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教宗派概論1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教宗派概論18
4891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9年10月0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3:01
點卯
00:03:04
舊時官員點驗書役
00:03:10
曰點卯
00:03:13
其名冊因名曰卯冊
00:03:19
參閱應卯條
00:03:23
辭海說 點卯
00:03:25
是古代時當官的人
00:03:30
要來點名
00:03:34
看這些文武官員
00:03:36
有人缺席嗎
00:03:39
這個叫做點卯
00:03:42
點卯有名冊
00:03:44
好比說這個機關有多少官
00:03:52
有那個名冊
00:03:53
這個名冊叫做卯冊
00:03:57
現在參考印卯這個條目
00:04:03
辭海這樣說
00:04:04
應卯官署列於卯刻始事
00:04:11
吏役皆須按時赴署
00:04:16
以應本官點驗
00:04:20
謂即應卯
00:04:23
辭海說 應卯
00:04:25
是官廳例行
00:04:29
在卯時的時候
00:04:32
開始要辦公
00:04:35
所有的文武官員
00:04:37
都要照這個時間
00:04:40
來到辦公室
00:04:44
來應著機關的主管來點名
00:04:50
這個叫應卯
00:04:53
辭彙說 應卯
00:04:56
舊時差役
00:04:59
一早向官事報到
00:05:02
古時的官廳裏
00:05:05
點名都在卯時開始
00:05:09
故點名叫點卯
00:05:12
應名叫做應卯
00:05:15
辭彙說 應卯
00:05:17
是古代時當官的人
00:05:22
早上就要在辦公的地方報到
00:05:31
古代時官廳的裡面
00:05:35
點名都是在卯時
00:05:38
卯時就是 五點到七點的中間
00:05:42
就開始
00:05:43
所以點名叫做點卯
00:05:48
應名叫做應卯
00:05:50
好比說主管機關要點名
00:05:55
李瑞烈
00:05:56
這樣叫做點卯
00:05:59
我現在聽到喊我的名字
00:06:00
右 這個叫應卯
00:06:03
應聲就對了
00:06:05
點卯就是
00:06:06
機關的主管跟你點名
00:06:09
應卯就是我們應聲
00:06:11
所以都是五點就要上班
00:06:15
所以古時候上班
00:06:17
不像現在
00:06:19
八點半九點才在上班
00:06:23
沒那麼好命
00:06:27
天台宗的六祖 就是到這結束
00:06:31
現在繼續要來講
00:06:33
天台宗的第七祖
00:06:3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6:38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06:44
慧威 唐代僧
00:06:48
乃天台宗第七祖
00:06:51
又稱惠威
00:06:55
婺州東陽人俗姓劉
00:07:01
幼年出家受具足戒
00:07:05
後禮謁縉雲之智威
00:07:11
研習天台之學
00:07:14
頓悟而三觀之法
00:07:17
時人遂以小威呼之
00:07:22
初居京師天宮寺時
00:07:26
世人稱為天宮尊者
00:07:30
後歸東陽山居絕人事
00:07:35
而登門求道之士
00:07:39
仍不絕於途
00:07:42
唐高宗時
00:07:45
與智威同為 朝散大夫四大師
00:07:50
於唐玄宗開元元年示寂
00:07:56
世壽八十
00:07:58
左溪尊者 玄朗為其嗣法弟子
00:08:04
諡號全真尊者
00:08:08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08:11
慧威是公元六百三十四年
00:08:16
至七百十三年間的人
00:08:20
是唐朝時代的出家人
00:08:23
就是天台宗的第七祖
00:08:28
但是也有人講第六祖
00:08:31
為什麼七祖有時說第六祖
00:08:34
因為天台宗的初祖
00:08:37
是禪宗的祖師龍樹菩薩
00:08:43
所以有的天台宗的人
00:08:46
禪宗的祖師拿來當初祖
00:08:49
好像感覺怪怪的
00:08:52
所以把龍樹菩薩除名
00:08:57
將二祖拿來當初祖
00:09:00
所以升一級變六祖
