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8
3535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2年03月17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現在來看堅意經
00:02:41
這是釋迦佛祖說的
00:02:45
賢者似水
00:02:48
當知清水
00:02:50
無所不淨
00:02:53
水於死人
00:02:55
屎尿
00:02:58
亦皆洗之
00:03:00
然水之清不毀
00:03:05
堅意經這樣說
00:03:08
說賢者像水一樣
00:03:13
我們要知道清水
00:03:16
它的本體一點點髒都沒有
00:03:21
水
00:03:23
它死人也能洗
00:03:25
變洗屍水
00:03:28
洗屎桶尿桶
00:03:32
屎就是屎
00:03:34
尿就是尿
00:03:36
屎尿它都洗
00:03:39
像是孩子的尿布它也洗
00:03:42
也到進屎桶
00:03:45
都洗得很乾淨
00:03:49
但是水的清不會毀掉
00:03:55
所以水的本體 本來就是清淨的
00:03:58
和一般的東西不同
00:04:00
一般的東西若髒了
00:04:03
絕對洗不乾淨
00:04:05
怎麼洗都洗不乾淨
00:04:08
但是水的本體 絕對是乾淨的
00:04:14
第八章
00:04:16
現在我們開始
00:04:19
上善若水
00:04:24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00:04:30
處眾人之所惡
00:04:34
故幾於道
00:04:38
我們對於本文
00:04:42
上期有引 憨山大師老子義疏等
00:04:47
下午我們現在 來看呂純陽祖師
00:04:51
祂另外的看法
00:04:52
上善
00:04:55
猶言至善也
00:04:59
凡利物者皆謂善
00:05:05
而利物者又不能不爭
00:05:10
非上善也
00:05:14
惟水不然
00:05:17
水之善
00:05:19
順應自然
00:05:22
滋養萬物而無所私
00:05:26
德施萬物而無所爭
00:05:31
故言上善若水也
00:05:35
水常流瀦於卑下
00:05:40
卑下乃眾人之所惡
00:05:44
夫誰與之爭乎
00:05:48
道者無形
00:05:50
而水猶有形
00:05:53
故水之利萬物眾生
00:05:57
其為可見也
00:06:00
未能若道之無形施與也
00:06:04
故曰
00:06:06
處眾人之所惡
00:06:08
故幾於道
00:06:11
幾 近也
00:06:13
言水之善
00:06:15
近於先天大道也
00:06:19
我們現在看本文
00:06:23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6:27
說上善
00:06:30
也可以說是至善
00:06:35
若是利物都稱為善
00:06:40
利物就是利益眾生
00:06:44
你若利益眾生的事都是善
00:06:48
不過你利益眾生
00:06:51
又不能不爭
00:06:54
雖然你利益眾生
00:06:58
不過還是有爭的心理
00:07:02
這就不是上善
00:07:05
有人說
00:07:07
他就要利益眾生就有善
00:07:12
為什麼不能不爭不行
00:07:15
我簡單舉個例子
00:07:17
你們比較聽得懂
00:07:19
例如以民來說
00:07:25
現在你若當一位民意代表
00:07:28
他是要利益眾生啊
00:07:31
要為民服務
00:07:33
這就是善
00:07:36
不過意見若不合
00:07:39
翻桌踹椅
00:07:42
甚至打架
00:07:44
這是不是爭
00:07:45
他也是希望人好啊
00:07:48
他的心意也是說
00:07:50
為了要眾生好
00:07:53
也是善啊
00:07:54
不過這個善 還有一個爭的心理
00:07:57
還有私心
00:08:00
比如說宗教
00:08:03
無論佛教無論道教
00:08:05
無論基督教
00:08:06
每一個教門
00:08:08
它都是想要度眾生上西天
00:08:11
度眾生上天堂
00:08:14
它也是善啊
00:08:16
不然哪個宗教惡我問你
00:08:18
每個宗教都是善
00:08:20
不過他們也還有爭的心
00:08:25
我這教才好他那教不好
00:08:28
為了宗教在爭鬥
00:08:30
為了宗教在爭論
00:08:33
這也是爭啊
00:08:35
所以雖然是善
00:08:37
但是不是上善
00:08:41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08:45
