在 孟子說的放心不是
00:25:45
孟子說的放心
00:25:47
是我們的本心丟失了
00:25:50
才叫做放心
00:25:52
現在我們來看哲學辭典
00:25:56
它說讀經示要 第二卷裡一句話
00:26:01
現在我們說一
00:26:04
一是什麼
00:26:05
一就是我們的本心
00:26:07
本心也可以說本性
00:26:11
也可以說佛性
00:26:13
也可以說天性
00:26:17
孟子這樣說
00:26:19
說學問的道理沒有其他
00:26:22
今天你求學問要求什麼
00:26:25
是要找回我們丟失的心
00:26:29
為什麼我們的心會丟失
00:26:35
它說這個心
00:26:37
就是指我們的本心
00:26:39
指我們的本性就對了
00:26:42
人人都有本心
00:26:44
但是你不知道
00:26:47
大家都不知道我有本心
00:26:51
就像是佛教說
00:26:53
人人皆有佛性
00:26:55
你自己有佛性 你根本不知道
00:26:59
把我們的佛心
00:27:01
丟失本心
00:27:05
你就怎麼樣
00:27:06
用你的私意和私欲來作主
00:27:10
在你的內心
00:27:15
所以一切無論聽無論看
00:27:17
莫非就是 你的意和欲都是私
00:27:20
都是私意和私欲
00:27:24
你就亂生分別心
00:27:29
就妄起執著的心
00:27:34
為什麼 我們的佛性會被遮住
00:27:39
會被塞住
00:27:44
假使一個人的本心
00:27:45
你能夠露出來
00:27:46
若是這樣 一切所聽所看的知
00:27:50
都是我們的本心
00:27:52
所發出的作用
00:27:55
所以你今天
00:27:58
若能夠得到本心
00:28:01
這就是一以貫之
00:28:03
這就是哲學辭典講的
00:28:08
因為哲學辭典 是儒家的辭典
00:28:11
所以一個人你要研究學問
00:28:14
例如你要研究孔子的學說
00:28:18
你就要買哲學辭典來看
00:28:22
你若要看道家的理論
00:28:24
你就要買道學辭典
00:28:26
或是道教辭典
00:28:28
仙學辭典來學
00:28:31
你若是要研究佛理
00:28:33
你就要買佛學大辭典
00:28:37
佛光大辭典等等
00:28:39
來作研究
00:28:40
不然你裡面很多術語
00:28:43
你不瞭解
00:28:48
就像是一個放心來講
00:28:49
一個人的 良心丟失也叫放心
00:28:52
一個人無煩惱也叫做放心
00:28:55
同一篇文
00:28:56
有時候解釋不一樣
00:28:58
所以你若沒有很多參考書
00:29:01
很多人
00:29:02
光是要問一句話
00:29:04
你無法回答他
00:29:06
假使你問老師啊
00:29:08
什麼是放心
00:29:09
我不會回答
00:29:10
現在要解釋成什麼
00:29:12
解釋你就不要煩惱
00:29:20
或是要跟你解釋
00:29:22
你的良心不要丟失
00:29:23
因為這篇文是 有關上文和下文
00:29:24
才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
00:29:25
就像是佛家說你就要無念
00:29:30
無念是什麼
00:29:32
無念就是我們的心無雜念
00:29:34
但若是 儒家說的無念就不是
00:29:37
就像是詩經裡說
00:29:39
無念爾祖
00:29:41
你說不要去念你的祖先
00:29:43
這樣就糟糕了
00:29:44
這個無念就是說
00:29:46
你要時時刻刻去念
00:29:50
那個道理就是相反的道理
00:29:53
所以才說
00:29:54
很多人要問我道理
00:29:55
你不要只問我一句
00:29:57
你若問一句我無法回答
00:29:59
你若要問
00:30:00
整本書拿來給我看
00:30:02
看上面寫怎麼樣
00:30:04
下面寫什麼樣
00:30:05
上句下句
00:30:07
才可以接合你講的這句話
00:30:11
那麼我們現在對儒家
00:30:14
這個貫一已經講完了
00:30:18
