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4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46
163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2月1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02:41
我們現在翻一百六十三頁
00:02:44
聖人無常心
00:02:49
以百姓心為心
00:02:53
善者
00:02:54
吾善之
00:02:57
不善者
00:02:58
吾亦善之
00:03:01
德善矣
00:03:03
信者
00:03:05
吾信之
00:03:06
不信者
00:03:07
吾亦信之
00:03:09
德信矣
00:03:11
我們剛說到這
00:03:13
今晚從這接續
00:03:17
聖人在天下
00:03:21
惵惵
00:03:23
為天下渾其心
00:03:27
對於本文
00:03:28
我們上期有引老子義疏
00:03:31
今晚我們來看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03:35
憨山大師這段文
00:03:38
以天下人心不古
00:03:43
日趨於澆薄
00:03:47
聖人處其厚而不處其薄
00:03:52
汲汲為天下渾厚其心
00:03:57
惵惵
00:03:59
猶汲汲也
00:04:01
現在憨山大師說
00:04:04
以天下人心不古
00:04:08
就是說因為天下一些人
00:04:14
沒有照古時候的心
00:04:17
這個不古是什麼
00:04:18
辭海這樣說
00:04:20
不古
00:04:21
猶云澆薄
00:04:23
古風淳厚
00:04:26
故
00:04:26
人心澆薄
00:04:28
亦曰
00:04:29
人心不古
00:04:31
辭海說
00:04:33
不古等於就是澆薄
00:04:37
因為古時候的風氣
00:04:39
大家都很單純很淳厚
00:04:42
所以呢
00:04:43
我們人的心可以說
00:04:46
真的不忠厚很刻薄
00:04:49
都叫做人心不古
00:04:54
日日都跑到澆薄的心
00:05:00
澆薄是什麼
00:05:01
辭彙這樣說
00:05:03
澆薄
00:05:03
人情浮薄
00:05:06
辭彙又這樣說
00:05:08
浮薄
00:05:09
不誠實而輕薄
00:05:13
浮薄是什麼
00:05:14
就是不誠實
00:05:16
可以說很輕薄
00:05:19
很刻薄就對
00:05:21
所以澆薄就是 我們人的人情
00:05:24
非常的刻薄
00:05:28
聖人處在忠厚誠實
00:05:33
不會處在澆薄
00:05:36
不會處在刻薄的環境
00:05:41
汲汲為天下渾厚其心
00:05:44
汲汲是什麼
00:05:46
汲汲照辭海說
00:05:48
汲汲 不息貌
00:05:50
汲汲就是沒有休息
00:05:53
可以說都沒有休息
00:05:56
有辦法讓 天下的人化為忠厚的心
00:06:02
因為惵惵和汲汲意思相同
00:06:07
這是憨山大師的說明
00:06:12
另外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06:15
惵 寂靜也
00:06:19
惵惵
00:06:20
則所謂無住心也
00:06:24
渾 渾厚也
00:06:27
言
00:06:28
聖人為天下百姓
00:06:31
以無所住之心
00:06:33
使百姓皆歸於渾厚之心
00:06:37
故曰
00:06:38
聖人在天下
00:06:40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也
00:06:44
這裡面有兩個註解
00:06:46
先做說明
00:06:48
註解第一
00:06:50
康熙字典這樣說
00:06:53
惵 音帖
00:06:55
靜也
00:06:56
本作怗
00:06:59
康熙字典現在 這字音讀作帖
00:07:02
是靜的意思
00:07:05
本來作豎心旁這字怗
00:07:08
現在再來看辭海
00:07:11
怗 音帖
00:07:12
靜也
00:07:14
這字豎心旁的怗
00:07:17
音讀作帖
00:07:19
是靜的意思
00:07:21
註解第二
00:07:22
辭海這樣說
00:07:24
渾厚
00:07:26
謂樸實厚重也
00:07:29
渾厚就是樸實 很忠厚的意思
00:07:34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個說明
00:07:37
和剛才說的 憨山大師的講法就不同了
00:07:44
剛才憨山大師說的惵惵 就是說沒有休息的意思
00:07:49
但是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07:52
惵是寂靜的意思
00:07:55
惵惵就是 所說的無所住的心
00:08:00
渾就是渾厚
00:08:02
