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短篇版】佛規諭錄04-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短篇版】佛規諭錄04-5
281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4年02月0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00
《前情提要》 欲觀看完整影片 請搜尋「佛規諭錄」
00:01:29
我們現在來看我們課本
00:01:33
第五頁
00:01:40
第五頁
00:01:44
最後第三行
00:01:48
最後第三行
00:01:51
第四個字
00:01:5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1:57
皆因修道之士
00:02:01
未能全心致志
00:02:05
竭力盡誠
00:02:07
聞而不進
00:02:09
知而不行
00:02:12
有何益哉
00:02:15
思己身為人師
00:02:18
豈無警惕之心乎
00:02:23
現在在這個 本文裡面有一句說
00:02:27
思己身為人師這句話
00:02:32
我們文中所說的人師
00:02:36
一般解釋都說做人的師父
00:02:42
並不是這樣解釋
00:02:46
當今稱這個師
00:02:50
有的說什麼 禪師 法師 導師
00:02:54
還是什麼老師 講師等等
00:02:59
說到師是無計數
00:03:02
但是真正有辦法做到人師
00:03:07
這就很少了
00:03:10
所以後漢記 裡面才說一句話
00:03:13
經師易遇 人師難遭
00:03:20
所以今天你要知道 什麼叫做人師
00:03:24
現在對人師這個問題
00:03:28
我們來給它說明一個清楚
00:03:30
來看修真錄
00:03:34
世之稱師者有三
00:03:40
一曰 經師
00:03:43
二曰 人師
00:03:46
三曰 明師
00:03:50
修真錄說世間人 在稱呼這個師
00:03:57
但是這個師 分做三種的種類
00:04:03
第一就是經師
00:04:07
第二就是人師
00:04:10
第三就是明師
00:04:14
這個經師 人師 明師 要怎麼樣分別
00:04:20
現在一一來做說明
00:04:24
辭海這樣說
00:04:26
教授有師法者
00:04:30
謂經師
00:04:33
什麼叫做師法
00:04:35
現在看辭海
00:04:37
師法 師所傳授之法也
00:04:44
師法就是師父 所給你傳授的法
00:04:51
所以現在辭海說
00:04:53
教你師父所知道的法
00:04:57
這個叫做經師
00:05:00
詳細看修真錄
00:05:04
教授知識 技能 經義等
00:05:11
皆名曰 經師
00:05:15
今天教你的知識
00:05:18
怎麼樣教你的知識
00:05:20
比較若學校
00:05:22
教文學 教科學 教哲學 教歷史 教地理
00:05:32
這個叫做教授知識
00:05:36
技能好比教你木匠 教你泥水 教你鐵工種種
00:05:43
這就是教你技能
00:05:48
教你唸經 教你誦經 教你讀經
00:05:53
這叫做經義
00:05:56
唸經 誦經 讀經 難道不一樣
00:05:59
不一樣的
00:06:02
若是讀經來說 是用字這樣來讀
00:06:06
一字一字來讀
00:06:09
這叫做教你讀這個經義 知道那個字
00:06:17
唸經就是用嘴巴唸的
00:06:22
誦經就是 用一些樂器來伴奏
00:06:27
有那個高低音 就好像在唱歌這樣子
00:06:34
那個叫做誦經
00:06:38
所以這叫做教經義
00:06:41
這個都叫做經師
00:06:44
不管你是教文學 不管你是教功夫
00:06:48
不管你是教你唸經 誦經
00:06:50
這都叫做經師
00:06:54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06:57
