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1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16
6185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不然現在我們來看下文
00:02:26
若大乘人
00:02:34
若最上乘人
00:02:38
聞說金剛經
00:02:41
心開悟解
00:02:44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00:02:49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
00:02:53
不假文字
00:02:57
他說假使若是大乘的人
00:03:02
或是最上乘的人
00:03:06
他現在來聽到 佛祖說的金剛經
00:03:11
他的心就有辦法 開悟來瞭解
00:03:16
不會入於這個迷惘
00:03:20
所以知道自性的中間
00:03:23
本來就有這個般若妙智慧
00:03:28
而且他有辦法 自己善用這個妙智慧
00:03:35
時時觀察照見 實相的真理這個原因
00:03:43
所以他就沒有 借用文字來解釋道理
00:03:49
這句很要緊喔
00:03:51
說不假文字
00:03:54
這個假不是假喔
00:03:57
假就是借
00:03:58
不假就是不用借文字
00:04:02
當今讀經的人 都被這個文字咬住
00:04:10
若是文字咬住來說 傳道理就很亂了
00:04:16
怎樣很亂
00:04:18
比如舉一個例子 金剛經一句話
00:04:22
說又念過去 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00:04:30
現在若讀經的人說怎樣
00:04:35
說又想到釋迦佛祖 五百世修這個忍辱仙人
00:04:46
所以我就曾跟一些 這些佛教徒
00:04:51
為了這個五百世 爭到臉紅脖子粗
00:04:55
後來說好啦
00:04:56
各人你若想對了就好了
00:04:58
不然你要怎麼辦
00:05:01
他說你這世要成佛 哪有那麼快
00:05:05
釋迦佛祖五百世 作忍辱仙人才成佛而已
00:05:10
五百世 幾年你猜猜看
00:05:14
我們每一年當成很短命啦
00:05:17
像顏回活三十二歲去世
00:05:20
這樣就很短命了喔
00:05:22
不要說三十二啦
00:05:24
零的再拿掉啦
00:05:26
一世做三十年就好了
00:05:29
若是五百世 要幾年你猜猜看
00:05:31
你若會頭腦算的算
00:05:35
不會頭腦算的 你電子計算機拿來算
00:05:39
看五百世要幾年
00:05:41
一世三十年 五百世就要一萬五千年
00:05:47
現在釋迦佛祖 修一萬多年才有辦法成佛
00:05:50
這樣還得了
00:05:52
這樣不用修了
00:05:55
根本這是錯誤的
00:05:57
怎樣錯誤
00:05:58
五百世不是一世兩世的世
00:06:02
不然是什麼
00:06:02
是印度的一個地方的名字
00:06:05
印度的一個地方的名字
00:06:08
意思就是說 我前世在五百世的地方
00:06:14
修忍辱仙人
00:06:15
這樣啦
00:06:17
你若不相信 我舉個好笑的給你聽
00:06:22
現在我們台北縣
00:06:25
我們台北縣 有一個叫做萬里鄉
00:06:30
以前叫做瑪鍊
00:06:32
現在叫做萬里鄉
00:06:34
現在我若去 萬里那裡講道理
00:06:39
我們的人都不講鄉
00:06:41
你要去哪裡 我要去虎尾
00:06:43
沒有人說我要去虎尾鄉
00:06:44
對不對
00:06:45
你要去哪裡
00:06:46
我要去斗南
00:06:47
絕對沒有說 去斗南鎮 對不對
00:06:50
一定都是這樣
00:06:52
我現在若去萬里 去那裡講道理
00:06:55
若遇到我們這些師兄弟 把我寫記錄啦
00:06:59
李老師萬里傳道
00:07:03
以後的人若看到 說那個李老師也很厲害
00:07:08
我們台北到高雄 才四百多里而已
00:07:13
走路走一萬多里去講道理
00:07:16
就糟糕了 對不對
00:07:19
我們大陸一個叫做萬年縣
00:07:22
萬年縣
00:07:24
萬年縣啦
00:07:25
萬一我若去萬年 那裡講道理
00:07:28
現在說李老師萬年傳道
00:07:32
以後的人看到變成怎樣
00:07:34
李老師活好幾萬歲呢
00:07:37
人哪有那麼長命
00:07:38
你看萬年傳道
00:07:40
光是傳道就一萬年了
00:07:42
傳道就一萬年了 看多長命
00:07:46
我活好幾萬歲還得了
00:07:49
對不對
00:07:51
比如我們台灣 叫做龍潭很多個地方
00:07:54
我們宜蘭也有一個龍潭
00:07:56
桃園那裡也一個龍潭
00:07:58
比如我現在 去龍潭那裡講道理
00:08:01
現在以後 這些師兄弟若寫書
00:08:05
李老師龍潭傳道
00:08:08
李老師就真的很厲害喔
00:08:10
去跟海龍王講道理
00:08:12
他說你怎麼知道
00:08:13
就去龍潭了絕對是 去跟海龍王講道理
00:08:19
現在鹿谷那個叫做小半天
00:08:21
現在我們今天 也是從小半天來的
00:08:25
現在說李老師小半天傳道
00:08:29
李老師會騰雲駕霧喔
00:08:31
去到小半天去了
00:08:33
糟糕了
00:08:36
實在根本不對
00:08:38
現在說五百世 是印度一個地方名
00:08:42
說我五百世做忍辱仙人
00:08:45
就是說我前世
00:08:46
在五百世的地方 修忍辱仙人
00:08:49
不是修五百世
00:08:52
我們現在看一個 金剛經一個本文再來說
00:08:55
又念過去於五百世
00:09:00
作忍辱仙人
00:09:05
現在大多數這個五百世
00:09:08
就只有說一世二世的世
00:09:11
說又想到我過去
00:09:14
在這個五百世 來做忍辱仙人
00:09:17
你解釋成五百世人
00:09:20
跟說在五百世的地方 就不一樣了
00:09:25
所以呂純陽祖師 一首詩這樣說
00:09:30
印度地名五百世
00:09:36
今人注解云年歲
00:09:42
譯經說法小心言
00:09:46
度化眾生多引例
00:09:52
說印度有一個地名 叫做五百世
00:09:57
當今的人在注解經典
00:10:00
說是一年兩年 一歲兩歲的年歲
00:10:05
我們若要解釋經典 要講道理就要小心的講
00:10:11
要度化眾生 不要執著這個文字相
00:10:15
就要拿很多道理來引例
00:10:18
這樣才會圓滿
00:10:21
金剛經裡面
00:10:23
你若不小心 會覺得矛盾很多
00:10:27
另外金剛經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00:10:33
裡面一段經文來做個參考
00:10:36
何以故
00:10:38
須菩提
00:10:41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00:10:48
我於爾時
00:10:49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00:10:54
何以故
00:10:55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
00:10:59
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0:11:03
應生瞋恨
00:11:08
對於本文你們覺得 要怎麼解釋才對
00:11:15
你們現在 來瞭解這個節節支解
00:11:23
怎麼樣叫做節節
00:11:25
節 像這個會彎曲 的地方叫做節
00:11:29
像這個也叫做節
00:11:30
這也叫做節
00:11:32
像這個彎下去這也叫做節
00:11:34
所以我們說關節炎
00:11:36
就是這個骨節痛 叫做關節炎節
00:11:40
節節支解就是好比 手掌把它割下來
00:11:44
手骨把它割下來
00:11:45
腳骨把它割下來
00:11:47
大腿骨把它割下來
00:11:50
都是一節一節
00:11:51
支解就是分屍啦
00:11:54
這樣說較快
00:11:54
一直切下來這樣 叫做節節支解
00:11:59
金剛經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說
00:12:03
為什麼須菩提
00:12:07
好比我以前為歌利王 來把我分割身體
00:12:18
這個割 一直割這樣子
00:12:21
分割身體
00:12:24
在那個時候
00:12:25
我就沒有我相 沒有人相
00:12:28
沒有眾生相 沒有壽者相
00:12:30
是什麼原因
00:12:32
因為我過去
00:12:35
這樣一節一節
00:12:37
讓人分割我身體的時候
00:12:40
我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0:12:43
我就會生氣啊
00:12:47
這個文當今有兩種的解釋
00:12:53
在當今 金剛經的注解內容
00:12:56
有兩種的解釋
00:12:58
第一種說怎麼樣
00:13:03
他說須菩提
00:13:05
為什麼我前世
00:13:10
讓這個歌利王 來把我支解身體的時候
00:13:15
我當時絕對沒有這個我相
00:13:19
也沒有這個人相
00:13:20
也沒有這個眾生相
00:13:22
也沒有這個壽者相
00:13:24
全都沒有 為什麼
00:13:27
假使我前生讓這個歌利王
00:13:30
將這個身體一節一節 把我支解的時候
00:13:34
我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0:13:37
這樣就會生出很大的恨心
00:13:41
那個注解內容 再引一個故事
00:13:46
這個故事 你聽聽看感覺怎樣
00:13:49
他說以前 釋迦佛祖作忍辱仙人
00:13:53
有一天在一個樹林 一個山洞旁在那裡打坐
00:14:02
歌利王來山上打獵
00:14:07
帶一些家眷
00:14:10
家眷就是 那些大老婆小老婆
00:14:12
那些宮女這樣
00:14:15
國王就累了
00:14:16
累了就坐在樹下休息
00:14:20
眼睛瞇瞇的睡著了
00:14:23
眼睛睜開醒過來
00:14:26
看到四周 一些宮女都不見了
00:14:33
就一直找一直找
00:14:36
找到忍辱仙人的地方
00:14:39
看到那些女孩子
00:14:41
都在忍辱仙人的身邊
00:14:43
在那裡聽道理
00:14:45
歌利王就很生氣
00:14:49
他就跟他說
00:14:51
你為什麼誘拐我的女人
00:14:55
這個仙人就說
00:14:58
我的心 都不貪著這個女色
00:15:05
是她們自己要找我聽道理
00:15:08
不是我去找她們
00:15:12
歌利王就說
00:15:14
你說見色不貪
00:15:19
為什麼見色不貪
00:15:22
說我忍辱啊
00:15:24
我有辦法學忍辱道啊
00:15:27
所以呢 視而不見啊
00:15:30
我看到當成沒看到啊
00:15:33
這個歌利王就拿刀子來
00:15:37
手掌就把他砍下來
00:15:40
會痛嗎
00:15:42
這個忍辱仙人說不會痛
00:15:46
將手臂砍下來
00:15:49
會痛嗎 不會痛
00:15:53
腳掌又把他砍下來
00:15:55
會痛嗎 不會痛
00:15:58
小腿又把他砍下來
00:16:00
會痛嗎 不會痛
00:16:04
說這樣一節一節的
00:16:05
慢慢一直割都說不會痛
00:16:11
那時他快要死了的時候
00:16:16
說我若成就 將來我若會做佛
00:16:24
我再先來度你
00:16:28
這個忍辱仙人 才來投胎為釋迦
00:16:34
那個歌利王 才來投胎為憍陳如