就是樸實忠厚的意思
00:08:06
就是說聖人 為了天下的百姓
00:08:11
用無所住的心
00:08:13
可以讓百姓都 歸在樸實忠厚的心
00:08:20
所以才說聖人在天下
00:08:22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也
00:08:26
現在最後我們看下文下去
00:08:33
百姓皆注其耳目
00:08:36
聖人皆孩之
00:08:42
對於本文
00:08:42
我們現在再看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08:45
百姓皆注其耳目者
00:08:51
謂注目而視
00:08:53
傾耳而聽
00:08:56
司其是非昭昭
00:08:59
聖人示之以不識不知
00:09:02
無是非無非
00:09:04
渾然不見有善惡之跡
00:09:08
一皆以淳厚之德而遇之
00:09:13
若嬰孩而已矣
00:09:16
故曰
00:09:17
皆孩之
00:09:19
若以嬰孩之心待天下之人
00:09:22
則無一人可責其過者
00:09:26
聖人之心如此
00:09:28
所以不言而信
00:09:30
無為而化
00:09:32
則天下無不可教之人矣
00:09:36
這裡面三個註解先做說明
00:09:40
註解第一
00:09:41
辭海這樣說
00:09:43
注目
00:09:44
謂以目注視也
00:09:47
注目是什麼
00:09:49
眼睛睜睜看人
00:09:51
眼睛都沒眨
00:09:52
這樣就是叫注目
00:09:54
註解第二
00:09:56
辭海這樣說
00:09:57
傾耳
00:09:58
側耳也
00:09:59
禮孔子閒居
00:10:02
傾耳而聽之
00:10:05
傾耳等於就是耳朵專注
00:10:09
注意聽人講話
00:10:13
所以在禮記 孔子閒居篇裡面說
00:10:17
傾耳而聽
00:10:18
注意聽人講話
00:10:20
聽得很清楚這樣
00:10:22
註解第三
00:10:24
辭海這樣說
00:10:26
昭昭
00:10:27
明也
00:10:28
孟子盡心
00:10:30
賢者以其昭昭
00:10:32
使人昭昭
00:10:35
辭海說昭昭
00:10:36
就是明白的意思
00:10:38
在孟子盡心章
00:10:41
說若賢的人 用祂明白的事情
00:10:45
再教別人可以明白
00:10:49
現在來看全文
00:10:51
憨山大師這樣說
00:10:55
百姓眼睛都注意在看
00:11:05
耳朵都注意在聽
00:11:12
可以知道是非明白
00:11:19
因為眼睛注意看
00:11:20
耳朵注意聽
00:11:22
對於所做的是非
00:11:24
他就都會明白
00:11:27
聖人來表示什麼都不懂
00:11:35
什麼都不知道
00:11:37
可以說無是無非
00:11:41
他根本就沒有 看到世間善惡的痕跡
00:11:46
就像六祖壇經說
00:11:49
不思善 不思惡
00:11:52
可以都看作很忠厚 老實的德性去對待
00:12:00
就像什麼
00:12:01
就像嬰兒一樣
00:12:03
嬰兒無是無非
00:12:06
他也不會記恨也不會什麼
00:12:09
所以才說
00:12:10
皆孩之
00:12:12
假使若用嬰兒的心
00:12:14
來對待天下的人
00:12:17
若這樣就沒有一個人
00:12:19
可以來責備我們的過失
00:12:23
聖人的心就是這樣
00:12:25
所以呢
00:12:26
祂不用說我信
00:12:29
不用說
00:12:30
自然祂會信
00:12:32
不是只有用口說的
00:12:35
他順應自然
00:12:37
但是有辦法去感化世間人
00:12:41
若這樣天下 沒有一個沒辦法去教的人
00:12:47
這是憨山大師的解釋
00:12:51
我們另外看 老子義疏的看法
00:12:52
百姓皆注其耳目
00:12:56
聖人皆孩之
00:13:01
此二句是說聖人以 無常心來對天下以後
00:13:10
天下人漸漸歸向 無為之治時之進展情形
00:13:17
因為聖人既已忘我 不為自己之利益作打算
00:13:25
與天下百姓渾成了一體
00:13:30
那麼天下百姓
00:13:32
因受了聖人之感召沐化
00:13:38
所以便很自然的 漸漸歸化於聖人
00:13:44
如對不能看到之遠處
00:13:48
便時時以耳留意 聖人之傳聞消息
00:13:54
還有能見的近處
00:13:57
便用眼時時 觀察聖人之作風
00:14:03
皆成了百姓們之仿效地方
00:14:07
換言之
00:14:08
百姓們也知道和 聖人一樣的著眼於大我
00:14:15
聖人所關注的地方
00:14:18
百姓亦隨效關注
00:14:22
凝視凝神諦聽
00:14:25
欣然樂從
00:14:29
試思這不是 渾然一體之現象是什麼
00:14:35
這裡面有三個註解
00:14:37
我們先做說明
00:14:40
註解第一
00:14:41
大我
00:14:44
文比較長
00:14:45
另外作專文說明
00:14:47
註解第二
00:14:48
辭彙這樣說