00:09:03
又稱呼惠威
00:09:07
慧有時寫這字(慧) 有時寫這字(惠)
00:09:11
像惠能也一樣
00:09:13
慧能有時也寫這字(慧) 有時寫這字(惠)
00:09:18
是婺州東陽的人
00:09:21
是浙江省的人
00:09:23
他的俗姓姓劉
00:09:26
小孩時就出家受具足戒
00:09:32
後來拜縉雲的智威
00:09:36
研究天台宗的學說
00:09:41
頓悟到三觀的法
00:09:44
當時的人稱呼為小威
00:09:49
因為他師父叫做大威
00:09:53
起初住在 京城天宮寺的時候
00:10:00
世間人稱呼為天宮尊者
00:10:06
後來回去東陽
00:10:09
在山上隱居不管俗事
00:10:16
但是去山上求道的人
00:10:20
可說是非常多
00:10:23
在唐朝高宗的時候
00:10:26
跟智威一樣
00:10:28
封為朝散大夫四大師
00:10:32
這朝散大夫上期講完了
00:10:37
但是四大師 等下再補充解釋
00:10:42
在唐朝玄宗開元元年
00:10:47
公元七百十三年示寂
00:10:50
示寂等於 就是世間一般叫做死
00:10:54
壽命活了八十歲
00:10:57
左溪尊者玄朗
00:11:01
就是得到衣缽的徒弟
00:11:04
後來的第八祖
00:11:06
他的封號叫做全真尊者
00:11:12
現在來看四大師的解釋
00:11:1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1:19
四大師
00:11:20
為唐朝所頒贈之高僧德號
00:11:26
以唐太宗貞觀二十年七月
00:11:33
曾將此一德號
00:11:36
頒予天台宗六祖智威
00:11:39
並封以朝散大夫之官爵
00:11:44
唐高宗時
00:11:47
亦曾頒敕惠威為四大師
00:11:52
亦封為朝散大夫之官爵
00:11:57
以此因緣時人乃將
00:12:01
智威大師及惠威大師
00:12:05
並稱為二威法師
00:12:08
佛祖統紀卷三十九曰
00:12:12
詔智威禪師
00:12:15
補四大師朝散大夫
00:12:19
現在佛光大辭典 裡面這樣說
00:12:23
四大師
00:12:25
是唐朝所賞賜高僧的德號
00:12:32
在唐朝太宗貞觀二十年
00:12:36
就是公元 六百四十六年七月
00:12:41
他將這個德號
00:12:43
就是四大師這個號
00:12:46
來頒賜給 天台宗的第六祖智威
00:12:51
而且封他為 朝散大夫這個官爵
00:12:56
這前面我們已經有講過了
00:13:00
在唐朝高宗的時候
00:13:03
一樣也將 四大師這個號封給惠威
00:13:13
而且還封為朝散大夫的官
00:13:18
因為這個因緣
00:13:20
當時的人
00:13:23
將智威大師跟惠威大師
00:13:27
二個合起來 稱呼為二威法師
00:13:32
在佛祖統記這本書
00:13:36
第三十九卷裡面一句話
00:13:39
詔到智威禪師
00:13:42
來提補四大師朝散大夫
00:13:48
所以四大師 等於就是一種封號
00:13:51
朝散大夫是一種官的名字
00:13:57
對於第七祖
00:14:01
講到這裡告一段落
00:14:08
接下去對於第八祖
00:14:12
明天再來解釋
00:14:15
解釋天台宗的第八祖
00:14:18
今晚只有講到這為止
00:14:20
道德歌剩三回唱完再結束
00:14:23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14:29
我們這次談到
00:14:33
佛教宗派概論
00:14:36
說到天台宗
00:14:39
天台宗有歷代祖師
00:14:43
我們昨天講到第七祖
00:14:46
今晚來講第八祖
00:14:49
來作一個參考
00:14:51
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4:54
現在來看
00:14:57
佛光大辭典前半段解釋
00:15:02
玄朗 唐代僧
00:15:06
乃天台宗第八祖
00:15:11
婺州烏傷縣人
00:15:16
一作東陽人
00:15:19
俗姓傅 傅大士之六代孫
00:15:26
字慧明 號左溪
00:15:31
九歲出家
00:15:34
武后如意元年
00:15:36
二十歲
00:15:38
蒙敕住東陽清泰寺
00:15:43
因就光州岸律師受具足戒
00:15:49
從學律儀經論
00:15:52
曾至會稽妙喜寺
00:15:56
與印宗禪師研學禪要
00:16:01
聞天台宗
00:16:04
可清眾滯而趣一理
00:16:09