00:16:40
憍陳如就是釋迦佛祖 第一個度的徒弟就對了
00:16:43
那個故事這樣說
00:16:46
但是現在 再另外一個解釋就不同了
00:16:51
現在再另外 一個解釋怎麼說
00:16:56
他說當時釋迦佛祖
00:17:01
他本人就是歌利王
00:17:07
他的本人啦
00:17:08
他的本人就是歌利王
00:17:11
剛才是說歌利王 將他節節支解
00:17:14
現在不是
00:17:14
另外一個解釋就是說
00:17:16
他說須菩提
00:17:18
我前輩子做國王
00:17:21
我的名字叫做歌利王
00:17:25
那時有一個猛獸 叫做旃檀羅
00:17:29
一種猛獸的名字
00:17:33
肚子餓了
00:17:37
他說若是肚子餓了
00:17:38
不然我讓你…
00:17:40
看你要哪一部分 你咬去吃
00:17:43
說那個猛獸手掌把他咬走
00:17:47
靜靜的沒有動
00:17:49
整個手肘又把他咬走
00:17:51
他也沒有動
00:17:53
大腿又把他咬走
00:17:55
說也沒有動
00:17:58
我那時為什麼我都沒有動
00:18:03
我就是沒有我相 沒人相 沒眾生相 沒壽者相
00:18:07
所以這個野獸 這個旃檀羅
00:18:12
將我分屍的時候
00:18:14
我心都平靜
00:18:16
所以我這一世 才會來出世為釋迦
00:18:20
另外一個解釋是這樣
00:18:23
一個是說祂的身體
00:18:25
祂前世做忍辱仙人
00:18:28
被歌利王把祂節節支解
00:18:30
另外一個解釋就是說
00:18:33
祂前世就是歌利王
00:18:35
被那個猛獸 這樣咬 這樣吃
00:18:38
整個身體都被吃掉
00:18:39
祂都沒有生氣
00:18:41
這樣說得過去嗎
00:18:43
你想 研究會過得去嗎
00:18:46
不相信的話現在 若說手臂砍掉 腳砍掉
00:18:49
單單那些血流出來 就馬上死掉了
00:18:53
還有辦法現在 問說會不會痛
00:18:56
不會痛
00:18:57
不然你讓我砍砍看
00:18:58
看會不會痛
00:18:59
看你怎麼修
00:19:00
看哪一個多會修
00:19:02
根本這就是一種 大錯誤的解釋法
00:19:09
對於這個問題
00:19:11
我們來看 金剛經的集解裡面所說的
00:19:17
如來因中初地時
00:19:21
為忍辱仙人
00:19:24
被歌利王割截其身體
00:19:30
無一念痛惱之心
00:19:33
若有痛惱之心
00:19:35
即生瞋恨
00:19:37
歌利王是梵語
00:19:39
此云無道極君也
00:19:43
一說如來因中
00:19:45
曾為國王
00:19:47
常行十善
00:19:48
利益蒼生
00:19:50
國人歌讚此王
00:19:52
故云歌利王
00:19:55
求無上菩提
00:19:57
修忍辱行
00:19:59
爾時天帝釋
00:20:02
化作旃檀羅
00:20:04
乞王身肉 即割施
00:20:09
殊無瞋惱
00:20:12
今並存其二說
00:20:16
這個剛才都解釋過了
00:20:19
第一個解釋就是說
00:20:21
祂前世是一個忍辱仙人
00:20:26
被歌利王把祂節節支解
00:20:30
歌利王是印度話
00:20:33
翻譯中國話叫做無道極君
00:20:37
但是現在第二說
00:20:40
他說前世 祂是做一位國王
00:20:44
常行十善 利益眾生
00:20:48
所以大家讚歎 這個國王叫做歌利王
00:20:52
歌利王若翻譯 就變成大善人
00:20:56
這邊歌利王是說無道極君
00:21:00
這邊歌利王 是翻譯叫做大善人
00:21:05
祂在這個時候
00:21:07
天帝釋就是天公啦
00:21:10
天公就變成一隻野獸 叫做旃檀羅
00:21:14
要來求國王的肉
00:21:16
祂呢 手臂 腳一直砍
00:21:19
砍給它吃 都沒生氣
00:21:21
現在這二說 都留在世間在讓人參考
00:21:26
你想這樣有沒有道理
00:21:28
我們來研究節節
00:21:29
什麼叫做節
00:21:32
節 動物之骨骱
00:21:33
節就是動物的骨骱
00:21:36
什麼叫做骨骱
00:21:37
我們現在再看辭海
00:21:39
骨骱 骨節間相接之處
00:21:42
骨骱就是骨跟骨
00:21:44
就是這個彎曲的地方
00:21:46
像這個彎曲的地方 都叫做骨骱
00:21:48
我們有的說是關節
00:21:50
有的說是「骨目」
00:21:51
就是骨骱
00:21:52
等於就是一節一節
00:21:54
這樣一直砍這樣
00:21:56
什麼叫做支解
00:21:57
辭海這樣說
00:21:58
支解 分解人肢體
00:22:04
支解就是我們人的身體
00:22:06
這樣一直分開
00:22:09
好比像一節一節
00:22:11
好比像砍甘蔗一樣
00:22:12
一節一節的切開
00:22:14
你想有可能嗎
00:22:17
所以你若照文就是寫這樣
00:22:23
你若金剛經讀也是這樣
00:22:26
不過現在六祖要我們注意
00:22:30
注意什麼
00:22:32
說若大乘人 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
00:22:38
假使你若是大乘的人 最上乘的人
00:22:42
你今天聽到金剛經
00:22:44
心開悟解
00:22:46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00:22:49
所以你的心 就要開悟 要瞭解
00:22:53
你自然這個本性
00:22:55
這個般若智慧就跑出來了
00:22:58
你自己來運用智慧
00:23:00
自用智慧
00:23:02
自就是自己 用就是運用
00:23:06
智慧常觀照故
00:23:08
你要自己去運用你的智慧
00:23:10
這樣合理嗎
00:23:12
你想這樣有合理嗎
00:23:14
對不對
00:23:15
你怎麼想也不合理啊
00:23:17
一根手指頭砍下來 就哎哎叫了
00:23:19
要怎麼有辦法說 節節支解不會叫
00:23:21
對不對
00:23:22
你用你的智慧去想
00:23:25
不假文字
00:23:26
不要文字相
00:23:28
不要借那個文字來解釋
00:23:31
那麼有人就問我
00:23:32
不然要怎麼解釋才對
00:23:36
這個大道理呢
00:23:39
假使你現在 金剛經說這句話
00:23:43
你若會去體悟
00:23:45
你差不多成佛一半了
00:23:49
你若有辦法節節支解
00:23:51
這個道理若懂
00:23:53
差不多成佛一半了
00:23:55
這是大道理哦
00:23:59
不是說外面哦
00:24:00
說我們的修養
00:24:02
你若真的有辦法
00:24:04
一個人達到節節支解
00:24:07
不會生出這個憤怒心
00:24:11
有那個忍辱的心
00:24:13
道就有一半
00:24:15
但是我們下午沒有時間
00:24:16
好 不然現在到底這句話
00:24:18
要怎麼解釋才對
00:24:20
我們現在就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4:25
一切就解決了
00:24:27
釋迦佛善用譬喻說法
00:24:34
如大乘之法華經有譬喻品
00:24:40
又有譬喻經
00:24:43
百喻經
00:24:46
大集譬喻王經等
00:24:49
全以譬喻說法
00:24:52
又如鹿母經說
00:24:55
釋迦過去世曾經為鹿母
00:25:00
釋迦佛真為鹿母否
00:25:04
非有其事
00:25:05
是譬喻也
00:25:08
金剛經云
00:25:09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00:25:15
亦如是
00:25:17
楞嚴經云
00:25:19
佛告阿難
00:25:21
如來實言告汝
00:25:24
諸有智者
00:25:27
要以譬喻而得開悟
00:25:31
由此可見
00:25:33
大小乘經 皆有譬喻之語
00:25:3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5:42
說釋迦佛在世 很會用譬喻來講道理
00:25:50
比如我們大乘經 這個法華經
00:25:54
法華經裡面有一個譬喻品
00:25:58
又再釋迦有講一部譬喻經
00:26:03
百喻經
00:26:05
大集譬喻王經等
00:26:08
全都以譬喻來講道理
00:26:13
比如說一本叫做鹿母經
00:26:16
裡面說釋迦佛祖
00:26:18
過去世祂做過鹿母
00:26:22
這個故事說不定 也有很多法師曾引過
00:26:27
說祂過去做鹿 是一隻鹿母
00:26:34
當時有一個國王
00:26:37
他愛吃鹿肉
00:26:42
愛吃鹿肉呢
00:26:44
就常常到山上去打那個鹿
00:26:47
一次一打打十幾隻
00:26:50
那個鹿可以說快要絕種了
00:26:57
當時這個鹿王 就跑去求國王
00:27:06
國王 你愛吃這個鹿肉
00:27:10
是有限 一個人在吃 一大碗就吃不完了
00:27:14
一隻鹿 你就要吃幾天 對不對
00:27:18
你何苦派你的部下
00:27:21
去山上殺那麼多鹿
00:27:24
我希望你若愛吃鹿肉
00:27:27
我們這些鹿來抽籤
00:27:30
若抽到籤的人
00:27:32
自己來讓你殺
00:27:34
你不用去抓
00:27:35
你一隻鹿看吃幾天
00:27:38
你那些肉若吃完
00:27:40
我就派一隻 來給你吃 這樣說
00:27:42
國王想一想說
00:27:44
這也有道理啊 對不對
00:27:46
沒有吃那麼多
00:27:47
打那麼多也沒有用啊
00:27:49
就答應鹿王
00:27:52
現在這些鹿就開會了
00:27:56
說現在若時間到了
00:27:58
大家要抽籤喔
00:27:59
抽到的人就要被國王吃喔
00:28:03
但是那個籤這樣抽 抽 抽
00:28:05
遇到一隻鹿
00:28:09
鹿母肚子裡剛有小鹿
00:28:12
去抽到籤
00:28:14
就要求這個鹿王
00:28:16
我們來商量好嗎
00:28:20
因為我肚子有小孩
00:28:22
我現在若被殺
00:28:24
連我這個小孩也要死
00:28:25
對不對
00:28:26
希望再抽一次
00:28:29
等到我小孩生完 再換我去這樣說
00:28:32
我就抽到 我也要去 我不是不去
00:28:35
保留這個小孩
00:28:38
但是那時候
00:28:39
鹿王說要再抽一些鹿不肯
00:28:42
就抽到了 說那些有的沒有的
00:28:46
沒有人要
00:28:48
沒有人要 逼不得己
00:28:49
這個鹿王就去了
00:28:51
說王啊 我讓你殺
00:28:55
你是鹿王啊
00:28:58
你的部下不來讓我殺 你怎麼要來
00:29:01
他說不是啦
00:29:03
鹿母去抽到籤 肚子有小孩
00:29:07
她說等到小孩生完 才要來讓你殺
00:29:10
等到小孩生完
00:29:12
國王你的口水就一直滴了
00:29:14
對不對
00:29:15
就沒辦法 要再重抽又沒有人要來
00:29:18
現在逼不得己
00:29:20
我替這隻鹿母 讓你殺這樣說
00:29:23
國王說鹿就這麼有情感
00:29:26
怎麼我們身為一個人 比不上畜牲
00:29:29
就這樣說好
00:29:30
從今天起不殺你了
00:29:33
就這樣設定一個鹿園
00:29:35
讓這些鹿去…
00:29:38
禁止國內的人 抓鹿的要殺頭這樣說
00:29:42
你把它當成真的嗎
00:29:45
鹿會講話嗎
00:29:47
鹿會抽籤嗎
00:29:49
這個在開玩笑啊
00:29:51
這是比喻
00:29:52
要比喻什麼
00:29:53
此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講
00:29:55
因為現在沒機會 時間也快到了
00:29:59
難道真的祂前世是做鹿
