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6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66
6110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5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02:20
我們現在來翻七十一頁
00:02:27
最後一行
00:02:3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39
偶師弟子玄策相訪
00:02:46
與其劇談
00:02:48
出言暗合諸祖
00:02:51
策云仁者得法師誰
00:02:56
曰我聽方等經論
00:03:01
各有師承
00:03:03
後於維摩經
00:03:07
悟佛心宗
00:03:09
未有證明者
00:03:12
說有一天這個六祖的徒弟 這個玄策禪師
00:03:19
雲遊來到 玄覺禪師住的地方
00:03:23
兩個人說話的中間
00:03:27
玄策禪師深深 感覺玄覺這個人
00:03:32
出口言談
00:03:35
他的法 暗中和禪宗 所有的祖師所說的話符合
00:03:44
所以他就知道說 他是一個根基不凡的人
00:03:50
玄策禪師問他
00:03:53
說師兄你是從 哪個法師的地方來得到法
00:04:00
玄覺禪師這樣說
00:04:03
說我聽到自古以來 祖師的講解
00:04:09
這個方等經的論
00:04:13
每部經都有不同的特點
00:04:18
每位所說的道理 都有相當的道理
00:04:25
後來我在維摩經的裡面 直覺悟到這個佛的心宗
00:04:33
說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這個要旨
00:04:38
不過我不知道說我自己 是不是真的去悟到
00:04:43
所以沒人跟我證明
00:04:46
所以我不敢說我到底 我有悟到沒有悟到
00:04:50
我不敢說
00:04:52
我們上期就是說到這裡
00:04:55
下午這裡接下去
00:04:59
策云
00:05:02
威音王已前即得
00:05:06
威音王已後
00:05:08
無師自悟
00:05:09
盡是天然外道
00:05:14
玄策禪師這樣說
00:05:18
說假使若一個人 有看出你的本性
00:05:25
你就得到佛道
00:05:28
假使你若自己沒看出本性
00:05:34
後來你沒去歸依師 好比說沒拜師
00:05:42
自己開悟
00:05:44
這個全部都是天然外道
00:05:48
那麼我解釋這樣子 有的人就感覺怪怪
00:05:52
威音王已前 你說叫做見性
00:05:56
威音王已後 你就解釋說沒有見性
00:06:02
這樣難道會通嗎
00:06:04
我們現在先要來了解
00:06:06
威音王已前 和威音王已後這個名詞
00:06:11
我們首先來看法華通義
00:06:16
威音王佛乃空劫初成之佛
00:06:21
已前無佛
00:06:25
它說這個威音王佛
00:06:28
就是這個空劫初成的佛
00:06:32
在我們這個世界 剛要成立的時候
00:06:39
最先有的佛 以前沒有佛
00:06:43
若以前就要算前元會 所以以前就沒有佛了
00:06:50
若要用我們 中國的名詞來說
00:06:53
就好比像說是盤古啦 盤古開天地
00:06:58
這個威音王佛 就是這個世界初成的佛祖
00:07:04
佛光大辭典說
00:07:06
空劫 四劫之第四
00:07:10
世界自成立 至破壞之間
00:07:15
分為成劫 住劫 壞劫 空劫等四階段
00:07:25
稱為四劫
00:07:28
空劫 即謂此時期之世界已壞滅
00:07:33
又世界形成以前 而萬物未生之時期
00:07:38
亦稱為空劫
00:07:41
所以現在這個空劫 可以用兩種的解釋
00:07:46
第一個空劫就是 我們四劫裡面排第四的
00:07:52
這個世界的成立
00:07:55
到這個世界 要破壞的這個之間
00:07:59
分作成劫 住劫 壞劫 空劫這四期
00:08:06
就是我們一貫道所說的 青陽劫 紅陽劫 白陽劫
00:08:13
空劫就已經沒有了
00:08:17
就這四個階段 稱做四劫
00:08:23
空劫就是就是 在這個世界壞滅的時候
00:08:30
但是也可以說 世界還沒有形成以前
00:08:35
萬物還沒有生出的時期
00:08:38
也可以叫做空劫
00:08:40
好比說子時要開天的時候
00:08:43
所有的也可以叫做空劫
00:08:49
等於是威音王佛 就是開天地的佛
00:08:55
這樣說比較快
00:08:58
所以佛光大辭典又說
00:09:01
威音王已前
00:09:05
禪林用語
00:09:07
又作威音王佛出世已前
00:09:12
乃禪林用以指點學人 自己本來面目之語句
00:09:18
意同父母未生以前 天地未開以前
00:09:23
空劫以前等語
00:09:27
佛光大辭典說
00:09:29
威音王已前這句話是什麼
00:09:32
是我們禪宗的團體 裡面所用的一種術語
00:09:39
有時候說叫做 威音王佛出世之前
00:09:44
就是我們禪宗團體 用以指點學道的人
00:09:49
自己的本來面目 這個句子
00:09:53
等於是我們的佛性
00:09:55
所以意思和父母未生以前
00:10:00
天地未開以前 空劫以前等語都一樣
00:10:05
所以這個若簡單說
00:10:07
威音王以前 就是指我們的佛性
00:10:11
指我們的本性
00:10:12
這樣說比較快
00:10:14
所以對於威音王這個問題
00:10:18
我們另外再來看 這個佛光大辭典
00:10:23
再另外一個說明
00:10:25
威音王佛 乃過去莊嚴劫初之佛名
00:10:33
禪宗以此佛 表示遙遠之古代
00:10:38
以威音王已前比喻人類 本有之純正精神境界
00:10:46
威音王已前 則指吾人之本性
00:10:51
對於這個莊嚴劫 著先做個說明
00:10:5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0:58
莊嚴劫 三劫之一
00:11:02
過去 現在 未來 等三世之三大劫中
00:11:07
過去之大劫 稱莊嚴劫
00:11:10
又作過去莊嚴劫
00:11:13
莊嚴劫即空劫 相對於現在賢劫
00:11:19
佛光大辭典說
00:11:22
莊嚴劫是三劫 的中間的一個
00:11:28
就是過去 現在 未來 等三世的三大劫的中間
00:11:35
過去的大劫 叫做莊嚴劫
00:11:39
有時候叫做過去莊嚴劫
00:11:43
莊嚴劫等於是空劫
00:11:46
我們尚未 開天地之前的那時候
00:11:49
剛才我們也有說過了
00:11:52
相對於現在的賢劫
00:11:55
所以莊嚴劫等於 是我們現在這個世界
00:12:00
這個元會 還沒開天地之前
00:12:04
來開墾這個世界的佛祖
00:12:08
這個叫做威音王
00:12:13
所以佛光大辭典說
00:12:15
威音王佛就是 過去莊嚴劫佛的名字
00:12:21
這個引證很長
00:12:23
我們剛才多多少少 都有引出來了
00:12:30
這就是禪宗
00:12:32
用這個佛祖來表示 很遙遠的古代
00:12:38
用這個 威音王已前這句話
00:12:43
這是來比喻
00:12:44
作為我們人 本來的純正精神境界
00:12:50
就是威音王已前 就是指我們人的本性
00:12:55
現在若說威音王以前 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0:12:59
所以我們現在另外 看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0:13:04
威音王佛
00:13:07
禪錄假此佛名
00:13:11
示時之極遠
00:13:14
又指向上本分 為威音王已前
00:13:21
祖庭事苑五曰
00:13:24
威音王佛以前 蓋明實際理地
00:13:31
威音王已後
00:13:32
即佛事門中
00:13:35
此以顯道
00:13:39
這裡面有四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3:44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3:48
禪錄者 禪宗之語錄
00:13:53
參學之機緣 宗匠之說話
00:13:59
以當時之俗語錄之者
00:14:04
佛學大辭典說 禪錄是什麼
00:14:07
就是禪宗寫的書
00:14:11
要讓人可以 參學這個機緣
00:14:15
這個宗師所說的話
00:14:18
就好比像當時民間 所留下來的話語錄起來
00:14:28
這個宗師是什麼
00:14:30
佛光大辭典說
00:14:32
宗師 指佛心宗之師
00:14:36
即體得禪宗宗旨
00:14:41
能接化弟子
00:14:43
正確導入悟境之高僧
00:14:46
又稱宗師家 宗匠
00:14:51
佛光大辭典說宗師
00:14:53
就是指我們這個佛心宗
00:14:56
就是禪宗
00:14:58
來指禪宗的師父
00:15:01
他能體會 這個禪宗的宗旨
00:15:06
有辦法來接受感化徒弟
00:15:09
正確來 導入這個悟境的高僧
00:15:13
有時候稱呼叫做宗師家
00:15:16
或者說宗匠
00:15:19
宗師等於是禪師 可以這樣說
00:15:24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5:27
本分 則本來面目
00:15:31
禪林用語
00:15:33
乃人人本具 不迷不悟之面目
00:15:38
又作本地風光
00:15:41
本分田地 自己本分
00:15:45
本分事
00:15:46
即人人本具之心性
00:15:50
佛光大辭典說 本分等於就是本來面目
00:15:56
在我們禪宗團體中的用語
00:16:01
就是每一個人本來具備
00:16:04
不迷不悟的面目
00:16:06
怎樣叫做不迷不悟
00:16:09
如如不動就是不迷不悟
00:16:12
就像說不思善 不思惡
00:16:14
這就是六祖說的
00:16:16
就是如如不動的面目
00:16:19
有時候本分 叫做本地風光
00:16:25
有時候叫做本分田地 自己本分 本分事
00:16:31
這就是我們人
00:16:32
每一個人都具備的心性
00:16:35
等於就是我們的佛性
00:16:38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6:42
禪宗常用實際理地一語