00:14:50
凝視
00:14:51
目不轉睛的望著
00:14:55
凝視就是眼睛都不動
00:14:58
盯著他看
00:15:00
註解第三
00:15:02
辭彙這樣說
00:15:03
凝神諦聽
00:15:05
專心一意的聽人家講話
00:15:10
辭彙說凝神諦聽
00:15:12
就是專心一意
00:15:14
詳細聽人講話
00:15:18
現在對於本文
00:15:20
我們現在來做 一個詳細的說明
00:15:27
老子義疏說
00:15:29
百姓皆注其耳目
00:15:31
聖人皆孩之這句話
00:15:35
這兩句是說 聖人用不固執的心
00:15:41
來對待天下以後
00:15:45
天下的人就漸漸來歸向
00:15:48
順任自然政治的時候
00:15:51
所有的進展的情形
00:15:55
因為聖人既然 沒有私心 忘我
00:16:03
不為了自己的利益作打算
00:16:07
與天下百姓 看成平等同一體
00:16:13
那麼天下百姓
00:16:15
因受了聖人的感召
00:16:18
叫做感化
00:16:21
所以呢
00:16:22
他就真正自然 漸漸歸化於聖人
00:16:28
對於我們看不到的遠處
00:16:32
他就時時用耳朵
00:16:35
注意聖人傳來的消息
00:16:39
還有辦法看到近的地方
00:16:42
他就用眼睛時時 觀察聖人所做的作風
00:16:49
都會成了百姓學的地方
00:16:53
換句話說
00:16:55
百姓也知道跟聖人一樣
00:17:03
有辦法注重大我
00:17:07
大我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0:17:10
這個我們另外作專文說明
00:17:14
聖人所關心注意的地方
00:17:20
百姓一樣也 隨祂學祂的作風
00:17:26
可以說詳細看詳細聽
00:17:31
他也很開心 跟從聖人的腳步走
00:17:36
你去想這不是 一種渾然一體
00:17:40
聖人和百姓 同一體的現象是什麼
00:17:47
所以呢
00:17:47
世間的人
00:17:50
你若做事都要詳細看
00:17:55
你詳細要注意聽
00:17:58
像今天報紙
00:18:00
很多報都在刊登
00:18:02
上次掃活佛
00:18:05
現在比較冷淡了
00:18:07
現在又在掃了
00:18:11
我早就知道談道若談錢
00:18:15
大部份都會掃到
00:18:17
我沒騙你
00:18:18
道理講一講要做生意
00:18:20
道理講一講要向人收錢
00:18:23
大多數都掃得到
00:18:25
我沒騙你
00:18:27
今天掃到這個
00:18:28
以前我也曾說過
00:18:30
但是我的人都對事不對人
00:18:35
在講道的時候
00:18:37
講完人要散的時候
00:18:40
叫他那些徒弟說
00:18:42
箱子趕快抱著
00:18:44
趕快去收錢這樣說
00:18:46
收到最後有的說沒有錢
00:18:49
沒錢說
00:18:50
沒錢不然戒指也好
00:18:52
項鍊也好 金子也好
00:18:53
他說都沒有錢啦
00:18:55
說沒錢不然 零錢也沒關係這樣
00:18:57
加減收
00:18:58
大多數都會漏氣
00:19:00
我沒騙你
00:19:01
我說你什麼 道理都去聽沒關係
00:19:04
無論什麼道理
00:19:05
無論什麼教門的道理
00:19:07
你去聽都沒關係
00:19:08
最好是什麼
00:19:10
若說到做生意 你就可以走了
00:19:13
若說到錢你就可以跑了
00:19:15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19:17
真正修行人要什麼錢
00:19:20
有的說要道本
00:19:22
我講道講四十一年
00:19:25
從來也不曾 向人拿過一毛錢
00:19:30
我就有辦法說四十一年
00:19:33
像今天刊這個報紙
00:19:36
說他們的孩子
00:19:40
銀行存摺都好幾千萬
00:19:43
說光是定期捐款
00:19:47
一張三百萬的 連續的號碼就好幾張
00:19:50
看你會不會怕
00:19:53
光是土地好幾百筆
00:19:56
想到頭會痛
00:19:58
世間人就要拿給他
00:19:59
要跟誰說
00:20:01
你自己傻啊
00:20:03
對不對
00:20:04
若說一個比較那個
00:20:05
老師現在有二十處的道場
00:20:09
但是老師連一間 道場的財產都沒有
00:20:13
這間誰的
00:20:14
這間林金合先生的
00:20:17
紙頭沒看到姓
00:20:19
紙尾也沒我的名
00:20:21
以後老師眼睛若闔上
00:20:22
兩隻腳兩隻手若伸直
00:20:25
這間道場他拿回去
00:20:27
都沒有我的
00:20:28
我的子孫也不會去和他爭
00:20:33
所以世間人大家財產一多
00:20:37
害死子孫的是有啦
00:20:39
我沒騙你
00:20:41
所以呢
00:20:43
我們世間的人
00:20:45
你若不要貪來說
00:20:48
都沒有事情
00:20:49