00:30:04
非有之事 絕對不是
00:30:07
這是一種譬喻
00:30:11
金剛經說我以前被歌利王
00:30:16
身體一節一節地割我
00:30:18
這也是一樣 也是譬喻
00:30:21
所以楞嚴經裡面才說
00:30:25
佛祖跟阿難尊者這樣說
00:30:28
我實在的跟你們說
00:30:32
我們若是一些有智慧的人
00:30:36
全都是用譬喻來開悟的
00:30:40
你不譬喻 他不會開悟的
00:30:42
比這樣 比那樣 比那樣
00:30:44
所以我有時在講道理
00:30:46
古時候我沒有去譬喻 都譬喻現代
00:30:49
譬喻電燈 譬喻電視機
00:30:51
譬喻這樣 譬喻那樣
00:30:53
你才會瞭解 說喔 就是這樣喔
00:30:56
所以可以說 所有有智慧的人
00:31:00
都用這個譬喻 來得到開悟
00:31:04
由這樣可見 無論大乘經 小乘經
00:31:08
全都有比喻的道理
00:31:11
此後若有機會
00:31:12
我再來講 這個譬喻經 百喻經
00:31:15
那裡面很多趣味的譬喻
00:31:18
你們就來瞭解說
00:31:20
這個譬喻 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00:31:25
那麼呂純陽祖師
00:31:27
也沒說 金剛經裡面講什麼
00:31:31
呂純陽祖師 沒有注解的原因
00:31:34
就是在這個晉朝 僧肇法師已經注解過了
00:31:38
所以祂不重複才不注解
00:31:43
這個晉朝 僧肇法師是什麼人
00:31:48
這個僧肇法師
00:31:49
就是金剛經的翻譯者
00:31:52
我們這個金剛經
00:31:53
我們現在在讀的這一本
00:31:56
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32:00
這個僧肇法師是 鳩摩羅什法師的大弟子
00:32:05
大徒弟就對了
00:32:07
鳩摩羅什法師有四大士
00:32:12
好比說 有四個最得意的徒弟
00:32:15
經常在祂的身邊
00:32:17
在鳩摩羅什法師的身邊
00:32:20
這個僧肇法師就是 鳩摩羅什法師的大弟子
00:32:24
他的解釋可能不會錯啦
00:32:27
他師父翻譯的啊
00:32:28
他解釋的啊
00:32:30
絕對不會錯
00:32:32
他怎樣解釋
00:32:34
歌者 即是慧之別名
00:32:38
利者 刃也
00:32:40
非謂世間之刀
00:32:43
王者 心也
00:32:45
用慧刀割截 無明煩惱之身體也
00:32:52
他說什麼叫做歌
00:32:54
歌就是我們智慧 另外的一個名字
00:32:58
利 利就是什麼
00:33:01
刃 這個刃 就是我們這個刀鋒
00:33:04
很利的那個刀鋒才叫做刃
00:33:08
不是世間的刀
00:33:10
這個刀利是慧劍
00:33:12
慧刀就對了
00:33:15
王是什麼
00:33:16
王就是我們的心
00:33:18
所以我們現在說六識
00:33:21
有的說是六賊
00:33:23
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00:33:27
這個身體和我們的意念
00:33:29
我們心在指揮
00:33:31
這個心叫做心王
00:33:33
所以我們道理若說心王
00:33:35
就是指我們的第八識
00:33:39
所以這個王就是我們的心
00:33:42
用這個慧刀要來割截 這個無明的煩惱的身體
00:33:50
這樣本章要怎麼解釋
00:33:52
現在來解釋本章
00:33:56
若要真正解釋說
00:33:57
為什麼呢 須菩提
00:34:03
因為我前世 修這個忍辱道的時候
00:34:08
用這個慧刀 來割斷我的妄念
00:34:13
這個無明的煩惱
00:34:17
在當時我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 無壽者相
00:34:23
為什麼呢
00:34:25
假使我前世用慧刀
00:34:29
將這個妄念的心
00:34:31
這個煩惱這樣一一 把它支解的時候
00:34:37
假使我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四相
00:34:41
這樣我就生起 這個煩惱瞋恨的意念
00:34:45
我就不能成道了
00:34:48
那是真的哦
00:34:50
你若要割你這些妄念 會很痛苦哦
00:34:53
你若不相信
00:34:55
我平時就很愛喝酒
00:34:57
不喜歡喝
00:34:59
不然你割割看
00:35:01
不要喝
00:35:03
聞到酒味
00:35:05
很痛苦
00:35:08
我不要抽煙
00:35:09
不要抽煙 好 一定要把它割掉
00:35:13
節節支解 把它割下去
00:35:15
聞到煙味 手腳直發抖
00:35:18
很痛苦啊 對不對
00:35:21
啊 看到女人漂亮
00:35:24
眼睛這麼大想要看她
00:35:26
不要看 眼睛閉起來
00:35:28
很痛苦 不看不行的
00:35:29
硬要把它張開
00:35:31
很痛苦的
00:35:34
有什麼煩惱 有什麼我們自己壞的習慣
00:35:37
想要割斷的時候都很痛苦
00:35:41
對不對
00:35:42
他就是說我 沒有我相 沒有人相
00:35:45
沒有壽者相 沒有眾生相
00:35:47
好啊 改就改啊 管他的
00:35:50
好 煩惱 煩惱就把它捨掉
00:35:52
妄念 妄念就不要了
00:35:54
把它節節支解
00:35:56
我都沒有我相 沒有人相
00:35:57
沒有壽者相 沒有眾生相
00:35:59
所以我今天 學這個忍辱道才會成道啦
00:36:03
現在若要割很痛苦呢
00:36:05
怎樣痛苦
00:36:07
看到不順眼 想到就生氣
00:36:09
聽到一句人家罵他 心裡就很鬱悶啊
00:36:12
對不對
00:36:14
假使人家若誇獎他 嘴巴就笑得合不攏嘴
00:36:17
你有辦法跟它割斷嗎
00:36:18
既割斷就沒有那個四相了
00:36:21
對不對
00:36:21
你就是割不斷
00:36:23
才會有那個四相
00:36:24
你若割得斷
00:36:25
就不會有那個四相
00:36:26
一節一節的一直割下去
00:36:28
我們的妄念 不是一千一萬而已
00:36:31
百百萬萬
00:36:32
這樣一塊 一塊
00:36:34
一塊 一塊
00:36:35
一直割 一直割
00:36:37
假使 若所有的妄念節節支解
00:36:40
你若瞋恨心不會跑出來
00:36:42
沒有那個煩惱心
00:36:43
沒有那個生氣心
00:36:45
一切七情六慾若斷
00:36:47
道就成一半了
00:36:48
就對啊 哪裡有錯
00:36:50
看你有沒有功夫說
00:36:54
若有功夫割割看
00:36:56
一塊一塊的割 削
00:36:58
削削看
00:36:59
削若不痛 道就快要成了
00:37:02
削下去若痛苦
00:37:04
道就不會成了
00:37:05
加減削啦
00:37:08
你若那個大腿比較粗的 砍下去比較痛的
00:37:11
不要啦 從腳指頭先剁啦
00:37:14
若整隻手斬下來很痛的
00:37:17
這個手指頭先剁一下啦
00:37:20
那個比較沒有用的
00:37:22
手指頭剁下來 還可以端東西啦
00:37:25
腳指頭剁下來 還可以走路沒關係
00:37:28
就那個 比較沒用的先剁掉
00:37:31
若比較有用的慢慢地再剁
00:37:34
你若有辦法一塊一塊的剁
00:37:36
剁到完的時候你道就成了
00:37:40
金剛經很好呢 不是不好
00:37:42
跟我說你會痛嗎 不會痛
00:37:47
會痛嗎 不會痛
00:37:48
又不是神經病說 對不對
00:37:50
實在是說我們的心境
00:37:52
要割斷我們的妄念啦
00:37:54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37:56
這是我們僧肇法師的解釋
00:38:00
所以我們這個惠能六祖
00:38:05
才會跟我們說一句話
00:38:06
你們不要借這個文字相
00:38:08
你若用這個文字相 被它框住就糟了
00:38:12
對不對
00:38:14
所以像說我們現在 很多人在打佛七
00:38:19
他們說若根據 佛經裡面說的
00:38:22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00:38:24
若四日 若五日
00:38:25
若六日 若七日
00:38:27
你若一心念佛
00:38:30
就有辦法了脫出生死
00:38:32
真的嗎
00:38:32
有啊
00:38:34
有是有
00:38:35
這個七日 不是一日兩日三日的日
00:38:39
這個七日是什麼
00:38:41
這個我以前曾說過一次
00:38:43
這個七日就是你一輩子啦
00:38:48
說你從年輕到你死為止
00:38:52
一心都沒有變動
00:38:54
念佛你就了脫生死
00:38:56
哪裡有錯
00:38:58
這個七是圓滿數呢
00:39:01
假使此後若有那個機會
00:39:03
可以再引一次
00:39:05
這個七不是指 一二三四五
00:39:08
一星期的七
00:39:10
所以這個七
00:39:11
為什麼我說最圓滿的數
00:39:14
你想 我們的顏色有七色
00:39:18
我們的音有七音
00:39:20
無論漢音 西音都七音
00:39:23
若西音是DO RE ME FA SO LA SI 七音
00:39:28
你不信這個電腦的程式 也到第七層
00:39:34
若星期天也是七天
00:39:38
七天為一星期
00:39:40
這個七就是終點
00:39:43
最高的數
00:39:45
所以我們說打佛七
00:39:47
不是說去那裡七天就那個
00:39:51
若要打佛七
00:39:52
就是從你年輕一直打
00:39:54
打到你死為止
00:39:55
這樣才叫做打佛七
00:39:57
若是只有七天
00:39:58
那是變成騙小孩的
00:40:02
小孩沒有騙也不可以啊
00:40:04
啊 你很乖 以後做總統
00:40:06
真的嗎
00:40:07
有啊
00:40:08
怎麼說 這個沒有騙的 真的
00:40:11
不過這些小孩其中
00:40:13
一千個一萬個 全國才一個總統
00:40:16
大家都做總統還得了
00:40:17
對不對
00:40:18
跟你說做總統沒有錯啊
00:40:21
是說你很乖
00:40:22
你會做總統
00:40:23
其中一個會做總統
00:40:24
不是大家做總統啊
00:40:26
姑且一騙
00:40:27
小孩說你這麼壞要打你
00:40:29
哇 明天不來你就麻煩了
00:40:32
對不對
00:40:33
所以這個小乘法和大乘法
00:40:35
不同的就是這樣
00:40:37
總是我們下午 說到這裡為止
00:40:40
我們現在看第廿六頁
00:40:48
第五行
00:40:5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41:01
若大乘人
00:41:04
若最上乘人
00:41:07
聞說金剛經
00:41:10
心開悟解
00:41:13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00:41:17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
00:41:20
不假文字
00:41:24
他說假使 若是一個大乘的人
00:41:27
或是修最上乘的人
00:41:31
他今天來聽到 佛祖所說的金剛經
00:41:35
他的心自然就會開悟瞭解
00:41:40
不會入在這個迷惘
00:41:42
所以我們就知道說
00:41:44
自性的中間
00:41:45
本來就有這個 般若的妙智慧
00:41:49
而且有辦法 自己善用這個妙智慧
00:41:54
時時來觀察
00:41:56
照見實相真理的原因