因詣東陽天宮寺
00:16:14
從慧威學法華經等
00:16:19
復依恭禪師修習止觀
00:16:26
又涉獵儒書兼好道宗
00:16:31
而自以止觀
00:16:33
為入道安心之要
00:16:39
裡面一個註解先做說明
00:16:4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6:47
一理謂諸法皆同於一理
00:16:51
則宇宙一切諸理
00:16:54
無始無終
00:16:56
不增不減
00:16:58
同一平等
00:17:00
故稱一理
00:17:02
佛光大辭典說
00:17:04
一理指所有的法
00:17:08
都出於同一個道理
00:17:11
所以在宇宙所有一切的理
00:17:15
是沒開始沒結尾
00:17:18
不多不少
00:17:20
同一個平等的道理
00:17:23
所以才叫一理
00:17:26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7:33
他說這個玄朗 是在公元六百七十三年
00:17:40
至七百五十四年間的人
00:17:44
唐代時候的出家人
00:17:48
也是天台宗的第八祖
00:17:52
是婺州烏傷縣的人
00:17:58
烏傷縣就是 現在的浙江義烏的地方
00:18:05
但是也有人說
00:18:06
他是東陽的人
00:18:08
東陽也是浙江
00:18:11
他的俗姓 姓傅
00:18:14
但一般方語唸傅
00:18:19
正音唸傅
00:18:22
俗姓是姓傅
00:18:24
是傅大士第六代的孫子
00:18:29
他的字號叫慧明
00:18:33
他的道號叫左溪
00:18:37
九歲的時候就出家
00:18:40
武則天如意元年
00:18:44
公元六百九十二年
00:18:47
剛好二十歲
00:18:50
住在東陽的清泰寺
00:18:54
來拜光州岸律師
00:19:00
在那受具足戒
00:19:04
在清泰寺來學 律宗的道理和經論
00:19:12
後來來到會稽妙喜寺
00:19:16
跟隨印宗禪師
00:19:19
研究禪的道理
00:19:24
聽到天台宗
00:19:27
有辦法清除所有的煩惱
00:19:31
走向這個一理
00:19:34
因此才來東陽天宮寺
00:19:38
跟隨慧威學法華經等
00:19:44
後來再跟隨 禪宗的恭禪師學止觀
00:19:50
止觀就是
00:19:53
止就是禪定
00:19:55
觀就是智慧
00:19:56
來學禪定智慧
00:20:00
又來學什麼
00:20:02
學一些孔子的學說
00:20:05
儒詩就是孔子的學說
00:20:07
又再學什麼
00:20:09
學這個道宗
00:20:10
就是道教道學的宗旨
00:20:14
等於他一個人
00:20:17
儒道釋三教的理都有研究
00:20:20
而且佛教禪宗律宗
00:20:23
他也全都有研究
00:20:25
天台宗他也有研究
00:20:29
他再將止觀來當入道
00:20:34
來平定 我們的心的主要工作
00:20:41
這是玄朗第八祖
00:20:45
前半段的史蹟
00:20:49
現在來看第二段的解釋
00:20:52
現在來看
00:20:54
第八祖玄朗史蹟的後半段
00:21:0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1:04
玄朗晚年因好山林
00:21:09
厭人寰而隱居 婺州浦陽縣左溪巖
00:21:19
常隨僅十八僧物
00:21:23
復行十二頭陀行
00:21:28
麻衣蔬食達三十餘年
00:21:33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
00:21:38
應婺州刺史王正容之請
00:21:43
暫居城下尋以疾辭還山
00:21:49
平日誨人不倦頗勤講學
00:21:55
天台教法由斯轉盛
00:22:02
門下有興天台宗之湛然等
00:22:08
玄宗天寶十三年示寂
00:22:12
世壽八十二
00:22:18
對於玄朗史蹟
00:22:25
現在來作一個詳細的解釋
00:22:36
玄朗年老時
00:22:41
晚年就是老
00:22:42
老年因為愛清靜
00:22:46
所以住在山上
00:22:48
他討厭世俗的事情
00:22:53
所以就隱居在 婺州的浦陽縣左溪巖
00:23:00
他身邊時常
00:23:03
帶十八樣的東西
00:23:08
僅就是只有
00:23:10
沒有其他價值的東西
00:23:13
他隨身只有 帶十八樣的東西
00:23:18
後來他就行十二頭陀行
00:23:23
十二頭陀行是種苦修的
00:23:27
麻衣蔬食達三十餘年