最平安
00:20:50
貪若跑出來就糟了
00:20:53
我才固執在哪
00:20:55
像這個錄影帶
00:20:57
你無論什麼人索取都不用錢
00:21:00
你若寫信索取
00:21:02
連郵資都不用
00:21:03
你儘管索取沒關係
00:21:06
但是若說你們 這些眾師兄弟
00:21:09
若發心自己要捐款
00:21:11
那我沒話說
00:21:13
你就發心自己要捐款
00:21:15
又不是他跟你討的
00:21:17
但是若要捐款你就要注意
00:21:19
注意什麼
00:21:20
要跟人拿收據
00:21:21
我十次八次都告知你
00:21:25
你若沒拿收據
00:21:27
那個錢放到口袋是誰害的
00:21:30
你害的
00:21:31
對不對
00:21:33
他實在是不貪啦
00:21:34
不貪 你不跟他拿收據
00:21:36
不拿收據
00:21:37
有的是忘記了
00:21:38
有的想說沒拿收據
00:21:40
不然這些今晚喝酒也好
00:21:44
所以最好就要跟人拿收據
00:21:46
若拿收據不要寫無名氏
00:21:49
寫無名氏最糟
00:21:51
我常常說做善
00:21:52
不要做無名的善人
00:21:55
因為你寫無名氏
00:21:58
比如說無名氏你一千
00:21:59
他也一千
00:22:00
他也一千
00:22:01
若十個人就一萬了
00:22:04
假使下次他 報帳報兩個無名氏
00:22:09
你想說那個無名氏是我的
00:22:11
你想說你的
00:22:12
他想他的
00:22:13
剩下八千去哪了
00:22:14
我不知道
00:22:17
所以你就要注意很多問題
00:22:20
所以我就強調
00:22:22
無論哪一片 錄影帶我都宣傳
00:22:25
有人說老師啊
00:22:27
現在像講道正在掃
00:22:30
你掃得到嗎
00:22:31
說若掃到我
00:22:33
宗教全都要倒了
00:22:35
大小間全都要倒了
00:22:38
掃到我就很淒慘了
00:22:39
掃到我
00:22:41
老師的口袋不時袋磅子
00:22:44
曾有人問說 什麼叫做袋磅子
00:22:46
口袋空空就是袋磅子
00:22:50
老師說一個比較難聽的
00:22:52
三餐若有得吃 有得穿
00:22:54
其他我都不貪
00:22:56
說一個最簡單
00:22:59
我孩子說舊家那邊很吵
00:23:04
他說爸爸
00:23:05
不然我們將舊家賣掉
00:23:08
換新房子
00:23:10
來去鄉下土地比較便宜
00:23:12
房子也比較便宜
00:23:13
我們來去鄉下建設這樣說
00:23:19
最後鄉下買一塊土地
00:23:21
很便宜
00:23:22
鄉下很便宜
00:23:23
也不是都市計畫的土地
00:23:26
粗胚建起來了
00:23:28
他那些說什麼時候要落成
00:23:30
我說我不知道
00:23:32
怎樣不知道
00:23:33
沒有錢
00:23:35
沒有錢不過很多 這些師兄弟要借我
00:23:37
我不要
00:23:39
借我我絕對不要
00:23:41
連讓我當乾兒子的要借我
00:23:43
我都不要
00:23:44
有辦法自己蓋
00:23:46
借我以後若沒辦法還
00:23:48
就完蛋了
00:23:50
就乾脆我都不要
00:23:52
就像這些師兄弟說
00:23:54
老師啊你家若落成
00:23:55
不讓這些稍微熱鬧一下
00:23:58
說不讓人熱鬧的
00:23:59
拜託
00:24:00
你不要買東西來
00:24:02
若買東西來
00:24:03
我也拒絕你
00:24:04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24:08
但是一些師兄弟說
00:24:09
哎唷老師講道講這麼久
00:24:11
大家聽你這樣
00:24:13
要報答你 一個人情也沒辦法
00:24:15
買一個東西給你你也不要
00:24:18
說你若買來 我不跟你收
00:24:20
我跟你說正經的
00:24:21
最後想來想去
00:24:24
想到沒辦法
00:24:25
大家說老師不要那麼固執
00:24:28
最後我想一條路給他走
00:24:31
怎樣
00:24:32
對眾生有利益的
00:24:35
我說叫他去買一套大藏經
00:24:42
主辦的人
00:24:43
我叫他不要向人收錢
00:24:47
怎樣不要收錢
00:24:48
幾個人要參加也不知道
00:24:52
你若算人頭的
00:24:54
就像以前印那本還鄉直指
00:24:59
一人才出幾十塊而已
00:25:03
現在若多人參加就照分攤的
00:25:06
看那套經多少錢
00:25:08
大家分攤出 三十塊五十塊也沒關係
00:25:12
對不對
00:25:13
這樣你就是送老師了
00:25:16
不然要怎麼說
00:25:17
你口說送老師
00:25:19
實際是為眾生的
00:25:21
怎樣大藏經以後我若死
00:25:25
可以拿去讀書館
00:25:27
讓眾生用
00:25:28
不是我自己用的
00:25:31
所以是借我看