00:41:59
所以不用來借用 這個文字來解釋道理
00:42:05
我們上期就是 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0:42:08
我們現在下午就是 從這裡接下去
00:42:13
譬如雨水 不從天有
00:42:22
元是龍能興致
00:42:26
令一切眾生 一切草木
00:42:30
有情無情 悉皆蒙潤
00:42:34
百川眾流 欲入大海
00:42:38
合為一體
00:42:40
眾生本性般若之智
00:42:43
亦復如是
00:42:46
這裡面有一字 你們要注意
00:42:48
我們再從頭讀 你再注意這個字
00:42:52
譬如雨水不從天有
00:42:57
現在我們的課本寫 旡有
00:43:00
那個寫錯了
00:43:02
不從天 天就是天上的天
00:43:05
不從天有 你就要注意
00:43:08
那個字印錯了
00:43:10
現在解釋這個文就是說
00:43:13
譬如現在下雨
00:43:17
現在這個雨
00:43:19
將來天上就有這個雨了
00:43:24
因為這個雨的開始
00:43:28
就是這個龍 來所興起 所致
00:43:34
所以這個龍來降這個雨
00:43:38
讓這個一切的草木
00:43:42
和這個有情
00:43:43
有情就是指 我們這些眾生 動物
00:43:47
無情就是指這些木石
00:43:51
全部都受這些利益
00:43:55
所有的川河水道
00:44:00
才又流入這個大海之中
00:44:04
合成同一個水性
00:44:07
你無論大溝 小溝
00:44:10
所有的水若流入大海之後
00:44:13
就是同一個水性
00:44:16
眾生的本性
00:44:18
這個妙智慧也是一樣
00:44:21
現在這是一種的比喻法
00:44:24
現在我用這個比喻法 來跟您解釋
00:44:27
您才聽得懂
00:44:29
我們這個各教的道理
00:44:33
由這個傳道的人
00:44:35
這個龍
00:44:37
龍就是比喻傳道者
00:44:40
來講這個道理
00:44:43
這個道理就是比喻雨
00:44:46
怎麼樣道理比喻雨
00:44:48
所以我們若說法說是法雨
00:44:51
法雨就是這個道理
00:44:54
這個雨水 就是比喻這個道理
00:44:58
來利益這個眾生
00:45:01
所有的法雨
00:45:04
就是現在說百川眾流
00:45:08
也有基督教的河溝
00:45:10
也有道教的河溝
00:45:12
也有這個佛教的河溝
00:45:15
也有這個什麼 一貫道的河溝
00:45:18
什麼天主教的河溝
00:45:21
什麼回教的河溝
00:45:23
這都一流一流啊
00:45:26
所以我們自古以來
00:45:28
在歷國時代 說是三教九流
00:45:30
這個流等於就是這個教派
00:45:33
這個叫做流
00:45:36
這個百川眾流 就是有很多教派的學說
00:45:41
不過所有這個道理
00:45:44
在這個各流啊 流入大海
00:45:49
進去大海之後
00:45:51
根本道理就都一樣了
00:45:55
你無論什麼淡水 什麼水
00:45:58
無論什麼河 若流入大海之後
00:46:01
水性都是一樣
00:46:03
源頭是一樣
00:46:05
是只有我們 各川流 它不同
00:46:08
這條溝是清水溝
00:46:10
這是濁水溝
00:46:12
這條是到淡水的溝
00:46:13
這是什麼溝
00:46:14
那個各川流的水性不一樣
00:46:17
不過流到大海就都一樣了
00:46:23
所以呢 我們世間的人
00:46:26
有很多很多爭論
00:46:28
什麼我的教才對 你的教不對
00:46:31
你信我的教才會了脫生死
00:46:33
你信別人的教 不會了脫生死
00:46:35
根本這都是 錯誤很大的思想
00:46:39
有時候 同一個師父教的道理
00:46:43
到後面都會不一樣
00:46:46
所以我在這個宗教的源流
00:46:51
那個錄影帶您看就知道
00:46:54
當今若說佛教
00:46:58
分成可以說十幾宗
00:47:03
這個派門
00:47:04
要像基督教 分成兩百多個派門
00:47:08
要像一貫道 什麼分成十八門戶
00:47:15
你要像說 這個道教最大派
00:47:20
目前有加入 道教會的就有五大門宗
00:47:25
每一個教都是一樣
00:47:28
為什麼會分啊
00:47:31
比如說今天聽我的道理
00:47:33
也有很多人說
00:47:34
老師啊 你們這些學生 將來會分派喔
00:47:39
為什麼會分派
00:47:40
他的思想和他的思想不同
00:47:43
時常為了道理 在爭論這樣說
00:47:45
我說這是正常
00:47:48
我常常說正常
00:47:50
若不分就不正常了
00:47:53
為什麼不分不正常
00:47:55
不會分就是死板的了
00:47:57
若會分呢
00:47:58
因為各人 的思想不會一樣啊
00:48:01
你看一個政黨就好了
00:48:02
一個國家
00:48:04
現在你什麼黨
00:48:06
他什麼黨 他什麼黨
00:48:08
現在這個黨內意見不合
00:48:10
又分什麼派
00:48:11
什麼派流 什麼派流又分
00:48:15
絕對會分的啦
00:48:17
你想釋迦佛祖 生前講的道理
00:48:21
難道不是同一個人講的嗎
00:48:23
為什麼會 分這麼多宗派出來
00:48:26
什麼禪宗 淨土宗 天台宗 華嚴宗
00:48:30
分到這樣 亂糟糟的出來
00:48:32
對不對
00:48:34
我們一貫道 同樣我們道統是一樣
00:48:38
為什麼現在 會分成十八門派
00:48:42
你去研究就好
00:48:46
因為我們祖師在教道理
00:48:49
是因時 因地 因人說法
00:48:53
你各人…你就要 每個道場都有全聽到
00:48:57
比如你現在虎尾也聽
00:48:59
現在去台北也聽
00:49:01
去宜蘭也聽
00:49:02
每個道場都有跟到再說
00:49:04
不然呢 你只有聽一個地方而已
00:49:08
聽一個地方
00:49:10
傳道的人是因地 因人 因時 所說法
00:49:16
怎麼樣叫做因地
00:49:17
因地就是看地方講
00:49:20
怎麼樣看地方講
00:49:21
入境隨俗啊
00:49:24
看你們這裡什麼風俗
00:49:25
依你們這裡的風俗 下去講道理啊
00:49:28
對不對
00:49:29
去北部 北部的風俗
00:49:31
就北部的風俗下去講
00:49:33
對不對
00:49:35
比如說我若到齋堂
00:49:37
說你一定要吃素
00:49:38
若不吃素你不會成道
00:49:40
對不對
00:49:41
你若去豬肉攤 你可以這樣說嗎
00:49:43
你若去豬肉攤 這樣說會被人打死
00:49:45
對不對
00:49:46
你說心地要好啦 不用吃素啦
00:49:50
心善不如吃素 對不對
00:49:53
一樣也要度他成道啊
00:49:55
結果他的說法就不同啊
00:49:57
這是因地而說啊
00:50:00
若是因時呢
00:50:01
因時是看時機講話啊
00:50:04
對不對
00:50:05
你到什麼時機講什麼話
00:50:08
你不合時機講話
00:50:10
比如像現在 比如坐轎 坐人力車
00:50:14
不適合啊
00:50:16
現在年輕人連看都沒看過
00:50:18
對不對
00:50:20
像以前的人 來比喻牛車 馬車
00:50:23
現在的人都不曾看過嘛
00:50:24
現在就要比喻飛機 和比喻計程車卡車才有用
00:50:28
對不對
00:50:29
這是因時啊 因時而說啊 對不對
00:50:33
若是因人呢
00:50:36
因人是要看人說話
00:50:39
你若要求了脫生死的道理
00:50:41
我跟你講了脫生死的道理
00:50:43
你若是迷迷惘惘的人
00:50:45
總是教你人道
00:50:48
你的心境到哪裡 我道理講到那裡
00:50:51
不一樣啊
00:50:53
那麼將來呢
00:50:55
將來就會爭論
00:50:56
一定會爭論
00:50:58
你若聽不懂 我簡單說個較明瞭的話
00:51:01
給你聽就聽得比較明白
00:51:04
一位師父 有一天去山去講道理
00:51:11
抬頭看這也是山
00:51:13
這邊看也是山
00:51:15
現在就要用山的道理 來教化才可以
00:51:19
我的道像山這麼高
00:51:22
我的道像山這樣安然不動
00:51:27
我的道可以像山這麼偉大
00:51:32
有一天走啊走的 走到海邊
00:51:35
一望無際都是海
00:51:38
也看不到山長得怎麼樣
00:51:40
現在你講山不通啊
00:51:42
不然要什麼
00:51:43
眼前看到的都是海啊
00:51:45
我的道像海這麼廣 一望無際
00:51:50
我的道像海這麼深
00:51:52
哇 現在要命
00:51:53
現在有一天山上的人 聽到這個佛祖講的道理
00:51:59
要來海邊傳道
00:52:00
我的道像山這麼高
00:52:02
我的道像山這麼偉大
00:52:04
騙人的 山抬來海看能不能填得滿
00:52:07
對不對
00:52:08
現在有一天換海邊教的
00:52:11
跑去山上要傳道
00:52:13
他說我的海是多廣多深
00:52:16
他說不然 你海抬來山上搬看看
00:52:19
你要怎麼去爭論
00:52:21
海難道抬得動 山難道搬得動
00:52:24
不可能啊 對不對
00:52:27
好比像一個 國術師父要教學生
00:52:31
人家說同先生不同手法
00:52:36
相同師父不同腳步
00:52:38
有一句話這樣說
00:52:40
怎麼樣同先生不同手法
00:52:41
若像廚師就是這樣啊
00:52:45
同樣你來跟我學料理
00:52:48
我就北部的人 比較喜歡吃辣哩
00:52:53
我辣椒下得辣一點
00:52:55
我就南方的人 比較喜歡吃淡
00:52:58
我就弄得淡一點
00:52:59
北方的人 若吃到淡的 平淡無味
00:53:02
南方的人去到北方
00:53:04
哎唷 快要辣死了
00:53:06
他不要啊 對不對
00:53:08
一樣是同一個師父教的
00:53:10
手法不一樣啊 對不對
00:53:13
喜歡吃鹹的用鹹的
00:53:15
喜歡吃酸的用酸的
00:53:16
就是這樣啊
00:53:18
比如說現在一位國術師父
00:53:20
要教學生要怎麼教
00:53:23
人很多
00:53:25
看一看 相中一位高高的 瘦瘦的
00:53:30
這個這麼高
00:53:32
若要轉頭彎腰比較難轉
00:53:36
高的人手腳又長
00:53:41
若要伸過來打也很麻煩
00:53:44
好 教你鶴拳
00:53:47
你若看鶴拳 你看到會煩呢
00:53:49
若沒有學的人
00:53:50
他單單打一趟拳 最少要一個多鐘頭
00:53:53
靜靜的都沒有動
00:53:55
不過你不要靠近啊
00:53:58
你若靠近被他一拍 你就倒下去了
00:54:01
好比像鶴鳥的 那兩隻翅膀一樣
00:54:04
你被他一拍就倒下去了
00:54:05
所以你不要 看他都沒有動呢
00:54:08
那沒有動是靜中取動呢
00:54:12
他看時機在發拳的呢
00:54:16
現在遇到什麼
00:54:18
遇到一位矮矮的 個子小小的
00:54:21
現在要命了 現在要怎麼樣教你什麼
00:54:23
你手也短短的 腳也短短的
00:54:26
若要這樣跟人拍上去
00:54:27
拍不到啊
00:54:28
手若長 要拍人家才拍得到
00:54:31
手短要怎麼拍
00:54:32
你又長得個子小
00:54:34
乾脆教你猴拳啦
00:54:36
猴拳就是翻筋斗嘛
00:54:38
跳上跳下的 對不對
00:54:40
現在教你猴拳了
00:54:42
糟了 去遇到大胖子
00:54:45
這麼高大 手臂這麼粗
00:54:48
若叫你打猴拳 翻兩圈就漏油了
00:54:53
若要教你彈指功 這麼胖要怎麼去彈
00:54:56
彈不動
00:54:57
好啦 教你這個太祖拳
00:55:01
腳這樣一踏而已 地上陷下一個洞 對不對