說惟水不然
00:08:48
但是水就不是了
00:08:51
水的善
00:08:54
是順應自然的
00:08:58
它能滋養萬物而無所私
00:09:03
可以利益眾生
00:09:06
利益萬物
00:09:09
但是它一點私心都沒有
00:09:13
你想
00:09:14
去到海當海水
00:09:17
去到溪當溪水
00:09:19
去到井當井水
00:09:22
去到田當田水
00:09:24
它絕對不會與人爭
00:09:27
你要我去哪我就去哪
00:09:32
德施萬物而無所爭
00:09:37
它的德施予萬物
00:09:40
但是水不會與人競爭
00:09:44
所以才說上善若水這句話
00:09:49
一個人若是上善的人
00:09:51
就和水一樣
00:09:54
水時常流瀦
00:10:01
瀦
00:10:02
瀦就是聚
00:10:05
就是聚集的意思
00:10:09
水常常向下流
00:10:16
卑下是眾人之所惡
00:10:21
當上頭大家想要
00:10:23
當下面大家都很討厭
00:10:26
不要
00:10:28
一個人你若能夠卑下
00:10:33
誰會與你競爭
00:10:38
我講明白一點你聽比較懂
00:10:41
比如說下次掃廁所誰要去
00:10:44
我去
00:10:44
誰會與你競爭
00:10:47
不會
00:10:48
他說誰要當班長
00:10:50
我也要當你也要當
00:10:52
大家要競爭
00:10:55
我要當議員
00:10:57
要當立法委員
00:11:00
要高人就會爭了
00:11:02
你說誰要去掃地
00:11:04
沒人會和你爭
00:11:06
好啊
00:11:06
要掃就讓你去掃
00:11:08
對不對
00:11:09
所以卑下沒人會爭
00:11:12
你若要爭高人才會與你爭
00:11:16
若要爭低沒人要與你爭
00:11:20
所以水
00:11:21
它都是流於下
00:11:25
別人最討厭
00:11:27
當廁所水它都甘願去
00:11:30
所以誰會與你相爭
00:11:34
道是無形
00:11:37
但是水有形
00:11:40
所以水會利萬物眾生
00:11:44
是看的到的
00:11:46
先天大道利益眾生
00:11:48
眼睛看不到
00:11:50
不過水利益眾生
00:11:52
眼睛看得到
00:11:54
它雖然無法像道
00:11:57
無形施予眾生
00:12:01
所以祂才會說
00:12:03
處眾人之所惡
00:12:06
故幾於道
00:12:08
幾就是近
00:12:09
就是水的善 已經近於先天大道
00:12:15
這篇是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12:19
我們現在看下文
00:12:23
居善地
00:12:29
何謂居善地呢
00:12:31
我們來看 老子義疏這個說明
00:12:37
居善地
00:12:41
水靜自平
00:12:44
水動自低
00:12:47
這持平和向低 便是水之本然之性
00:12:56
水能常保此本性
00:13:00
故水之所止
00:13:02
所至之處
00:13:05
皆是至善之所在
00:13:08
因為這持平和向低
00:13:15
便是保持安靜 與無危之最好方法
00:13:22
故水能居善地者
00:13:25
即是之其所止
00:13:27
恒安無患之謂
00:13:33
現在對於本文
00:13:36
我們來作個詳細的說明
00:13:42
老子義疏說
00:13:46
居善地
00:13:49
水若靜的時候
00:13:54
自然就會平
00:13:57
所以你看水若沒有動
00:14:01
水都平平平
00:14:04
無高低
00:14:06
水若動
00:14:09
動就是水若移動
00:14:12
它就會向下流
00:14:15
這就是保持平等 和保持向下之處
00:14:23
這就是什麼
00:14:24
就是水本然的性
00:14:30
水永遠保持這個本性
00:14:37
所以水所到、所至之處
00:14:43
都是至善的地方
00:14:47
因為保持平等和保持向下
00:14:52
這就是保持安靜
00:14:55
和保持無危險最好的方法
00:15:01
所以水能夠居善地
00:15:05
就是知道它所止
00:15:07
永遠都平安無事
00:15:14
所以一個人 你若有辦法保持平等
00:15:19
和保持向下來說
00:15:23
絕對不會遇到什麼危險
00:15:29
因為你若有平等觀
00:15:31
就不會與人爭
00:15:33
不會與人爭的話
00:15:34
就不會惹是非
00:15:36
一個人若願意向下的話
00:15:39
人也不會與你爭
00:15:41
不會與你爭 自然就沒有危險
00:15:45