接下來就是道家的守一
00:30:22
這個文寫歸一不行
00:30:28
道家是守一
00:30:29
再來佛家的歸一
00:30:30
佛家要怎麼歸一
00:30:32
所以我們現在就
00:30:35
要再追究
00:30:37
大家晚安
00:30:41
第八行
00:30:4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0:48
佛之歸一
00:30:51
道之守一
00:30:53
儒之貫一
00:30:56
三教一理
00:30:57
道一而已
00:31:01
這裡面有兩字你要注意
00:31:04
我們上期也講完了
00:31:07
課本說佛之守一
00:31:11
佛不說守一
00:31:13
佛要說歸一
00:31:15
而且現在說道之歸一
00:31:18
道不說歸一
00:31:20
道說守一
00:31:22
所以你要瞭解這個道理
00:31:25
所以現在
00:31:26
本來是佛之守一
00:31:28
改佛之歸一
00:31:30
道之歸一
00:31:31
改道之守一
00:31:34
這兩個互換就對了
00:31:36
但是我講的道理 都是有根有據的
00:31:40
合理的
00:31:42
並不是用我的心意去說的
00:31:53
所以呢
00:31:54
對儒道釋
00:31:55
三教本來都是一理
00:31:56
但是他們的觀點不同
00:31:57
佛是說歸一
00:31:59
道是說守一
00:32:00
儒是說貫一
00:32:02
對儒的貫一
00:32:04
我們上期講完了
00:32:06
現在要來講道的守一
00:32:11
最後再來說佛的歸一
00:32:13
這個文詞
00:32:14
本來在儒道釋的經典中
00:32:18
都有典故在
00:32:20
我們今晚針對道的守一
00:32:24
來講起
00:32:25
在莊子裡這樣說
00:32:29
莊子在宥篇裡面說的
00:32:33
我守其一
00:32:36
以處其和
00:32:40
這個和是什麼
00:32:42
我們先看辭海注解
00:32:44
和
00:32:45
心不爭也
00:32:48
和就是 我們的心不與人爭鬥
00:32:52
所以現在莊子說
00:32:57
我就守一
00:32:58
處於心不與人爭鬥
00:33:04
另外莊子天地篇裡面說
00:33:08
通於一而萬事畢
00:33:14
无心得而鬼神服
00:33:20
這個文
00:33:22
我們詳細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3:27
一者
00:33:29
吾人之本心
00:33:32
通於一者
00:33:34
佛家所謂明心見性
00:33:38
无者
00:33:40
無之古字
00:33:42
萬事畢者
00:33:44
不求功而得功
00:33:46
不求果而得果也
00:33:49
无心得者
00:33:50
佛家所謂無所得也
00:33:54
吾心既無心得
00:33:56
神欽而鬼服
00:33:58
故曰
00:34:00
鬼神服也
00:34:02
這裡面三個注解
00:34:05
先作說明
00:34:07
注解第一
00:34:0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4:11
本心
00:34:13
指本性
00:34:14
即自己本來之真如心性
00:34:21
它說本心 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0:34:25
就是自己本來真如
00:34:29
真如就是佛性
00:34:30
真如的心和性
00:34:34
那麼這你們有時候
00:34:36
就會生出一種矛盾
00:34:39
或是覺得怪怪的
00:34:42
你就乾脆說 本性就是本性了
00:34:44
怎麼說本心
00:34:46
乾脆說本心就好了
00:34:48
怎麼又說本性
00:34:50
實際上心和性
00:34:53
是一體兩用
00:34:58
因為性是不動
00:35:02
心是純動
00:35:06
話說起來性是本體
00:35:09
心是作用
00:35:13
所以假使一個人你若