00:23:36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時候
00:23:44
他這十二頭陀行
00:23:47
不是普通人有辦法修的
00:23:49
現在註解你看就知道
00:23:52
什麼叫麻衣
00:23:54
麻衣就是粗布衣吃糙米飯
00:23:59
經過三十多年
00:24:03
在唐朝玄宗開元十六年
00:24:06
是公元七百二十八年
00:24:11
應著婺州刺史
00:24:15
以前講刺史
00:24:17
等於是州長
00:24:20
現在講省長
00:24:23
王正容的聘請下
00:24:25
暫時住在城下
00:24:28
後來他住城市住不習慣
00:24:32
就這樣生病又回去山上
00:24:36
平時他教化眾生都不倦怠
00:24:46
他認真來教天台的教法
00:24:53
就這樣轉盛天台宗
00:25:00
他的徒弟來中興天台宗
00:25:07
有一個叫做湛然
00:25:08
就是後來等於就是第九祖
00:25:14
在玄宗天寶十三年
00:25:19
公元七百五十四年來皈天
00:25:24
等於是過世
00:25:25
壽命八十二歲
00:25:31
玄朗全身只有
00:25:35
帶十八樣的東西
00:25:38
修十二頭陀行
00:25:42
現在讓你先了解
00:25:43
這十八樣的東西 是什麼東西
00:25:46
這十八樣的東西
00:25:48
不是很有價值的東西
00:25:5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5:54
十八物
00:25:57
指大乘比丘遊行諸方
00:26:01
托缽乞食時
00:26:04
身常攜行之十八種物
00:26:09
一楊枝
00:26:11
即齒木乃除臭之具
00:26:17
二澡豆
00:26:19
即用以洗淨 穢手之大豆小豆
00:26:27
三三衣
00:26:30
四瓶
00:26:32
即盛裝飲用水之容器
00:26:37
五缽 即食器
00:26:40
六座具
00:26:42
乃坐臥時敷於 地上或床上之布
00:26:48
七錫杖
00:26:50
乃頭部附鐶之杖
00:26:55
八香爐
00:26:57
九漉水囊
00:27:00
十手巾
00:27:02
十一刀子
00:27:04
即剃髮剪指甲
00:27:08
裁衣等所用之小刀
00:27:14
十二火燧
00:27:16
乃打火之道具
00:27:20
十三鑷子
00:27:22
用以拔除鼻毛之物
00:27:27
十四繩牀
00:27:31
乃繩製之牀
00:27:33
十五經 即經卷
00:27:37
十六律 即戒本
00:27:41
十七佛像
00:27:43
十八菩薩像
00:27:45
此十八種物為 大乘比丘所應護持者
00:27:52
若虧其一則犯輕垢罪
00:27:58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8:03
說十八樣東西
00:28:07
是指大乘的出家人
00:28:12
外出放在身邊的東西
00:28:21
要來托缽乞食
00:28:25
他的身邊 一定要帶這十八樣
00:28:30
第一就是楊枝
00:28:33
楊枝另外一個名字叫齒木
00:28:38
就是要來除臭的工具
00:28:42
楊枝等於是現在的牙刷
00:28:47
要刷牙啊
00:28:49
以前沒有這麼方便用牙刷
00:28:54
都用楊柳的枝幹捶破
00:28:59
細細的來刷牙
00:29:03
第二就是澡豆
00:29:06
有的叫澡豆
00:29:10
就是洗淨髒手的大豆小豆
00:29:15
豆子可以洗東西嗎
00:29:20
澡豆等於現在的肥皂
00:29:23
豆粉很好你知道嗎
00:29:26
我家裡碗筷若油
00:29:31
我沒用沙拉脫
00:29:35
拿豆粉來洗
00:29:37
澀澀的很乾淨
00:29:40
大豆小豆你把它捶破
00:29:44
好比像肥皂可以洗
00:29:48
第三就是三衣
00:29:53
大衣就是什麼
00:29:54
就是禮服等於袈裟
00:29:58
要拜佛祖
00:30:00
或是要接客時穿的大衣
00:30:04
上衣就是上面的衣服
00:30:07
內衣就是裡面的衣服
00:30:09
一定要有三種的衣服
00:30:12
內衣外衣跟禮服
00:30:17
第四就是瓶
00:30:19
就是要來裝喝水的容器
00:30:24
等於現在的水瓶
00:30:27
也可說水壺
00:30:30
第五就是缽
00:30:32
這個缽就是現在的碗公
00:30:35
在裝吃的東西
00:30:38
裝飯裝菜要吃的工具
00:30:42
這個缽
00:30:43
我以前都有送你們了