我們另外看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15:51
由聖人處謙
00:15:58
學而不爭之德
00:16:01
故無往而不善
00:16:04
居則止於至善
00:16:07
故曰居善地
00:16:11
他說聖人都處於謙虛
00:16:16
一個人謙虛 頭就低低的
00:16:19
不會看高不看低
00:16:22
他若學道有不爭的德性
00:16:27
所以他無論去到哪
00:16:30
就是善良的
00:16:33
他所住的地方
00:16:36
就都是善的
00:16:38
所以才說居善地
00:16:40
我們另外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16:44
居善地
00:16:47
善地指卑下之地
00:16:52
水善流下
00:16:56
處眾人之所惡
00:17:00
聖人亦如此
00:17:04
不貪高望貴
00:17:08
甘做無名無位
00:17:11
謙下不爭
00:17:14
故無往而不善
00:17:17
雖有道有德
00:17:21
道高德重
00:17:23
但不以居高位
00:17:27
與世無爭
00:17:29
終無仇患而安
00:17:33
故言居善地
00:17:39
呂純陽祖師說
00:17:42
居善地這句話
00:17:45
善地就是指卑下的地方
00:17:51
水善都流向下
00:17:56
處在眾人討厭的地方
00:18:00
水都願意流
00:18:04
聖人也一樣
00:18:08
聖人不貪高
00:18:12
高就是說高位
00:18:15
希望有地位
00:18:19
祂甘願做一個 無名無位的人
00:18:25
而且謙虛居於下位
00:18:31
不與人爭
00:18:33
所以去到哪祂都是善
00:18:40
所以雖然聖人有道有德
00:18:46
祂的道很高德很重
00:18:50
但是祂不會站在高位
00:18:54
與世間人無爭
00:18:57
所以祂一輩子都無仇
00:19:01
不會受到災難
00:19:04
得到平安
00:19:06
所以才說居善地
00:19:09
真的
00:19:10
你若看歷代的聖人
00:19:14
以及高僧就知道
00:19:17
祂絕對不會與人爭
00:19:22
像是老子一位聖人
00:19:27
但是祂地位不高
00:19:30
當到一位 守藏室的柱下史而已
00:19:36
老子當時是當什麼官
00:19:40
若是現在說是 圖書館的館長而已
00:19:44
守藏室就是 專門在放詩書的地方
00:19:49
就像是現在的圖書館
00:19:50
一位館長
00:19:52
沒有什麼地位
00:19:54
像是孔子
00:19:57
祂在世
00:19:59
雖然官當到宰相
00:20:04
但是祂宰相當四個月而已
00:20:07
別人要與祂爭
00:20:08
祂就不要了
00:20:09
就走了
00:20:11
所以祂絕對不會與人爭
00:20:15
你想歷代高僧
00:20:20
像是彌勒佛祖
00:20:23
出門穿破破的
00:20:25
背一個布袋狂狂顛顛
00:20:29
像是濟公活佛
00:20:32
祂也不會與人爭地位
00:20:34
也是一位在世時
00:20:37
都無地位的人
00:20:39
像是寒山拾得
00:20:41
在廚房洗碗筷
00:20:44
所以你想自古以來
00:20:48
這些聖人高僧
00:20:51
都不與人爭地位的
00:20:56
這就是我們現在
00:20:59
呂純陽祖師所說的
00:21:04
現在接下去看下文
00:21:08
心善淵
00:21:14
對於心善淵
00:21:17
先來看憨山大師這句話
00:21:22
心則淵靜深默
00:21:29
無往而不定
00:21:31
故曰心善淵
00:21:37
說你若是上善的人
00:21:41
他的心就像是深淵
00:21:48
淵就像是水池一樣很深
00:21:52
水就靜靜的
00:21:55
都沒有動
00:22:00
可以說行住坐臥
00:22:03
就都是定
00:22:05
他的心根本不會動
00:22:08
就像是深淵一樣
00:22:10
連水都靜靜的
00:22:12
都沒有動
00:22:14
我們的心也是靜靜的
00:22:16
都沒有動
00:22:18
所以才說心善淵
00:22:23
現在
00:22:24
從剛剛到現在 都是指上善的人
00:22:28
祂說上善若水
00:22:30
自這句話分析來講
00:22:34
現在接下去看 老子義疏的看法
00:22:39
心善淵
00:22:44
水體無涯
00:22:48
這是無我之表現
00:22:52
水心常清
00:22:55
這是無私之表現
00:23:00
水善容物
00:23:02
這是無欲之表現
00:23:06
因水心能俱備這些美德
00:23:12
所以雖百川傾注亦能相容
00:23:19
從沒有東西南北地域之分
00:23:26
