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還鄉直指舊版102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還鄉直指舊版102
143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4月24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3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2:46
教授諸法者
00:02:47
謂經師
00:02:49
教你一切的法
00:02:52
一切的事
00:02:54
就是叫做經師
00:02:56
所以經師
00:02:58
不管是教大項小項
00:03:00
不管教你深淺
00:03:03
只要教你功夫
00:03:04
就要稱呼經師
00:03:07
但是若要人師就比較困難
00:03:10
何謂人師
00:03:12
我們現在 再來看修真錄說明
00:03:14
這段文
00:03:17
教人以道而能以身作則者
00:03:22
名曰人師
00:03:26
修真錄說教人道理
00:03:30
但是他可以以身作則
00:03:35
做模範給人看
00:03:37
才可以說是人師
00:03:40
假使你當老師
00:03:43
講的話你做不到
00:03:45
你沒資格當人師
00:03:47
你只是一位經師而已
00:03:50
要當人師就要做什麼
00:03:52
你有本事說有本事做
00:03:55
做什麼事 都要做模範給人看
00:03:58
辭海這樣說
00:04:02
人師
00:04:03
謂操行道德行為
00:04:08
可以為人師表者
00:04:12
袁宏後漢紀
00:04:14
經師易遇
00:04:17
人師難遭
00:04:21
對師表先作說明
00:04:24
辭彙這樣說
00:04:26
師表
00:04:27
可以效法而當模範的人
00:04:31
辭彙說何謂師表
00:04:34
可以讓人效法
00:04:36
當作模範
00:04:37
任何事 你當模範讓別人去學
00:04:40
才可以說是師表
00:04:43
辭海說人師
00:04:46
就是你的品行
00:04:48
道德的行為
00:04:50
可以讓人學的人
00:04:56
在袁宏後漢紀裡一句話
00:05:01
說若要遇到經師很容易
00:05:05
若要找經師很快
00:05:07
隨便找都有
00:05:09
不過若要找一位人師
00:05:11
就很難了
00:05:13
人師就難遭
00:05:14
要遇到人師就很難遇到
00:05:19
真的你所有與人
00:05:22
學功夫也好
00:05:24
無論學道理也好
00:05:27
或是讀書也好
00:05:30
你曾遇到真正每項 都做模範給你看嗎
00:05:34
若有那個人就是人師
00:05:37
若沒有只能 說是一位經師而已
00:05:42
所以哲學辭典裡才說
00:05:46
對於師
00:05:48
中國有人師和經師的區分
00:05:54
所謂人師主要是指
00:05:56
在道德方面能作模範者
00:06:01
經師屬於記問之學
00:06:05
哲學辭典
00:06:08
這是儒家的辭典
00:06:14
無論什麼宗教
00:06:16
無論什麼學問
00:06:18
有很多術語
00:06:20
術語就是要靠辭典
00:06:23
例如佛教方面
00:06:25
就有佛學大辭典
00:06:27
佛光大辭典
00:06:29
佛學常見辭彙等等
00:06:33
那道家方面呢
00:06:36
就是有道教大辭典
00:06:40
道學辭典
00:06:45
仙學辭典等
00:06:48
你若說在儒家
00:06:51
就是要靠哲學辭典
00:06:55
所以哲學辭典說對於師
00:06:59
中國有人師和經師的分別
00:07:06
我們今天所說的人師
00:07:08
主要就是指在道德方面
00:07:12
能夠做模範給人看
00:07:15
經師不是
00:07:17
經師是屬於記問之學
00:07:21
何謂記問之學
00:07:23
我們來看遠東國語辭典
00:07:26
這個白話說明
00:07:29
記問之學
00:07:31
記誦古書以待問之學
00:07:35
比喻所學無心得
00:07:39
或很膚淺的意思
00:07:44
何謂膚淺
00:07:46
辭海這樣說
00:07:47
膚淺
00:07:49
言淺薄
00:07:50
膚為外表
00:07:52
故謂淺薄為膚淺
00:07:56
辭海說何謂膚淺
00:07:58
就是真正淺薄
00:08:01
因為膚是皮膚
00:08:03
皮膚就是外表
