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52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52
142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3月27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現在我們來看 下半段的說明
00:02:42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後半段的說明
00:02:51
勢者
00:02:53
所處之外在環境也
00:02:58
如
00:02:59
食品能使人成長
00:03:03
故漢書云
00:03:06
民以食為天
00:03:09
氣候能推時成歲
00:03:14
故易經繫辭傳云
00:03:18
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00:03:23
群魔能磨人成道
00:03:26
故寶王三昧論云
00:03:30
群魔為法侶
00:03:33
由此可知勢能使萬物成
00:03:38
故曰
00:03:39
勢成之也
00:03:43
這裡面總共有五個註解
00:03:46
我們現在先來做說明
00:03:50
註解第一
00:03:52
辭海這樣說
00:03:55
凡力之奮發皆曰勢
00:04:00
其關於自然界者
00:04:02
如云風勢 雨勢
00:04:05
其見於動作之事者
00:04:08
如云趁勢 作勢
00:04:13
現在辭海這樣說
00:04:16
假使若說一個力量
00:04:19
奮發 這都叫做勢
00:04:24
若關於自然界
00:04:27
比如風若很大叫做風勢
00:04:30
雨若很大叫做雨勢
00:04:34
假使若看到 我們人動作的事
00:04:39
比如趁勢 作勢
00:04:46
那麼趁勢和作勢
00:04:50
我們再來看辭彙說明
00:04:55
趁勢 乘機會也
00:04:58
趁勢就是乘機會
00:05:00
趁這個勢力
00:05:02
乘那個機會
00:05:05
註解第二
00:05:06
辭海這樣說
00:05:07
作勢
00:05:08
動作之前
00:05:10
形態上一種表示
00:05:13
作勢就是我們 人要動作之前
00:05:16
一個形態上的一種表示
00:05:19
這叫做作勢
00:05:22
現在註解第二
00:05:23
辭海這樣說
00:05:25
凡所仰賴者皆曰天
00:05:29
漢書
00:05:30
王者以民為天
00:05:33
而民以食為天
00:05:37
假使若能讓我們依靠 仰賴
00:05:42
這都叫做什麼
00:05:43
叫做天
00:05:44
這個天不是天
00:05:46
所以才說有很多文字
00:05:49
你要看經書的人
00:05:51
或是要研究道理的人
00:05:53
要很小心
00:05:54
一句話若解釋不對
00:05:56
有時候道理就不對了
00:06:00
這個天不是天
00:06:01
這個天若用天來說
00:06:04
王者就是百姓為天
00:06:07
百姓要怎麼當天
00:06:09
說一個統治者 就是依靠百姓
00:06:15
怎樣依靠百姓
00:06:16
比如說我們 中華民國有一位總統
00:06:20
若沒有百姓要 總統要做什麼
00:06:23
對不對
00:06:24
就要依靠百姓
00:06:26
所以王者就是依靠百姓
00:06:29
若百姓
00:06:30
百姓就要依靠食物
00:06:33
若沒有食物不能生活
00:06:35
這個天就是依靠
00:06:39
註解第三
00:06:40
辭海這樣說
00:06:42
氣候
00:06:43
謂時等也
00:06:46
五日謂之侯
00:06:48
三侯謂之氣
00:06:50
六氣謂之時
00:06:52
四時謂之歲
00:06:55
祂說什麼叫做氣候
00:06:58
氣候就是可以說四時節氣等
00:07:06
時等於就是四季的意思
00:07:11
五日為一侯
00:07:14
三侯為一氣
00:07:18
什麼叫做氣
00:07:18
氣 我們說節氣
00:07:21
所以呢
00:07:22
五日一候
00:07:23
三候剛好十五天
00:07:26
所以十五天剛好一個節氣
00:07:29
六氣
00:07:31
十五天一氣
00:07:32
六氣剛好三個月
00:07:34
三個月一個時
00:07:36
四時春夏秋冬
00:07:38
剛好一時
00:07:41
四時叫做歲
00:07:43
春夏秋冬叫做四時
00:07:45
四時剛好一年
00:07:46
歲就是年
00:07:49
時就是四季的意思