在急水驚流下之水質
00:23:31
雖一時顯得混濁
00:23:36
但勢過之後
00:23:39
其泥沙等異質
00:23:43
自會沉澱
00:23:46
本質仍會澄清
00:23:50
並且這水不但 可以容納無量之同類
00:23:57
即對異物質 亦有善溶解之功用
00:24:06
如糖精
00:24:08
酸素
00:24:10
塩質等五味
00:24:12
皆可溶化於水
00:24:17
不排不斥
00:24:19
亦無反應
00:24:21
如此等等
00:24:23
皆是水能無我
00:24:25
無私無欲無怨之顯現
00:24:30
故這就是 水心之淵深莫測處
00:24:39
老子義疏這樣說
00:24:42
說心善淵
00:24:46
就是說 水的本體是無涯盡的
00:24:51
這就是無我的表現
00:24:56
水的心永遠都是清
00:25:00
這就是無私的表現
00:25:05
水的善能夠容納一切
00:25:08
這是無欲的表現
00:25:12
因為水
00:25:16
能夠具備這些美德
00:25:20
所以雖然百川傾注亦相容
00:25:27
百川就是 大河小河集結一起
00:25:32
每一條河水集結一起
00:25:35
它都能夠相容
00:25:37
不會排斥
00:25:40
從不分東西南北
00:25:45
地域的分別
00:25:47
不會說這個水從東來
00:25:50
這個水從西來
00:25:51
你不能進來
00:25:52
你是和我不同邊的水
00:25:54
它不會這樣
00:25:57
在急水驚流下的水質
00:26:03
雖然一時顯得很濁
00:26:06
水若很急
00:26:08
沙一攪水很髒
00:26:13
但是急流的勢過了之後
00:26:19
水若到平靜的地方
00:26:23
自然而然那些髒污會下沉
00:26:28
沉入溪底
00:26:29
沉入水底
00:26:31
它會沉下去
00:26:34
水的本質還會澄清
00:26:39
而且這些水
00:26:43
不但能容納很多同類
00:26:49
容納很多同類 就是溪水溝水
00:26:53
田水井水無論什麼水
00:26:56
它都能夠容納
00:26:59
對異物
00:27:03
不是水的東西
00:27:06
它完全能夠溶解它的功用
00:27:13
就像是糖精酸素
00:27:16
或是塩質
00:27:18
五味它都能夠接納並溶解
00:27:24
它不會排斥
00:27:27
也無反應
00:27:30
但是有人曾怎麼說
00:27:32
不是只有水啊
00:27:34
像是醬油味素
00:27:37
若添入肉裡 添入菜裡也一樣啊
00:27:41
能容納啊
00:27:43
無法容納
00:27:46
你若不相信
00:27:48
你若要煮菜
00:27:50
菜放入鍋中不要放水
00:27:52
你味素放下去 看能不能容納
00:27:55
只會結一坨在那而已
00:28:00
不信的話你若是說
00:28:02
你要炒菜
00:28:05
你不要放水
00:28:07
放鹽下去看看
00:28:09
只會結一坨在那
00:28:11
它不會容納
00:28:13
一定要有水才可以
00:28:16
你要炒菜放水
00:28:18
味素放下去才會溶化
00:28:21
無論是醬油
00:28:22
沒水也無法形成醬油
00:28:25
對不對
00:28:26
所以一切都要水來溶解
00:28:30
無論甜的苦的淡的
00:28:32
就像是你煎藥 沒有水只有藥你煎煎看
00:28:36
不可能
00:28:37
一定要用水來溶解
00:28:40
所以五味
00:28:41
無論辣的甜的鹹的酸的
00:28:45
它都能夠溶解
00:28:49
它不會排斥
00:28:51
不會拒絕
00:28:53
也沒有反應
00:28:56
這些等等
00:28:58
這都是水能夠
00:29:00
無我無私無欲無怨的顯現
00:29:07
這就是水的心
00:29:10
因為淵深莫測
00:29:12
它的度量你無法測量出來
00:29:16
到底它的度量有多大
00:29:18
你無法測量出來
00:29:20
所以一位修行人也一樣
00:29:23
上善若水
00:29:26
最善的人比喻為水
00:29:29
水有能夠容納一切的體質
00:29:36
一般的東西無法容納異物
00:29:41
只有水才可以
00:29:45
所以在無量義經(口誤) 才一句話這樣說
00:29:51
水能洗垢
00:29:54
法水亦能洗淨 眾生煩惱之塵垢
00:30:02
它說水
00:30:04
它能夠洗一切的汙垢
00:30:08
法水
00:30:10
若在講道理說是法水
00:30:13
道理完全可以 洗淨眾生的煩惱的塵垢
00:30:21
這個塵
00:30:23
不是指風飛沙的塵
00:30:26
這個塵是指我們的六塵
00:30:30
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