00:30:46
第六座具
00:30:49
就是要坐要睡的時候
00:30:53
舖在地板
00:30:54
或舖在床上的那塊布
00:30:58
一塊布
00:30:59
若有床就舖在床上
00:31:03
若沒有床就舖在地下
00:31:05
看要坐還是要睡
00:31:08
第七就是錫杖
00:31:12
錫杖就是一支拐杖
00:31:15
上面有掛一個銅環
00:31:20
搖下去會有聲音
00:31:23
以前要去托缽
00:31:26
人家門關著
00:31:28
就用那支好像信號
00:31:30
跟人求乞的工具
00:31:36
第八就是香爐
00:31:39
因為外出要坐禪
00:31:42
要拜佛一定要有香爐
00:31:46
第九就是漉水囊
00:31:50
就是等於現在的臉盆
00:31:55
你要洗臉
00:31:56
洗身體要用的臉盆
00:32:00
第十就是手巾
00:32:03
等是洗臉洗手洗澡用的
00:32:08
第十一就是刀子
00:32:11
用來剃髮剪指甲
00:32:14
或是補衣服用的小刀
00:32:18
第十二就是火燧
00:32:23
火燧等於 就是現在的打火機
00:32:26
也可以說火柴
00:32:28
有時候若 要起火沒這個不行
00:32:32
以前大多數都是用白石頭
00:32:36
就是打火用的道具
00:32:41
第十三鑷子
00:32:44
等於是夾子
00:32:47
夾子就是鼻毛若太長
00:32:50
要夾鼻毛用的
00:32:54
第十四就是繩子的床
00:32:59
等於是繩子做的床
00:33:02
這若講起來 現在比較沒人用
00:33:06
以前小孩用搖籃
00:33:11
搖籃也是 繩子一縫一縫的
00:33:14
若要睡覺就要去樹下
00:33:18
這邊樹綁一個結
00:33:19
那邊樹綁一個結
00:33:21
在上面睡覺
00:33:23
現在也有人在用
00:33:26
等於就是床
00:33:29
外出連床也要帶
00:33:32
第十五就是經
00:33:34
要帶經卷
00:33:37
因為你有空就是要看經
00:33:40
第十六就是律
00:33:43
律就是一種戒律的書
00:33:46
第十七就是佛像
00:33:50
佛祖像很小尊要帶在身
00:33:54
第十八就是菩薩像
00:33:56
看觀世音菩薩
00:33:58
彌勒菩薩
00:33:59
這菩薩像
00:34:01
出門都要帶佛祖帶神明
00:34:05
這十八樣的東西
00:34:08
就是大乘的出家人
00:34:10
應該要戴在身上的
00:34:14
假使這十八樣若少一樣
00:34:17
就犯了罪
00:34:19
輕垢罪就是輕罪
00:34:21
就犯了罪了
00:34:24
以前的高僧很難做
00:34:27
以前的高僧
00:34:28
光揹這些就很重了
00:34:30
你一樣一樣算 很重
00:34:33
你若看電視或電影就知道
00:34:38
像以前三藏取經
00:34:40
後面用個燈籠
00:34:42
就要裝這些東西
00:34:44
好比現在
00:34:46
揹登山袋揹在身上
00:34:51
那根錫杖好像當拐杖
00:34:55
若要翻山越嶺在用的
00:35:00
現在的高僧是在享受的
00:35:03
古代的高僧是苦修的
00:35:06
以前要當一位高僧
00:35:08
是不簡單的
00:35:11
所以你若愈苦修 他的道愈高
00:35:15
若佈道他的道就愈低了
00:35:19
這十八物是 一個出家人出門
00:35:25
一定要帶這十八樣
00:35:26
少一樣都不行
00:35:29
若少一樣就犯罪了
00:35:32
以前出家人是很苦修的
00:35:36
現在的出家人 是很輕鬆修的
00:35:40
現在講十二頭陀行
00:35:43
這個十二頭陀行
00:35:45
若現在出家人
00:35:47
要他修十二頭陀行
00:35:49
沒人要出家
00:35:51
跑到沒半個
00:35:52
我沒有騙你
00:35:55
這十二頭陀行要怎麼修
00:35:57
今晚沒時間
00:35:59
等到明天再來 跟你說十二頭陀行
00:36:02
真的要當一位高僧
00:36:04
修行不是很簡單的
00:36:07
不是吃得肥肥裝得傻傻
00:36:12
頭髮剃的光光
00:36:14
等待施主的緣金
00:36:16
不是這樣
00:36:20
今晚只有講到這裡為止
00:36:22
明天再來講十二頭陀行
00:36:25
我們上期介紹
00:36:29
修大乘法的修行人
00:36:35
隨身戴著十八物
00:36:38
你若苦修的人
00:36:40
就要修十二頭陀行
00:36:43
什麼叫十二頭陀行
00:36:46
今晚來解釋這個問題