00:35:16
達到本性之後
00:35:18
就像是六祖說
00:35:20
不思善不思惡
00:35:22
你都沒作用
00:35:25
所以我們人的佛性
00:35:27
若要發生作用
00:35:29
就要墜落本心
00:35:32
本性沒作用
00:35:33
就要墜落本心
00:35:36
所以呢
00:35:40
一個人
00:35:41
就像是這盞燈
00:35:43
電還沒插下去之前
00:35:44
這就是它的本性
00:35:45
電插下去之後
00:35:47
會發光
00:35:48
這就是本心
00:35:51
是一體兩用
00:35:54
所以才說
00:35:56
我們在說明心見性
00:36:00
因為你
00:36:02
我們的心是有作用在活動
00:36:10
有在活動你的心
00:36:11
要能發出光明
00:36:12
這個性是只有看出來而已
00:36:15
因為你無法
00:36:16
性是只能看出來
00:36:19
你無法作用
00:36:20
只有這就是性
00:36:22
只有你看出來而已
00:36:24
所以他就沒有說見性
00:36:26
說見性沒說見心
00:36:33
說明心沒說明性
00:36:36
這個道理在那
00:36:37
所以對心和性的作用
00:36:41
你就要知道
00:36:43
第二
00:36:44
注解第二
00:36:46
辭海這樣說
00:36:47
无
00:36:48
音無
00:36:49
無
00:36:49
古亦作无
00:36:51
這字无
00:36:52
和這字無一樣
00:36:54
因為古代道書無都寫這字
00:36:59
注解第三
00:37:0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7:04
無所得
00:37:06
略稱無得
00:37:08
北本大般涅槃經
00:37:10
有所得者
00:37:11
名生死輪
00:37:13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
00:37:15
故有所得菩薩永斷生死
00:37:19
是故
00:37:20
菩薩名無所得
00:37:24
它說無所得簡稱無得
00:37:28
因為引證的文很多
00:37:30
省略起來
00:37:32
在北本大般涅槃經
00:37:35
說有所得是什麼
00:37:37
名就是生死輪迴
00:37:40
一切凡夫輪迴的生死
00:37:43
所以才說有所得
00:37:46
所以一個人你若說
00:37:48
我得到了
00:37:50
我見性了
00:37:52
我什麼大法師
00:37:53
我什麼明師
00:37:54
什麼活佛
00:37:56
這都有所得
00:37:57
若有所得你永遠都輪迴
00:37:59
絕對無法脫生死
00:38:01
這樣說比較快
00:38:04
所以
00:38:06
菩薩是永斷生死
00:38:08
我們行菩薩道要永斷生死
00:38:10
所以菩薩這個名
00:38:12
叫做無所得
00:38:14
所以你只要說有所得
00:38:16
必定輪迴
00:38:17
無所得才不用輪迴
00:38:20
所以若說
00:38:21
師父你得到了
00:38:22
說沒有啊
00:38:23
我哪有得到
00:38:25
就像是六祖當時
00:38:29
有人問祂說
00:38:31
師父
00:38:32
五祖的衣缽誰得到
00:38:36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38:38
祂不說我得到
00:38:48
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38:50
他說你知道佛法嗎
00:38:51
祂說我不知佛法
00:38:52
我不知道
00:38:52
不知道佛法怎麼得到衣缽
00:38:53
不能說啊
00:38:54
說得到祂就要輪迴啊
00:38:55
所以你們修行人就要注意
00:38:56
不要動不動就說
00:38:57
我得到了我得到了
00:38:58
若說得到你都沒得到
00:39:01
這樣說比較快
00:39:02
真正得到的人