00:30:34
法水道理 也能洗淨一切煩惱
00:30:40
六塵的汙垢
00:30:42
所以呢
00:30:43
等於就是上善的人
00:30:46
就像是水一樣
00:30:48
所以很多地方都比喻水
00:30:51
所以道理也比喻為法水
00:30:56
我們現在翻四十二頁
00:31:00
不然現在開始
00:31:03
上善若水
00:31:07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00:31:15
處眾人之所惡
00:31:18
故幾於道
00:31:23
居善地
00:31:27
心善淵
00:31:30
我們上期講到這
00:31:33
上期對於心善淵
00:31:39
我們有解釋 老子義疏的說法
00:31:45
我們下午來看呂純陽祖師
00:31:49
祂另外一種看法作參考
00:31:51
心善淵
00:31:56
淵者
00:31:58
深妙不可測也
00:32:02
水為液體
00:32:05
而遇熱化氣
00:32:08
遇冷化固
00:32:11
隨方就圓
00:32:14
利萬物而不爭
00:32:17
聖人亦如此
00:32:20
因時
00:32:22
因地
00:32:23
因人說法
00:32:25
三車並行
00:32:28
法施有教無類
00:32:31
其道至深
00:32:34
化人之妙
00:32:36
淵深莫測
00:32:39
故言心善淵
00:32:46
呂純陽祖師
00:32:49
解釋心善淵這三個字
00:32:55
何謂淵
00:32:58
淵就是深妙
00:33:01
無法測量
00:33:04
因為水
00:33:09
是一種液體
00:33:13
遇到熱它就化成氣
00:33:18
不信的話你看
00:33:20
水若曬太陽
00:33:22
化成水氣上升
00:33:25
像你水壺燒熱也一樣
00:33:28
化成水氣就上升了
00:33:33
那遇到冷呢
00:33:36
遇到冷就固化
00:33:40
就像是冰塊硬梆梆
00:33:44
水倒入四角的盒子
00:33:48
變四角的
00:33:51
倒入圓的罐子
00:33:53
變圓的
00:33:57
可以利益萬物
00:33:59
不與人爭鬥
00:34:02
聖人也一樣
00:34:07
聖人可以說 因時因地因人說法
00:34:13
可以說三車並行
00:34:17
因為法施有教無類
00:34:21
若說到祂的道至深
00:34:25
感化人之巧妙
00:34:32
可以說深妙無法測量
00:34:36
所以才說心善淵
00:34:40
但是對於三車並行
00:34:44
和有教無類
00:34:47
只有短短四字
00:34:52
有人不瞭解這個涵義
00:34:54
現在對 三車並行和有教無類
00:34:59
來作個說明
00:35:03
仙學辭典這樣說
00:35:07
羊車載火
00:35:11
鹿車載水
00:35:13
牛車載炁
00:35:18
現在對於這字
00:35:23
現在有人都怎樣
00:35:25
馬馬虎虎
00:35:27
這個音有時候都不讀正音
00:35:33
這個字讀作三個音
00:35:37
第一讀作載
00:35:40
第二讀作載
00:35:42
第三讀作載
00:35:44
這三個音意思都不一樣
00:35:48
比如說
00:35:50
寫字 記載
00:35:55
記載這就讀作載
00:35:59
若是一年兩年
00:36:02
人家說三年五載
00:36:04
這就要讀作載
00:36:06
一年兩年
00:36:08
一載兩載
00:36:10
這就要讀作載
00:36:13
若是我們要載東西
00:36:17
音應該要讀作載
00:36:21
所以這個音
00:36:23
假使在載東西就讀作載
00:36:27
一年兩年就要讀作載
00:36:32
若記錄就要讀作載
00:36:38
這就三個音
00:36:40
音都差不多
00:36:42
但是這我們要注意
00:36:44
普通說載東西
00:36:47
大多數音都跑掉了
00:36:51
應該要讀作載
00:36:55
它說羊車載火
00:36:59
鹿車載水
00:37:01
牛車載炁
00:37:04
但是仙學辭典只有寫這樣
00:37:07
事實上
00:37:07
人若問你你也不會說
00:37:10
為什麼羊車會載火
00:37:14
鹿車會載水
00:37:16
牛車會載炁
00:37:18
我們再看道教辭典的說明
00:37:26
羊車載火為小乘
00:37:31
鹿車載水為中乘
00:37:35
牛車載炁為大乘
00:37:38
名為三車
00:37:41
說羊車載火就是小乘法
00:37:46
鹿車載水是中乘法
00:37:50
牛車載炁是大乘法
00:37:54
合起來稱為三車
00:37:57
這樣實在人若問說
00:37:59
為什麼小乘會載火
00:38:03