00:25:33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25:34
若其他的東西
00:25:36
我都謝絕你
00:25:38
我何時落成也不知道
00:25:39
我也沒請客人
00:25:41
先跟你明說
00:25:44
你假使要跟我討可以
00:25:46
若來我家
00:25:47
老師你家落成沒請人
00:25:49
說好啊
00:25:51
看要三個還五個
00:25:53
隨便便菜請也比較快
00:25:55
酒拿一罐就好了
00:25:58
絕對沒有放帖子
00:25:59
也沒請客人
00:26:01
我這個貧道的沒辦法
00:26:04
談道四十一年
00:26:06
絕對沒有說錢的
00:26:08
你無論什麼人拿錢給我
00:26:11
我都拒絕你
00:26:13
我這樣做乾淨貧
00:26:17
我不做骯髒富
00:26:18
像現在掃到籠子了
00:26:20
就很丟臉
00:26:22
若去派出所一趟
00:26:24
就丟臉死了
00:26:25
對不對
00:26:26
不要說關你
00:26:27
就這樣去一趟就丟臉死了
00:26:30
所以希望大家呢
00:26:32
很多人說老師啊
00:26:34
要怎麼報答你的人情
00:26:36
報答我的人情最快
00:26:39
你東西送我 我不開心
00:26:41
我跟你老實說
00:26:43
你很豐盛請我
00:26:45
我也不開心
00:26:47
老師最開心是什麼
00:26:50
聽我的話
00:26:51
照我的腳步去走
00:26:53
去利益眾生
00:26:55
對眾人有利益的事情去做
00:26:58
這樣我最開心
00:26:59
其他我都沒有什麼
00:27:01
這是我的交代
00:27:04
所以希望我們 大家同心合力
00:27:08
將古聖人的話
00:27:09
我們銘記在心
00:27:11
做得到的我們去做
00:27:14
做不到的將它保留
00:27:15
不是說道理每句聽每句用
00:27:18
我們若有適合就用
00:27:20
不適合將它保留起來
00:27:22
有一天若要用就拿出來
00:27:25
不然我們今晚說到這為止
00:27:27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27:30
我們現在來翻 一百六十三頁
00:27:33
聖人無常心
00:27:39
以百姓心為心
00:27:44
善者
00:27:46
吾善之
00:27:49
不善者
00:27:50
吾亦善之
00:27:53
德善矣
00:27:56
信者
00:27:57
吾信之
00:27:59
不信者
00:28:01
吾亦信之
00:28:03
德信矣
00:28:06
聖人在天下
00:28:09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
00:28:14
我們上期就是說到這為止
00:28:18
現在今晚從這接續
00:28:22
百姓皆注其耳目
00:28:26
聖人皆孩之
00:28:30
這句話
00:28:31
我們上期有引老子義疏
00:28:35
但是老子義疏 裡面有三個註解
00:28:40
其中註解第一
00:28:43
大我
00:28:46
對於大我
00:28:48
我們還未解釋
00:28:50
現在我們來看大我的意義
00:28:5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8:56
大我
00:28:58
即遠離我執我見
00:29:02
而達自由自在 境界之最高我
00:29:08
佛陀所證得之涅槃
00:29:11
則為真實
00:29:14
且常住不變者
00:29:16
故稱為大我
00:29:19
義同真我
00:29:2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9:25
什麼叫做大我
00:29:27
大我就是離開我執和我見
00:29:32
我執 我見
00:29:33
我們之前說過了
00:29:36
達到自由自在 這個境界的最高的我
00:29:44
佛祖所證得涅槃
00:29:48
就是真實
00:29:50
而且不生不滅
00:29:53
常住不變就是不生不滅
00:29:56
所以才稱呼為大我
00:30:00
這個意思和真我相同
00:30:05
我們對於真我
00:30:06
來看道學大辭典說明
00:30:09
真我
00:30:11
性是真我
00:30:13
身是假我
00:30:15
身死後
00:30:16
葬於黃土
00:30:18
即腐爛
00:30:20
人常言曰
00:30:21
我冷
00:30:22
我熱
00:30:23
我痛
00:30:24
我癢
00:30:25
我餓
00:30:26
我渴
00:30:27
實皆指假我
00:30:30
惟有天性才是真我
00:30:36
道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0:38
什麼叫做真我
00:30:41
我們人的本性就是真我
00:30:46
我們的身體是假我
00:30:49
一個人的身體死之後