教授諸法者
00:06:58
謂經師
00:07:01
這句話 跟辭海說的意思一樣
00:07:08
所以修真錄才說
00:07:13
教人以道而能以身作則者
00:07:17
名曰 人師
00:07:20
人師就較難做
00:07:24
經師 做師輔的人不用品行好
00:07:32
我愛賭博 愛喝酒 愛去風流
00:07:36
但是我也可以教你功夫啊
00:07:40
但是人師就不行了
00:07:44
人師是教人的道理
00:07:47
但是你有辦法以身作則
00:07:50
這樣叫做人師
00:07:53
你有能力說要有能力做
00:07:57
你說給人家聽的話
00:07:59
你自己要會守
00:08:01
這個才叫做人師
00:08:05
所以辭海才說
00:08:08
人師
00:08:10
謂操行可以為人師表者
00:08:16
袁宏 後漢紀
00:08:18
經師易遇
00:08:20
人師難遭
00:08:24
那麼什麼叫做師表
00:08:27
辭彙這樣說
00:08:29
師表
00:08:30
可以效法而當模範的人
00:08:36
師表就是教你的法
00:08:39
但是我要再做模範讓你看
00:08:42
這就是師表
00:08:45
才會孔子說一代師表
00:08:48
祂所教你的 祂都做得到
00:08:52
所以這個人師 就是你的操行
00:08:57
等於道德行為
00:08:59
可以做模範讓學生看
00:09:04
這個才叫做人師
00:09:07
所以在這個袁宏 後漢紀說
00:09:10
經師易遇
00:09:12
你若要遇經師很容易
00:09:16
到處都有
00:09:17
要教你的功夫
00:09:19
教你的知識 要教你讀經 誦經 唸經
00:09:23
這都很容易遇到嘛
00:09:26
不過人師難遭
00:09:28
遭跟遇意思一樣
00:09:30
逢這個都一樣
00:09:33
但是你今天 要遇到人師就很難啦
00:09:37
不要說遇明師
00:09:39
遇人師就很為難
00:09:44
我們進一步對著這個人師
00:09:49
來看這哲學辭典一句話
00:09:53
對於師
00:09:57
中國有人師和經師的區分
00:10:04
所謂人師主要是指 在道德方面能作模範者
00:10:13
經師屬於記問之學
00:10:20
哲學辭典是我們 儒家學問的辭典
00:10:29
所以我們今天 你學哪一個門派都沒關係
00:10:34
你若學佛
00:10:37
你若是佛教
00:10:39
一定你就要買 佛學大辭典來看
00:10:44
因為這個佛學裡面 很多術語讓你不瞭解
00:10:49
你要翻佛學辭典來看
00:10:53
你若是道家的人
00:10:57
一定你就要買道教大辭典
00:11:02
道學大辭典
00:11:04
或是仙學大辭典
00:11:06
那裡面很多術語 你要去研究
00:11:11
你假如若是讀儒學
00:11:14
孔子的學說
00:11:16
一定你就要 買這個哲學辭典
00:11:19
來瞭解到 這個古聖人說的話
00:11:26
現在這個哲學辭典裡面說
00:11:29
對於這個師
00:11:33
我們中國有一個 人師和經師的分別
00:11:42
所說的人師
00:11:45
最主要就是這個道德方面 有辦法做模範
00:11:53
你的品行要很好
00:11:56
學問要很好
00:11:58
做什麼事情 有能力說有能力做
00:12:02
這才叫做人師
00:12:06
若經師就不是
00:12:09
經師是屬於記問之學
00:12:14
怎麼樣叫做記問之學
00:12:17
遠東國語辭典裡面這樣說
00:12:22
記問之學
00:12:24
記誦古書以待問之學
00:12:28
比喻所學無心得
00:12:31
或很膚淺的意思
00:12:36
對於這個膚淺首先做說明
00:12:40
辭海這樣說
00:12:42
膚淺 言淺薄
00:12:47
膚為外表
00:12:49
故謂淺薄為膚淺
00:12:54
辭海說膚淺是什麼
00:12:58
就是說你這個人 學問真的淺