中乘會載水
00:38:07
大乘為什麼會載炁
00:38:11
問了真的有的不會回答
00:38:13
所以我去注解就是說
00:38:15
有疑問自己不滿意
00:38:18
自己看自己就不滿意
00:38:20
要怎麼講給人聽
00:38:21
別人問 無法回答就一蹋糊塗
00:38:24
所以我在注解比較囉嗦
00:38:26
怎樣囉嗦
00:38:27
就可以說是抽筋抽骨
00:38:30
敲骨粹出來
00:38:32
讓你們能瞭解
00:38:33
哦小乘法載火就是這樣
00:38:37
中乘法載水就是這樣
00:38:40
大乘法載炁就是這樣
00:38:43
為什麼小乘法會說是羊車
00:38:47
中乘法怎麼會說是鹿車
00:38:50
大乘法怎麼說是牛車
00:38:53
就是這個要用詳細的說明
00:38:56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首詩
00:38:59
羊車載火迷中修
00:39:06
坐在鹿車似水流
00:39:12
上乘牛車載炁走
00:39:17
三車合一金丹九
00:39:23
對於這首詩
00:39:26
若沒有詳細說明
00:39:30
恐怕我們 無法瞭解這個涵義
00:39:33
我們來看修真錄的注解
00:39:38
三車者
00:39:41
羊車
00:39:42
鹿車
00:39:43
牛車也
00:39:46
羊車者
00:39:48
下乘之法
00:39:51
羊 徉之借音
00:39:55
徉者 徘徊不進也
00:40:00
修下乘之人
00:40:03
徘徊在六道中
00:40:06
難脫火宅
00:40:10
故曰羊車載火迷中修也
00:40:16
鹿車者
00:40:17
中乘之法
00:40:20
鹿 樂之借音
00:40:24
修中乘之人
00:40:27
雖樂道而行
00:40:30
但證正果者微
00:40:36
享人天樂果者眾
00:40:40
故曰坐在鹿車似水流
00:40:46
牛車者
00:40:48
上乘之法
00:40:50
牛 愚之借意
00:40:55
載炁
00:40:56
忍辱也
00:40:59
欲修上乘
00:41:01
當如牛任勞
00:41:05
如愚忍辱
00:41:08
故曰上乘牛車載炁走
00:41:14
最上乘者
00:41:16
三車並行
00:41:19
故曰三車合一金丹九
00:41:24
九 音鳩
00:41:26
聚也
00:41:29
現在來看 修真錄的說明
00:41:33
它說何謂三車
00:41:37
三車就是羊車鹿車牛車
00:41:44
現在說羊車
00:41:46
這是下乘的法
00:41:50
因為這字羊
00:41:52
這個羊
00:41:55
和這字徉
00:41:58
兩字同音
00:42:01
所以這個羊 就是這字徉的借音
00:42:07
這個徉是什麼
00:42:09
徉就是徘徊不進
00:42:13
在那個地方 一直轉一直轉一直轉
00:42:17
這樣轉不盡
00:42:19
就像是走來走去走來走去
00:42:23
在那裡徘徊
00:42:26
若是修下乘的人
00:42:29
他徘徊在六道中
00:42:33
一下當神一下當人
00:42:36
一下下地獄
00:42:37
一下當畜牲
00:42:39
在六道之中輪迴
00:42:43
無法脫離火宅
00:42:47
所以人說三界如火宅
00:42:52
我們在法華經就有講
00:42:56
所以才說羊車載火迷中修
00:43:03
那鹿車呢
00:43:06
鹿車是中乘之法
00:43:09
鹿的鹿和快樂的樂同音
00:43:15
所以這個鹿 就是快樂的樂的借音
00:43:21
修中乘的人
00:43:24
雖然他是樂道
00:43:26
樂道而行
00:43:29
樂道像水一樣
00:43:31
走到那流到那 走到那流到那
00:43:34
快快樂樂
00:43:36
不過你若要 證正果的人很少
00:43:41
修中乘的人 能證果的人不是沒有
00:43:44
很少
00:43:46
頂多是進入聲聞果
00:43:49
但是這是很少
00:43:53
享受人天樂果的人很多
00:43:58
人就是下輩子當人
00:44:00
天就是當神
00:44:02
所以說坐在鹿車似水流
00:44:07
那牛車呢
00:44:11
就是上乘的法
00:44:15
這字牛
00:44:17
這個牛
00:44:18
和這個愚
00:44:20
愚就是笨
00:44:21
這是借意
00:44:24
牛和愚人一樣
00:44:28
做得要死
00:44:31
只有吃草而已
00:44:33
被人打得要死
00:44:36
牠都不會哀嘆
00:44:38
所以這是一種借意
00:44:42
載炁
00:44:44
這字炁是道書比較會寫
00:44:47
後來現代字 這個炁是寫這個字
00:44:51
這是只有經典古文的炁
00:44:58
它說載炁
00:45:03