00:08:05
只有看皮膚而已
00:08:09
所以一個人
00:08:11
學問若很淺薄 就是叫做膚淺
00:08:14
意指只有看到皮而已
00:08:17
你若把道理的皮掀開
00:08:21
裡面就有肉
00:08:23
若又把肉拿起來
00:08:25
裡面就有骨
00:08:27
骨敲開裡面就有髓
00:08:30
所以你若要學到精粹的話
00:08:33
這就不簡單
00:08:36
所以現在遠東國語辭典說
00:08:39
記問之學是什麼
00:08:42
就是記誦古書以待問之學
00:08:46
就像是念書歌
00:08:49
像是人之初性本善
00:08:51
性相近習相遠這樣念
00:08:53
現在等到老師問你說
00:08:57
從哪一句念起
00:08:59
你念念看
00:09:00
你會念
00:09:02
就像我們念經也一樣
00:09:05
念
00:09:05
現在跟你說 你從第幾章念看看
00:09:08
這樣一樣
00:09:09
待問
00:09:11
就像是背念給老師聽
00:09:14
這是比喻什麼
00:09:15
比喻沒有心得
00:09:17
為什麼沒心得
00:09:18
念書歌怎麼會有心得
00:09:20
不信的話你現在
00:09:21
你問他念的是什麼
00:09:22
他不知道啊
00:09:24
就像是臺北 有好幾位師姐妹
00:09:27
以前都在念經
00:09:32
念經有一位教經的老師
00:09:36
那時候在教金剛經
00:09:38
他可以背誦念
00:09:40
一直在那裡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09:42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09:44
她說師父啊
00:09:46
現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09:49
是講什麼
00:09:50
念就好念就好
00:09:52
念就會超生了死了
00:09:53
不用問那麼多
00:09:55
之後聽到我的金剛經說
00:09:58
道理就是這樣喔
00:10:00
不然就只是傻傻的念
00:10:04
所以普通都只是念而已
00:10:07
不去追究
00:10:09
可以比喻無心得
00:10:12
不瞭解道理
00:10:13
是真正膚淺的意思
00:10:17
就是說只是皮膚而已
00:10:21
所以現在哲學辭典
00:10:23
就是說對於師
00:10:24
中國有人師和經師的分別
00:10:28
人師是在道德方面做模範
00:10:32
經師是只有念書歌而已
00:10:35
這樣說比較快
00:10:37
那麼說到記問之學
00:10:40
我們另外看禮記一個解釋
00:10:43
現在我們來看禮記
00:10:46
記問之學
00:10:50
不足以為人師
00:10:54
在這篇文
00:10:57
我們來看禮記注解
00:11:01
鄭注云
00:11:03
記問
00:11:04
謂豫誦難題雜說
00:11:09
在講學時為學者論之
00:11:14
此或時師不心解
00:11:18
或學者未能問
00:11:24
記問之學者
00:11:25
就是反省自己 沒有心得的意思
00:11:31
禮記注解說
00:11:33
鄭
00:11:34
鄭就是指漢朝
00:11:36
一位學者
00:11:37
鄭玄先生
00:11:39
鄭玄先生注解說
00:11:42
記問是什麼
00:11:44
就是說讀書歌
00:11:50
若有不懂的地方
00:11:52
你問他他都隨便說說
00:11:56
他根本就不知道道理
00:11:58
隨便跟你說說
00:12:01
在講學的時候
00:12:04
學者
00:12:05
學者就是聽道理的人
00:12:08
說現在到底說什麼聽不懂
00:12:11
紛紛議論
00:12:15
在這個時候
00:12:17
因為老師
00:12:19
他自己不懂
00:12:21
會讀但不知道道理
00:12:28
而且要學的人也沒辦法問
00:12:34
老師根本不懂
00:12:36
你問他老師也是不懂
00:12:38
總是說天機不可洩漏
00:12:40
慢慢來
00:12:41
隨便講一講
00:12:45
所以記問之學 就是要反省自己
00:12:48
你今天不懂道理的意思
00:12:52
說你自己根本不懂道理
00:12:54
就像是瞎子牽瞎子一樣
00:12:58
現在在講道的人很多這樣
00:13:00
你若問他
00:13:01
現在就說慢慢來
00:13:04
這不能隨便講
00:13:06
都是這樣
00:13:09
所以中國哲學辭典才說
00:13:12
中國一向尊師
00:13:15