00:30:52
就埋在土底
00:30:56
埋在土裡就爛
00:30:59
所以我們人時常說
00:31:02
我會冷
00:31:03
我會熱
00:31:05
我很痛
00:31:06
我會癢
00:31:08
我肚子餓
00:31:09
我口渴
00:31:11
實際都是指假我
00:31:14
只有我們人的天性
00:31:17
天性有時候說佛性
00:31:19
有時候說靈性
00:31:21
都是我們的本性
00:31:24
只有天性才是真我
00:31:28
這是來補充上期 老子義疏所說的
00:31:36
現在最後來看
00:31:38
呂純陽祖師 對於本文的看法
00:31:41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0:31:45
注者
00:31:48
注心也
00:31:50
眾生皆注心其耳目
00:31:55
耳所聞
00:31:57
目所視
00:31:59
人善我
00:32:01
我亦善之
00:32:03
人不善我
00:32:05
我亦不善之
00:32:07
人信者
00:32:09
我亦信之
00:32:10
人不信者
00:32:12
我亦不信之
00:32:14
聖人反是
00:32:16
以無常心待人
00:32:20
無人
00:32:21
無我
00:32:23
其人如嬰孩
00:32:25
天真而無邪
00:32:28
善不善皆善之
00:32:31
信不信皆信之
00:32:34
而達於得善
00:32:36
得信之境
00:32:38
故曰
00:32:39
聖人皆孩之也
00:32:43
這裡面三個註解先做說明
00:32:47
註解第一
00:32:49
辭海續編這樣說
00:32:51
注心
00:32:52
猶言專心也
00:32:56
辭海續編說什麼叫做注心
00:32:59
注心等於就是專心
00:33:02
註解第二
00:33:03
辭海這樣說
00:33:05
嬰孩
00:33:07
猶言嬰兒
00:33:09
列子天瑞
00:33:11
其在嬰孩
00:33:13
氣專志一
00:33:15
和之至也
00:33:16
物不復焉
00:33:19
德莫之加焉
00:33:23
辭海說嬰孩等於就是嬰兒
00:33:27
就是嬰兒
00:33:30
在列子的天瑞篇裡面說
00:33:34
在我們人修到像嬰孩一般
00:33:38
他的氣就專志一
00:33:42
達到和的至
00:33:44
可以說絕對都 沒有其他的邪心
00:33:53
可以說東西不貪不取
00:34:00
他的德你沒辦法再加
00:34:04
可以達到最高的德
00:34:07
註解第三
00:34:09
辭海這樣說
00:34:11
天真
00:34:12
猶云天性
00:34:14
天真等於就是天性
00:34:16
等於就是我們的本性
00:34:20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4:24
祂說什麼叫做注
00:34:26
現在這個注的意思
00:34:28
就是說注心
00:34:30
就是我們人的專心
00:34:33
因為眾生都專心 在他的耳朵和眼睛
00:34:41
耳朵所聽
00:34:43
眼睛所看
00:34:46
人若對我好
00:34:48
我就對他好
00:34:50
人若對我不好
00:34:52
我就對他不好
00:34:56
人若有信
00:34:58
我就對他有信
00:35:00
人若不信
00:35:02
我就對他不信
00:35:04
不過聖人相反
00:35:08
聖人可以用無常心對待人
00:35:14
就是用不固執的心
00:35:18
來對待眾生
00:35:21
可以達到無人無我
00:35:24
所以聖人像是嬰兒
00:35:29
拿出祂的本性
00:35:31
都沒有邪見
00:35:33
不管你善不善
00:35:38
你善的人
00:35:40
我也對你善
00:35:42
你對我不好
00:35:42
我也對你好
00:35:44
不管你對我好不好
00:35:46
我都對你好就對
00:35:49
不管你信不信
00:35:51
我都信
00:35:53
你有信
00:35:56
我對你也有信
00:35:57
你無信
00:35:58
我也對你有信
00:36:00
可以達到得信得善
00:36:03
得到善 得到信這個境界
00:36:07
所以才說
00:36:08
聖人皆孩之這句話
00:36:14
我們現在接下來 看一百六十六頁
00:36:16
五十章
00:36:18
出生入死
00:36:22
怎樣叫做出生入死
00:36:24
我們現在看 憨山大師一個說明
00:36:28
出生入死
00:36:32
此言聖人所以 超乎生死之外者
00:36:40
以其澹然無欲
00:36:44
忘形之至
00:36:47
善得無生之理
00:36:50
出生入死者
00:36:53
謂死出於生
00:36:56
言世人不達無生之理
00:37:00
故但養形以貪生
00:37:04
盡為貪生以取死
00:37:08
是所以入於死者
00:37:11
皆出於生也
00:37:14
憨山大師這樣說
00:37:17
什麼叫做出生入死
00:37:21
這句話
00:37:24