00:16:47
表示超越斷絕一切差別 妄見的平等一如之世界
00:16:55
或真實究竟之境地
00:17:00
佛光大辭典說禪宗 時常用著實際理地這句話
00:17:06
來表示超越斷絕 一切差別妄見
00:17:11
等於就是表示他的平等心
00:17:16
我們本性的世界
00:17:18
一如 一如就指佛性
00:17:21
就是我們佛性的世界
00:17:23
也是說真實究竟的境界
00:17:28
現在我們 再來看這個注解第四
00:17:33
這個佛事門的解釋 再來說本文
00:17:38
來看注解第四
00:17:4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7:44
禪宗用以指 舉揚佛法之行事
00:17:52
如開眼 安座 拈香均為佛事
00:17:59
又導入佛法之方便
00:18:02
稱為佛事門
00:18:04
或莊嚴門 參法會條
00:18:09
我們對這個法會 首先做說明
00:18:1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8:15
法會 佛教儀式之一
00:18:19
又作法事 佛事 齋會 法要
00:18:24
乃為講說佛法
00:18:26
乃供佛施僧等 所舉行之集會
00:18:33
佛光大辭典說法會是什麼
00:18:36
就是佛教儀式的其中一個
00:18:39
有時候叫做法事
00:18:41
有時候說佛事
00:18:43
有時候說齋會 有時候說法要
00:18:48
就是要說這個佛法 平淡無味啊
00:18:54
就像我們吃飯
00:18:55
吃飯肚子會飽 不過平淡無味啊
00:18:59
平淡無味 人家不要吃啊
00:19:02
不吃怎麼辦 就要做菜啊
00:19:05
做菜有的愛吃甜的 有的愛吃鹹的
00:19:08
有的愛吃辣的 有的愛吃酸的
00:19:10
所以看人家的胃口 再加那些東西下去
00:19:15
再來供佛 拜佛祖 念經 念佛
00:19:19
就來施僧
00:19:21
好比拿錢來給 這些師父做費用
00:19:24
零零總總八這樣子
00:19:26
所舉行的集會 這就叫做法會
00:19:32
所以這個佛光大辭典說
00:19:35
禪宗用著要來宣揚 我們這個佛法的事情
00:19:43
比如說一間佛寺完成
00:19:46
開眼就是點眼開光
00:19:50
開光點眼就對了
00:19:51
安座就是 安置佛像在堂內
00:19:55
把佛祖請過來 把祂放在神明桌上
00:19:59
就來點眼 開光 安座
00:20:02
實在都不用這些儀式
00:20:05
我這個以前 也曾說過一次給你聽
00:20:07
我們道德會現在 有一個最老的會員
00:20:11
現在是也是道德會的監事
00:20:14
那個叫做…什麼名字
00:20:19
吳金生
00:20:23
這個吳金生 他年輕在做什麼
00:20:26
在刻神像
00:20:27
在刻佛像啦 刻神像
00:20:30
聽我在說這個道理
00:20:32
老師你說的這句話 剛好符合我師父說的
00:20:37
你師父說什麼
00:20:38
他說的師父 是刻佛像的師父啦
00:20:42
他當時和一個福州的師父
00:20:44
學刻佛像
00:20:46
快要出師的時候
00:20:48
他師父跟他說
00:20:50
小伙子 我教你點眼開光 這樣說
00:20:54
他說師父啊 難道一定要點眼開光嗎
00:20:56
傻孩子哩
00:20:58
你光是這樣現在 刻好讓他請去
00:21:01
若現在說一尊幾千元 讓他請過去
00:21:05
這樣吃水也沒有
00:21:07
現在做一個點眼開光
00:21:09
要點眼開光 就要一隻白公雞 對不對
00:21:14
再點眼開光完畢 還要拿一個紅包給你
00:21:18
他說那麼要怎麼念 隨便念一念啦
00:21:21
你在念什麼 施主他也不知道啦
00:21:24
你就念一念… 你記得的就記得
00:21:27
忘記了我教你一個法
00:21:28
記得的就記得 忘記了 你自己想自己念
00:21:32
念一念 紅包收過來 你再讓他請一餐
00:21:36
那隻白公雞 我們再抓回去吃
00:21:40
平淡無味
00:21:41
都是我們得的 有吃又有拿 有多壞
00:21:45
這也是真的
00:21:48
你若只是神明請過來 放在供桌上就平淡無味
00:21:52
有的說這樣會有神嗎
00:21:53
施主就是 要比一比劃一劃那個
00:21:57
若說得難聽一點
00:22:00
神明就要 你點眼開光才有神
00:22:03
那麼神明 就比人還要笨了
00:22:04
你去想就知道
00:22:06
就要你幫祂點眼 祂眼睛才會看見
00:22:09
你幫祂開光 祂眼睛才會明
00:22:11
那麼我們人 就比佛祖還要厲害了
00:22:14
所以世間人說智慧 這個就叫做智慧啦
00:22:17
當今的人沒智慧 才迷信一直迷下去
00:22:19
一直迷下去 一直迷下去
00:22:21
迷到最後爬不上來
00:22:24
有的讓人牽著鼻子走
00:22:26
牽到東 走到走 牽到西 走到西
00:22:29
花錢又不能消災
00:22:34
它說禪宗用這個 點眼啦 開光啦 安座啦
00:22:41
燒香 點火這都叫做佛事
00:22:46
又來引一些佛法的方便 來做佛事門
00:22:53
有時候說莊嚴門就是法會
00:22:56
法會也叫做佛事門
00:23:00
所以現在佛學大辭典才說
00:23:05
威音王佛…
00:23:08
這個省略就是 剛才佛光大辭典就過了
00:23:12
說了再說 就變成重複了 這個省略起來
00:23:17
它說若在禪錄的記錄 藉著這個佛的名字
00:23:23
這是藉這個佛的名字
00:23:25
表示說這個道 是很遠很遠 很早很早
00:23:31
又指導我們的本性
00:23:34
本分就是本性 我們剛才有注解過了
00:23:39
就是叫做什麼 叫做威音王佛已前
00:23:43
一個人若研究佛性
00:23:45
像現在說 我們人就要怎麼修養
00:23:47
才會看出佛性 才會了脫生死
00:23:50
叫做威音王已前
00:23:53
在這個祖庭事苑 第五卷裡面說
00:23:58
說威音王以前
00:24:01
就是來說實際 要來看出本性的道理
00:24:05
實際理地 剛才已經解釋過了
00:24:09
若要說威音王已後
00:24:11
就是說這些 法會 點眼 開光
00:24:17
念經 拜佛這叫做佛事門
00:24:22
你今天若全說實際的理地
00:24:27
全部都說佛性來講 很平淡無味
00:24:32
平淡無味要做什麼
00:24:33
才做佛事門 就像做菜給你配
00:24:37
你愛吃什麼 做什麼給你配
00:24:39
才來顯這個道
00:24:43
所以現在呢
00:24:44
我們這個玄策禪師 來對這個玄覺禪師說
00:24:54
假使若是說你有歸依
00:24:59
看出本性 這個就是好啊
00:25:04
但是你自己若是沒歸依
00:25:08
沒有去研究佛理
00:25:12
你自己來開悟
00:25:15
若這樣來說 你就是天然的外道
00:25:18
現在就是這樣跟他說
00:25:23
那麼現在對於這個本文
00:25:27
現在再接下去 現在看下文下去
00:25:38
曰 願仁者
00:25:43
為我證據
00:25:48
策云 我言輕
00:25:52
曹溪有六祖大師
00:25:55
四方雲集
00:25:57
並是受法者
00:25:59
若去則與偕行
00:26:04
玄覺禪師這樣說
00:26:07
說不行的
00:26:10
不是… 這個玄覺禪師說
00:26:12
不然這樣子啦
00:26:14
因為我就沒有人跟我指點
00:26:16
現在我有見性 或是沒有見性
00:26:19
希望你跟我指點
00:26:21
我有沒有見性
00:26:23
要叫他好比說 玄策幫他做個證明這樣
00:26:29
玄策禪師說 我道行很淺啦
00:26:35
而且我也沒辦法了解說 你有見性或者沒見性
00:26:41
最好現在曹溪 有一位六祖惠能大師
00:26:47
天下求道的人可以說很多
00:26:53
這個惠能大師 就是真正修這個佛法
00:26:59
代表這個佛 來弘揚的第一人
00:27:04
如果你願意去 我跟你作伴去這樣說
00:27:10
現在呢 這個玄策和這個玄覺
00:27:15
兩個人相偕 一起要去見六祖
00:27:19
現在再接下去
00:27:23
覺遂同策來參
00:27:28
繞師三匝振錫而立
00:27:35
玄覺禪師他現在和玄策 兩個人一起來見六祖
00:27:41
玄覺禪師到了
00:27:43
沒拜六祖 沒拜祂哦
00:27:48
在六祖的身旁轉三圈
00:27:51
祂坐著那裡 他轉三圈
00:27:55
轉三圈之後 好比氣派很大
00:27:59
這樣這個錫杖拿來 這樣搖搖搖…
00:28:04
好像很驕傲那種形態那樣
00:28:09
那麼有的人就感覺會奇怪
00:28:14
這個玄覺也那個…
00:28:16
就要去見一個祖師 怎麼那麼無禮
00:28:20
這個才是大能人啦
00:28:24
現在的人若說要拜師
00:28:26
就說哪一個師父很厲害
00:28:28
去了五體投地 三步一跪 五步一拜
00:28:32
讓師父頭摸一摸 就說開智慧
00:28:35
錢又給他 就高興的半死
00:28:37
聰明的人想說 我若拜錯師父就糟糕了
00:28:42
對不對
00:28:42
若拜錯師父 假如師父跳下懸崖
00:28:45
我不就要跟他下去嗎
00:28:47
對不對
00:28:48
他現在就是要看惠能六祖
00:28:51
是不是有資格當我的師父
00:28:54
所以他去了 就用驕傲的心
00:28:57
把祂轉三圈
00:28:59
錫杖拿來搖搖搖…
00:29:01
現在這一段才是大道理
00:29:04
下午沒時間 下期再來參考
00:29:08
所以有時候這個道理 大家都會讓文字咬住
00:29:13
讀這個經書大家 都會讓文字咬住
00:29:16
你現在若說威音王已前 威音王已後
00:29:19
就要命了 現在佛祖已前 和已後是什麼
00:29:23
這都是術語啊
00:29:25
現在若說威音王已前 就是說一個人看出本性
00:29:30
叫做威音王已前
00:29:33
一個人若還沒看出本性
00:29:35
還在迷迷惘惘
00:29:36
這就是叫做威音王已後
00:29:39
這個道理你要知道
00:29:41
假使有時候老師說
00:29:43
沒辦法說到 百分之百讓你滿意
00:29:46
萬一聽了有卡住了 或是有不了解
00:29:52
我們等一下座談 再來慢慢說沒關係
00:29:55
不然我們下午 是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29:59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30:02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30:07