但所尊者主要在人師
00:13:19
僅以知識傳授者
00:13:22
不足以獲得那麼高的尊崇
00:13:26
禮記學記說
00:13:28
記問之學
00:13:30
不足以為人師
00:13:33
中國哲學辭典這樣說
00:13:36
說中國一向都是尊師
00:13:41
但今天所尊的師
00:13:44
主要是人師
00:13:47
假使將你知識
00:13:50
教功夫的經師
00:13:53
是沒資格 讓你這麼高的尊崇
00:13:59
這中略就是前面有講過了
00:14:01
前面講過再重複
00:14:04
多餘的
00:14:06
所以省略
00:14:08
所以引禮記學記篇說
00:14:11
記問之學
00:14:12
不足以為人師
00:14:14
這個道理
00:14:17
那麼
00:14:19
現在對記問之學
00:14:23
不足以為人師
00:14:26
我們另外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14:31
記者
00:14:33
背誦之意
00:14:36
問者
00:14:38
答問也
00:14:41
言記問之學
00:14:44
謂學者知其膚淺之義
00:14:48
而不知其奧義
00:14:52
故經師之教學
00:14:56
唯背誦之經書而所答問者
00:15:01
皆膚淺之義
00:15:05
故禮記云
00:15:08
記問之學
00:15:09
不足以為人師也
00:15:13
這裡面三個注解
00:15:15
先作說明
00:15:18
注解第一
00:15:20
辭海這樣說
00:15:21
背誦
00:15:23
謂熟記文學
00:15:25
而默誦之也
00:15:28
辭海說背誦是什麼
00:15:32
就是把文字默背下來
00:15:35
念到很熟
00:15:38
不用看書就可以念
00:15:43
這叫做背誦
00:15:46
注解第二
00:15:47
辭海這樣說
00:15:49
答問
00:15:50
孟子盡心
00:15:52
有答問者
00:15:54
朱注
00:15:55
就所問而答之也
00:15:59
辭海說答問
00:16:02
在孟子盡心篇這樣說
00:16:05
這個省略是什麼
00:16:07
就是因為 現在是要解釋答問
00:16:09
所以其他就省略
00:16:12
說有答問的
00:16:15
何謂答問
00:16:16
朱熹夫子注解說
00:16:19
就所問的我們要回答
00:16:22
我問你你要回答我
00:16:24
這就是叫做答問
00:16:30
注解第三
00:16:32
辭彙這樣說
00:16:33
奧義
00:16:35
精深的義理
00:16:38
辭彙說奧義
00:16:40
就是非常精深的義理
00:16:44
可以說是很深奧的道理
00:16:48
辭海說
00:16:49
奧
00:16:50
謂深秘不易窺見也
00:16:53
書序
00:16:54
雅課奧義
00:16:58
辭海說奧是什麼
00:17:00
奧就是非常深秘
00:17:02
不容易看出來
00:17:05
所以在書經的序文說
00:17:08
雅課奧義
00:17:10
奧義就是說
00:17:11
讓你不容易看見
00:17:13
不是隨便可以知道的
00:17:17
所以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17:21
說何謂記
00:17:22
記就是背誦的意思
00:17:25
就是說 不用看書就能夠念經
00:17:30
或是誦文
00:17:33
問
00:17:33
問就是答問
00:17:36
就是你念到這我問你
00:17:38
你回答我
00:17:41
就是說記問之學
00:17:45
就是什麼
00:17:46
就是說我們要學的人
00:17:48
知道膚淺的道理
00:17:52
只知道皮而已
00:17:54
他們不知道奧義
00:17:57
不知道骨
00:17:58
髓
00:18:01
所以經師在教學
00:18:05
只有能夠背誦
00:18:11
就是說背念經書
00:18:15
而且所答問膚淺的道理
00:18:23
所以在禮記裡才說
00:18:26
記問之學
00:18:27
不足以為人師
00:18:32
你想一個人
00:18:35
要當一位人師就這麼困難
00:18:38
要怎麼擔當明師
00:18:43
但是你要注意
00:18:46
我們當今說明師
00:18:47
都是什麼明師
00:18:51
都是這個名師
00:18:55
出名的師
00:18:58
現在我說的明師
00:19:00
是這個明師
00:19:07
若是出名的師父很多
00:19:10
這個名師
00:19:12
若要遇到這個明師
00:19:16
我看是難上加難