00:07:52
現在看辭海
00:07:54
時 四時也
00:07:56
見說文段注
00:07:58
春秋冬夏之稱
00:08:00
三月為一時
00:08:02
現在這個時
00:08:04
不是一小時兩小時的時
00:08:06
這個時就是四季的意思
00:08:10
四時就是四季
00:08:11
這是在說文段注裡面說的
00:08:16
春秋冬夏就是叫做四時
00:08:20
三個月為一時
00:08:23
三個月一時
00:08:24
等於就是春也三個月
00:08:27
夏也三個月
00:08:28
秋也三個月
00:08:29
冬也三個月
00:08:31
才說三月為一時
00:08:34
註解第五
00:08:35
易經繫辭下傳這樣說
00:08:39
寒往則暑來
00:08:42
暑往則寒來
00:08:44
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00:08:48
寒若去 熱就來
00:08:51
熱若去 寒就來
00:08:53
寒熱來相推
00:08:57
才會變成歲
00:08:59
熱若走 寒若來
00:09:02
寒若來 熱就走
00:09:04
一年四季才會流轉
00:09:10
註解第六
00:09:11
寶王三昧論這樣說
00:09:13
立行不求無魔
00:09:16
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00:09:19
是故聖人設化
00:09:21
以群魔為法侶
00:09:24
一個人修行不能求無魔
00:09:28
求無魔就是不要逆境
00:09:32
一個人修行若沒有逆境
00:09:35
你的誓願不堅定
00:09:38
為了這樣
00:09:39
聖人來設教化
00:09:41
這個魔就是要磨練我們的
00:09:45
這個魔就是 學道的人為法侶
00:09:48
無魔就不成道了
00:09:53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9:58
勢是什麼
00:10:00
勢就是我們處在外的環境
00:10:02
叫做勢
00:10:04
比如
00:10:05
現在舉一個例
00:10:08
比如食品能使人成長
00:10:12
我們若沒吃不會成長
00:10:16
所以漢書才說
00:10:18
民以食為天
00:10:21
百姓就是靠吃
00:10:25
氣候一年四季會推時成歲
00:10:33
五日一候
00:10:35
若十五天一氣
00:10:39
一個節氣
00:10:40
三個月一時
00:10:42
這樣一直推
00:10:43
才會成一年
00:10:47
所以易經繫辭傳裡面才說
00:10:50
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00:10:55
群魔能磨人成道
00:11:00
所以在飽王 三昧論裡面才說
00:11:03
群魔為法侶
00:11:06
由此可知
00:11:08
知道這個勢就能使萬物成功
00:11:15
萬物沒有勢不會成長
00:11:19
所以才說勢成之
00:11:23
所以現在道德經本文
00:11:26
這樣你看到 呂純陽祖師就知道說
00:11:33
道生之
00:11:35
萬物是道生的
00:11:36
由道生之後
00:11:38
就要靠四時來畜養我們
00:11:42
才生萬物
00:11:43
萬物才會成形態
00:11:46
亭字典與成字古音同
00:11:50
亭之即成之之意
00:11:54
又說亭
00:11:56
凝結也
00:11:58
毒之
00:12:00
毒字與熟字
00:12:02
古音同且通用
00:12:06
又說毒 安也
00:12:09
以解釋作成熟較妥
00:12:15
道德經淺釋說
00:12:17
亭之
00:12:19
這字亭和成字
00:12:29
古時候的音相同
00:12:35
亭之和成之意思也相同
00:12:43
又說亭之
00:12:48
這個解釋叫做凝結
00:12:52
毒之
00:12:53
這字毒與熟字
00:12:58
古時候音相同
00:13:00
而且意思也相通
00:13:04
又說毒解釋為安
00:13:08
以解釋應該作成熟
00:13:13
作成字 熟字比較妥當
00:13:17
比較合理
00:13:20
老子今註今釋及 評介裡面這樣說
00:13:28
亭之毒之
00:13:30
有兩種解釋
00:13:33
一 作安定講
00:13:36
蒼頡篇
00:13:39
亭 定也
00:13:41
廣雅釋詁
00:13:43
毒 安也
00:13:46
亭之毒之即是定之安之
00:13:52
二 作成熟講
00:13:56
河上公本和其他古本
00:14:01
亭之毒之多作成之熟之
00:14:05
高亨解說
00:14:08