我們現在來翻七十二頁
00:30:15
第五行
00:30:28
不然我們開始
00:30:31
覺遂同策來參
00:30:37
繞師三匝
00:30:40
振錫而立
00:30:44
現在這個玄覺
00:30:47
和這個玄策禪師 一起來見六祖
00:30:54
這個玄覺一到
00:30:57
連連在六祖的身旁 這樣轉三圈
00:31:05
拿起他手拿的錫杖 把它震盪
00:31:12
有一種傲氣沖天啊 站在六祖的面前
00:31:21
那麼我們首先本文 來了解錫杖的意思
00:31:27
到底佛家 拿這個錫杖要做什麼
00:31:32
當今一些出家人 現在很少拿錫杖
00:31:37
若是以前的出家人 每一個人都要拿錫杖
00:31:42
我們首先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31:47
鍚杖 即比丘行於道路時
00:31:54
應當攜帶之道具
00:31:59
原用於驅趕毒蛇 害蟲等
00:32:05
或乞食之時
00:32:07
振動鍚杖
00:32:10
使人遠聞即知
00:32:13
又世傳 得道梯橙鍚杖經一卷
00:32:21
專說鍚杖之由來
00:32:28
且卷末附錄
00:32:30
持鍚杖法二十五事
00:32:34
此經東晉傳入
00:32:37
文句雜沓而可疑處甚多
00:32:42
四分戒本如釋卷十一 即以此經為偽經
00:32:53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32:57
注解第一
00:32:58
對於這個比丘 因為文比較長
00:33:02
等一下再另外 做專文說明
00:33:05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3:11
得道梯橙鍚杖經一卷
00:33:16
失譯
00:33:18
此所說與律制之鍚杖異
00:33:24
佛學大辭典說
00:33:26
有一本叫做 得道梯橙鍚杖經一卷
00:33:32
到底這本經 誰翻譯的不知道
00:33:37
這本經 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
00:33:42
這個略 這就是裡面說離譜的
00:33:46
它說這個傳說
00:33:49
和佛祖所制律的制度 的鍚杖不同
00:33:57
和釋迦佛祖說鍚杖的意義 和這本經說的完全不同
00:34:06
注解第三 辭彙這樣說
00:34:09
雜杳 混雜的樣子
00:34:13
雜杳就是這樣亂糟糟啦
00:34:16
理不出頭緒啦
00:34:17
真正複雜 好像雜菜麵
00:34:23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4:27
說鍚杖就是出家人
00:34:32
要走路的時候
00:34:36
應當要帶的道具
00:34:42
要走路帶鍚杖要做什麼
00:34:48
原來是用來驅趕毒蛇 或是害蟲等
00:34:56
或是要出去乞食
00:34:59
要討食的時候
00:35:01
要來振動這個鍚杖
00:35:04
讓人家遠遠聽到就會知道
00:35:09
若正統鍚杖的意義 就是在這裡
00:35:17
對於這個問題 等一下再引佛學大辭典
00:35:22
做一個詳細說明
00:35:24
這才是真正鍚杖的意義
00:35:28
又世上一種傳說
00:35:32
有一本叫做 傳得道梯橙鍚杖經一卷
00:35:39
專門說鍚杖的由來
00:35:42
裡面專門說顯化靈感
00:35:46
現在若拍電影 拍電視劇 就根據這個
00:35:51
鍚杖搖下去 黑天暗地
00:35:54
鍚杖搖下去 可以說山崩地裂
00:35:58
好比在當武器一樣
00:36:01
而且那個卷末有附錄 要來持鍚杖法有二十五事
00:36:08
這本經是在 東晉的時候傳進來的
00:36:12
這個文句說得亂糟糟
00:36:16
有很多讓我們可疑的地方
00:36:21
若正統的經 這個四分戒本
00:36:26
就是四分律 是我們佛作的
00:36:31
這四分論戒本 來解釋的經
00:36:35
這個是論就對了
00:36:37
這個第十一卷裡面 說這部經就是假的經
00:36:43
是後來的人
00:36:44
要將鍚杖的靈感 顯化 偉大隨便著的
00:36:52
這樣說比較快
00:36:55
所以我們說這個出家人啊
00:36:59
拿這個鍚杖啊 正統的用途
00:37:04
是要來趕毒蛇 趕害蟲
00:37:09
這是因時而說的
00:37:13
以前老師 比較沒有這個交通車
00:37:19
在宜蘭縣內 我都坐公車 公路局
00:37:23
晚上若說完要回來
00:37:26
我家又住在堤岸邊
00:37:29
整條都沒路燈 很暗
00:37:32
所以我要出門
00:37:35
一定要帶一支雨傘 和一支手電筒
00:37:41
這是我的工具
00:37:44
拿那雨傘很好用
00:37:47
有的說現在好天氣出門 你怎麼拿一支雨傘
00:37:50
有時候不注意 下西北雨也可以用
00:37:54
若是走暗路 有那一支在
00:37:59
像是我們要走過堤岸 就要經過一個屠宰場
00:38:04
那裡的流浪狗很多
00:38:06
狗一吠 看我拿雨傘 這樣比一下 比一下
00:38:10
牠不敢靠近
00:38:12
而且堤岸上 旁邊都是草
00:38:16
有時候要走
00:38:17
我都稍微把它撥一下 把它撥一下
00:38:19
常常就有什麼
00:38:21
那個蛇爬到堤岸上 夏天在那裡休息
00:38:25
將它撥一下 牠就走了
00:38:28
那個鍚杖的意思 就是和這個意思很相像
00:38:32
可以好比說 預防很多事情
00:38:37
第二這個鍚杖最重要 就是要去乞食的時候
00:38:44
人家都關門閉戶
00:38:47
現在鍚杖拿來搖搖搖…
00:38:49
人家聽了說啊 出家人要來乞食了
00:38:53
若那個善心的人開門 就拿飯出來布施
00:38:59
等一下來解釋 佛學大辭典你就了解
00:39:03
這真正鍚杖的用途
00:39:06
你若看電視啦 節目啦或是看電影
00:39:12
說鍚杖會千變萬化
00:39:16
那個鍚杖在當武器廝殺
00:39:18
那個你不要相信
00:39:20
不過若迷信的人
00:39:23
這本經把它當成什麼
00:39:26
當成好比他的寶貝 這本經很好
00:39:32
聰明的人說這本經 是胡亂來一樣
00:39:39
那麼現在說鍚杖 就是比丘行於道路時
00:39:45
應當帶的道具
00:39:48
這個比丘
00:39:50
若以現在說 就是說出家人的意思
00:39:56
我們來看比丘的定義
00:39:5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0:02
比丘 又名苾芻 芻
00:40:10
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稱
00:40:17
佛學大辭典說比丘 本來這是梵語 印度文
00:40:23
翻譯中國話才叫做比丘
00:40:26
有時候說苾芻 有時候說芻
00:40:30
就是我們出家受具足戒
00:40:35
受具足戒 就是現在說的和尚
00:40:38
受具足戒的人的稱呼
00:40:42
智度論這樣說
00:40:45
云何名比丘
00:40:48
比丘名乞士
00:40:50
清靜活命故名為乞士
00:40:55
復次比名破
00:40:58
丘名煩惱
00:41:00
能破煩惱
00:41:02
故名比丘
00:41:06
智度論說為什麼 把他叫做稱為比丘
00:41:11
比丘正式 翻譯中國話叫做乞士
00:41:19
就是要清靜活命的關係
00:41:22
清靜活命就是好比說
00:41:24
不是說一味向施主拿錢
00:41:27
一味要享受 不是這樣
00:41:30
當乞士就是每日三餐 都要拿那個缽
00:41:36
去乞這個三餐來吃
00:41:42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乞士
00:41:47
另外這個比翻譯叫做破
00:41:52
丘翻譯叫做煩惱
00:41:56
就是說出家有辦法 來破這個煩惱
00:42:00
才可以說叫做比丘
00:42:02
這是智度論所解釋的
00:42:07
另外我們來看 嘉祥法華義疏
00:42:11
裡面跟我們所說的
00:42:14
比丘 名為乞士
00:42:18
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
00:42:23
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
00:42:29
故名乞士
00:42:31
世之乞人但乞衣食
00:42:35
不乞於法
00:42:37
故不名為比丘
00:42:41
名為乞丐
00:42:44
所以嘉祥法華義疏說
00:42:48
比丘翻譯中國話 就是叫做乞士
00:42:54
若從上面 從佛祖的地方
00:42:59
要來乞法
00:43:00
乞法就是要研究道理
00:43:03
來鍛鍊我們的精神
00:43:07
下就世俗的人 來乞這個吃的東西
00:43:13
就是要來養我們的身體
00:43:16
所以才叫做乞士
00:43:19
不過世間 有很多在求乞的人
00:43:23
這個求乞的人 他只有單單來求穿吃
00:43:30
他就不研究道理
00:43:33
所以他的名字 不能叫做比丘
00:43:37
要說叫做乞丐
00:43:39
所以話若說難聽一點
00:43:41
修行人若不研究道理 他是乞丐不是乞士
00:43:48
這樣說比較快
00:43:49
真正若要修行 就要研究道理
00:43:54
若不研究道理來說
00:43:56
就和世俗人 在要飯的乞丐一樣
00:44:01
惠能六祖這樣說
00:44:04
比丘者梵語
00:44:07
唐言能破六賊
00:44:11
惠能六祖說比丘是什麼
00:44:13
是梵語 中國話
00:44:17
因為惠能是唐朝的人
00:44:20
現在說唐言 等於就是中國話
00:44:23
中國話說會破六賊
00:44:26
什麼叫做六賊
00:44:2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4:31
色聲香味觸法 以眼耳鼻舌身意為媒
00:44:39
劫掠功能法財
00:44:43
故以六賊為譬
00:44:45
涅槃經二十三曰
00:44:48
六大賊者即外六塵
00:44:51
菩薩摩訶薩 觀此六塵如六大賊
00:44:56
何以故
00:44:58
能劫一切諸善法故