00:19:17
光是人師就難遇了
00:19:19
要怎麼遇到明師
00:19:27
當今
00:19:29
道理會講的很多
00:19:31
出名的人也很多
00:19:34
有的徒弟有好幾萬眾
00:19:40
但是事實
00:19:42
他能夠做模範給人看嗎
00:19:47
而且所有的徒弟
00:19:51
有的人
00:19:53
都不守規矩
00:19:55
為師都無法警告
00:19:58
又炫耀他的徒弟
00:20:01
是什麼大歌星大明星
00:20:06
像是現在這幾天報紙刊的
00:20:10
說一個某某節目
00:20:13
全都說黃色的話
00:20:16
但是那都是大法師的徒弟
00:20:18
我不能指名道姓
00:20:22
但是他會諫諍他嗎
00:20:24
不會
00:20:25
他若跟他說你這不要說
00:20:27
黃色的話不要說
00:20:28
供養就要斷了
00:20:30
紅包都很大包
00:20:32
謝師的禮很大
00:20:38
所以當今
00:20:39
若要談學道
00:20:43
講很容易
00:20:45
會講的很多
00:20:48
實際上你若說
00:20:53
要說腳踏實地的
00:20:56
真正可以去做的人
00:20:59
天下我看很少
00:21:03
明師
00:21:04
何謂明師
00:21:07
明師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00:21:11
明師在哪
00:21:14
假使他真的是明師
00:21:16
也沒人敢說他是明師
00:21:19
他若說明師
00:21:20
他就沒資格當明師
00:21:21
這樣說比較快
00:21:24
才說在六祖壇經
00:21:26
有人問六祖說
00:21:29
五祖的衣缽誰得的
00:21:32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21:35
他說師父祢知道佛法嗎
00:21:38
祂說我不知道佛法
00:21:40
不知道佛法
00:21:41
祂要怎麼得到衣缽
00:21:44
所以你就要知道
00:21:46
一個人眼睛要睜開要看
00:21:50
你若是經師
00:21:52
是只有講道理給你聽
00:21:54
教你道理
00:21:56
若是人師
00:21:57
就要做模範給你看
00:22:00
所以你就注意看
00:22:01
這個師父講的話
00:22:04
他有沒有照他的話去做
00:22:08
例如大多數說
00:22:10
人不要貪瞋癡
00:22:12
貪瞋癡是三毒
00:22:15
我敢說當今
00:22:18
十個九個以上
00:22:21
所有這些傳道的人
00:22:23
貪瞋癡都沒有除掉
00:22:26
你信不信
00:22:29
若照佛的戒律
00:22:32
講道就不能拿錢
00:22:36
講道就不能做生意
00:22:39
只要做生意就是邪命說法
00:22:43
不過現在你看
00:22:44
只要是電視台所講的
00:22:47
全部
00:22:48
若不是在賣書
00:22:50
就是在賣藥
00:22:52
不然就是 在賣錄影帶錄音帶
00:22:54
全部都在做生意
00:22:58
有的沒做生意只有
00:23:01
錢來啊錢來啊
00:23:02
供養拿比較多
00:23:03
不然呢
00:23:05
不然就徒弟收多一點
00:23:09
照佛的戒律
00:23:11
我都用戒律跟你說
00:23:14
若是用佛的戒律來說
00:23:16
當一位師父
00:23:18
一年只能收一位徒弟
00:23:23
一年若超過
00:23:25
收兩個
00:23:27
這樣就犯戒
00:23:30
例如什麼
00:23:30
有的一次收徒弟
00:23:33
一次幾十個幾百個
00:23:35
這都犯戒律
00:23:39
收徒弟看能不能多一點
00:23:40
比較多人供養
00:23:42
看錢能不能賺比較多
00:23:45
出去看有沒有 高級車可以坐
00:23:49
能不能吃山珍海味
00:23:52
都是這種心理
00:23:55
但是你就要再注意一點
00:23:57
注意什麼
00:24:00
若是當一位師父出去
00:24:04
若是這些眾生供養他
00:24:08
那沒話說
00:24:09
為什麼沒話說
00:24:10
那是眾生自願啊
00:24:12
例如用高級的車給他坐
00:24:15
用高級的房間給他住
00:24:17
用很好的東西給他吃
00:24:19
這是眾生供養那不說
00:24:23
但是最重要
00:24:25
你要看他的私生活
00:24:27
他若是在吃飯時間你去看
00:24:30
看他吃什麼東西
00:24:32
假使吃飯時間去
00:24:33