00:55:05
拳頭打下去 石頭破掉
00:55:07
這樣才有辦法 打那個粗拳嘛
00:55:10
現在這三個徒弟出去了
00:55:12
我正派的
00:55:14
你也說正派的
00:55:15
有沒有說謊 沒有說謊
00:55:17
正派的
00:55:18
正派是正派
00:55:20
師父的功夫 讓你學一步而已
00:55:22
你又沒有學到全部
00:55:24
對不對
00:55:25
這是因人啊 因人說法啊
00:55:28
像我剛才說的 山上和海邊
00:55:30
這就是因地說法啊
00:55:32
對不對
00:55:33
不一樣啊
00:55:36
所以我們 學道的人就是這樣
00:55:39
難怪釋迦佛祖 一個比喻的裡面怎麼樣說
00:55:44
說有一天 釋迦佛祖牽了一頭象來
00:55:49
因為怎麼樣
00:55:50
看祂那些徒弟在吵架啦
00:55:52
這樣我才對 他才對
00:55:54
人家我聽師父怎麼樣
00:55:55
我聽師父怎麼樣
00:55:56
在那裡爭論呢
00:55:58
現在釋迦佛祖 要做個比喻啦
00:56:01
比喻就是 要拿個東西來比較
00:56:04
說有一個人牽了一頭象
00:56:07
有一群瞎子 說你們來模模看
00:56:11
這頭象 長得什麼樣子這樣說
00:56:14
我這現在要說的這個記事
00:56:16
佛教聖經裡面就有了
00:56:18
你再去翻看看
00:56:19
那是比喻
00:56:22
去摸到鼻管
00:56:24
象就有鼻子嘛
00:56:26
啊 象好像水管
00:56:30
去摸到肚子
00:56:31
你胡說 這個象好像石壁
00:56:34
去摸到大腿
00:56:35
啊 象好像大柱子
00:56:38
去摸到耳朵
00:56:40
啊 象好像芭蕉扇
00:56:42
去摸到尾巴
00:56:43
啊 象好像蒼蠅拍
00:56:46
誰對 都對
00:56:47
他摸的地方都對
00:56:49
不過摸一個地方而已
00:56:51
對不對
00:56:53
所以道理呢 因為我們若聽一點點
00:56:57
很多人有時形容說 吃沒幾片青菜就要上西天
00:57:00
這句道理就是這樣
00:57:02
好像學一樣東西 就神氣得很 對不對
00:57:06
真正的你沒有全部摸到
00:57:10
道理本來是要截長補短
00:57:14
因為各宗派 各教門
00:57:18
本來都有優點 有缺點
00:57:21
擇其善者而從之
00:57:23
好的地方 若把它學起來
00:57:26
集合起來
00:57:27
這樣道就成功了
00:57:28
不過現在的人不是
00:57:30
都固執自己的意見
00:57:32
我才對
00:57:33
大家都這樣 我才對
00:57:35
根本這都是 很大的錯誤思想
00:57:39
所以現在六祖 才會跟我們說這一句
00:57:43
好比像 一個傳道者在講道理
00:57:47
各門派不同
00:57:50
但是若所有 這些道理若歸納為一
00:57:54
說合為一體
00:57:56
本來這個 般若之智 一樣啊
00:58:01
全都一樣
00:58:02
你若真正運用 我們的第九識
00:58:05
知道這個般若妙智慧
00:58:07
一切道理就都合一了
00:58:10
所以無量義經才一句話 這樣跟我們說
00:58:13
現在引在黑板上做參考
00:58:15
善男子
00:58:18
譬如水能洗垢
00:58:23
無井池江河溪渠大海之別
00:58:30
法水亦能洗淨 眾生煩惱之塵垢
00:58:37
善男子
00:58:39
水性是一
00:58:41
河江井池溪渠大海各異也
00:58:47
法性亦如是
00:58:50
洗淨塵垢
00:58:52
雖等無別
00:58:54
三法四果
00:58:56
二道不一也
00:58:59
善男子
00:59:00
所說之法
00:59:02
文辭雖一
00:59:04
義各有異
00:59:08
這句話我們 就要大大的注意
00:59:12
現在要說的這句話
00:59:17
無量義經說 你們這些善男子
00:59:24
我們現在要來比較這個水
00:59:30
可以洗我們這個骯髒
00:59:32
垢 垢就是骯髒
00:59:36
但是不分井水 池水 江水 河水 溪水
00:59:42
這個渠 渠就是田溝 那個水圳
00:59:46
那個田溝水 或是大海的水這個分別
00:59:52
你井水也可以洗東西啊
00:59:54
池水也可以洗東西啊
00:59:56
水溝水也可以洗東西
00:59:58
全部都可以洗的
01:00:03
法水也有辦法 洗淨我們眾生煩惱的塵垢
01:00:10
怎麼樣叫做法水
01:00:11
法水就是道理
01:00:12
我們現在 在講道理這個叫做法水
01:00:14
有時候音叫做法鼓
01:00:17
什麼法雨
01:00:18
這都是一種的比喻法
01:00:20
法水就是道理
01:00:22
說我們這個道理也會 洗淨眾生這個煩惱的塵垢
01:00:28
怎麼樣叫做塵垢
01:00:29
塵就是六塵
01:00:32
因為我們六根對六塵
01:00:35
就會生出煩惱
01:00:37
塵垢就是我們 這個六塵所生的這個煩惱
01:00:42
他說善男子
01:00:45
我們水的性是一樣的
01:00:48
你無論溪水
01:00:50
水溝的水也都是水啊
01:00:52
一樣都會洗去骯髒啊
01:00:55
它不同就是因為分別 這個河 江 井 池 渠 大海
01:01:02
不同
01:01:03
因為水若在河裡 說是河水啊
01:01:06
水若在井裡說是井水啊
01:01:09
水若在溪裡說是溪水啊
01:01:11
你若在田邊叫做田溝水啊
01:01:16
是這個東西 不同地方在分別而已
01:01:21
實在這個水是一樣啊
01:01:25
法性也是一樣
01:01:28
法性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1:01:30
也是一樣
01:01:33
我們今天由我們的自性
01:01:38
要來發動分別很多道理
01:01:43
目的是要怎麼樣
01:01:44
要來洗淨 我們人煩惱這個塵垢
01:01:51
但是呢 雖然法性 要來洗淨塵垢
01:01:57
沒有分別
01:01:58
怎麼樣沒有分別
01:02:00
你基督教也是要 度你去天堂啊
01:02:04
佛教也要度你去西方啊
01:02:07
什麼要度你去聖城
01:02:10
度你去天界
01:02:11
什麼度你去無極
01:02:13
根本是同一個地方啊
01:02:16
所以我們道德經 說名可名 非常名
01:02:19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02:21
這個名是我們給它取的啊
01:02:24
其實是什麼名字 你難道知道嗎
01:02:26
不然你前面 放的那一個杯子
01:02:29
你說茶甌
01:02:30
但是有說的 不是啦 那茶杯怎麼是茶甌
01:02:33
對不對
01:02:35
有的說那是CUP
01:02:36
有的若日本人 說「尤諾米」
01:02:39
怎麼會一樣 對不對
01:02:41
名字是你隨時去跟它取的
01:02:44
並不是說 它固定有一個名字
01:02:48
今天會分別
01:02:50
道理會去 分別的原因在那裡
01:02:53
就是三法 四果 二道不同
01:02:57
怎麼樣叫做三法
01:02:58
三法就是 上乘法 中乘法 下乘法
01:03:04
不一樣
01:03:05
四果就是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01:03:09
這個果位不一樣
01:03:11
他講的道理就不一樣
01:03:14
好比一位老師要教書
01:03:16
要教博士 教碩士 教學士
01:03:20
教國民小學 教幼稚班
01:03:22
當然不一樣啊
01:03:23
對不對
01:03:24
一樣是要他成就
01:03:26
不過他的程度 的關係就不一樣啊
01:03:30
二道
01:03:31
二道是一個順修的道
01:03:34
一個逆修的道
01:03:37
怎麼樣順修
01:03:39
有錢人有錢有勢
01:03:42
他修的辦法
01:03:44
和貧賤窮苦人 在修的方法不一樣
01:03:49
有錢人就要鼓勵你布施
01:03:52
窮苦人 現在沒錢要怎麼布施
01:03:54
就鼓勵你安貧樂道
01:03:56
有錢人叫他 安貧樂道怎麼可能
01:03:58
對不對
01:03:59
所以根本有的逆修 有的順修不同
01:04:03
所以他說的道理 就不一樣啊
01:04:08
他說善男子
01:04:10
我今天說的道理
01:04:12
文辭是同一個
01:04:14
這個文辭是一個
01:04:16
不過道理全都不一樣
01:04:20
這個你就要注意
01:04:22
怎麼樣叫做 文辭雖一 義各有異
01:04:26
比如說 六祖壇經這就講過了
01:04:32
因為說西方十萬八千里
01:04:35
這樣說
01:04:36
若是依下乘法
01:04:38
那個十萬八千里 就是當成說
01:04:40
這裡走路下去 要十萬八里 對不對
01:04:44
若依上乘法不是啊
01:04:47
十萬八千里 就是指十惡八邪
01:04:50
不一樣啊 對不對
01:04:53
好比我們 法華經之前說過了
01:04:56
說一個人你若被火燒
01:04:59
唸觀音的名字火就會熄掉
01:05:03
教一些小孩子可以
01:05:05
因為怎麼樣
01:05:06
世間人一輩子 要遇到火災很少啦
01:05:09
有的從你出生到死為止
01:05:11
你家裡都不曾遇過火災
01:05:13
對不對
01:05:14
這樣慢慢教
01:05:15
讓他整天 去唸觀世音菩薩啊
01:05:18
讓他心清淨
01:05:19
萬一若遇到火災
01:05:21
他就是運氣不好啊
01:05:22
要跟誰人講 對不對
01:05:24
真的唸一唸會熄嗎
01:05:27
不然這樣說
01:05:28
若是真的火災
01:05:29
你唸看看 會不會熄掉
01:05:30
若會熄掉 我再讓你砍頭
01:05:32
絕對唸不會熄的
01:05:35
其實這個火 是指我們人的瞋火
01:05:38
我們人的怒火
01:05:39
我們人的貪火
01:05:41
我們人的淫火 無名火
01:05:44
你若唸觀音的名字
01:05:45
這些火就熄掉了
01:05:47
這是教一些 這些大人說的話
01:05:50
同樣一個文辭啊
01:05:52
意思不一樣
01:05:54
你就要瞭解這樣子
01:05:55
所以有的會爭論就是這樣
01:05:57
經書會爭論
01:05:59
到底這句話是要對誰說的
01:06:01
這個問題在那裡
01:06:02
但是你若 有般若妙智慧的人
01:06:05
一看 喔 就是這樣哦
01:06:07
若是一些傻傻的
01:06:09
不要去滅 不要去救哦
01:06:12
人家唸觀音菩薩
01:06:13
那火會燒到別的房子哦
01:06:16
現在一直燒 燒到這裡
01:06:17
我在唸 跳過別棟去燒
01:06:20
看有沒那個可能
01:06:21
你慢慢研究看看沒關係
01:06:24
這是一種很有趣的道理
01:06:27
所以現在這個六祖壇經
01:06:29
你實在去慢慢的體悟
01:06:31
你金剛經裡面 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01:06:35
現在看到這個六祖壇經
01:06:37
就一切都把你破解了
01:06:39
我們現在看下文下去
01:06:46
善知識
01:06:51
小根之人聞此頓教
01:06:58
猶如草木
01:07:01
根性小者
01:07:03
若被大雨
01:07:05
悉皆自倒
01:07:08
不能增長
01:07:10
小根之人
01:07:12
亦復如是
01:07:16
祂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1:07:19
我們根基若淺的人
01:07:23
你若來聽到 這個成佛的道理
01:07:27
頓教就是即時要成佛
01:07:30
來聽到這個 上乘成佛的道理
01:07:33