00:45:02
佛學大辭典說
00:45:04
這個色聲香味觸法 這個六塵
00:45:11
就是依我們 眼耳鼻舌身意來當媒人
00:45:18
有辦法來劫掠一切的法財
00:45:22
法財有時候說是七聖財
00:45:25
來劫這個七聖財
00:45:28
所以才叫做六賊 來做譬喻就對了
00:45:32
涅槃經 的第二十三卷裡面說
00:45:36
有六大賊就是這外的六塵
00:45:41
外六塵就是指 色聲香味觸法這外六塵
00:45:48
菩薩摩訶薩 就是我們修菩薩行的人
00:45:55
六大賊就是六塵
00:45:57
我們修菩薩行的人啊
00:45:59
來看這個六塵 好比像六個大賊
00:46:03
是什麼原因
00:46:05
會來劫我們 所有善法的關係
00:46:11
所以比丘 可以解釋說是乞士
00:46:16
可以解釋成破煩惱 也可以解釋成破六賊
00:46:24
另外看華手經裡面一句話
00:46:29
雖不服染衣
00:46:33
於心無染者
00:46:36
謂真比丘
00:46:39
雖不除飾好
00:46:42
能斷他結縛
00:46:45
謂真比丘也
00:46:49
雖不受禁戒
00:46:51
心離諸惡
00:46:54
開定慧功德
00:46:56
謂真比丘也
00:47:00
這裡面這個結縛 首先做說明
00:47:0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7:06
結縛 煩惱之異名
00:47:11
擊縛身心 不使解脫出離之義
00:47:17
結縛就是 煩惱另外一個名字
00:47:21
就會束縛我們的身軀 會束縛我們的心
00:47:25
不讓我們可以解脫 脫出生死的道理
00:47:31
現在華手經這樣說
00:47:35
雖然你不穿 這個出家人的衣服
00:47:42
染衣 我們出家人 所穿的衣服叫做染衣
00:47:48
雖然你沒穿出家人的衣服
00:47:53
但是你的心 不去讓世俗污染到
00:47:58
你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00:48:02
他就沒出家 怎麼說是真正的出家人
00:48:06
所以我之前 就有說這個出家在家
00:48:10
在家出家的道理
00:48:13
有的人出家 他的心沒出家
00:48:18
有的人身軀沒有出家
00:48:21
但是他的心
00:48:23
所做所為 和出家人生活一樣
00:48:28
這就是真正的出家人
00:48:33
雖然不除去飾好
00:48:36
什麼叫做飾好
00:48:38
譬如說 男人穿西裝 打領帶
00:48:42
婦人穿旗袍 穿洋裝
00:48:47
或是好比燙頭髮種種 這就叫做飾好
00:48:52
雖然你頭髮沒有剃掉
00:48:55
沒除去飾好
00:48:58
你穿一般普通 世俗人的衣服
00:49:03
但是你有辦法 來斷絕這個煩惱
00:49:08
你就是真正的出家人
00:49:13
說雖然不受禁戒
00:49:17
什麼叫做禁戒
00:49:19
譬如說我們 來受五戒 受八戒
00:49:22
受什麼十戒
00:49:23
什麼八關齋戒 什麼具足戒
00:49:26
這個叫做禁戒
00:49:28
雖然你沒受戒
00:49:30
你連五戒也沒去受啦
00:49:33
你沒去歸依受戒
00:49:36
不過你的心已經離開 所有的惡 貪瞋痴
00:49:42
你的心 沒這個貪瞋痴的存在
00:49:47
世間人最怕就是貪瞋痴
00:49:51
世間人會犯法 也是這個貪瞋痴
00:49:56
若其中這個貪最厲害
00:49:59
這幾天報紙你有看到嗎
00:50:02
那個電視台 這個畫面那麼大
00:50:08
那個北部某某一個佛寺
00:50:11
很出名的佛寺哩
00:50:13
那不是沒出名的佛寺
00:50:16
尼姑這樣打架 來吵嚷
00:50:21
那個髒話說得一大堆
00:50:25
電視的鏡頭 都這樣拍起來
00:50:28
看這樣會不會丟臉死了
00:50:30
為了什麼 為了錢啊
00:50:33
念經錢分不平均也不行啊
00:50:36
廟的產財也有問題啦
00:50:40
這就是貪啊
00:50:42
真正修行人肚子若會飽 有什麼好貪的
00:50:49
老師雖然沒出家
00:50:52
不過錢若跟我最快出世
00:50:55
不時這些師兄弟 像現在這個星期日開會
00:51:00
要花費用
00:51:01
我說不然那個不用決議了
00:51:03
我兒子給我那些私房錢 我拿出來用
00:51:07
他們說老師 你口袋裡不時掏空空的
00:51:11
我現在人沒出家 我的心就和出家人一樣
00:51:17
我要那些錢做什麼
00:51:19
我若沒錢躺在樹下睡覺 也沒有人敢跟我摸身體
00:51:24
對不對
00:51:25
世間人都是為了利 才會吵架 都是貪啊
00:51:32
瞋就是像這樣 在打架就是瞋
00:51:36
痴就是不懂道理啊
00:51:39
所以你們不用受戒啦
00:51:42
你們不用說來受五戒
00:51:44
你若受五戒 你就不守戒哪有用啦
00:51:48
有的說我受八關齋戒
00:51:50
你受八關齋戒 晚上就還在吃飯
00:51:54
現在你受戒有什麼用
00:51:56
你受八關齋戒 花衣服不能穿的
00:51:59
彈簧床不能坐的…
00:52:01
彈簧床不能睡的
00:52:03
沙發不能坐
00:52:05
那麼你受那個戒要做什麼
00:52:08
你就不要守了 光是說受戒
00:52:11
你不用受戒
00:52:13
雖不受禁戒
00:52:15
你的身體 離開所有的貪瞋痴
00:52:20
你有辦法 開這個定力和智慧
00:52:24
若這樣你就有功德 你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00:52:28
這不是我說的 這是佛祖說的
00:52:30
華手經 你大藏經裡面去翻就有了
00:52:36
所以我們世間的人 都很喜歡形形色色
00:52:41
沒有形式他不要
00:52:44
真的說到修養 修養 就討厭的要死
00:52:47
若是講到靈感顯化 大家喊萬歲 高興得半死
00:52:54
真正的修行 是修養我們的本性
00:52:58
當今的社會會那麼的惡質
00:53:01
像是今天的報紙刊登的
00:53:03
連那個國中生 都會綁票 撕票 殺人
00:53:10
聽了之後 毛骨悚然 會嚇死
00:53:16
這就是什麼 就是道德教育失敗
00:53:21
當今所有的宗教家
00:53:24
所有的無論 是哪一個教的教門
00:53:27
傳道者 若是出來講修養給別人聽
00:53:31
我看改革的地方很多
00:53:34
不是 都是重視法會
00:53:38
重視授戒 要把廟宇蓋的很大間
00:53:46
全都是往那個方向去了
00:53:49
一直說你要布施 把錢拿來蓋廟功德無量
00:53:55
實在是很可憐
00:53:59
你們不知道 有沒有一個感覺我不知道
00:54:03
以前的畜牲亂殺亂砍
00:54:09
若那些原住民 吃飽就光是在打獵
00:54:13
現在都不行了 要保護動物
00:54:16
動物現在很安心 比較不會驚惶
00:54:22
好命的畜牲
00:54:25
怎麼個好命的畜牲
00:54:28
你看那個貓狗 大家疼得要命
00:54:34
或許對他的祖父 都沒那麼周到
00:54:40
像這個你看 報紙登得那麼大
00:54:44
貓狗死了
00:54:48
還設靈骨塔 進塔就要幾十萬了
00:54:54
就有人去靈骨塔拜 去那裡做七
00:54:59
看好命不好命
00:55:02
比人的命還要好
00:55:05
現在若台北有好幾家
00:55:07
現在一甕一甕的
00:55:10
那個都是貓的骨頭 狗的骨頭
00:55:14
這裡面寫的 這都…
00:55:16
若不相信 這現成的你拿去看
00:55:18
才不會說老師毀謗的
00:55:20
對不對
00:55:22
現在若是 要燒一隻貓 一隻狗
00:55:27
一些人就在那裡等了 等什麼
00:55:30
等著要買舍利子
00:55:32
有的說一隻狗舍利子 燒起來有好幾十顆
00:55:37
嗯 奇怪 畜牲怎麼會有舍利子
00:55:39
是啊
00:55:41
難道是畜牲修得那麼好
00:55:43
不是的
00:55:44
我就說過了
00:55:45
這個舍利子 是我們人的精髓變的
00:55:50
那隻狗若是很疼惜 沒有配過種
00:55:55
在室男 在室女
00:55:58
那個一定都有舍利子啦
00:56:00
若是老師燒了 一定沒有舍利子
00:56:02
我跟你說真的
00:56:03
你不要想把我拖去燒了 要撿舍利子
00:56:06
沒有啦
00:56:07
我的小孩子有十個
00:56:09
有十個的小孩子
00:56:12
怎麼會有舍利子
00:56:16
我們這裡有一個師兄 大概就有舍利子了
00:56:19
他沒有娶太太 那個一定有舍利子
00:56:23
以後他死了把他拖去燒了 一定有舍利子
00:56:28
所以舍利子 是我們的精血結成的
00:56:33
話說的難聽一點
00:56:34
你若是一輩子當土匪 都沒有和女人在一起
00:56:37
燒了也有舍利子
00:56:39
我敢這樣子說
00:56:40
那個舍利子 沒有什麼稀奇的
00:56:42
他去買舍利子 要做什麼 拿去賣啊
00:56:47
說這是哪一位 大法師的舍利子
00:56:49
這是哪一位 大法師的舍利子
00:56:52
你看到舍利子 管他是貓還是狗的
00:56:55
他就不管了
00:56:57
這不是老師毀謗的 報紙登這麼大你自己去看
00:57:01
之前電視第四台也有播 訪問火葬場的管理人員
00:57:13
他說你們在火葬場
00:57:15
怎麼常有 一些出家人在做什麼
00:57:18
難道是出家人 送到這裡火葬
00:57:20
不是的 是等候要買舍利子的
00:57:24
若燒起來 若有舍利子都買走了
00:57:28
很多人 有的在室男 在室女
00:57:34
你去看有的乞丐羅漢
00:57:36
沒有娶老婆的也有很多
00:57:37
沒有嫁人的也很多
00:57:40
若是那種的來燒 一定都有舍利子
00:57:43
我沒有騙你
00:57:45
為什麼我們說出家人 比較會有舍利子
00:57:49
出家人有很多人 是從小就出家了
00:57:55
七 八歲 十幾歲就出家了
00:57:57
他們就是 在室男 在室女啊
00:58:00
當然來燒一定有的
00:58:02
若是那種 半途出家的就沒有了
00:58:06
不然就是夫妻感情不好
00:58:09
夫妻結婚之後感情不好
00:58:13
沒有什麼小孩
00:58:15
那種的來燒 大概也會有的
00:58:18
這樣說比較快
00:58:20
所以以前我說 老師 你說的是真的嗎
00:58:25
說的是沒根沒據 現在看到報紙
00:58:28