看他吃的 比一般沒修的人還好
00:24:40
吃山珍海味
00:24:41
那都破戒
00:24:44
最好你就去看他的禪房
00:24:47
若是他的禪房
00:24:49
一間就像是皇宮
00:24:52
那都破戒
00:24:54
真正的修行人
00:24:57
在家沒關係
00:24:59
在家為什麼沒關係
00:25:00
在家是性命雙修
00:25:03
在家也沒有戒律
00:25:06
若是出家的話
00:25:08
他的房間只有方丈
00:25:10
一丈四方
00:25:12
超過一丈四方就犯戒律
00:25:16
老師沒出家
00:25:17
我沒出家
00:25:19
我房間要很大間也沒關係
00:25:22
不過我的心已經出家了
00:25:25
所以我的生活 跟出家人一樣
00:25:28
若出門這些師兄弟供養
00:25:30
說要弄比較好給老師吃
00:25:32
難拒絕
00:25:34
為什麼難拒絕
00:25:35
有時候拒絕到後來會很慘
00:25:39
現在這一次
00:25:41
阿煌才跟我說
00:25:43
說臺北有某某一個
00:25:45
很熱心的人
00:25:47
平常一直要供養我
00:25:48
我都不讓他供養
00:25:50
不讓他供養 現在就沒來聽了
00:25:53
沒來聽別人問他
00:25:54
你怎麼沒去聽
00:25:55
要供養李老師他又不肯
00:25:58
既然不肯被供養
00:25:59
我現在去聽要做什麼
00:26:01
這樣
00:26:02
就沒辦法
00:26:03
有的人這樣
00:26:04
不讓他供養他就不來
00:26:09
所以在外面
00:26:10
我現在比較不那麼固執
00:26:12
以前我就很固執喔
00:26:13
現在比較沒那麼固執
00:26:15
只有錢我是很固執
00:26:18
你若講到錢不用講
00:26:21
若是去
00:26:23
你用比較好給我住
00:26:25
吃比較好
00:26:26
我不敢拒絕
00:26:28
不過我也看情況
00:26:29
像是我去鹿谷
00:26:32
鹿谷那些師兄弟
00:26:34
他們家很大間
00:26:36
裡面有大間小間
00:26:38
有床也有通鋪
00:26:42
一開始準備一間 很舒適的房間給我住
00:26:45
我一看
00:26:47
這些師兄弟有的睡通鋪
00:26:50
我就故意跟他說
00:26:51
老師不敢睡床
00:26:53
睡床骨頭都痠了
00:26:55
拜託讓我睡通鋪
00:26:57
之後床跟師兄弟交換
00:27:01
我去都睡通鋪
00:27:02
你問陳仔是不是真的
00:27:04
他都跟我去
00:27:05
我都睡通鋪
00:27:06
為什麼
00:27:07
他就有通鋪
00:27:08
有木板的床我就睡
00:27:10
若是說都沒有就沒辦法
00:27:12
全都是床那就逼不得已啊
00:27:15
遇到了就睡
00:27:20
現在我去那間新家
00:27:28
阿發和阿淇兩個要幫我做
00:27:32
就先交代好
00:27:34
說我房間你不要超過一丈
00:27:35
你若超過一丈我不住
00:27:38
我兒子說爸爸家那麼大間
00:27:40
不要啦
00:27:40
用大間一點
00:27:41
我說我不要
00:27:42
你若用大間我不住
00:27:44
一定不要超過一丈四方
00:27:47
現在量一量說七尺八尺
00:27:49
說好啊
00:27:49
七尺八尺很多了
00:27:53
我現在在睡
00:27:54
才一塊榻榻米在睡而已
00:27:57
所以我人沒出家
00:27:58
不過我的心已經出家了
00:28:03
這就是貪啊
00:28:04
貪享受啊
00:28:06
你在家沒關係
00:28:08
我現在是談出家
00:28:11
在家沒關係
00:28:13
在家就是性命雙修
00:28:14
我就跟你說完了
00:28:16
吃好穿好都沒關係
00:28:18
像是子貢那麼有錢
00:28:21
出門一輛馬車
00:28:24
四匹馬在拉
00:28:25
就像是現在高級轎車一樣
00:28:28
那沒關係
00:28:28
那在家沒關係
00:28:29
那沒有出家
00:28:32
我是說出家的生活
00:28:35
老師的生活跟出家人一樣
00:28:38
不過我人沒出家
00:28:39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28:43
這就是貪
00:28:46
貪享受
00:28:48
貪別人的供養
00:28:53
這就是貪
00:28:54
你的貪沒除掉
00:28:57
哪有什麼資格當人師
00:29:00
對不對
00:29:00
你有辦法說貪瞋癡三毒
00:29:03