00:39:04
他不會說得到
00:39:05
真正見性的人
00:39:06
他也不會說見性
00:39:08
這樣說比較快
00:39:11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39:12
何謂一
00:39:14
一就是人的本心
00:39:17
通一的人
00:39:19
佛家所說
00:39:23
我們現在說一
00:39:24
就是佛家所說的明心見性
00:39:27
你現在說通於一
00:39:28
何謂通於一
00:39:30
通於一就是明心見性
00:39:33
這字?和這字無通用
00:39:36
是古字
00:39:38
現在說萬事畢
00:39:40
就是你不求功而得功
00:39:47
不求果而得果
00:39:49
一個人你若要求功
00:39:49
你就沒功
00:39:51
要求果你就沒果
00:39:52
何謂要求功
00:39:54
過去很多 師兄弟有這種情形
00:40:00
現在比較沒有了
00:40:01
現在大家都比較開化了
00:40:02
若要作功大家都爭著要作
00:40:07
跟他說
00:40:10
跟別人一起作
00:40:10
他也不要
00:40:11
若讓人作啦
00:40:12
他也不要
00:40:13
這叫做爭功
00:40:14
若爭功就沒功了
00:40:17
這次讓我最溫心就是誰
00:40:20
就是忠仔
00:40:21
讓我最溫心
00:40:23
本來他買一台 中古的影印機
00:40:35
影印機就有毛病
00:40:37
我跟淵仔師兄說
00:40:38
乾脆啦去買新的
00:40:40
舊的不要了
00:40:42
我向道德會建議
00:40:44
建議說用公費買
00:40:48
公費就還有剩
00:40:51
他說忠仔錢就拿出來了
00:40:53
但是開會
00:40:58
我卻忘了說
00:40:59
你就知道老師
00:41:01
有一個責任感
00:41:03
忘記說就是我的過失
00:41:06
所以現在才
00:41:13
下星期日要開臨時會
00:41:14
臨時會只有理幹事而已
00:41:15
其他沒有
00:41:16
因為這是要速決的
00:41:17
只有
00:41:18
這次總幹事會議記錄
00:41:19
怎麼那麼慢出來
00:41:20
就是我跟他說
00:41:22
這次補下去再發會議記錄
00:41:25
現在開臨時會
00:41:27
就是我要向他建議
00:41:29
拿公費來買影印機
00:41:33
那時候我去臺北
00:41:34
因為這件事我打電話給淵仔
00:41:37
淵仔就說
00:41:38
不過那些錢 都是忠仔拿出來的
00:41:41
我說沒關係啦
00:41:42
不然忠仔 那些錢用在別的地方
00:41:45
不然影印機也是要保養
00:41:51
也要買紙各種
00:41:53
不然就當作那台 影印機的保養費
00:41:58
或是基金
00:41:59
就放在那就好
00:42:00
這乾脆當作道德會的
00:42:04
他一聲就答應好
00:42:06
這就是無所得
00:42:08
不是只要爭那個功
00:42:12
你應該
00:42:14
這項別人要做
00:42:16
我們讓別人去做
00:42:25
我們再做別的
00:42:27
這個功讓人做也是功啊
00:42:28
有的不是
00:42:29
我做的才是功
00:42:30
那個心理
00:42:31
這就都錯誤了
00:42:32
我時常這樣說
00:42:32
例如這個東西買下去
00:42:33
別人臨時說
00:42:34
要回向給長輩要什麼
00:42:35
說拜託你那讓我做
00:42:36
好啊要做給你做
00:42:37
我要做去做別的啊
00:42:39
你順這個機會他就要
00:42:42
要就給他啊
00:42:43
這就是真正的無所得
00:42:46
所以一個人
00:42:48
你不想要求功
00:42:54
結果你得到功
00:42:55
不求果你得到果
00:42:56
何謂要求果
00:43:00
這都向你說明清楚
00:43:01
你才聽得懂
00:43:02
大家說道理聽不懂
00:43:03
你若聽老師的道理
00:43:05