載炁就是忍辱
00:45:06
人總說我滿腹的氣惱
00:45:10
氣你忍在裡面
00:45:12
就像是載氣一樣
00:45:16
所以才說
00:45:18
就像什麼
00:45:20
像牛
00:45:21
要修上乘
00:45:23
就像是牛任勞
00:45:26
任勞就是不怕辛苦
00:45:29
被人侮辱糟蹋
00:45:32
牠沒關係
00:45:34
就像是愚人會忍辱
00:45:38
所以才說上乘牛車載炁走
00:45:42
那最上乘呢
00:45:46
最上乘就要三車並行
00:45:51
就是所說的 因時因地因人的說法
00:45:57
所以祂才會說三車並行
00:46:00
才說三車合一金丹九
00:46:04
這字不能讀作九
00:46:06
九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九
00:46:09
現在要讀作鳩
00:46:11
說九音鳩
00:46:13
這字現在讀作鳩
00:46:14
這個鳩就是聚集
00:46:17
才能夠結金丹
00:46:20
那金丹
00:46:23
有人說是聖胎
00:46:25
這樣說比較快
00:46:26
才能夠結聖胎
00:46:28
才能夠修成正果
00:46:32
所以我們
00:46:34
呂純陽祖師說
00:46:37
心善淵
00:46:40
等於就是他的道
00:46:43
深妙不可測
00:46:45
因時因地說法
00:46:47
三車並行
00:46:49
就要有教無類
00:46:51
何謂有教無類
00:46:53
這有教無類這句話
00:46:55
是孔子所說的
00:46:57
我們現在來看論語的說明
00:46:59
現在看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00:47:04
子曰
00:47:06
有教無類
00:47:09
孔子這樣說
00:47:11
說我傳道是有教無類
00:47:15
何謂有教無類
00:47:18
我們現在看 皇侃先生的說明
00:47:22
人乃有貴賤
00:47:25
同宜資教
00:47:27
不可以其種類庶鄙
00:47:32
而不教之也
00:47:36
說人有分有地位和沒地位
00:47:42
貴就是尊貴
00:47:44
賤就是下賤
00:47:46
但是一樣我們都要教育
00:47:50
絕對不能說這個人很下賤
00:47:54
沒地位
00:47:55
你就不教他
00:47:57
這是孔子這樣說
00:48:01
另外朱熹夫子的說明說
00:48:04
人性皆善
00:48:06
而其類
00:48:08
有善惡者
00:48:10
氣習之染也
00:48:12
故君子有教
00:48:14
則人皆可以復於善
00:48:17
而不當復論其類之惡矣
00:48:21
朱熹夫子 解釋有教無類這樣說
00:48:26
說人的本性大家都是善
00:48:30
所以三字經才說
00:48:32
人之初
00:48:33
性本善
00:48:34
這個道理
00:48:38
但是在這個社會上
00:48:41
有很多分別
00:48:44
就是有善和惡
00:48:48
雖然人的本性是善
00:48:52
不過在社會上 有善人也有惡人
00:48:57
這就是人的氣習之染
00:49:00
就是三字經所說的說
00:49:04
性相近習相遠
00:49:08
你學好的變好啊
00:49:11
學壞的變壞啊
00:49:13
學善的變善人
00:49:15
學惡的變惡人
00:49:18
所以一位君子你要教育
00:49:24
你若認真去教
00:49:27
每個人
00:49:29
無論再惡的人
00:49:31
他都會復回良善的樣子
00:49:35
絕對不行
00:49:37
不當就是不行
00:49:38
絕對不行
00:49:40
說這個人過去當小偷
00:49:42
這個人過去做壞事
00:49:44
你不要說他的惡
00:49:48
所以孔子在論語
00:49:51
述而第七篇這樣說
00:49:55
自行束修以上
00:49:58
吾未嘗無誨焉
00:50:02
何謂束修
00:50:04
現在的人束修就是當成
00:50:07
收束修禮的意思
00:50:09
但是現在這個束修不是
00:50:12
我們看鄭玄的注解
00:50:14
束修謂年十五以上也
00:50:18
年十五以上正謂童子
00:50:22
即誨之以道矣
00:50:26
現在說束修
00:50:28
就是年紀十五以上
00:50:33
年紀十五以上 剛好稱為童子
00:50:38
所以我們要教導道
00:50:41
就是在這個時候
00:50:43
但是這個童子 和孩子的童子不同
00:50:50
以前有童子科
00:50:53
就像是現在說 進入學校讀書
00:50:58
所以若是在清朝年間考試
00:51:04
你若讀公立的學校
00:51:07
公立的學校 就是政府設的學校
00:51:10