亭 當讀為成
00:14:12
毒 當讀為熟
00:14:15
皆音同而通用
00:14:18
今譯從後者
00:14:23
現在老子今註今釋
00:14:25
裡面這樣說
00:14:28
亭之毒之
00:14:31
有兩種的解釋
00:14:34
第一種就是作安定來解釋
00:14:39
在蒼頡篇
00:14:42
亭解釋為定
00:14:45
廣雅釋詁
00:14:47
毒解釋為安
00:14:50
亭之毒之
00:14:52
就是等於定之安之
00:14:56
但是第二個說明
00:14:58
就是說成熟的解釋
00:15:02
河上公的課本
00:15:05
和其他一些古本
00:15:08
亭之毒之
00:15:12
亭大多數都讀作成
00:15:16
毒應該是要讀作熟
00:15:20
音同又通用
00:15:23
但是當今大多數
00:15:25
都以第二作註解本
00:15:28
後者就是第二
00:15:30
就是成之熟之
00:15:32
來做一個解釋
00:15:36
那麼現在來看 老子義疏一個解釋
00:15:46
由此看來
00:15:49
天地間所有的一切萬物
00:15:54
都是由道而生
00:15:58
可是由生物到 成物之過程上
00:16:06
如詳細的分析一下時
00:16:12
約略的有以下幾個階段
00:16:18
道先分賦其精 於萬物未生之前
00:16:26
繼之便是德蓄以 待萬物各類之形
00:16:32
這是生之 畜之
00:16:36
第二步是妙合 天地間之數種原有物質
00:16:43
與這道之原素合併以後
00:16:50
便有了萬物之形體
00:16:54
那麼在這形體上 仍以德之變現功能
00:17:01
助其生長
00:17:04
導其發育
00:17:06
這就是長之育之
00:17:10
第三步是長育完成後
00:17:14
又必促萬物
00:17:16
歸根復命
00:17:18
所以又藉前面所 說的勢來促其完成
00:17:25
迫其成熟
00:17:27
這是成之熟之
00:17:31
現在老子義疏 的前半段這樣說
00:17:36
由上面所說看來
00:17:42
天地間所有一切的萬物
00:17:47
都是由道所生的
00:17:52
所以我們上期也有解釋過
00:17:55
道生一
00:17:57
一生二
00:17:58
二生三
00:17:59
三生萬物
00:18:01
萬物都是從道生出來的
00:18:05
可是由生物之後
00:18:11
到成物的過程上
00:18:17
假使要用詳細分析一下
00:18:23
大約有以下幾個階段
00:18:29
道先分賦精神給 萬物還未生之前
00:18:42
精神就指我們的本性
00:18:46
接下來就是什麼
00:18:48
就是要德來蓄養
00:18:52
來待萬物各類之形
00:18:57
怎樣各類之形
00:18:58
像人也有黃種人 也有白人也有黑人
00:19:04
所有的畜生都 全有不同的形類
00:19:11
這是生之 畜之
00:19:16
第二步就是妙合天地間
00:19:20
很多種的原有物質
00:19:24
若以人身體來說
00:19:26
地水火風
00:19:29
與五蘊 色受想行識等等
00:19:35
和道原素
00:19:37
就是無極之真
00:19:39
等於我們人的靈性
00:19:42
就要有組織肉體
00:19:44
很多種原來就有的物質
00:19:48
和人的本性合併之後
00:19:53
就有萬物的形體
00:19:57
那麼在這個形體上
00:20:00
完全用德來變現功能
00:20:06
來助其生長
00:20:09
來引導其發育
00:20:12
這就是長之育之
00:20:16
第三步就是長育完成之後
00:20:22
又必定要來 促成萬物歸根復命
00:20:28
就像說一個人 長之育之之後
00:20:33
已經完成了
00:20:36
完成之後要再修行
00:20:39
修行就要再歸根復命
00:20:41
再恢復元性
00:20:45
所以又藉前面所說的勢
00:20:49
來促成來完成
00:20:53
來逼其成熟
00:20:57
這是成之熟之
00:21:00
這個道理
00:21:03
我們來看第二段的解釋
00:21:06
至此可見植物之開花結子
00:21:09
樹木之落葉結實
00:21:13
都是歸根復命之現象
00:21:19
而人類之完成世責
00:21:23
道德不虧
00:21:26
能夠返還原處者
00:21:31
這也是歸根復命
00:21:35
不過在邁向 成之熟之之途中
00:21:42
必須經得起勢之考驗
00:21:47
如草木要受 秋風冬雪之肅殺
00:21:54
人類也得經得起 順逆之考驗方可
00:22:04
在順境中亦藏考驗之機
00:22:10
以上這三個階段
00:22:13
總說之雖都是道的作用
00:22:18
可是
00:22:20