00:36:49
現在來看
00:36:50
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0:36:54
十二頭陀行
00:36:57
即修治身心
00:37:02
除淨煩惱塵垢之 十二種梵行
00:37:08
頭陀 修治等意
00:37:15
一在阿蘭若處
00:37:21
即遠離聚落
00:37:24
住空閑寂靜處
00:37:28
二常行乞食
00:37:33
即於所得之食
00:37:36
不生好惡念頭
00:37:40
三次第乞食
00:37:44
即不擇貧富
00:37:47
次第行步乞食
00:37:51
四受一食法
00:37:54
即日僅受一食
00:37:58
以免數食妨礙一心修道
00:38:04
五節量食
00:38:08
即於一食中節制其量
00:38:12
若恣意飲啖
00:38:15
腹滿氣漲
00:38:18
妨損道業
00:38:21
六中後不得飲漿
00:38:26
即過中食後不飲漿
00:38:31
若飲之心生樂著
00:38:36
不能一心修習諸善法
00:38:41
七著弊納衣
00:38:45
若貪新好之衣
00:38:48
則多損道行之追求
00:38:53
八但三衣
00:38:56
但持安陀會
00:39:00
鬱多羅僧
00:39:01
僧伽梨三衣
00:39:05
不多亦不少
00:39:08
九塚間住
00:39:10
即住塚間
00:39:13
見死屍臭爛狼藉火燒鳥啄
00:39:22
修無常苦空之觀
00:39:27
以厭離三界
00:39:30
十樹下止
00:39:34
效佛所行
00:39:37
至樹下思惟求大道
00:39:41
十一露地住
00:39:44
即坐露地
00:39:47
使心明利
00:39:49
以入空定
00:39:52
十二但坐不臥
00:39:55
若安臥
00:39:57
慮諸煩惱賊常伺其便
00:40:03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0:09
修行人若苦修
00:40:12
就是修十二頭陀行
00:40:17
等於就是要 來修治我們的身體
00:40:22
和我們的心
00:40:26
要來去除
00:40:29
清淨煩惱髒污
00:40:34
這十二的梵行
00:40:39
頭陀等於是要來
00:40:42
修養治理那個意思
00:40:50
第一就是在阿蘭若處
00:40:59
這個阿蘭若處
00:41:01
等於就是說離開了都市
00:41:04
聚落就是以前都部落
00:41:07
離開了這個市區
00:41:12
住在偏僻安靜的地方
00:41:19
第二常行乞食
00:41:24
就是我們今天去向人討
00:41:28
化緣所得來的吃的東西
00:41:32
不會生好與壞的念頭
00:41:38
啊 這比較好吃
00:41:40
下次就再來向他化緣
00:41:42
這難吃下次不要來
00:41:44
你不能有那樣的念頭
00:41:49
第三照著步驟要去乞食
00:41:56
不能去選擇窮和富有
00:42:01
這間這麼窮
00:42:04
我以後不要來乞討
00:42:06
這間很有錢
00:42:07
我以後常常來
00:42:09
不能這樣
00:42:11
要按順序一間一間
00:42:14
不能說你窮的就跳過
00:42:19
第四受一食法
00:42:25
等於就是一天吃一餐
00:42:29
吃早餐
00:42:31
不能說吃好幾餐
00:42:34
來妨礙一心修道
00:42:38
就是等於說 八關齋戒就這樣了
00:42:41
過午不食
00:42:43
過中午就沒有吃飯了
00:42:47
第五節量食
00:42:51
就是一天吃一餐的當中
00:42:55
要節制這個量
00:42:58
假使若想我才吃一餐
00:43:00
沒有把他吃飽一點
00:43:02
飲啖
00:43:04
啖就是吃
00:43:06
飲就是飲食
00:43:09
你若吃太飽
00:43:10
我們的氣會脹
00:43:12
整個肚子脹住
00:43:14
肚子若脹著的話修道辛苦
00:43:18
所以才說會 妨礙損害我們的道業
00:43:24
第六中後不得飲漿
00:43:30
就是中午以後
00:43:33
不能吃會飽的東西
00:43:37
喝開水可以
00:43:39
漿就是說 豆漿米漿牛奶果汁
00:43:43
這些都漿
00:43:46
假使你喝會飽的東西
00:43:50
你的心就會 生出那個吃被黏住
00:43:56
你就沒辦法一心
00:43:58
來修這個善法
00:44:02
第七著弊納衣
00:44:07
就要穿一些粗布衣服
00:44:13
假使你若貪新衣好衣
00:44:18
這樣就會 損到你道行的追求