00:13:02
沒什麼學問的人
00:13:06
膚就是外表
00:13:07
膚就是皮膚嘛
00:13:09
我們看得很明顯
00:13:12
所以說這個一個人 學問若很淺的人
00:13:16
叫做膚淺
00:13:19
所以遠東國語辭典說
00:13:24
記問之學
00:13:27
今天我們記… 什麼叫做記
00:13:30
像我現在寫在黑板 你在那裡抄就是記
00:13:34
誦 誦就是唸
00:13:37
這個古書
00:13:40
在等候不知道的地方 來問的學問
00:13:46
這是一種比喻啦
00:13:49
就是說你所學的沒有心得
00:13:52
聽到那個話你不會開悟
00:13:55
或是學問很淺的人的意思
00:14:01
所以現在哲學辭典說
00:14:05
對於這個師
00:14:08
中國有分一個人師 和經師這個分別
00:14:17
所說的人師
00:14:20
主要就是 指在道德這個方面
00:14:25
有辦法做模範的人
00:14:27
才可以說人師
00:14:29
若經師就是記問之學
00:14:32
是真正淺學的老師啦
00:14:34
這樣說較快
00:14:38
所以禮記裡面才說
00:14:41
記問之學
00:14:43
不足以為人師
00:14:47
說你若是記問的學
00:14:51
你就沒有資格做人師
00:14:54
是一個經師而已
00:14:56
沒有資格做人師
00:14:59
所以對於記問之學
00:15:01
在禮記的注解裡面這樣說
00:15:08
鄭注云
00:15:11
記問 謂豫誦難題雜說
00:15:16
在講學時為學者論之
00:15:21
此或時師不必解
00:15:25
或學者未能問
00:15:29
記問之學者
00:15:30
就是自己沒有心得的意思
00:15:36
在這個禮記的注解裡面說
00:15:41
鄭 這就是指漢朝 的學者鄭玄先生
00:15:46
這鄭玄先生 的注解裡面這樣說
00:15:51
說這個記問
00:15:54
就是我們來看這個書
00:15:58
裡面有一些這些 很困難的文辭
00:16:04
還是雜說
00:16:05
雜說就是好比說 很複雜看不懂的
00:16:09
現在老師在講學的時候
00:16:15
讓這些學道理的人 來紛紛議論
00:16:19
現在老師 在說的那些是什麼
00:16:22
你說這種 你說那種 大家在那裡討論
00:16:26
在這個時候
00:16:29
老師不用跟你解釋
00:16:32
你學生的人也沒辦法問
00:16:37
為什麼沒辦法問
00:16:39
他說老師啊 這要怎麼解釋
00:16:41
慢慢來 慢慢來…
00:16:44
老師啊 這要怎麼解釋
00:16:46
天機不可洩漏
00:16:48
到時候你就知道 就是這樣啦
00:16:52
你老師沒必要給你解
00:16:55
沒必要給你解釋嘛
00:16:57
學生的人你沒辦法問
00:17:02
所以這記問的學者
00:17:05
等於就是自己 沒有心得的意思
00:17:10
自己不會要教學生
00:17:13
人家問的沒辦法回答
00:17:15
說一說就天機去抵帳
00:17:18
這叫做記問之學
00:17:19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17:22
《下集待續》 更精采的內容 休息一下後繼續觀看下一集
【短篇版】佛規諭錄
24/140部影片
【短篇版】佛規諭錄01-1
【短篇版】佛規諭錄01-2
【短篇版】佛規諭錄01-3
【短篇版】佛規諭錄01-4
【短篇版】佛規諭錄01-5
【短篇版】佛規諭錄01-6
【短篇版】佛規諭錄02-1
【短篇版】佛規諭錄02-2
【短篇版】佛規諭錄02-3
【短篇版】佛規諭錄02-4
【短篇版】佛規諭錄02-5
【短篇版】佛規諭錄02-6
【短篇版】佛規諭錄02-7
【短篇版】佛規諭錄03-1
【短篇版】佛規諭錄03-2
【短篇版】佛規諭錄03-3
【短篇版】佛規諭錄03-4
【短篇版】佛規諭錄03-5
【短篇版】佛規諭錄03-6
【短篇版】佛規諭錄04-1
【短篇版】佛規諭錄04-2
【短篇版】佛規諭錄04-3