好比像什麼
01:07:35
好比像那個草
01:07:36
樹木
01:07:38
那個根很小
01:07:41
根一小呢
01:07:43
假使若下一陣大雨
01:07:46
整個樹根都被連根拔起
01:07:49
連草都流光光
01:07:51
假使根基若是深的人
01:07:57
就不是了
01:07:58
你雨下得再大也沒關係
01:08:00
它水吸收得了啊
01:08:02
你若是不相信的話哦
01:08:05
我們花盆 種一盆小小的樹苗
01:08:09
你這樣整大桶的水倒倒看
01:08:12
一倒下去那棵樹 等一下就死掉了
01:08:14
不然你若大棵的樹
01:08:16
你用三大桶 倒下去它也沒關係
01:08:19
它水吸收得了嘛
01:08:21
學道就是這樣啊
01:08:23
你若根基深的人
01:08:24
道理再深跟他說
01:08:26
他也消化得了
01:08:28
你若根基淺的人
01:08:31
好比像那個小草
01:08:32
水下大一點就爛根
01:08:34
不然就被流走了
01:08:36
所以在大智度論 裡面才一句話這樣說
01:08:40
求佛道者
01:08:44
隨其諸根利鈍
01:08:48
各得其道
01:08:51
譬如龍王降雨
01:08:54
普雨天下
01:08:57
雨無差別
01:09:00
大樹大草根大 故受多
01:09:04
小根小草根小 故受小
01:09:10
雨多悉皆自倒
01:09:14
大智論是我們中國很出名
01:09:17
這個龍樹菩薩著的
01:09:20
這個龍樹菩薩在 大度論中裡面這樣說
01:09:25
今天你要來求佛道的人
01:09:29
隨著他的根基的利鈍
01:09:34
利就是很聰明
01:09:37
鈍 人家說你的人很鈍
01:09:39
鈍就是不聰明
01:09:42
各人得到他的道
01:09:46
現在來比喻一個道理
01:09:48
比喻什麼 比喻龍王要來降雨
01:09:52
要來下大雨
01:09:54
雨下來一樣 根本都沒有差別
01:10:00
一樣譬如說 在虎尾下的雨都一樣
01:10:06
但是若大棵的樹 大棵的草
01:10:11
它的根很大
01:10:13
所以吸的水很多
01:10:17
若根比較小的草
01:10:22
因為這個小根小草
01:10:26
為了它根小的關係
01:10:29
所以它所吸引的水就少
01:10:34
雨一下多就這樣倒下去了
01:10:39
所以你看 若下大雨你就知道
01:10:42
真正若下大雨
01:10:44
若是樹小一點 或是說草較軟一點
01:10:49
雨一打就倒下去了
01:10:53
但是若大棵的樹 它就都沒影嚮
01:10:57
因為它吸收的水多啊
01:11:00
就是我們學道的人
01:11:02
根基若深的人
01:11:04
你道理講得再多
01:11:05
他都會接受
01:11:07
你若根基若淺的人
01:11:08
聽了接受不了
01:11:10
承受不了
01:11:12
他就像草倒下去一樣
01:11:15
他就不聽就跑掉了
01:11:18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1:11:28
元有般若之智
01:11:35
與大智人更無差別
01:11:40
因何聞法不自開悟
01:11:45
緣邪見障重
01:11:49
煩惱根深
01:11:52
猶如大雲
01:11:55
覆蓋於日
01:11:58
不得風吹
01:12:00
日光不現
01:12:03
他說我們這個根基淺的人
01:12:07
原來他也有佛性啊
01:12:10
你無論再傻的人
01:12:11
他都有佛性
01:12:13
和根基深的人無差別
01:12:18
你做博士 和一個阿達 阿達
01:12:22
這兩個人佛性都一樣
01:12:24
根本都沒有差別
01:12:27
為什麼聽了 這個上乘的道理
01:12:30
他不會開悟
01:12:33
人家有的道理聽了會開悟
01:12:35
為什麼他不會開悟
01:12:38
為了因為他執相 執空
01:12:42
不會接納上乘的真理
01:12:46
障礙太重
01:12:48
煩惱根太深
01:12:51
因為這個執相 執空
01:12:54
不能接納上乘法的真理
01:12:59
結果好比像一片黑雲一樣
01:13:03
來覆蓋這個太陽
01:13:06
我們若智慧深的人
01:13:08
好像青天白日
01:13:10
太陽光很熾盛
01:13:12
若是煩惱多的人
01:13:15
根基淺的人
01:13:17
而且執相 執空的人
01:13:19
好像一片黑雲
01:13:21
將太陽這樣遮蓋住
01:13:25
那個雲不開啊
01:13:27
雲不開 太陽看不到啊
01:13:29
你的本性看不出來啊
01:13:31
現在你就要靠什麼
01:13:34
靠這個風
01:13:35
風就是好像道理
01:13:38
用那個風跟你吹
01:13:41
你若雲比較薄
01:13:43
風一吹一下子就開
01:13:44
雲若較厚 雖然風在吹
01:13:47
前面這些一推開
01:13:50
後面那些雲又來了
01:13:52
結果 永遠都是陰天
01:13:55
那個太陽顯現不出來
01:13:57
好像你這個 我們人智慧叫做佛日
01:14:02
你這個佛的智慧
01:14:03
根本就顯現不出來
01:14:04
所以你才沒辦法 看出本性啊
01:14:08
所以在十地論裡面 才一句話這樣說
01:14:11
眾生身山
01:14:14
有金剛佛性
01:14:17
猶如日輪
01:14:20
體明圓滿
01:14:22
廣大無邊
01:14:24
只有五陰
01:14:26
重雲所覆
01:14:30
如瓶內燈光
01:14:33
不能顯現
01:14:37
這個裡面有一個注解
01:14:40
我們來做個說明
01:14:44
佛學辭典這樣說
01:14:47
五陰 新譯曰蘊
01:14:53
舊譯曰陰
01:14:56
陰有蔭覆之義
01:15:00
色受想行識五法之名義
01:15:05
新舊皆同
01:15:08
佛學辭典說五陰
01:15:12
但是若新的翻譯叫做五蘊
01:15:16
若舊的翻譯叫做五陰
01:15:20
這個陰的意思
01:15:22
就是好比像 一個雲遮住意思一樣
01:15:28
就是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
01:15:32
這個五個法
01:15:34
這個名字來所蓋住
01:15:38
所以無論 是新的翻譯舊的翻譯
01:15:42
意思都一樣
01:15:45
所以十地經說
01:15:48
我們眾生的身體這個山
01:15:52
有一個金剛的佛性
01:15:56
好像什麼
01:15:58
好像那個太陽一樣
01:16:01
這個太陽的本體 很亮很圓滿
01:16:06
可以說廣大無邊
01:16:08
那個太陽一照下去
01:16:10
這樣遍地都很光亮
01:16:13
不過有這個五陰這個重雲
01:16:17
怎麼樣叫做重雲
01:16:18
那個雲一層又一層
01:16:20
一層又一層 遮住
01:16:22
來覆蓋住
01:16:24
好像那個瓶內
01:16:29
用一隻蠟燭放在瓶內點燃
01:16:32
那個光在瓶內發不出來
01:16:36
不能顯現
01:16:38
所以我們人的智慧
01:16:40
無論是聰明的 傻的
01:16:41
我們人的佛性總是一樣
01:16:45
是因為 你一個人的迷迷惘惘
01:16:48
就是你所有的五陰
01:16:50
這個重雲蓋住
01:16:52
我們沒辦法看出本性而已
01:16:57
我們現在再來看下文下去
01:17:07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
01:17:15
為一切眾生
01:17:17
心迷悟不同
01:17:19
迷心外見
01:17:22
修行覓佛
01:17:24
未悟自性
01:17:25
即是小根
01:17:28
說我們人的智慧
01:17:33
是沒有這個大和小的分別
01:17:37
每一個人的智慧都一樣
01:17:39
每一個人的佛性都一樣
01:17:42
因為眾生各人 這個迷和悟不一樣
01:17:48
若是迷的人
01:17:51
他的心都向外在看
01:17:56
修行只有向外面要去找佛
01:18:02
沒辦法悟出自己本性的佛
01:18:06
只有要靠外面的佛來成佛
01:18:10
這就是根基淺的人
01:18:14
你若聽不懂 我再舉個例子給你聽
01:18:19
財產是要我們家 的財產才是我們的
01:18:24
你若跑去銀行門口
01:18:26
看人家在數錢說
01:18:28
哦 一百 一千 一萬 一億
01:18:31
一直數下去
01:18:32
那是你的嗎
01:18:33
那不是你的
01:18:35
你的財產是在我們家
01:18:37
銀行在數的 那個錢不是你的
01:18:40
這是一個比喻啦
01:18:44
比如說一個人
01:18:47
某人在做法學博士
01:18:49
某人在做醫學博士
01:18:51
某人在做哲學博士
01:18:53
博士是別人啊
01:18:55
跟你有什麼關係
01:18:56
你就要努力 去做博士才有用 對不對
01:19:00
所以外面求佛就是這樣
01:19:04
佛是在你的本性
01:19:06
你看出你的本性就是佛啊
01:19:09
所以達摩血脈論 裡面才一句話這樣說
01:19:13
若知自心是佛
01:19:18
不應心外覓佛
01:19:21
不得將心念佛
01:19:25
佛不誦經
01:19:27
佛不持戒
01:19:30
佛不犯戒
01:19:32
若欲覓佛
01:19:34
須是見性
01:19:36
見性即是佛
01:19:39
若不見性
01:19:41
念佛 誦經 持齋 持戒
01:19:45
亦無益處
01:19:47
念佛得因果
01:19:50
誦經得聰明
01:19:52
持戒得生天
01:19:54
布施得福報
01:19:56
覓佛終不得也
01:20:00
現在達摩血脈論這樣說
01:20:04
它說假使 你若知道你的心就是佛
01:20:10
你就不應該 你的心的外面去找佛
01:20:17
你不要將你的心來念佛
01:20:24
佛不用誦經
01:20:27
為什麼佛不用誦經
01:20:29
佛都照道理在走
01:20:31
哪裡需要誦經
01:20:32
你都不照道理 去走才需要誦 對不對
01:20:36
佛也不用持戒
01:20:40
為什麼佛不用持戒
01:20:41
因為佛不會犯戒啊
01:20:44
假使若一個人會犯法律
01:20:48
國家這個 六法全書才有效用
01:20:51
你也不會犯法律
01:20:53
他也不會犯法律
01:20:54
那本六法全書 就可以丟掉了
01:20:56
沒有用了
01:20:58
對不對
01:20:59
真正你今天若要找佛
01:21:02
就要看出你的本性
01:21:05
見性就是佛
01:21:08
你若沒有見性
01:21:10
念佛 誦經 持齋 持戒全都沒有用
01:21:16
但是現在說沒有用是什麼
01:21:19
你要注意哦
01:21:21
有時候道會聽偏掉
01:21:24
現在說沒有用
01:21:26
就是要了脫生死沒有用
01:21:29
若是後天就有用
01:21:31
後天就有用
01:21:34
好比說你大人
01:21:38
你若對這個就沒有用
01:21:40
若是小孩就有用
01:21:43
為什麼有用
01:21:45
你若誦經會比較聰明啊
01:21:47
對不對
01:21:49
假使若是博士的人
01:21:50
你叫他在那裡說
01:21:51
來來來…上學看有沒有用
01:21:54
沒有用啊
01:21:55
不過小孩很有用啊
01:21:57
對不對
01:21:58
誦經會比較聰明啦
01:22:00
因為你若誦經 會多懂一些字
01:22:03
哪有哪裡不好
01:22:04
若持戒得生天
01:22:09
人若守規矩 死後去做神讓人家拜啦
01:22:13
哪有哪裡不好
01:22:15
你若布施會得到福報
01:22:18
你若有造那些福 自然就得到那些福報
01:22:23
不過你若要找佛 終究你找不到
01:22:28
所以你就要知道
01:22:29
一個人要找佛