00:44:23
第八只能穿三衣
00:44:30
第一就是內衣
00:44:33
第二就是上衣
00:44:37
第三就是禮服
00:44:39
要拜佛祖
00:44:41
接待客人時穿的衣服
00:44:42
這三種的衣服
00:44:45
只有相互替換
00:44:48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00:44:51
衣服太多你就會選
00:44:55
若太少那套衣服 反而不用換穿到臭掉
00:45:00
第九塚間住
00:45:05
住在墳地
00:45:08
看到死人臭又爛
00:45:12
被火燒鳥來啄
00:45:16
要來修人生無常苦惱
00:45:22
這個空的看法
00:45:26
來討厭離開這三界
00:45:31
因為三界就是六道
00:45:34
這上期講完了
00:45:37
你若六道
00:45:39
這個神和阿修羅是在天
00:45:43
人跟畜牲在人間
00:45:47
餓鬼跟地獄在地
00:45:52
來離開天地人這個三界
00:45:58
第十樹下止
00:46:04
就是學佛祖所做的
00:46:08
來到樹下坐著來想
00:46:13
想到佛祖以前
00:46:16
坐在樹下怎麼去悟道
00:46:20
第十一露地住
00:46:24
就是住在露地
00:46:26
露地就是沒有屋頂
00:46:28
空野草地
00:46:32
讓心明白好壞入在空定
00:46:41
怎樣叫空定
00:46:43
等下再解釋
00:46:46
第十二只有坐沒有躺下去
00:46:53
假使你躺在床很舒服
00:47:01
你就會生出 很多很多的煩惱賊
00:47:05
來打擾你
00:47:07
你若坐著 比較不會空思夢想
00:47:10
若躺下去的話就想東想西
00:47:14
這十二樣都要做
00:47:21
什麼叫做空定
00:47:2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7:28
空定
00:47:30
觀空相之禪定也
00:47:34
空定就是要 來看出空相的禪定
00:47:40
什麼叫做空相
00:47:4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7:46
真空之體相名為空相
00:47:49
般若心經曰諸法空相
00:47:53
不生不滅不垢 不淨不增不減
00:47:59
法藏略疏曰辨此空狀
00:48:04
故云空相或真空體相也
00:48:09
佛學大辭典說
00:48:12
真空本體的相貌
00:48:15
這個名字叫做空相
00:48:18
所以在這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講
00:48:22
諸法空相他不生不滅
00:48:27
不髒不清淨
00:48:29
也不會多也不會少
00:48:33
在法藏略疏說
00:48:36
你有辦法分辨空的形狀
00:48:40
所以才叫做空相
00:48:42
空相等於就是真空的體相
00:48:47
所以你若真正要修苦行
00:48:51
你的身邊就要戴著
00:48:53
昨天所講這個十八物
00:48:55
十八樣的東西
00:48:58
就要修十二頭陀行
00:49:01
才可以叫做苦修
00:49:04
這個第八祖就是講到這
00:49:08
因為晚上已經沒時間
00:49:10
明天還有一天再來談九祖
00:49:14
今晚只有講到這為止
00:49:16
道德歌剩三段唸完再結束
00:49:19
我們這次談到
00:49:21
佛教宗派概論
00:49:22
來說到天台宗
00:49:26
而且對於 天台宗歷代的祖師
00:49:30
我們昨天講到第八祖
00:49:34
今晚就從第九祖的史蹟
00:49:38
來作一個參考
00:49:40
佛光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0:49:43
現在來看
00:49:45
佛光大辭典前半段
00:49:50
湛然唐代僧
00:49:56
天台宗第九祖
00:50:00
常州荊溪人
00:50:04
俗姓戚
00:50:08
家世業儒而獨好佛法
00:50:16
十七歲從金華方巖
00:50:21
又作芳巖受天台止觀
00:50:27
二十歲入左溪玄朗之門
00:50:32
研習天台宗教義
00:50:36
盡得其學
00:50:39
三十八歲
00:50:41
於宜興淨樂寺出家
00:50:46
又至越州從曇一學律
00:50:51
後於吳郡開元寺
00:50:54
講摩訶止觀
00:50:57
玄朗示寂後
00:51:02
師繼其席
00:51:06
以中興天台宗自任