我們就要知道說聖人
00:37:28
有辦法超出生死之外
00:37:35
什麼原因
00:37:36
聖人祂有辦法 超出生死之外
00:37:40
超出生死之外 就是不生不滅
00:37:45
祂今天不生不滅的原因
00:37:48
就是可以說清靜
00:37:51
澹然就是清靜
00:37:53
沒有貪欲
00:37:56
可以說忘形之至
00:37:59
怎樣叫做忘形
00:38:00
形就是我們的身體
00:38:02
祂就對於我們肉體
00:38:05
這個身體不去重視
00:38:08
所以祂才有辦法
00:38:10
得到無生之理
00:38:13
無生之理
00:38:14
這個無生就是不生不滅
00:38:19
我們說了脫生死
00:38:21
就是說無生
00:38:24
現在說出生入死這句話
00:38:29
就是說一個人 的死是出於生
00:38:35
假使你今天沒有生
00:38:37
怎麼會死
00:38:40
所以這個死就是出於生
00:38:45
就是說世間的人他不瞭解
00:38:48
沒辦法達到無生的理
00:38:52
所以呢
00:38:53
他吃飽就要養形以貪生
00:38:57
怎樣叫做養形
00:38:58
想要鍛鍊身體
00:39:01
想要吃補藥
00:39:03
看可不可以長壽
00:39:05
這都是貪生
00:39:09
你貪生就會取死
00:39:12
一個人一但有生就會有死
00:39:15
沒辦法去避免的
00:39:19
所以你要知道入於死
00:39:22
就是什麼
00:39:22
就是出於生
00:39:25
你今天會死的原因
00:39:27
就是出於生的關係
00:39:32
所以我就在說一個人
00:39:35
對於我們的身體
00:39:38
雖然是要顧
00:39:41
不過不用勉強
00:39:43
現在說顧身體就是什麼
00:39:46
不要讓他夭壽
00:39:49
不要讓他枉死
00:39:53
比如說一個人
00:39:54
有的說生死看破了
00:39:56
生病也不用吃藥
00:39:58
身體也不用顧
00:40:01
不是這樣
00:40:02
這樣就會枉死
00:40:04
怎樣叫做枉死
00:40:06
應該你要到六十歲
00:40:08
你生病不去看醫生
00:40:10
不吃藥
00:40:12
不顧身體
00:40:13
若死就變成枉死
00:40:17
現在說不重視 這個身體就是說
00:40:20
我生病當然要去看醫生
00:40:24
身體當然要顧
00:40:26
但是不是勉強說
00:40:28
我就來打太極拳
00:40:30
我就來練外丹功
00:40:33
學坐禪
00:40:34
吃什麼補藥
00:40:37
想要長壽
00:40:38
有可能嗎
00:40:39
不可能
00:40:41
一個人的歲數都是定數
00:40:45
所以俗語一句話說
00:40:47
未生先註死
00:40:50
你不信身體怎麼練來說
00:40:53
應該死 你就是要死
00:40:56
你去看
00:40:58
像顏回聖人
00:41:01
三十二歲就死了
00:41:05
你看有的人作惡多端
00:41:08
長命百歲
00:41:12
有的人很會顧身體
00:41:15
很年輕就過世
00:41:17
有的人體弱多病
00:41:21
長年臥病在床
00:41:24
裂痕的瓷器真耐打
00:41:26
常常看醫生
00:41:27
常常在吃藥
00:41:29
不過一直拖 拖不死
00:41:32
所以這就是生死問題
00:41:36
你要看得自然
00:41:37
生就生 死就死
00:41:39
生死兩字
00:41:41
不用看太重
00:41:45
所以一個人 若了脫生死之後
00:41:48
他來世就不會再出生
00:41:51
不會出生來說
00:41:53
就不會入死
00:41:55
所以呢
00:41:56
一個人若瞭解這個理之後
00:42:00
對於身體我們 就用平常看待
00:42:06
最重要要修我們的本性
00:42:10
你的本性若沒有修來說
00:42:13
你一旦死了
00:42:16
輪迴後世就再來生
00:42:20
所以才說
00:42:22
一個人若有辦法
00:42:26
知道無生的道理
00:42:29
就不用養形要貪生
00:42:35
所以呢
00:42:37
我們學道應學自然法
00:42:44
很多人有的道理
00:42:46
聽了也會曲解
00:42:48
就像說不要貪生怕死
00:42:51
現在想說
00:42:52
好 我若生病不要去看醫生
00:42:54
這樣就不對了
00:42:56
我身體有顧
00:42:57
要生要死隨便你
00:43:00
不要去固執重視這身體
00:43:04
你若固執這身體來說
00:43:07
一個人的貪念 就一直出來了
00:43:10
貪念出來自然 就會為了身體來設想
00:43:16
就沒有想說要來修本性
00:43:20
這是憨山大師祂一個看法
00:43:25
另外我們看 老子義疏的說明
00:43:28
這是關人類生死之汎說
00:43:36
蓋人生之來源有二
00:43:42
一是經父母之緣
00:43:46
湊幾種物質 假合而成的肉體
00:43:51
也就是現在身
00:43:54