一定讓你聽得懂
00:43:07
很多人說忍辱道是要修果
00:43:11
你故意為了要求果
00:43:13
惹別人生氣
00:43:15
知道你脾氣不好
00:43:17
用話刺激你讓你生氣
00:43:19
讓你生氣才說 抱歉啦抱歉啦
00:43:22
這就是求果
00:43:24
這就沒果
00:43:25
要求果是
00:43:27
我們根本無心要求果
00:43:31
突然間有人糟蹋我們也好
00:43:34
突然間我們看到不順眼
00:43:36
不順耳的地方
00:43:38
我們忍下來
00:43:40
這才是真正的果
00:43:41
你不想求
00:43:42
但是這之中
00:43:43
你得到
00:43:44
你故意想要得
00:43:46
故意想要得
00:43:47
根本就沒得到
00:43:49
對不對
00:43:49
你就知道他脾氣不好
00:43:50
你就惹他生氣
00:43:52
惹他生氣才向他道歉
00:43:53
說這樣我得到果
00:43:55
這樣根本不是得到果
00:43:57
你故意要得的東西哪是果
00:43:59
所以才說
00:44:00
這句話你們要很注意
00:44:04
說不求功而得功
00:44:06
不求果而得果
00:44:06
這叫做無所得
00:44:08
你們要注意
00:44:09
不是說你要爭功就有功
00:44:12
想要得果就有果
00:44:14
不是這樣
00:44:15
這篇文很好喔
00:44:17
這些師兄弟你可以說
00:44:19
用紙包起來放
00:44:21
這句話你也可以抄在簿子
00:44:24
另外放
00:44:25
說這句話很重要
00:44:26
今天要得功果 就是這樣得的
00:44:28
自自然然得的
00:44:29
不是勉強得的
00:44:31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還鄉直指(舊版)
89/89部影片
還鄉直指舊版 01
還鄉直指舊版 02
還鄉直指舊版 03
還鄉直指舊版 04
還鄉直指舊版 05
還鄉直指舊版 06
還鄉直指舊版 07
還鄉直指舊版 08
還鄉直指舊版 09
還鄉直指舊版 10
還鄉直指舊版 11
還鄉直指舊版 12
還鄉直指舊版 13
還鄉直指舊版 14
還鄉直指舊版 15
還鄉直指舊版 16
還鄉直指舊版 17
還鄉直指舊版 18
還鄉直指舊版 19
還鄉直指舊版 20
還鄉直指舊版 21
還鄉直指舊版 22
還鄉直指舊版 23
還鄉直指舊版 24
還鄉直指舊版 25
還鄉直指舊版 26
還鄉直指舊版 27
還鄉直指舊版 28
還鄉直指舊版 29
還鄉直指舊版 30
還鄉直指舊版 31
還鄉直指舊版 32
還鄉直指舊版 33
還鄉直指舊版 34
還鄉直指舊版 35
還鄉直指舊版 36
還鄉直指舊版 37
還鄉直指舊版 38
還鄉直指舊版 39
還鄉直指舊版 40
還鄉直指舊版 41
還鄉直指舊版 42
還鄉直指舊版 43
還鄉直指舊版 44
還鄉直指舊版 45
還鄉直指舊版 46
還鄉直指舊版 47
還鄉直指舊版 48
還鄉直指舊版 49
還鄉直指舊版50
還鄉直指舊版51
還鄉直指舊版52
還鄉直指舊版53
還鄉直指舊版54
還鄉直指舊版55
還鄉直指舊版56
還鄉直指舊版57
還鄉直指舊版58
還鄉直指舊版59
還鄉直指舊版60
還鄉直指舊版61
還鄉直指舊版62
還鄉直指舊版63
還鄉直指舊版64
還鄉直指舊版65
還鄉直指舊版66
還鄉直指舊版67
還鄉直指舊版68
還鄉直指舊版69
還鄉直指舊版70
還鄉直指舊版71
還鄉直指舊版72
還鄉直指舊版73
還鄉直指舊版74
還鄉直指舊版75
還鄉直指舊版76
還鄉直指舊版77
還鄉直指舊版78
還鄉直指舊版79
還鄉直指舊版80
還鄉直指舊版81
還鄉直指舊版82
還鄉直指舊版83
還鄉直指舊版84
還鄉直指舊版85
還鄉直指舊版86
還鄉直指舊版87
還鄉直指舊版88
還鄉直指舊版89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1140102005675
191e0455-0699-4f8f-ad64-e6b52406fe73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