01:22:31
一定要看出你的本性
01:22:34
你的本性若沒看出來
01:22:36
永遠永遠你都沒辦法 看出你的本性
01:22:40
我們的本性 要怎麼才能看得出來
01:22:42
我們六祖壇經 你慢慢讀 慢慢看
01:22:46
最終你就知道
01:22:47
我們的本性要怎麼看出來
01:22:49
本性看出來你就成佛了
01:22:53
我們頭一課到這裡
01:22:55
暫且做一段落
01:22:56
我們現在接下文
01:23:07
若開悟頓教
01:23:16
不執外修
01:23:19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01:23:23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01:23:27
即是見性
01:23:30
他說假使你一個人
01:23:32
若有辦法開悟 你的心就是佛
01:23:36
不要執相
01:23:38
不要向外面要找佛
01:23:42
只要在你的自心中 常存著這個正見
01:23:47
正見就是 不要執相 不要執空
01:23:51
這個煩惱塵勞 永久不會染到你的心
01:23:57
這樣才算是一個見性的人
01:24:01
再接下去
01:24:03
善知識
01:24:09
內外不住
01:24:12
來去自由
01:24:14
能除執心
01:24:17
通達無礙
01:24:20
能修此行
01:24:22
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01:24:28
他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1:24:35
一個人你若有辦法 做到不住在這個相
01:24:42
也不要住在這個空
01:24:45
來去自由
01:24:47
有辦法除去固執事物
01:24:53
不要去執著這個執著
01:25:03
你有辦法通於這個事理 沒有阻礙的時候
01:25:08
好比我所說的辦法你去修
01:25:15
若這樣你就跟這個
01:25:17
般若經的道理相符合
01:25:21
般若經
01:25:23
現在所說的 就是說這個金剛經
01:25:26
因為我們金剛經叫做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1:25:32
所以金剛經就是般若經
01:25:34
般若經就是金剛經
01:25:36
所以我們在剛才有說過了
01:25:39
說若大乘人
01:25:41
若最上乘人
01:25:42
聞說金剛經
01:25:44
心開悟解
01:25:46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這句話
01:25:49
你就知道說
01:25:50
這個般若經就是指金剛經
01:25:56
再接下去再看下文
01:26:01
對於這句話
01:26:05
但是呢 有必要跟你說明
01:26:08
就是我現在說
01:26:10
這個般若經就是金剛經 這句話
01:26:15
有的人不能瞭解
01:26:20
所以恐怕你不瞭解
01:26:22
我現在在佛學辭典 跟你做個注解你就瞭解
01:26:28
佛學辭典這樣說
01:26:30
金剛經一卷
01:26:33
般若部
01:26:36
姚秦鳩摩羅什譯
01:26:40
又稱金剛般若經
01:26:45
或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1:26:50
蓋此經以空慧為體
01:26:54
說一切法無我理為詮也
01:27:01
他說金剛經有一卷
01:27:04
是屬於般若部
01:27:07
我們般若部有十多部經
01:27:11
像我們法華經 無量義經
01:27:15
這都屬於法華部
01:27:18
像阿含部來說
01:27:21
有什麼阿含經
01:27:22
增一阿含經
01:27:24
什麼有很多
01:27:29
不同部的經 同一個部
01:27:35
這個金剛經是屬於般若部
01:27:41
是在姚秦一個印度和尚
01:27:46
叫做鳩摩羅什法師 所翻譯的
01:27:52
金剛經有時稱呼 叫做金剛般若經
01:27:57
若是全名應該說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1:28:02
我們要知道這部 金剛經是以空慧來做本體
01:28:11
來說一切法無我的理 來做為它的宗旨
01:28:18
空慧是什麼
01:28:21
佛學辭典這樣說
01:28:23
空慧
01:28:24
觀空理之智慧也
01:28:28
空慧就是要看 這個空理的智慧
01:28:32
但是若說到空理
01:28:33
有時候很多人 都會變成頑空
01:28:38
怎麼樣叫做頑空
01:28:39
執著於這個空
01:28:41
一般說空 就是說什麼都沒有
01:28:45
這樣叫做空
01:28:46
這樣不對
01:28:48
空是容納
01:28:50
我之前說過很多遍了
01:28:53
這個杯子就是空 才有辦法裝那些茶
01:28:57
倒那些開水
01:28:59
這間房子是空
01:29:01
才有辦法 擺這些桌子 椅子
01:29:03
人在這裡坐
01:29:04
你若用實心的 就沒有辦法了
01:29:07
所以若有空慧的人
01:29:11
他的肚量就廣
01:29:14
有那個無所住的心 去接納一切的事情
01:29:18
所以空慧就是要有 看出這個空的真理
01:29:23
才可以叫做空慧
01:29:28
我們現在再接下去看下文
01:29:39
善知識
01:29:44
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
01:29:49
大小二乘
01:29:50
十二部經
01:29:53
皆因人置
01:29:56
因智慧性
01:29:58
方能建立
01:30:01
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1:30:05
一切的經
01:30:08
所有的經文
01:30:11
修多羅
01:30:12
修多羅就是經
01:30:14
我們修多羅 是梵語 印度話
01:30:18
中國話就是說經
01:30:22
一切修多羅 就是等於一切的經
01:30:26
他裡面所有的經文
01:30:31
大乘 小乘 一共有十二部經
01:30:38
這十二部的經
01:30:41
就因為各人的根基 不同來分別來所說
01:30:48
順應著智慧的高低
01:30:52
方便才來設立 這個十二部經
01:30:57
但是現在 十二部經你就要再注意
01:31:01
這個十二部經 不是說這個般若部
01:31:06
什麼法華部 阿含部
01:31:08
不是這個部
01:31:09
這個部跟那個部就不一樣
01:31:14
現在說這個部
01:31:16
是好比說每一部分的經典
01:31:21
現在說 這十二部經就是分類
01:31:25
好像我們讀書 說數學 國文啦 英文啦
01:31:31
種種的這個部
01:31:33
這個部跟現在要說的
01:31:34
這個十二部經 的部又不一樣
01:31:38
所以我們不時 在這個經上說十二部經
01:31:42
不瞭解十二部經的人很多
01:31:45
現在來解釋這個十二部經
01:31:48
讓你們瞭解一下
01:31:50
智度論裡面這樣說
01:31:52
十二部經
01:31:55
一切經分為十二種類之名
01:32:01
一修多羅 此云契經
01:32:07
二祇夜 此云重頌
01:32:13
三伽陀 譯云諷誦
01:32:18
四尼陀那 譯云因緣
01:32:24
五伊帝目多 譯云本事
01:32:29
六闍多伽 譯云本性
01:32:34
七阿浮達磨 新云阿毗達磨
01:32:39
此譯未曾有
01:32:42
八阿波陀那 此譯譬喻
01:32:47
九優婆提舍 此譯論議
01:32:52
十優陀那 此譯自說
01:32:56
十一毗佛略 此譯方廣
01:33:01
十二和伽羅 此譯授記
01:33:06
現在智度論這樣說
01:33:10
現在我們說十二部經
01:33:13
就是一切釋迦佛祖說的經
01:33:19
分作十二種的類
01:33:22
這個名字叫做十二部經
01:33:25
第一叫做修多羅
01:33:28
修多羅是印度話啊
01:33:31
若是此就是指中國
01:33:34
翻譯中國話叫做契經
01:33:38
第二叫做祇夜
01:33:41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重頌
01:33:45
三叫做伽陀
01:33:47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諷誦
01:33:51
第四尼陀那
01:33:53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因緣
01:33:56
第五伊帝目多
01:33:59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本事
01:34:02
第六闍多伽
01:34:04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本性
01:34:07
第七阿浮達磨
01:34:10
這是舊的翻譯音
01:34:12
若新的翻譯音 叫做阿毗達磨
01:34:16
這個翻譯中國話 叫做未曾有
01:34:21
第八阿波陀那
01:34:23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譬喻
01:34:26
第九優婆提舍
01:34:29
翻譯中國話叫做論議
01:34:32
第十優陀那
01:34:34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自說
01:34:39
第十一毗佛略
01:34:42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方廣
01:34:45
第十二何迦羅
01:34:47
翻譯中國話叫做授記
01:34:50
但是這十二部經的內容
01:34:52
若不跟你介紹
01:34:54
你單單看這些名字 就看到眼花瞭亂
01:34:58
所以你若假使 會瞭解這十二部經
01:35:01
你若經把它翻起來
01:35:03
就知道 這部經是屬於那一部
01:35:06
你就知道
01:35:07
所以我們 現在一一來做說明
01:35:11
第一 我們現在先來說明
01:35:13
一修多羅這個契經
01:35:17
怎麼樣叫做修多羅 契經
01:35:20
我們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1:35:22
契經 經典中 直說法義之長行文也
01:35:30
契經者
01:35:31
猶言契於理 契於機之經典
01:35:36
這裡面這個注解 長行首先做個說明
01:35:4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5:44
長行
01:35:45
謂經文中直宣說法相 而不限定字句之文句
01:35:53
以文句之行數長故也
01:35:59
佛學大辭典說長行是什麼
01:36:03
就是這個經文的中間
01:36:06
直接來說這個道理
01:36:09
全都不彎彎曲曲
01:36:12
沒有包包含含
01:36:13
直接說這個道理
01:36:15
這就叫做長行文
01:36:18
而且不限定字句的文句
01:36:23
不限定說什麼 三字一句五字一句這樣
01:36:27
比如說我們做偈語 都是五字一句
01:36:31
你若做詩有那個五字的句
01:36:35
有那個七字的句
01:36:38
也有這個四句來做一首詩
01:36:43
也有那個八句做一首詩
01:36:46
但是長行不是
01:36:48
長行就是不限定 這個字句的文句
01:36:52
這個文句它這個行數
01:36:57
有時候多行 有時候少行
01:36:59
有時候長 有時候短
01:37:02
全都不去限定