00:51:11
提出無情有性之說
00:51:16
主張木石等無情之物
00:51:20
亦有佛性
00:51:23
發展天台教義
00:51:26
歷住蘭陵清涼諸剎
00:51:31
所至之處
00:51:33
四眾景從
00:51:36
德譽廣被
00:51:38
晚年居於天台國清寺
00:51:42
德宗建中三年二月
00:51:46
示寂於佛隴道場
00:51:50
世壽七十二
00:51:53
法臘四十三
00:51:57
這是佛光大辭典在說
00:52:04
湛然第九祖的史蹟
00:52:10
現在來解釋白話作參考
00:52:21
他說這個 湛然是公元七百十一年
00:52:28
至七百八十二年間的人
00:52:33
唐朝時代的出家人
00:52:37
可以說是天台宗的第九祖
00:52:43
是常州荊溪
00:52:46
等於就是 江蘇省宜興縣的人
00:52:52
他俗姓姓戚
00:52:56
家世好像說 他家裡從他父親他爺爺
00:53:01
就都學孔子學說
00:53:06
但是他只有喜歡研究佛法
00:53:12
十七歲他跟隨金華方巖
00:53:19
來受天台止觀的道理
00:53:24
二十歲
00:53:27
才入在左溪玄朗的門下
00:53:32
來研究天台宗的教義
00:53:37
可以說對於天台宗的教義
00:53:40
他全部學習得很好
00:53:45
三十八歲在 宜興淨樂寺才正式出家
00:53:52
又到越州跟隨曇一
00:53:56
來學律宗的戒律
00:54:01
後來在吳郡的開元寺
00:54:05
來講摩訶止觀的道理
00:54:08
玄朗死之後
00:54:12
湛然才繼承玄朗的衣缽
00:54:20
來中興天台宗
00:54:23
做自己的責任
00:54:26
他自己提出無情
00:54:30
有佛性的講法
00:54:33
就是主張無論樹木
00:54:37
無論是石頭等
00:54:39
無情的東西
00:54:41
一樣也是有佛性
00:54:44
他來發展天台的教義
00:54:49
經歷住在蘭陵
00:54:52
清涼所有的佛寺
00:54:57
他所到的地方
00:55:00
四眾就是和尚尼姑
00:55:03
在家居士在家女居士
00:55:06
大家都順從他
00:55:09
他道德的名聲非常的廣
00:55:13
年老時住在天台的國清寺
00:55:19
到唐朝 德宗建中三年的時候
00:55:24
公元七百八十二年二月
00:55:27
他來示寂
00:55:30
示寂就是皈天
00:55:34
在佛隴的道場
00:55:37
壽命活七十二歲
00:55:41
他出家的年份有四十三年
00:55:47
這是 佛光大辭典前半段所說的
00:55:53
現在來看後半段的解釋
佛教宗派概論
18/80部影片
佛教宗派概論01
佛教宗派概論02
佛教宗派概論03
佛教宗派概論04
佛教宗派概論05
佛教宗派概論06
佛教宗派概論07
佛教宗派概論08
佛教宗派概論09
佛教宗派概論10
佛教宗派概論11
佛教宗派概論12
佛教宗派概論13
佛教宗派概論14
佛教宗派概論15
佛教宗派概論 16
佛教宗派概論17
佛教宗派概論18
佛教宗派概論19
佛教宗派概論20
佛教宗派概論21
佛教宗派概論22
佛教宗派概論23
佛教宗派概論24
佛教宗派概論25
佛教宗派概論26
佛教宗派概論27
佛教宗派概論28
佛教宗派概論29
佛教宗派概論30
佛教宗派概論31
佛教宗派概論32
佛教宗派概論33
佛教宗派概論34
佛教宗派概論35
佛教宗派概論36
佛教宗派概論37
佛教宗派概論38
佛教宗派概論39
佛教宗派概論40
佛教宗派概論41
佛教宗派概論42
佛教宗派概論43
佛教宗派概論44
佛教宗派概論45
佛教宗派概論46
佛教宗派概論47
佛教宗派概論48
佛教宗派概論49
佛教宗派概論50
佛教宗派概論51
佛教宗派概論52
佛教宗派概論53
佛教宗派概論54
佛教宗派概論55
佛教宗派概論56
佛教宗派概論57
佛教宗派概論58
佛教宗派概論59
佛教宗派概論60
佛教宗派概論61
佛教宗派概論62
佛教宗派概論63
佛教宗派概論64
佛教宗派概論65
佛教宗派概論66
佛教宗派概論67
佛教宗派概論68
佛教宗派概論69
佛教宗派概論70
佛教宗派概論71
佛教宗派概論72
佛教宗派概論73
佛教宗派概論74
佛教宗派概論75
佛教宗派概論76
佛教宗派概論77
佛教宗派概論78
佛教宗派概論79
佛教宗派概論8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80826000731
4b8b3930-6ea8-4d9d-9b49-477cc90c2c4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