我就要把它護貝起來 這就是根據了
00:58:34
為什麼幸福的畜牲這麼多
00:58:38
一些人都鼓勵人布施
00:58:41
沒有鼓勵人修養
00:58:44
你若是不相信 我若是去受戒啦 皈依啦
00:58:48
他就說拿錢來蓋廟 功德無量
00:58:51
你錢拿來布施 功德無量
00:58:54
他沒有跟你說你要守規矩
00:58:58
賺不道德的錢 布施沒有用的
00:59:00
他沒有這樣跟你說
00:59:03
你看現在的電視台 我們不可以說名字的
00:59:09
那個第四台大牌的明星 大牌的歌星
00:59:13
話講得粗言粗語 那些都是大法師的徒弟
00:59:18
你若是不相信私底下 我可以偷講名字給你聽
00:59:22
公眾場所是不可以說的
00:59:26
你看連尼姑 頭髮都剃得光光的
00:59:30
還在做電視節目
00:59:32
那個不用講名字 你們看到就知道是誰了
00:59:38
若是那種來講 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比丘
00:59:43
所以華手經 釋迦佛祖說的話就是對的
00:59:49
雖不服染衣 於心無染著謂真比丘
00:59:54
雖不除飾好 能斷他結縛謂真比丘也
01:00:00
你儘量地 將西裝穿得筆直挺挺的
01:00:02
你們這些女眾儘量 將你的衣服穿得很時尚
01:00:06
你的心若是可以離開煩惱
01:00:08
你也是真比丘
01:00:10
不是只有說去受戒 才是真比丘
01:00:15
雖然你沒有受禁戒
01:00:17
你的心有辦法離開 所有的惡 貪嗔癡
01:00:21
有辦法開定慧功德 你就是真正的比丘
01:00:25
修行就是在這裡而已
01:00:28
修行不是分什麼在家出家
01:00:31
是要看你的心
01:00:33
所以像老師說的道理 別人比較不喜歡
01:00:38
若是說布施 功德無量喔
01:00:41
錢拿來把廟蓋大間一點 就功德無量喔
01:00:43
讓師父把你的頭摸一下 功德無量喔
01:00:46
人家比較喜歡啦
01:00:48
你看看這個罪 業 和你福要分別
01:00:56
你看看 有的做那個不法的生意
01:00:58
素珠拿著他也一直在唸佛
01:01:00
那個以後若死了要當畜牲
01:01:03
因為他的福很大 就當好命的畜牲
01:01:06
順便死了又放在靈骨塔 我沒有騙你
01:01:12
你若款待他像祖父一樣 或許前世你欠牠的債
01:01:16
前世不知道他的錢 拿了多少的給你
01:01:20
這一世你要疼牠報答回來 不疼牠也不行的
01:01:25
也有的半途福盡的 畜生也有半途福盡的
01:01:30
牠的福做不夠 到了半途主人就不要牠了
01:01:34
我欠牠的債 就已經還完了嘛
01:01:37
這樣就將牠丟棄掉 變成了流浪狗 流浪貓
01:01:41
有些說高貴的狗 買的時候要好幾十萬
01:01:45
現在將牠遺棄不要了
01:01:48
那個就是福盡了嘛
01:01:52
養牠的人 欠牠的債也還完了
01:01:56
有的狗大便 還要幫牠擦屁股
01:02:00
或許還會說 他的祖父大便
01:02:02
說骯髒鬼 臭兮兮
01:02:04
狗就不會嫌臭了 那個債欠的很多
01:02:10
不過老師說這些話 會得罪整片的人啦
01:02:15
為了正義呀 為了真理呀
01:02:21
老師不是空口說白話的
01:02:25
我常說你們把拐杖準備好
01:02:27
老師說的話做不到 你拐杖拿來把我打下去
01:02:31
看哪一個大法師敢說
01:02:33
若是敢說 我拜他為師
01:02:38
老師若是說出口的話 都會做的到
01:02:42
做不到 你拐杖 拿來把我打下去 沒關係
01:02:46
所以老師的理念 就是一直要你走正道
01:02:51
若是不走正道的話 地獄就在眼前
01:02:55
我沒有騙你的
01:02:56
愈懂愈怕 不懂不怕 半懂半怕啦
01:03:01
一個人一味都傻傻的 說受戒功德無量
01:03:07
拿錢來廟裡 將廟蓋得很大間功德無量
01:03:11
你拿錢來做善事功德無量
01:03:14
他沒說你賺錢 就要賺有道德的錢
01:03:17
你要有修養你要守戒律
01:03:21
你若是有守規矩 做善事才有用的
01:03:25
沒有人要說啦 這樣說財源就斷了
01:03:29
老師很顧人怨 我自己知道
01:03:32
也很多人打電話來罵我
01:03:35
像在正月初一 罵我說神精病
01:03:39
那個林忠淵先生說 你怎麼罵老師神精病
01:03:43
世界上有誰不要錢 就是只有神精病才不要錢
01:03:47
說神精病才不要錢
01:03:49
說的沒錯 這樣說也沒錯
01:03:52
不然只是在我們的虎尾 演講中心講了十幾年
01:03:59
我太太還沒死 就在這裡籌備了
01:04:02
我太太過世 今年是第十一年了
01:04:04
看我在這裡講多久了
01:04:06
你問我們虎尾 演講中心的主辦人
01:04:11
看有拿什麼錢給我 你儘量講出來沒有關係
01:04:16
老師一輩子就是不貪不取
01:04:21
真的修行 若沒有離開貪瞋癡
01:04:25
你別想要了脫生死啦
01:04:27
難啊
01:04:29
下午講到這裡 暫且做一個段落
01:04:33
對於錫杖的真正用處
01:04:37
下期再來補充 佛學大辭典所說的話
01:04:42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04:47
我們上期談說 出家人名叫做比丘
01:04:57
事實上這比丘 本來是要叫做苾芻
01:05:02
這苾芻是印度的一種草
01:05:09
修行的人是用這種草 來做為他的標幟
01:05:18
這是一個原因
01:05:20
但是呢 我們起初的翻譯 本來這是一種的印度文
01:05:28
翻譯之後才叫做比丘
01:05:31
我們上期有解釋 這個比丘的意義
01:05:36
下午來補充來說苾芻 它所代表修行人的原因
01:05:46
現在來引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1:05:52
苾芻 又云芻
01:05:58
同於舊譯之比丘
01:06:04
譯曰乞士 道士等
01:06:09
出家為佛弟子
01:06:12
受具足戒之都名也
01:06:17
現在這苾芻
01:06:20
有時翻叫做芻
01:06:23
和舊的翻譯比丘一樣
01:06:29
若是翻成中國話 這是翻譯的音
01:06:34
若是翻譯這個意思 就是乞士或是叫做道士等
01:06:41
就是出家眾
01:06:43
為這個佛的弟子 受具足戒
01:06:49
具足戒就是兩百五十戒
01:06:53
受這個具足戒的全部名字
01:07:00
辭海才這樣子說
01:07:04
苾芻 梵語
01:07:07
即比丘為出家 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01:07:14
按苾芻本西域之草名
01:07:19
出家者取此稱
01:07:22
蓋以彼草為喻
01:07:26
辭海說苾芻
01:07:29
本來是我們 這個梵語翻譯的音
01:07:33
等於就是比丘
01:07:37
我們出家人 受兩百五十戒的通稱
01:07:45
照著這個苾芻 本來是印度
01:07:50
我們以前 印度一帶叫做西域
01:07:53
在這個印度的一種草名
01:07:57
出家人拿這種草的名字 來當做是自己的名字
01:08:04
就是因為這種草 有很好的地方
01:08:08
拿這種草來當比喻
01:08:12
為什麼他會拿這種草 來當比喻呢
01:08:16
我們現在就來看 尊勝陀羅尼經裡面所說的
01:08:24
苾芻 生不背日
01:08:29
冬夏常青
01:08:34
體性柔韌香氣遠騰
01:08:40
引蔓旁布故
01:08:43
比丘曰苾芻
01:08:48
它說苾芻這種草
01:08:53
它生…
01:08:55
生就好比是活的 若草死了就沒話說
01:09:00
它若活著的時候 它不會背日
01:09:04
為什麼不會背日
01:09:07
它的嫩芽在爬 跟著太陽
01:09:11
現在太陽從東邊出來 這個嫩芽向東邊
01:09:15
那個花也是一樣向著東邊
01:09:18
現在太陽一直轉
01:09:21
太陽若到半空中 那個嫩芽也向上面
01:09:24
假使太陽西下 嫩芽也向西邊
01:09:29
那個嫩芽和花都向太陽
01:09:35
冬夏常青 不怕冷不怕熱
01:09:42
無論是冬天
01:09:44
無論是夏天
01:09:47
這種草就很綠油油
01:09:50
不會讓它黃了 不會讓它乾掉
01:09:56
體性柔韌
01:09:59
這種草的性 很軟 不會這樣硬邦邦
01:10:04
像樹枝硬邦邦 很軟
01:10:07
很軟不打緊 又很強韌
01:10:11
你要像這樣折斷 折不太斷
01:10:14
要拉也拉不太斷
01:10:16
就好比像藤一樣 很強韌
01:10:21
香氣遠騰
01:10:24
那個草的香氣可以說
01:10:28
風若吹來 下風處的香味可以傳很遠
01:10:36
引蔓旁布故
01:10:40
蔓就是那個藤蔓
01:10:43
那種草是爬藤類
01:10:46
爬藤類不是說 一條就爬到上面去
01:10:49
每一個節就發芽 每一個節就發芽
01:10:55
一直發芽一直擴散
01:10:59
所以今天比丘會來稱作 苾芻的原理就是在那裡
01:11:09
但是若這樣說起來
01:11:10
為什麼出家人 會用這些來做他的名字
01:11:15
所以在翻譯名義集才說
01:11:21
苾芻含五義
01:11:25
一 體性柔
01:11:28
喻出家人 能身語不麤獷故
01:11:34
二 引蔓旁布
01:11:37
喻出家人傳法 度人連不絕故
01:11:43
三 聲香遠聞
01:11:49
喻出家人戒德芬馥 為眾所聞故
01:11:57
四 能療疼痛
01:12:02
喻出家人能斷煩惱毒害故
01:12:08
五 不背日光
01:12:10
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
01:12:16
現在這個翻譯名義集 等於是一個論
01:12:23
我們佛教說要研究三藏
01:12:27
什麼叫做三藏
01:12:28
就是經藏 律藏 論藏 這個就叫做三藏
01:12:33
所以若一個出家人 若三藏研究有透徹
01:12:39
就是叫做三藏法師
01:12:42
所以中國說到 三藏法師不是一個而已
01:12:46
一般現在說三藏都指 唐朝玄奘法師
01:12:49
實在三藏法師是很多
01:12:52
像我們翻譯金剛經的 那個鳩摩羅什法師
01:12:56
也是叫做三藏法師
01:12:58
這三藏法師就是經論律 都有透徹才可以說三藏
01:13:06
因為像現在說 尊勝陀羅尼這是什麼