01:37:04
這個叫做長行
01:37:07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契經
01:37:10
就是經典的中間 直接來說這個法語
01:37:15
這個長行的文
01:37:17
像你看金剛經 或是說六祖壇經啊
01:37:22
那個字句都不限定的
01:37:24
有時候一章的中間
01:37:27
有那個長短 多少都不同
01:37:31
現在說契經 等於就是契合這個道理
01:37:36
契合著時機
01:37:38
就是因時說法
01:37:40
合那個時機的經典
01:37:43
你不到那個時機他不講
01:37:45
有到那個時機他才講的
01:37:47
這個叫做契經
01:37:49
所以辭海才這樣說
01:37:51
契經
01:37:53
經典中講說法義之散文也
01:37:57
怎麼樣叫做散文
01:37:59
我們辭海說散文
01:38:01
文體名
01:38:02
文之不專用對偶
01:38:05
又不用韻者
01:38:08
皆為散文
01:38:10
辭海說散文 是一個文體的名字
01:38:15
它這個文不專用對偶
01:38:18
我們若作詩就有這個對
01:38:20
前句後句要有一個對
01:38:22
但是它這個文 沒全用那個對偶
01:38:26
又沒用這個韻
01:38:29
我們普通若詩就要有押韻
01:38:31
像唱歌也是一樣
01:38:33
就要有一個押韻
01:38:35
但是這個散文 就沒那個押韻
01:38:38
這個都叫做散文
01:38:41
這個散文等於 就是跟長行意思一樣
01:38:45
若他們佛教說長行
01:38:48
我們儒家等於就是說散文
01:38:50
意思一樣就對了這樣子
01:38:54
所以現在辭海說契經
01:38:59
就是經典之中 來說道理的一種散文
01:39:06
這叫做契經
01:39:08
契經他們梵語 印度話
01:39:13
等於就是修多羅
01:39:16
現在我們第二 來說這個祇夜
01:39:19
翻譯中國話 等於就是叫做重頌
01:39:23
什麼叫做重頌
01:39:25
我們現在再來做個說明
01:39:27
佛學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1:39:30
重頌
01:39:33
應於前長行之文
01:39:36
重宣其義者 即頌也
01:39:43
凡定字句之文體 謂之頌
01:39:50
佛學大辭典說 什麼叫做重頌
01:39:54
重頌就是應於 前面說的那個長行的文
01:40:01
再重複再說一遍
01:40:03
前面道理就說過了
01:40:06
說過了再重複再說一遍
01:40:10
這就是叫做頌
01:40:12
但是現在這個頌 跟長行就不一樣了哦
01:40:17
因為這個長行的文
01:40:19
不指定字句
01:40:21
不指定長短
01:40:23
但是現在這個頌 就是要定字句的文體
01:40:28
你若三字 一定要全部三字
01:40:33
五字就要全部五字
01:40:34
十字就要全部十字
01:40:36
那個字句 那個字要一樣多字
01:40:39
這個叫做頌
01:40:42
所以辭海才說
01:40:44
重頌應於前段所說之散文
01:40:48
而重應其意義者
01:40:50
每句字數有一定
01:40:52
故謂之頌
01:40:56
重頌就是應於前面 所說的那些散文
01:41:00
散文就是長行
01:41:02
因為我們儒家的說法 跟佛家的說法不同
01:41:07
佛家說的長行
01:41:09
等於就是 我們儒家講的散文
01:41:12
這個散文再重應那個理
01:41:16
每一句的字數 要有一定才叫做頌
01:41:21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知道
01:41:23
一本經的裡面
01:41:25
不是只有一部而已
01:41:28
你每一本經的裡面
01:41:30
都有這個十二部經的存在
01:41:33
你若聽不懂 我簡單說明清楚一點
01:41:36
你聽得比較懂
01:41:38
比如一本經裡面
01:41:40
不要說經啦 說我們普通的書啦
01:41:43
比如一本書
01:41:44
裡面也有在說歷史
01:41:46
裡面也有在說地理
01:41:48
裡面也有說科學
01:41:50
一本書裡面
01:41:52
比如說歷史的書 就全部在講歷史嘛
01:41:55
地理的書就專門講地理
01:41:58
但是它不是
01:42:00
一本書裡面
01:42:01
等一下跟你說個歷史
01:42:03
等一下說個地理
01:42:04
等一下說個哲學這樣子
01:42:06
好像雜菜麵那樣子
01:42:08
這等於就是 好比說每一部經裡面都有
01:42:13
好比說經的裡面
01:42:15
也有說比喻 也有說什麼這樣子
01:42:19
那麼現在問題就是說
01:42:21
它這個重頌啊
01:42:26
這個字句的文體要有一定
01:42:30
比如我們六祖壇經
01:42:32
前面說的那都是長文
01:42:34
前面說的那些啦
01:42:35
都是長文
01:42:37
現在在六祖壇經裡面
01:42:39
也有重頌的字句
01:42:41
怎麼樣叫做重頌
01:42:43
我舉個例子你聽得較清楚
01:42:45
以後你讀經才會瞭解
01:42:47
你現在把它翻三十頁
01:42:53
現在這個 三十頁的最後一行
01:42:56
三十頁的最後一行
01:42:59
現在六祖就說聽吾頌曰
01:43:04
聽吾頌曰 現在就是要說重頌
01:43:07
說通及心通
01:43:11
如日處虛空
01:43:14
唯傳見性法
01:43:16
出世破邪宗
01:43:18
你看每一句都五字
01:43:20
你前面讀到尾都五字
01:43:23
也沒那個六字的
01:43:25
也沒那個四字的 都沒有
01:43:27
都一定要一樣多字
01:43:29
這叫做頌
01:43:30
這讓你們瞭解
01:43:32
現在說的這些話
01:43:33
前面都有說過了
01:43:35
前面有說過了 又再重複再說一次
01:43:40
重複再說一次
01:43:42
但是那有時候會再插班
01:43:45
再插一些其他的道理
01:43:47
但是那字句 一定要同樣字數
01:43:50
這叫做頌
01:43:51
現在這十二部經
01:43:53
在一本經的裡面
01:43:54
我會跟你說 這句話是指那裡
01:43:57
一一要跟你說明
01:43:58
你們現在 就瞭解說就是這樣
01:44:01
你們才會瞭解這個道理
01:44:04
現在這個第三叫做諷頌
01:44:07
怎麼樣叫做諷頌
01:44:09
我們現在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1:44:12
諷頌
01:44:14
又作孤起頌
01:44:17
不依長行
01:44:19
直作偈頌之句者
01:44:22
如法句經是也
01:44:26
現在說這個諷頌
01:44:28
一名叫做孤起頌
01:44:32
它是不依靠前面那些文
01:44:37
好比說我們若是重頌
01:44:40
等於是說前面說的 那些話又重複一次
01:44:45
好比說前面就說過了
01:44:48
現在又回頭用那個字句
01:44:51
好像詩句這樣又去說一次
01:44:54
這叫做重頌
01:44:55
諷頌就不是
01:44:56
諷頌是不依靠前面那些文
01:45:00
直接說這個偈頌的字句
01:45:04
好比說跟前面 那些句子都沒關係
01:45:07
直接下去講
01:45:09
好比像跟法句經一樣
01:45:11
你若看法句經 那個字句都同樣多字
01:45:15
前面跟後面都一樣多字
01:45:17
沒有長短句的
01:45:19
若要用我們中國的話來說
01:45:23
就是什麼
01:45:23
像三字經就是了
01:45:25
每一句都三字
01:45:27
頭到尾都三字
01:45:28
這就是叫做諷頌
01:45:31
也可以說叫做孤起頌
01:45:33
所以辭海說孤起頌
01:45:36
即前無散文
01:45:39
直作偈頌之句者
01:45:41
如法句經是
01:45:43
孤起頌就是前面 沒有那個散文
01:45:46
直接做那個偈頌的句子
01:45:48
好比像法句經
01:45:50
若要用儒家的經來說
01:45:53
就是三字經
01:45:55
這就叫做孤起頌
01:45:57
也可以說叫做諷頌
01:46:00
我們下午說到這裡
01:46:03
時間的關係
01:46:04
對於這十二部經
01:46:05
你要先去瞭解
01:46:07
你瞭解這十二部經之後
01:46:09
你現在要讀這個經書
01:46:11
就會增加很多 知道的道理這樣子
01:46:15
有的說老師 你這樣注解太過囉嗦
01:46:19
不過若不這樣囉嗦
01:46:21
有時你聽話都聽不懂
01:46:23
人家說道理 聽不懂我不相信
01:46:25
我說的每一句都聽得懂
01:46:27
你若簡單地講 有時會要命呢
01:46:30
下午才去鹿谷才在開玩笑
01:46:33
像我前面這個蔡先生
01:46:34
和我們這個 戴眼鏡的陳先生
01:46:37
講話有頭沒尾的全完了
01:46:40
說一些救濟米 多少包說要給人 在下雨
01:46:45
蔡先生搬到 這樣喘噓噓的
01:46:48
陳先生是好心啦
01:46:50
要幫他搬啦
01:46:51
想說他不知道要搬多少
01:46:53
他就問他說 都要搬嗎 這樣說
01:46:55
他就誤會以為說 難道不能全搬
01:46:59
這樣的話我搬幾包就好
01:47:01
剩下的要留在這裡 要給別人的樣子
01:47:04
就不敢搬了
01:47:05
到後來他看到說
01:47:07
你怎麼沒全部搬走
01:47:09
你就問我說 都要全部搬嗎
01:47:11
不是說不能全部搬嗎
01:47:13
他說不是啦
01:47:14
我想說若是你要全部搬
01:47:16
我就幫你搬啦
01:47:17
看要不要命
01:47:18
你就乾脆說 你若要全搬我就幫你搬
01:47:22
這樣子才對
01:47:23
說全部要搬嗎 這樣就有頭沒尾了
01:47:26
所以說話我就常說
01:47:28
講話就要講徹底
01:47:30
真正若要殺魚 就要清乾淨
01:47:32
一句話若不囉嗦 有時候你聽不懂
01:47:36
比如說你若要問車站來說
01:47:38
車站要往那邊走
01:47:39
就從這邊轉個彎就到了
01:47:42
這下要命了
01:47:43
說轉個彎走了一個多鐘頭
01:47:45
看要不要命呢
01:47:47
你若是要詳細點說
01:47:49
我跟你講從這裡出去
01:47:51
到那個紅綠燈 你就轉哪一邊
01:47:53
到哪裡就轉到哪裡
01:47:55
差不多就要 走個四 五十分才會到
01:47:57
這樣人家就有個心理準備
01:48:00
你說這裡轉個彎就到了
01:48:01
那個轉一下走十幾分
01:48:03
又問了好幾次 還沒問不到 這就要命了
01:48:05
聽道理也是一樣
01:48:07
聽道理 若是真的跟你轉個彎
01:48:10
真的也聽不出個所以然
01:48:12
所以我講道理有比較囉嗦
01:48:14
起碼讓你每一句都聽得懂
01:48:16
這樣說較快
01:48:17
聽得懂才有用
01:48:18
聽不懂就全完了
01:48:20
聽不懂 我在這裡講三個鐘頭
01:48:22
說到氣喘噓噓 多浪費時間
01:48:25
你在這裡坐三個鐘頭
01:48:27
你也是浪費時間
01:48:29
所以希望不要嫌囉嗦
01:48:31
讓我一句一句 慢慢跟你解釋
01:48:34
解釋之後
01:48:35
此後你經典裡面 就會悟出很多道理這樣子
01:48:38
不然我們下午 說到這裡為止
六祖法寶壇經
16/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21
e746487f-77b6-49eb-9c77-887e063ead56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