你就做不到啊
00:29:05
那瞋呢
00:29:08
瞋就是瞋恚心
00:29:12
不信的話
00:29:13
這個人 有沒有瞋恚心不用爭
00:29:16
你可以考試
00:29:19
我被考很多次了
00:29:22
有的來到這都講那些逆理
00:29:25
講那些偏門的
00:29:26
我也都笑笑地跟他說
00:29:27
他說老師你很有本領耶
00:29:29
我去問某某人
00:29:31
兩句話就翻臉了
00:29:33
有的用趕的
00:29:35
講電話的就掛掉
00:29:41
一個人有沒有瞋恚心
00:29:42
這可以考試的
00:29:44
要考瞋恚最好考
00:29:50
那癡呢
00:29:51
癡就迷迷惘惘
00:29:54
修行人要用樸實的生活
00:29:58
要用度眾為根本
00:30:01
不是
00:30:02
出門念經講價錢
00:30:07
在家沒關係
00:30:08
我就講過了
00:30:08
在家的人勢必要生活
00:30:12
你若是在家的人去念經
00:30:14
就是賺一點錢
00:30:16
要來養妻子
00:30:20
若是女眾的話
00:30:21
就是要幫忙顧家庭
00:30:23
那就沒話說
00:30:24
你出家人要什麼財產
00:30:26
要財產做什麼
00:30:27
我問你
00:30:29
所以你看世間人
00:30:31
迷迷惘惘
00:30:33
自己迷惘
00:30:35
就像是瞎子
00:30:36
又牽一些徒弟跟他走
00:30:39
瞎子牽瞎子
00:30:40
都掉進坑裡我不騙你
00:30:44
所以學道千結萬結
00:30:48
所以我們現在
00:30:50
在還鄉直指跟我們說
00:30:53
欲學至道
00:30:55
須訪求明師指引
00:30:59
何謂明師
00:31:01
明師不是很簡單的
00:31:03
若這麼名師是很快
00:31:05
若這個明師是不簡單
00:31:08
所以今晚要談明師
00:31:10
因為沒有時間
00:31:12
我們現在翻二十三頁
00:31:21
第十行
00:31:25
倒數第四個字
00:31:2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1:30
欲學至道
00:31:33
須訪求明師指引
00:31:40
良友提攜
00:31:42
借友之所知
00:31:45
以益我之所未知
00:31:47
借友之所能
00:31:49
以濟我之所不能
00:31:54
對本文
00:31:56
講到明師
00:31:58
我們上期也有引很多事例
00:32:02
因為我們普通講到師
00:32:05
就是有經師人師明師
00:32:09
但是對經師和人師
00:32:11
我們已經說明完了
00:32:14
今晚我們直接 對明師作說明
00:32:20
何謂明師
00:32:23
法言這段文
00:32:27
明者
00:32:30
無所不知也
00:32:33
師者
00:32:34
人之模範也
00:32:39
法言
00:32:41
是儒家的書
00:32:44
我們現在來看 辭海裡這樣說
00:32:48
法言
00:32:49
書名
00:32:51
漢楊雄撰
00:32:55
此書蓋擬論語而作
00:33:00
純乎儒者之言
00:33:05
這字擬是什麼
00:33:07
我們看辭彙
00:33:08
擬
00:33:09
摹仿
00:33:11
擬就是摹仿的意思
00:33:15
現在法言說
00:33:18
辭海說 法言是一本書的名字
00:33:22
是漢朝楊雄所撰的
00:33:28
這本書是模仿論語而作的
00:33:33
完全是儒家講的話
00:33:40
所以法言
00:33:44
等於就是儒家所說的
00:33:46
儒家就是孔子的學說
00:33:50
它說明是什麼
00:33:52
明就是無所不知
00:33:56
師就是人的模範
00:34:00
假使一個人沒有了徹道理
00:34:05
而且為師的又沒有做模範
00:34:08
你沒資格說明師
00:34:12
這個模範在辭海這樣說
00:34:15
模範
00:34:17
制器之母型
00:34:19
世因謂與事之堪為法式者
00:34:24
曰模範
00:34:26
模範就是什麼
00:34:28
就是要制器的母型
00:34:31
我們簡單說模子
00:34:35
世間因為做事可以讓人學
00:34:40
就是叫做模範
00:34:42
所以有的人成績很好
00:34:44
說他是模範生
00:34:46
工人若做的好
00:34:49
說你是模範工人
00:34:51
模範就是可以讓人學習的
00:34:56
這是儒家
00:34:58
對明師的說明
00:35:02
我們接下去看
00:35:03
佛學大辭典所說的
00:35:06