【短篇版】佛規諭錄04-4
【短篇版】佛規諭錄04-5
【短篇版】佛規諭錄04-6
【短篇版】佛規諭錄05-1
【短篇版】佛規諭錄05-2
【短篇版】佛規諭錄05-3
【短篇版】佛規諭錄05-4
【短篇版】佛規諭錄05-5
【短篇版】佛規諭錄05-6
【短篇版】佛規諭錄06-1
【短篇版】佛規諭錄06-2
【短篇版】佛規諭錄06-3
【短篇版】佛規諭錄06-4
【短篇版】佛規諭錄06-5
【短篇版】佛規諭錄06-6
【短篇版】佛規諭錄06-7
【短篇版】佛規諭錄07-1
【短篇版】佛規諭錄07-2
【短篇版】佛規諭錄07-3
【短篇版】佛規諭錄07-4
【短篇版】佛規諭錄07-5
【短篇版】佛規諭錄07-6
【短篇版】佛規諭錄08-1
【短篇版】佛規諭錄08-2
【短篇版】佛規諭錄08-3
【短篇版】佛規諭錄08-4
【短篇版】佛規諭錄08-5
【短篇版】佛規諭錄08-6
【短篇版】佛規諭錄09-1
【短篇版】佛規諭錄09-2
【短篇版】佛規諭錄09-3
【短篇版】佛規諭錄09-4
【短篇版】佛規諭錄09-5
【短篇版】佛規諭錄09-6
【短篇版】佛規諭錄09-7
【短篇版】佛規諭錄10-1
【短篇版】佛規諭錄10-2
【短篇版】佛規諭錄10-3
【短篇版】佛規諭錄10-4
【短篇版】佛規諭錄10-5
【短篇版】佛規諭錄10-6
【短篇版】佛規諭錄10-7
【短篇版】佛規諭錄11-1
【短篇版】佛規諭錄11-2
【短篇版】佛規諭錄11-3
【短篇版】佛規諭錄11-4
【短篇版】佛規諭錄11-5
【短篇版】佛規諭錄11-6
【短篇版】佛規諭錄11-7
【短篇版】佛規諭錄12-1
【短篇版】佛規諭錄12-2
【短篇版】佛規諭錄12-3
【短篇版】佛規諭錄12-4
【短篇版】佛規諭錄12-5
【短篇版】佛規諭錄12-6
【短篇版】佛規諭錄13-1
【短篇版】佛規諭錄13-2
【短篇版】佛規諭錄13-3
【短篇版】佛規諭錄13-4
【短篇版】佛規諭錄13-5
【短篇版】佛規諭錄13-6
【短篇版】佛規諭錄14-1
【短篇版】佛規諭錄14-2
【短篇版】佛規諭錄14-3
【短篇版】佛規諭錄14-4
【短篇版】佛規諭錄14-5
【短篇版】佛規諭錄14-6
【短篇版】佛規諭錄15-1
【短篇版】佛規諭錄15-2
【短篇版】佛規諭錄15-3
【短篇版】佛規諭錄15-4
【短篇版】佛規諭錄15-5
【短篇版】佛規諭錄15-6
【短篇版】佛規諭錄16-1
【短篇版】佛規諭錄16-2
【短篇版】佛規諭錄16-3
【短篇版】佛規諭錄16-4
【短篇版】佛規諭錄16-5
【短篇版】佛規諭錄16-6
【短篇版】佛規諭錄17-1
【短篇版】佛規諭錄17-2
【短篇版】佛規諭錄17-3
【短篇版】佛規諭錄17-4
【短篇版】佛規諭錄17-5
【短篇版】佛規諭錄17-6
【短篇版】佛規諭錄18-1
【短篇版】佛規諭錄18-2
【短篇版】佛規諭錄18-3
【短篇版】佛規諭錄18-4
【短篇版】佛規諭錄18-5
【短篇版】佛規諭錄18-6
【短篇版】佛規諭錄19-1
【短篇版】佛規諭錄19-2
【短篇版】佛規諭錄19-3
【短篇版】佛規諭錄19-4
【短篇版】佛規諭錄19-5
【短篇版】佛規諭錄19-6
【短篇版】佛規諭錄20-1
【短篇版】佛規諭錄20-2
【短篇版】佛規諭錄20-3
【短篇版】佛規諭錄20-4
【短篇版】佛規諭錄20-5
【短篇版】佛規諭錄20-6
【短篇版】佛規諭錄21-1
【短篇版】佛規諭錄21-2
【短篇版】佛規諭錄22-1
【短篇版】佛規諭錄22-2
【短篇版】佛規諭錄22-3
【短篇版】佛規諭錄23-1
【短篇版】佛規諭錄23-2
【短篇版】佛規諭錄23-3
【短篇版】佛規諭錄24-1
【短篇版】佛規諭錄24-2
【短篇版】佛規諭錄25-1
【短篇版】佛規諭錄25-2
【短篇版】佛規諭錄25-3
【短篇版】佛規諭錄26-1
【短篇版】佛規諭錄26-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30112003958
94be3758-b61e-4e33-82ff-b26d73c651d1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