01:13:13
這是經 這是釋迦佛祖說的經
01:13:16
不過這個經
01:13:18
你光是這些文 不能體會這個意
01:13:21
現在就要靠這個論
01:13:23
有這個論才知道這個意義
01:13:27
所以現在這個 翻譯名義集裡面
01:13:29
告訴我們說
01:13:32
苾芻有包含五種的意義
01:13:37
第一 這種草的性很柔軟
01:13:43
很柔也很軟
01:13:46
這是要來譬喻出家的人
01:13:49
有辦法心語不麤獷故
01:13:53
這是粗細的粗
01:13:55
我們經才有寫這個字
01:13:57
一般的粗沒寫這個字
01:14:01
身語不麤獷故 譬如說 說話不會粗粗魯魯
01:14:09
說話要很柔順
01:14:13
說話要很客氣
01:14:16
而且不會壞脾氣
01:14:19
不會說脾氣發起來 摔椅子 摔桌子
01:14:22
拍桌子 拍椅子 不會這樣
01:14:25
所以出家人 一定要身語不麤獷故
01:14:32
就是好比像草一樣柔軟
01:14:37
第二 引蔓旁布
01:14:42
引蔓旁布是譬喻什麼
01:14:45
出家人出去傳法要度人
01:14:49
連不絕故
01:14:51
剛才有一位師兄說 應該是連連不絕故
01:14:57
但是我坐下去冷靜去想
01:14:59
連連不絕和連不絕 意思稍微不太一樣
01:15:07
連連不絕就是說 師公傳給師父
01:15:11
師父傳給弟子 徒弟傳給徒孫
01:15:15
這樣就是連連不絕
01:15:18
現在連不絕就是說 講道啊 我今天感冒休息
01:15:24
不然我今天沒空不要去啦
01:15:27
連不絕就是好比說 不會懶惰努力一直走
01:15:32
這樣說比較快
01:15:35
你今天引蔓旁布
01:15:36
就是說出家人 要傳法不要懶惰
01:15:41
不要說不上不下 半途而廢 要連不絕
01:15:48
要一直擴散 好像草 一直擴散一直長
01:15:53
第三 聲香遠聞
01:16:02
是譬喻什麼
01:16:03
出家人的戒德
01:16:07
戒就是戒律 德就是他的德行
01:16:11
光是戒律不行
01:16:14
你有守戒律才有戒德
01:16:16
沒守戒律就沒有戒德
01:16:20
所以我說這些出家人啊
01:16:23
這二百五十戒 你若研究到徹底
01:16:28
一點點壞事也不能做 我沒騙你
01:16:34
所以有時候現在最簡單
01:16:37
現在 在家的人 很多人去受八關齋戒
01:16:45
你若十法界的光碟 有看你就知道
01:16:49
照我們這個戒律學
01:16:52
這個戒律學就是律啦
01:16:55
他們佛教說律
01:16:57
我們這個佛教說律
01:16:58
這個律呢 在這個齋戒
01:17:02
什麼叫做齋戒
01:17:04
齋戒就是過午不食
01:17:07
過中午就不能吃
01:17:11
那個時鐘若十二點 噹
01:17:13
時鐘的鐘聲若敲下去 就不能吃
01:17:18
但佛是慈悲的
01:17:22
因為初學的人 恐怕忍受不了
01:17:26
所以初初 受八關齋戒的人
01:17:31
最幼稚的還有六齋日
01:17:35
一個月讓你持六天
01:17:39
若是比較高級的
01:17:41
像是你讀小學畢業 讀到高中去了
01:17:45
若是比較高級的 就要守三齋月
01:17:49
除了六齋日之外啦 還要守三齋月
01:17:52
另外一個三個月連續持
01:17:56
不可以中斷的
01:17:59
若是一旦 當上了師父受具足戒
01:18:03
就要持一輩子
01:18:06
所以在戒律中
01:18:08
你若是要看戒律 我裡面四分律 五分律
01:18:13
這個戒律的書我都有
01:18:15
你可以到我那裡 我可以拿給你看
01:18:19
而且在藏經裡面也有 我都可以拿給你看
01:18:24
我家裡有兩部藏經
01:18:26
一部是大正藏 一部是這個乾隆藏有兩部
01:18:36
你可以到我那裡 翻閱這個藏經
01:18:40
他說出家人 若是沒有受齋戒
01:18:44
沒有資格收徒弟
01:18:46
所以若是要受 八關齋戒的人
01:18:50
你首先要看這個師父
01:18:51
他過了中午有吃飯嗎
01:18:54
有吃晚餐嗎
01:18:56
他若是過了中午有吃飯 那麼就沒資格替人授戒
01:19:01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19:03
他沒資格收徒弟 也沒資格替人家授戒
01:19:06
你若是去拜那個師父 就成了差勁的師父
01:19:10
拜那個師父 那個師父沒守戒
01:19:13
你徒弟也是如此 如此的
01:19:15
上不正則下歪
01:19:18
所以是要譬喻 出家人的戒德
01:19:22
要芬馥要香
01:19:26
可以說讓眾人聞到 感覺到很香
01:19:31
有的人說這個聞 不是聽到嗎
01:19:34
怎麼會說聞到
01:19:36
這個聞可以說是聽到 也可以說是聞到
01:19:38
像我們說的聞香 就是聞到香味
01:19:42
這個師父的香味啊
01:19:46
我們說的香味 是無法用耳朵去聞
01:19:49
一定要用鼻子聞
01:19:51
這個聞是…
01:19:53
香是要用聞的 才說這聞是用聞的
01:19:56
眾人聞到那個香味
01:20:01
第四 就是有辦法來治療疼痛
01:20:08
是譬喻出家人 有辦法斷除煩惱毒害
01:20:15
煩惱是很痛苦的 才叫做疼痛
01:20:19
修行的人就要沒有煩惱
01:20:23
若有煩惱 就不能說是修行
01:20:27
這樣說你就要注意了 煩惱有兩種
01:20:31
一種是為了自己煩惱 一種是為了眾生煩惱
01:20:38
若是為了眾生的煩惱 叫做細小的煩惱
01:20:43
若是這種煩惱 是沒有過失的
01:20:46
是只有說你的修養 沒辦法達到最高
01:20:51
你若是為了自己煩惱 就罪過了
01:20:54
這樣說比較快
01:20:56
所以是譬喻出家人啊 要斷除這個煩惱的毒害
01:21:02
出家人若是 煩惱東煩惱西
01:21:04
沒資格出家啦
01:21:06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21:08
第五 不背日光
01:21:12
是要比喻出家人啊
01:21:15
時常你的心都要向著佛祖
01:21:21
不要想說啊 現在…
01:21:23
昨天跟人家做了一壇法事
01:21:25
錢不知道能不能收得到
01:21:29
現在價錢 不知道能不能談得攏
01:21:31
或是說哪一個施主 要做什麼
01:21:34
我明天就要去他家了
01:21:37
不能有俗家的心啊
01:21:40
修行人的心 就是永遠向著佛祖
01:21:45
不會向著俗事去
01:21:47
所以它會叫做 苾芻的原因就是在那裡
01:21:51
這是在這個翻譯名義集 跟我們所說的
01:22:00
現在這一段講到這裡結束
01:22:03
現在我們來看我們的課本
01:22:06
你們翻開七十二頁第五行
01:22:13
現在我們把它唸下去
01:22:19
覺遂同策來參
01:22:25
繞師三匝
01:22:27
振錫而立
01:22:31
玄覺禪師他和玄策兩個人
01:22:36
來參拜六祖
01:22:39
但是玄覺禪師 有一種很驕傲的心
01:22:45
拿著那個錫杖
01:22:48
在惠能六祖的身邊 繞了三圈
01:22:52
那隻錫杖在搖搖搖…
01:22:56
這樣搖了三下
01:22:57
好像很了不起
01:23:01
惠能六祖已經知道 知道什麼
01:23:03
知道他很驕傲
01:23:06
所以祂就是要來 他壓制他的驕傲心
01:23:10
才說了一句話
01:23:12
現在讀本文
01:23:16
師曰
01:23:18
夫沙門者
01:23:21
具三千威儀
01:23:24
八萬細行
01:23:28
大德自何方而來
01:23:31
生大我慢
01:23:34
覺曰生死事大
01:23:37
無常迅速
01:23:42
惠能六祖祂怎麼說
01:23:45
說我們出家人要修道
01:23:48
應該要守具足戒 的三千威儀
01:23:55
和八萬的細行
01:23:58
不知道大德 你從什麼地方來的
01:24:03
好像你的心裡 有很大的我慢心
01:24:09
像是驕慢貢高那個心
01:24:13
玄覺這樣回答祂
01:24:17
說我們的生死的事 可以說是很大
01:24:26
我在想這個生和死 的事情這麼重大
01:24:33
而且無常馬上快就到了
01:24:36
是非常的快
01:24:39
是沒有一定的時間
01:24:41
我站在這裡跟你講話 等一下會死也不知道
01:24:45
今天明天會死也不知道啊
01:24:49
所以我怎麼可以 隨便來拜你為師 對不對
01:24:53
我都還不知道 你內涵什麼樣子
01:24:56
不知道你的德行什麼樣子
01:24:57
你叫我來了之後 就跪下去拜你 那麼簡單
01:25:03
這個也是大搞怪的人
01:25:07
普通人一見到師父 叩一聲 跪下去
01:25:11
就五體投地了
01:25:13
他說生死的事情很大 我不能隨便拜你
01:25:18
那麼現在說這個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是什麼
01:25:23
我們現在來做個解釋
01:25:25
首先來說三千威儀
01:25:2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5:31
大部輔注十一曰
01:25:36
三千威儀約二百五十戒
01:25:43
各有四威儀
01:25:45
合為一千
01:25:48
三世轉為三千威儀
01:25:52
案是 不過鑿說
01:25:56
三千者極言其多也
01:26:01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26:04
辭海這樣說
01:26:06
強詞奪理 謂之鑿
01:26:11
強詞奪理叫做鑿
01:26:13
等於就是勉強去說的 這樣說比較快
01:26:17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6:21
現在佛學大辭典來引 大部輔注的第十一卷
01:26:27
裡面這樣說
01:26:30
三千威儀就是來說
01:26:34
我們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戒
01:26:40
這二百五十戒都有四威儀
01:26:45
四威儀就是行住坐臥
01:26:49
你無論在走路 也要守這二百五十戒
01:26:54
站著你也要守二百五十戒
01:26:57
坐著你也要守二百五十戒
01:26:59
躺著你也要守二百五十戒
01:27:04