明師
00:35:08
明事理之師也
00:35:11
唐華嚴經十一曰
00:35:15
導世明師難一遇
00:35:21
佛學大辭典說何謂明師
00:35:25
就是明白事理
00:35:27
事就是後天
00:35:30
理就是先天
00:35:34
一個人當一位明師
00:35:39
只知道後天的道理
00:35:42
沒資格說是明師
00:35:45
一個人很懂先天道理
00:35:48
但是後天的道理不懂
00:35:51
也沒資格當明師
00:35:54
明師就要能夠 知道後天和先天的道理
00:36:01
所以在唐 華嚴經的第十一卷這樣說
00:36:07
說要引導世間的明師
00:36:09
很困難遇到
00:36:13
那麼講到事理
00:36:16
我剛剛說事就是後天
00:36:18
理就是先天
00:36:20
現在再看佛學大辭典說明
00:36:25
因緣生之有為法
00:36:27
謂之事
00:36:29
不生不滅之無為法
00:36:32
謂之理
00:36:34
即事者
00:36:35
森羅萬象之相
00:36:38
理者
00:36:38
真如之體也
00:36:41
這裡面兩個註解先作說明
00:36:4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6:48
森羅萬象
00:36:50
謂宇宙間存在之各種現象
00:36:55
森然羅列於前也
00:37:00
佛學大辭典說
00:37:01
森羅萬象就是宇宙間
00:37:06
所存在的各種現象
00:37:11
可以說都擺在 我們面前給我們看
00:37:16
等於後天眼睛所看的
00:37:18
都是有形有相
00:37:20
才說森羅萬象
00:37:24
註解第二
00:37: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7:29
真如
00:37:31
真者
00:37:31
真實之義
00:37:33
如者
00:37:34
如常之義
00:37:36
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
00:37:42
故云真
00:37:43
常住而不變不改
00:37:46
故云如
00:37:48
或云自性清淨心
00:37:50
佛性
00:37:51
法身
00:37:52
如來藏
00:37:53
實相
00:37:54
法界
00:37:55
法性
00:37:56
圓成實性
00:37:57
皆同體異名也
00:38:00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8:04
說真如
00:38:07
真是什麼
00:38:08
真就是真實的意思
00:38:12
如
00:38:15
就是永久不變的意思
00:38:17
如常就是永久不變
00:38:20
諸法的體性
00:38:23
離開虛妄而且真實
00:38:27
所以才叫做真
00:38:30
永遠不生不滅
00:38:32
不改不變
00:38:33
所以才叫做如
00:38:36
所以真如
00:38:38
有時候說自性清淨心
00:38:41
有時候說佛性
00:38:43
有時候說法身
00:38:45
如來藏
00:38:46
實相
00:38:47
法界
00:38:47
法性
00:38:48
圓成實性
00:38:49
都是同體不同名
00:38:52
所以我們一般說佛性
00:38:56
和說自性清淨心
00:38:57
別人比較知道
00:38:59
所以真如 等於就是我們的佛性
00:39:02
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0:39:06
說因緣所生後天的法
00:39:10
有為法就是後天的法
00:39:13
這叫做事
00:39:15
若是不生不滅
00:39:17
先天法
00:39:19
就是叫做理
00:39:21
所以事就可以說是
00:39:24
形形色色 擺在我們面前的相
00:39:28
理
00:39:29
理就是佛性的本體
00:39:32
所以你今天要當一位明師
00:39:36
不管是後天的道理
00:39:38
不管是先天的道理
00:39:40
你都要瞭解
00:39:42
假使你 知道先天不知道後天
00:39:45
沒資格說明師
00:39:49
若你知道後天不知道先天
00:39:51
你也沒資格當明師
00:39:55
所以一個人 你能夠三車並行
00:39:58
一切都能瞭解能透徹
00:40:00
才可以說明師
00:40:02
所以華嚴經才會說
00:40:04
導世明師難一遇
00:40:06
這個道理在這裡
00:40:09
這是佛家的理論
00:40:12