你若畢業
00:51:11
就是秀才
00:51:14
你若讀私立的
00:51:16
私立的就像是 現在的補習班
00:51:20
去補習
00:51:22
你若畢業不能說是秀才
00:51:25
要說童子
00:51:27
所以我們稱為童生
00:51:30
童也是這字童
00:51:32
生是學生的生
00:51:33
童生
00:51:34
所以人家說童生可教
00:51:36
童生就是秀才
00:51:38
這樣說比較快
00:51:40
因為公立的才可以說秀才
00:51:42
私立的不能說秀才
00:51:44
你們要注意這點
00:51:47
他說以前年紀到了十五歲
00:51:52
叫做轉大人
00:51:54
頭髮
00:51:56
本來孩子頭髮是散在下面
00:52:00
到十五歲頭髮要束起來
00:52:02
你若看孔子的照片就知道
00:52:05
束在中間
00:52:06
束一搓起來
00:52:07
就稱為束修
00:52:09
所以孔子說你若是年紀
00:52:12
若有十五歲
00:52:14
你今天要來向我學道
00:52:17
誰我都教他
00:52:19
所以孔子
00:52:21
祂不會去分別
00:52:23
跟你說你是好人壞人
00:52:26
無論再壞的孩子祂都教
00:52:29
所以論語 另外一句話這樣說
00:52:33
現在來看論語述而第七篇
00:52:37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
00:52:43
門人惑
00:52:46
子曰
00:52:48
人潔己以進
00:52:51
與其潔也
00:52:53
不保其往也
00:52:55
與其進也
00:52:57
不與其退也
00:52:58
唯何甚
00:53:02
論語述而第七篇這樣說
00:53:06
互鄉是一個地方
00:53:10
像是三峽這樣一樣
00:53:12
互鄉這個地方
00:53:15
有一個不良少年
00:53:18
難與言就是很難溝通
00:53:22
就蠻橫
00:53:24
要與人吵架
00:53:26
要和人打架
00:53:27
就是叫做難與言
00:53:29
童子見
00:53:30
就是剛剛我講了
00:53:32
童子不是孩子
00:53:35
等於就是壞孩子
00:53:37
就像是十幾歲 的那種愛玩小孩
00:53:40
有一位不良少年
00:53:43
要來見孔子
00:53:48
孔子很歡迎
00:53:52
看他來很開心
00:53:54
進來進來進來
00:53:55
但是祂那些學生不開心
00:53:59
那些學生說老師啊
00:54:01
那不良少年你這麼那個
00:54:03
對不對
00:54:04
像我們這種有善根在學道
00:54:07
那種不良少年
00:54:08
要學什麼道
00:54:11
那時孔子對祂的學生說
00:54:16
說一個人
00:54:19
已經洗清了他過去的壞
00:54:23
心洗淨
00:54:25
要進入我的門
00:54:29
雖然他過去做壞沒錯
00:54:31
但是他今天就想要學道
00:54:34
已經進來我的門了
00:54:37
我要讓這個孩子可以潔淨
00:54:42
我不管他的過去
00:54:44
其往
00:54:45
過去的事我不管
00:54:47
過去是流氓
00:54:48
過去殺過人
00:54:49
過去當小偷
00:54:51
已經是過去的事
00:54:52
往就是過去
00:54:53
我不管
00:54:56
我是要讓他進入這個道
00:55:00
不要讓他退道
00:55:03
現在我若收留他
00:55:05
他學道若有興趣
00:55:08
說不定他會成道啊
00:55:10
你若拒絕他
00:55:11
他會自暴自棄啊
00:55:13
自暴自棄就去做壞事
00:55:17
所以我今天 要讓他進我的門
00:55:20
不要讓他退回去
00:55:22
你們大家拒絕他
00:55:24
那麼吝嗇要做什麼
00:55:27
為什麼 不良少年就不能學道
00:55:30
是什麼原因
00:55:31
這是孔子 對祂的學生這樣說
00:55:34
所以你這樣看就知道
00:55:36
孔子的為人
00:55:39
祂絕對 不會拒絕任何一個人
00:55:43
他若想要學道
00:55:46
無論什麼人
00:55:48
祂都收留
00:55:49
就會教育他
00:55:54
我們下午講到這
00:55:59
時間差不多
00:56:02
下文等到下期
00:56:04
我們再來詳細說明
道德經(舊版)
18/132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10127001038
125b22eb-aa47-4e01-a34d-3bd96b998c9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