所以這二百五十來乘四 合起來剛好一千
01:27:12
三世就是 過去 未來 現在
01:27:17
將一千再來乘三 變做三千威儀
01:27:23
但是這個不過是勉強說的
01:27:27
好比說用這樣說 你聽得比較懂 勉強說的
01:27:32
事實三千是說很多意思
01:27:37
很多很多的規矩
01:27:39
在這個戒律上 沒記載 記載不到的
01:27:44
還有很多的規矩
01:27:46
這樣說比較快
01:27:50
那麼八萬細行呢
01:27:52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1:27:57
八萬細行
01:27:59
行住坐臥之四威儀 各有二百五十戒
01:28:07
共為一千
01:28:10
對於攝律儀戒 等之三聚戒而為三千
01:28:17
又對於殺盜婬
01:28:21
兩舌 惡口 妄言 綺語之身口
01:28:27
七支而為二萬一千
01:28:31
又配於貪瞋痴之三毒 及等分之四煩惱
01:28:39
則為八萬四千
01:28:42
是即八萬四千之律儀
01:28:46
今言八萬者 僅舉其大數而言耳
01:28:53
這裡面有這個注解 我們先做個說明
01:29:00
注解第一
01:29:0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9:04
攝律儀戒 三聚淨戒之一
01:29:09
攝律儀戒就是 三聚淨戒的其中一個
01:29:1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9:17
三聚淨戒
01:29:19
三聚之戒法 無垢清淨故云淨
01:29:24
同次項三聚戒
01:29:28
現在三聚淨戒
01:29:31
等於就是三聚戒法 的無垢清淨戒
01:29:38
所以才叫做淨
01:29:40
因為呢 我們說三聚淨戒
01:29:44
我們看下面這個三聚戒
01:29:48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9:52
三聚戒
01:29:53
一 攝律儀戒
01:29:56
受持五 八 十 具等 一切之戒律者
01:30:06
二 攝善法戒
01:30:12
以修一切善法為戒者
01:30:15
三 攝眾生戒
01:30:17
又云饒益有情戒
01:30:20
以饒益一切眾生為戒者
01:30:23
此三者積聚 故云三聚
01:30:28
戒有大小
01:30:30
三聚戒為道俗通行之戒
01:30:33
即大乘之菩薩 無論在家 出家皆受之也
01:30:40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0:44
三聚戒 第一就是攝律儀戒
01:30:49
就是我們來受持五戒
01:30:52
或是八戒 十戒 具足戒等
01:30:56
一切的戒律
01:30:58
第二叫做攝善法戒
01:31:02
就是修一切的善法 來做戒律的
01:31:07
第三就是攝眾生戒
01:31:10
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饒益有情戒
01:31:14
就是眾生愚癡
01:31:16
修行人一切 要原諒他 要寬恕他
01:31:23
不要說來責罵
01:31:27
這三樣來積聚
01:31:30
所以才叫做三聚
01:31:33
戒有大乘戒 小乘戒
01:31:37
若說這個三聚戒 無論是出家人 在家的人
01:31:43
都通行的戒律
01:31:44
就是大乘會修 菩薩行的人
01:31:48
不管你是 在家 出家都通行
01:31:52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1:56
四煩惱 又云四惑
01:31:59
於第七末那識
01:32:01
常桓相應 之四種根本煩惱也
01:32:07
一我痴即無明
01:32:09
二我見即我執
01:32:12
三我慢即倨傲
01:32:15
四我愛即我貪
01:32:18
佛學大辭典說
01:32:20
四煩惱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四惑
01:32:23
就是我們人的 第七識的末那識
01:32:28
時常就來相應
01:32:30
好比說這個第七 末那識降到第六識
01:32:35
有四種根本的煩惱
01:32:38
第一 就是我痴 就是等於是沒智慧
01:32:42
無明就是沒智慧
01:32:44
第二 就是我見 就是我執
01:32:47
第三 就是我慢 等於是驕傲 不禮讓人
01:32:53
第四 就是我愛 就是貪慾之心
01:32:58
所以現在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3:02
八萬細行
01:33:05
就是我們 行住坐臥這四威儀
01:33:10
總共有二百五十戒
01:33:14
共計剛好一千
01:33:16
對於攝律儀戒等 這三聚戒合起來是三千
01:33:24
又對於殺盜婬 就是我們身體的三惡
01:33:31
兩舌 惡口 妄言 綺語 就是我們嘴巴的四惡
01:33:36
和這個身口 合起來這七個惡
01:33:42
剛好兩萬一千
01:33:44
又配貪瞋痴的三毒等
01:33:49
分成四煩惱 合起來剛好八萬四千
01:33:55
就是八萬四千的律儀
01:33:58
現在說八萬是什麼
01:34:00
說八萬就是說大數
01:34:03
那個零星的扣掉
01:34:05
所以若說真正的修行人 一點缺點也不行
01:34:12
可以說做什麼都要很注意
01:34:16
我們下午說來到這裡 時間性的問題
01:34:23
對於這個八萬四千 因為再說也是又反複
01:34:29
所以省略沒注解
01:34:31
等到下期我們 再來詳細來說這個下文
01:34:37
就說到這裡結束
01:34:40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34:44
我們現在來翻七十二頁
01:34:52
第七行
01:34:55
後面倒數醒來第七個字
01:34:59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35:02
師曰
01:35:04
何不體取無生
01:35:09
了無速乎
01:35:12
曰體即無生
01:35:16
了本無速
01:35:20
現在在惠能六祖 和這個玄覺禪師
01:35:27
兩人問答的中間
01:35:31
惠能六祖反問玄覺禪師
01:35:35
說你既然明白生死 是一件大事情
01:35:43
你為什麼不去體會 求證這個無生無死的真理
01:35:53
來了解這個無常迅速 唯一的途徑
01:36:01
玄覺禪師聽到這句話 即時就回答
01:36:07
假使有辦法 來體認自性本無生死
01:36:15
了結這個生死的本源
01:36:18
這個生死也沒什麼 慢和快可以說的
01:36:28
我們體即無生 這個無生是什麼
01:36:31
無生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01:36:35
簡單說無生
01:36:38
我們現在看 佛學辭典一個解釋
01:36:42
涅槃之真理無生滅
01:36:47
故云無生
01:36:50
因而觀無生之理 以破生滅之煩惱也
01:36:57
佛學辭典說涅槃的真理
01:37:00
是無生滅
01:37:02
無生滅 有時候說無生無滅
01:37:06
有時候說不生不滅
01:37:09
簡單說就是說無生
01:37:12
所以我們中國的文 很愛簡略
01:37:16
所以有時候 看經典就要注意
01:37:21
因為這樣你現在 來看不生不滅的理
01:37:26
來破有生有滅的煩惱
01:37:30
所以無生等於是不生不滅
01:37:36
由惠能六祖和玄覺和尚 他們兩個人的問答
01:37:44
我們就知道 假使你若有辦法看出本性
01:37:50
生就生 死就死
01:37:54
對於生死兩字看破
01:37:57
生和死也沒什麼慢 也沒什麼快可以好說的
01:38:05
所以孔子才說一句話
01:38:08
朝聞道 夕死可矣
01:38:13
但是孔子說這句 朝聞道 夕死可矣
01:38:16
有的會解釋錯誤
01:38:18
早上聽到道理 晚上死掉也沒關係
01:38:22
若這樣就錯誤了
01:38:25
假使說早上聽到道理 晚上死掉沒關係
01:38:30
不然現在道理聽一聽 明天就可以死了
01:38:35
因為問題就是 在朝聞道這個聞字
01:38:42
一般都讀作聞
01:38:44
聞是聽 耳朵聽
01:38:47
但是現在讀作聞
01:38:49
這個聞就是達
01:38:51
就像佛家所說的 達彼岸的意思
01:38:57
我們現在來看 孔子這段文來做參考
01:39:02
不然我們現在 看論語里仁第四篇
01:39:07
子曰 朝聞道 夕死可矣
01:39:12
這段文 呂純陽祖師這樣解釋
01:39:17
朝 晨也
01:39:20
聞 音問 達也
01:39:24
聞道 則佛家所謂達到彼岸也
01:39:30
夕 暮也
01:39:32
言晨能達到彼岸 暮死亦無憾矣
01:39:40
對本文裡面有兩個注解 我們來做一個說明
01:39:47
注解第一 康熙字典這樣說
01:39:51
聞 音問 所至也
01:39:56
詩小雅 聲聞于天
01:40:04
康熙字典說 現在這個字音讀作問
01:40:08
所至 所至等於 和達到意思一樣
01:40:14
所以在這個詩經 的小雅篇裡面說
01:40:19
聲聞你若讀作聲「聞」 就變成佛教的羅漢果
01:40:26
現在不能讀作聲「聞」
01:40:29
聲聞等於是聲音達到
01:40:32
這個聲音達到天上
01:40:36
這個現在讀作問
01:40:39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40:42
凡夫生死之境界 譬如此岸
01:40:53
見證正果得涅槃 譬之彼岸
01:40:58
辭海說凡夫 在生死輪迴的境界
01:41:03
將它譬如在這邊岸
01:41:06
我們若見證果 了脫出生死
01:41:10
得到這個不生不滅
01:41:12
這個譬如叫做那邊岸
01:41:16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41:20
現在這個字 朝就是早上
01:41:27
晨等於就是太陽昇起
01:41:31
這個字音讀作問
01:41:33
聞就是達
01:41:35
聞道等於是佛教 所說的達到彼岸的意思
01:41:41
夕就是暮
01:41:43
暮就是太陽快要下山
01:41:46
就是說早上 你有辦法達到那邊岸
01:41:50
我晚上死也沒遺憾 這個意思在那裡