此身在現象界中
00:43:58
有暫時之形體
00:44:01
此體未成之前
00:44:03
原無人我各別之異相
00:44:07
而在既生之後
00:44:11
也不過小部份 四大五行之暫時配合
00:44:18
故世間所謂我者
00:44:21
實際就是指這假我而說
00:44:25
其在成立期間
00:44:27
只不過是 供給真我之房舍
00:44:31
也可說是供應 真我動作行事之器材
00:44:40
現在老子義疏 這樣跟我們說
00:44:44
現在這段文
00:44:49
就是關係我們 人生死廣大的說法
00:44:57
我們要知道我們人
00:45:00
到底從何來
00:45:03
我們人的來源有兩者
00:45:08
第一
00:45:10
就是經父母的緣
00:45:14
怎樣叫做父母的緣
00:45:16
父親母親在一起結合
00:45:20
父精母血所結的
00:45:24
和合好幾種的物質
00:45:28
假合而成的肉體
00:45:32
等於就是四大五蘊
00:45:37
也就是現在的身體
00:45:41
這個身體在現象界
00:45:46
在現實社會中
00:45:49
有暫時的形體
00:45:54
這個身體還未成立的之前
00:46:00
原來就沒有 你我各別的異相
00:46:05
就像說我們人的 靈魂本來都是一樣
00:46:11
一旦既生之後
00:46:15
也不過是一個小部份
00:46:18
四大 地 水 火 風
00:46:21
這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00:46:26
暫時的配合而已
00:46:30
因為地 水 火 風
00:46:34
這以前也曾說過
00:46:36
我們肉體的骨肉
00:46:43
等於就是屬地
00:46:46
我們人鼻子呼吸有風
00:46:49
口呼吸有風
00:46:51
屁股放屁也有風
00:46:52
這就是風
00:46:55
我們人流汗有汗水
00:46:58
流鼻涕有鼻水
00:46:59
口有口水
00:47:01
身體有汗水
00:47:04
下體有尿水
00:47:05
這就是水
00:47:08
我們身體有熱氣
00:47:10
這屬火
00:47:13
這叫做四大
00:47:15
若是五行呢
00:47:19
這個五行在我們的身體內
00:47:24
若以有形來說
00:47:27
我們的肝是屬木
00:47:30
我們的肺是屬金
00:47:33
我們的心是屬火
00:47:36
我們的脾是屬土
00:47:40
我們的腎是屬水
00:47:42
這就是五形
00:47:44
若以無形來說
00:47:48
我們的性就是屬木
00:47:52
我們的情就是屬金
00:47:57
我們人的神就是屬火
00:48:01
我們的意就是屬土
00:48:03
我們的精就是屬水
00:48:06
所以呢
00:48:08
我們人的身體就是可以說
00:48:11
四大五行暫時來配合
00:48:16
所以世間所說的我
00:48:20
實際上就是指這個假的我
00:48:23
這個肉體
00:48:25
對於這個假我
00:48:27
我們以前也曾說過
00:48:32
假使說這個 身體成立的期間
00:48:37
只不過是要供給真我
00:48:41
就像當一個房舍而已
00:48:46
這個身體好像一間空屋
00:48:49
我們的主人 就像我們的靈魂
00:48:53
也可以說什麼
00:48:55
就像供應真我 動作行事的器材
00:49:01
比如說這個電燈泡
00:49:05
這就是有形的
00:49:06
好像我們的身體
00:49:08
電就是無形的
00:49:10
好像我們的靈性
00:49:14
所以呢
00:49:15
這些都是暫時借的東西
00:49:18
隨時都會換形
00:49:21
所以你去看
00:49:22
我們人若死也不說死
00:49:25
大多數都說什麼
00:49:26
說過身啊
00:49:27
怎樣過身
00:49:28
這個身體再換 一個身體出來
00:49:31
這樣而已
00:49:32
就是六道在輪轉在輪迴
00:49:37
所以我們今天就要明白說
00:49:41
我們人出生的來源有兩者
00:49:48
現在一者就是在說 父精母血所結的肉體
00:49:54
但是另外還有一者呢
00:49:57
因為今晚沒有時間答覆
00:50:00
因為光是要寫 在黑板就沒時間
00:50:04
所以到這暫且告一段落
道德經(舊版)
146/147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道德經(舊版)137
道德經(舊版)138
道德經(舊版)139
道德經(舊版)140
道德經(舊版)141
道德經(舊版)142
道德經(舊版)143
道德經(舊版)144
道德經(舊版)145
道德經(舊版)146
道德經(舊版)147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1140102005677
d8d9f064-81df-465c-b6f5-c176b942f236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