我們另外來看 修真錄一個解釋
00:40:16
明者
00:40:18
日月也
00:40:20
其明照耀世間
00:40:23
不取於相
00:40:26
如如不動
00:40:28
日夜不停
00:40:30
故聖人亦曰日月焉
00:40:35
師也者
00:40:37
教人以道而有德行者
00:40:43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0:40:45
說何謂明
00:40:47
明就是日月
00:40:49
你看這個明
00:40:50
一邊日一邊月
00:40:52
明就是日月
00:40:56
明能夠照耀世間
00:41:02
不取於相
00:41:03
何謂不取於相
00:41:07
日月在照世間
00:41:10
不執相
00:41:14
你是善人它也照
00:41:17
惡人它也照
00:41:20
男人它照
00:41:21
女人它也照
00:41:24
老人它照
00:41:26
小孩它也照
00:41:28
無論什麼人
00:41:30
它都是以平等心對待
00:41:33
可以說它的心如如不動
00:41:35
沒有分別心
00:41:38
從早到晚
00:41:41
太陽照早上
00:41:42
月亮照晚上
00:41:44
都沒停過
00:41:47
所以聖人也可以稱為日月
00:41:54
現在說師
00:41:56
就是教人的道理
00:41:57
但是要有德性的人
00:42:01
那麼現在修真錄說
00:42:03
聖人有時候說是日月
00:42:06
這句話我們來看辭海
00:42:11
辭海這樣說
00:42:12
日月
00:42:13
以喻聖賢
00:42:16
論語子張
00:42:18
仲尼日月也
00:42:20
無得而踰焉
00:42:23
注
00:42:24
日月
00:42:25
喻其至高
00:42:29
辭海說日月是什麼
00:42:31
是比喻聖人賢人
00:42:36
所以在論語
00:42:38
子張篇理面說
00:42:40
仲尼
00:42:41
仲尼就是孔子
00:42:44
孔子是日月
00:42:46
沒有一個可以超越
00:42:50
注解說日月是比喻最高
還鄉直指(舊版)
102/102部影片
還鄉直指舊版 01
還鄉直指舊版 02
還鄉直指舊版 03
還鄉直指舊版 04
還鄉直指舊版 05
還鄉直指舊版 06
還鄉直指舊版 07
還鄉直指舊版 08
還鄉直指舊版 09
還鄉直指舊版 10
還鄉直指舊版 11
還鄉直指舊版 12
還鄉直指舊版 13
還鄉直指舊版 14
還鄉直指舊版 15
還鄉直指舊版 16
還鄉直指舊版 17
還鄉直指舊版 18
還鄉直指舊版 19
還鄉直指舊版 20
還鄉直指舊版 21
還鄉直指舊版 22
還鄉直指舊版 23
還鄉直指舊版 24
還鄉直指舊版 25
還鄉直指舊版 26
還鄉直指舊版 27
還鄉直指舊版 28
還鄉直指舊版 29
還鄉直指舊版 30
還鄉直指舊版 31
還鄉直指舊版 32
還鄉直指舊版 33
還鄉直指舊版 34
還鄉直指舊版 35
還鄉直指舊版 36
還鄉直指舊版 37
還鄉直指舊版 38
還鄉直指舊版 39
還鄉直指舊版 40
還鄉直指舊版 41
還鄉直指舊版 42
還鄉直指舊版 43
還鄉直指舊版 44
還鄉直指舊版 45
還鄉直指舊版 46
還鄉直指舊版 47
還鄉直指舊版 48
還鄉直指舊版 49
還鄉直指舊版50
還鄉直指舊版51
還鄉直指舊版52
還鄉直指舊版53
還鄉直指舊版54
還鄉直指舊版55
還鄉直指舊版56
還鄉直指舊版57
還鄉直指舊版58
還鄉直指舊版59
還鄉直指舊版60
還鄉直指舊版61
還鄉直指舊版62
還鄉直指舊版63
還鄉直指舊版64
還鄉直指舊版65
還鄉直指舊版66
還鄉直指舊版67
還鄉直指舊版68
還鄉直指舊版69
還鄉直指舊版70
還鄉直指舊版71
還鄉直指舊版72
還鄉直指舊版73
還鄉直指舊版74
還鄉直指舊版75
還鄉直指舊版76
還鄉直指舊版77
還鄉直指舊版78
還鄉直指舊版79
還鄉直指舊版80
還鄉直指舊版81
還鄉直指舊版82
還鄉直指舊版83
還鄉直指舊版84
還鄉直指舊版85
還鄉直指舊版86
還鄉直指舊版87
還鄉直指舊版88
還鄉直指舊版89
還鄉直指舊版90
還鄉直指舊版91
還鄉直指舊版92
還鄉直指舊版93
還鄉直指舊版94
還鄉直指舊版95
還鄉直指舊版96
還鄉直指舊版97
還鄉直指舊版98
還鄉直指舊版99
還鄉直指舊版100
還鄉直指舊版101
還鄉直指舊版10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40220005738
191e0455-0699-4f8f-ad64-e6b52406fe73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