01:41:55
所以有時候我們念經書
01:41:59
這個字要很注意
01:42:02
就像六祖壇經裡面說
01:42:04
度字雖一 用處不同
01:42:08
度是一個字 不過用的地方不同
01:42:13
道理就完全都不一樣了
01:42:18
我們對於這個聞字 可以解釋很多種
01:42:26
譬如說我們一種聲音 聽到耳朵進來
01:42:31
這也叫做聞
01:42:34
不過我們現在鼻子 聞到一種味道也叫做聞
01:42:39
我們現在說聞香
01:42:41
聞香不是聽到香
01:42:44
是聞到香味
01:42:47
譬如說我們 人的知識也叫做聞
01:42:51
所以論語裡面說友多聞
01:42:54
友多聞就是說 朋友很有知識
01:42:59
若有一個新的消息 也是叫做聞
01:43:05
叫做新聞 新的消息
01:43:10
而且這個聞 我們人的姓
01:43:14
也叫作聞
01:43:16
在封神榜裡面 有一個聞太師
01:43:19
那就姓聞
01:43:22
但是現在音讀作問
01:43:24
這個問也可以解釋作名譽
01:43:28
我們說聞人
01:43:30
聞人就是說 真正有名聲的人
01:43:35
但是現在這個聞 也可以當作問答的問
01:43:41
可以通用
01:43:42
現在你若去看辭典裡面
01:43:46
詳細你看了就知道
01:43:48
但是現在這個聞 也可以解釋成達
01:43:52
就像康熙字典說 所至也 這個意思
01:43:57
你假使說這個字 若強制解作聞 聽這樣說
01:44:03
這樣有時候 讀這個經書的錯誤很多
01:44:07
我們來看莊子天運篇 裡面一句話
01:44:12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 而不聞道
01:44:24
現在這個字 不能讀作有 讀作又
01:44:28
說孔子年紀五十又多一歲
01:44:34
等於就是五十一歲
01:44:36
孔子到五十一歲還沒見性
01:44:42
你若說聽到道 這樣就不對了
01:44:46
孔子可以說 到三十多歲而已
01:44:51
學生就已經很多了
01:44:52
他就在傳道了
01:44:55
假使他沒聽到道 他要怎麼傳道
01:44:58
要怎麼教學
01:45:01
是說還沒見性
01:45:04
孔子他 到了五十一歲還沒見性
01:45:08
在太平御覽裡面這樣說
01:45:12
孔子曰 丘少而好學 晚而聞道 此以博矣
01:45:21
現在這個字 你不能讀作丘
01:45:24
這是孔子的名字
01:45:26
我們儒家的人 因為尊重聖人
01:45:31
所以每讀到這個字 都要讀作某
01:45:34
某這是一種尊重的話
01:45:38
孔子這樣說
01:45:40
說我年輕時很好學
01:45:44
活到老 晚就是老
01:45:48
人家說晚年 就是已經年紀大了
01:45:51
五十歲就是剛半百
01:45:53
年過半百
01:45:56
半百就已經老了
01:45:59
他說我活到老 才看出本性
01:46:05
你若說活到老 才聽到道這樣就不合了
01:46:09
活到老才看出本性
01:46:12
所以我才博學這樣說
01:46:16
那麼現在看到這個文 也有人曾向我反應
01:46:21
老師你會侮辱聖人嗎
01:46:23
我說為什麼侮辱聖人
01:46:26
你說孔子到五十一歲 還沒見性
01:46:31
若這樣孔子年輕的時候 學生就那麼多
01:46:35
就周遊列國
01:46:39
你說沒見性 這樣會不會合
01:46:42
諸位 教書不一定見性
01:46:48
傳道也不一定見性
01:46:52
老師今年八十 我還沒見性
01:46:58
我講道四十幾年了
01:46:59
對不對
01:47:02
到見性的人 無所不知
01:47:05
見性之後 就好比像佛祖說漏盡通
01:47:10
見性的人 你問他道理他不會卡住
01:47:14
每問什麼問題 他都有辦法回答你
01:47:17
才可以說見性
01:47:19
所以孔子呢
01:47:21
他到五十一歲去見老子
01:47:26
之後才見性
01:47:29
所以後來有人說老子 就是孔子的師父這樣說
01:47:38
這是在我們莊子天運篇 裡面就有說起
01:47:42
現在來引 莊子天運篇這句話
01:47:48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
01:47:52
而不聞道
01:47:55
乃見老聃
01:47:58
問答長 略
01:48:01
孔子見老聃歸
01:48:04
三日不談
01:48:07
弟子問曰
01:48:08
夫子見老聃歸
01:48:12
亦將何規哉
01:48:14
孔子曰
01:48:16
吾乃於今是乎見龍
01:48:20
龍合而成體 散而成章
01:48:24
乘雲氣而養乎陰陽
01:48:28
予口張而不能嗋
01:48:33
予又何規老聃哉
01:48:36
這裡面有四個註解 首先做說明
01:48:40
註解第一 莊子註解裡面這樣說
01:48:45
不聞道者 不達到見性之謂
01:48:51
莊子註解裡面說 不聞道是什麼
01:48:54
就是還沒達到見性的意思
01:48:58
註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49:01
以法正人亦曰規
01:49:05
辭海說用這個道理
01:49:07
來糾正人也可以叫做規
01:49:12
註解第三 莊子註解這樣說
01:49:16
養 翔古通
01:49:20
這個字現在讀作翔
01:49:22
這個養和這個翔古代通用
01:49:25
翔是什麼
01:49:27
在天上飛翔回旋 這個就叫做翔
01:49:31
註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1:49:34
嗋 合也
01:49:35
嗋就是合起來
01:49:38
現在說莊子天運篇
01:49:43
它說孔子行年五十有一 而不聞道
01:49:48
這剛才有說過了
01:49:51
因為剛才 只有引這一句而已
01:49:54
它說孔子到五十一歲 還沒見性就這樣來見老子
01:50:01
老聃就是老子
01:50:03
現在問答很長省略
01:50:07
你詳細再去看莊子就好
01:50:10
孔子見老子回來之後 三天沒上課
01:50:18
他本來在教學生啊 三天沒上課
01:50:22
整天靜靜的 都不說話
01:50:26
一些徒弟感到奇怪
01:50:28
老師這三天 怎麼都沒上課 靜靜的
01:50:33
就問他
01:50:35
老師你今天看老子回來
01:50:40
對於老子說的話 你有什麼要糾正的
01:50:45
孔子這樣說
01:50:48
我今天看到一條龍
01:50:53
這條龍若合起來 成為一個本體
01:51:01
若把它散開 就很模糊看不清楚
01:51:06
他來乘這個雲的氣 在陰陽的中間
01:51:13
這樣翻來覆去地轉
01:51:17
予就是我
01:51:19
我嘴巴啊 一張開 沒辦法合起來
01:51:23
所以一個人 若好比一種嚇到 啊
01:51:26
嘴巴一張開 沒辦法合起來
01:51:29
說我又有什麼資格 來糾正老子這個人
01:51:37
這樣你就知道說
01:51:38
真正孔子 五十一歲還沒有見性
01:51:43
但是也還有一些 儒家的人不服
01:51:49
他說這個莊子是什麼
01:51:51
莊子是道家
01:51:54
老子也是道家
01:51:58
他來稱譽 讚揚他的祖師 將孔子給壓下去
01:52:06
這樣我不服氣這樣說
01:52:10
你也要孔子本人說的
01:52:13
說他五十歲還沒見性
01:52:15
他本人說的 我才要相信
01:52:19
你若不相信 四書是我們儒家的書
01:52:27
若是四書裡面說的話 你若還不相信
01:52:31
那就沒辦法了
01:52:33
我們來看論語為政 第二篇裡面一句話
01:52:38
子曰 吾十有五志於學
01:52:46
三十而立
01:52:49
四十而不惑
01:52:52
五十而知天命
01:52:55
六十而耳順
01:52:57
七十而從心所欲
01:53:02
對於這個天命先做注解
01:53:04
中庸這樣說
01:53:06
天命之謂性
01:53:08
率性之謂道
01:53:10
修道之謂教
01:53:14
中庸說什麼叫做天命
01:53:17
天命就是我們的本性啊
01:53:21
率性就是照我們 這個本性這條路去走
01:53:27
我們若照本性 這條路去走就是道啊
01:53:32
你要道…怕你不知道啊
01:53:35
不知道怎麼辦 修道就是教啊
01:53:40
這樣你就知道天命 就是我們的本性
01:53:45
所以孔子為政第二篇說
01:53:48
孔子自己說的
01:53:51
說我十五歲立志學道
01:53:57
孔子十五歲 就立志要學道
01:54:01
到三十歲他就教書了
01:54:04
三十而立 到三十歲 他就建立自己的道
01:54:10
那時候就出來在教書了
01:54:15
到四十歲 他就不迷惑了
01:54:21
在三十歲到四十歲 這個中間他還有迷惑
01:54:26
有人說就在講道 怎麼還會有迷惑
01:54:30
你以為講道就沒有迷惑
01:54:33
當今講道的人千千萬萬
01:54:39
找幾個真正沒有迷惑的人
01:54:44
台上在說人家
01:54:45
台下讓人家說的 也一大堆啦
01:54:47
我敢說這樣
01:54:50
所以孔子就到四十歲 才沒有迷惑
01:54:56
到五十歲才看出本性 才知道本性
01:55:00
這樣莊子說 到五十一歲見性
01:55:04
這樣有妄言沒有妄言 你再去研究
01:55:08
孔子自己說的 五十而知天命
01:55:12
到六十歲耳朵就順了
01:55:15
為什麼順
01:55:17
你罵我也沒關係啊
01:55:19
你誇讚我也一樣啊
01:55:21
什麼事情我耳朵 不會去逆耳
01:55:26
都順耳不會去逆耳
01:55:30
到七十歲從心所欲
01:55:33
七十歲之後
01:55:34
他就可以達到無所住心
01:55:38
做什麼事情 一點也不會做錯
01:55:41
所以最後一句說不踰矩
01:55:44
絕對不會犯規矩
01:55:47
這樣你就知道說 孔子到五十一歲才見性
01:55:52
這樣老師說的話 就沒有妄言
01:55:57
我們下午說到這裡
01:56:00
時間的關係 就暫且告一段落
01:56:04
下文等到下期 我們再來分解
六祖法寶壇經
66/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71
0233aaa2-a475-4a80-948c-c9aa05c18224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