若將這些作用 歸納成兩點時
00:22:26
不外生養與覆收而已
00:22:31
這就是養之覆之
00:22:35
故
00:22:36
此句有總結 以上三個階段之意
00:22:42
亦藏由無至有
00:22:46
由有還無之機
00:22:52
對於本文
00:22:53
我們現在來做 個詳細的分解
00:22:58
老子義疏第二段這樣說
00:23:03
現在來到這
00:23:05
從前面一直講到這
00:23:09
可見植物會開花結子
00:23:19
植物等於像五穀或是菜
00:23:25
草類就對
00:23:30
會開花結子
00:23:33
樹木就是大樹
00:23:37
它也會落葉結實
00:23:42
這都是歸根復命的現象
00:23:49
而且人完成世人的責任
00:23:57
我們每一個人 都有一個責任
00:24:00
你要完成那個責任
00:24:04
道德不虧欠
00:24:08
做人做事
00:24:09
道德就不去虧欠
00:24:13
你有辦法返還原處
00:24:19
返還原處就是 看出你的本性
00:24:22
恢復你本來面目
00:24:27
這也是歸根復命的意思
00:24:32
不過一個人要邁向這條路
00:24:38
在成之熟之的途中
00:24:42
一個人要成就 要成熟
00:24:49
必定要經得起勢的考驗
00:24:54
這個勢也等於 一般所說的考驗 魔考
00:25:03
就像草木要受 秋天的風 冬天的雪來逼迫
00:25:15
我們人也一樣
00:25:18
你也要經得起順境 逆境的考驗才可以
00:25:28
我們一般大多數都說逆境
00:25:32
但是你要知道順境之中
00:25:36
也有藏考驗的機會
00:25:43
不過對於順境
00:25:45
詳細我們等下看第三段
00:25:50
一般大多數考驗都說逆境
00:25:54
我生病 這樣就怨嘆
00:25:58
我一輩子在修
00:26:00
修到讓我生病
00:26:03
或是覺得受到委屈
00:26:06
受到家庭不平安種種
00:26:09
你就會怨嘆就會退道
00:26:11
這就是一種的考驗
00:26:15
順境也會
00:26:18
有的人你平常時環境不好
00:26:24
現在修行之後
00:26:25
環境好轉之後
00:26:29
就將道放棄
00:26:30
就不修了
00:26:33
以前我也曾引證一次
00:26:37
臺北有某某一間廟
00:26:42
原本是一間草屋
00:26:49
因為神很靈感
00:26:52
信徒一直增加
00:26:55
有心的人說 不然我們就整修成廟
00:27:00
整修成廟之後
00:27:02
因為五路的人一直來
00:27:05
日後又再擴建
00:27:09
一擴建變成大廟
00:27:12
大廟的發起人
00:27:15
驕傲心就跑出來了
00:27:18
就對道不太認同
00:27:21
只考慮靈感而已
00:27:24
就在外面養女人了
00:27:28
家裡娶三個老婆還不滿足
00:27:32
外面又再追女人
00:27:36
這樣之後
00:27:40
騎五百CC的摩托車
00:27:44
載女人很威風
00:27:47
一些廟的委員就勸解他
00:27:50
說某人你不要這樣
00:27:52
你今天會得到這個機會
00:27:54
也是這些神明保佑你的
00:27:57
神這樣幫忙你
00:27:59
讓你從草茅變成小廟
00:28:03
小廟變成大廟
00:28:05
你這樣還不知足
00:28:08
老婆娶三個
00:28:09
外面還有女人
00:28:11
這樣對嗎
00:28:13
回應什麼話你猜猜看
00:28:16
這是實在的事情
00:28:18
什麼神
00:28:21
我跟你說啦
00:28:24
人是要裝
00:28:28
神是要抬
00:28:31
神明若不抬
00:28:34
抬就像抬轎這樣
00:28:37
神若沒有我這樣抬起來
00:28:41
他會靈感嗎
00:28:43
神也是要靠我
00:28:46
所以人不要這樣
00:28:48
人說過橋
00:28:49
拐杖就丟掉了
00:28:52
說完這句話之後
00:28:54
經過兩三天而已
00:28:57
騎摩托車載女人
00:28:59
去撞死
00:29:01
撞死之後
00:29:02
人才說就是忘恩負義
00:29:06
不知道神的人情
00:29:08
一讓他得到機會而已
00:29:10
卻說神就要抬 人就要裝
00:29:14
今天死了
00:29:16
看他要裝什麼
00:29:18
所以這個叫做順境
00:29:21
所以也很多人 為了順境被考倒
00:29:29
對於順境的問題
00:29:31
我們下半段再詳細說明
00:29:36
現在以上這三個階段
00:29:42
總說都是道的作用
00:29:49
不過假使將 這些道理 這個作用
00:29:55
歸納為兩點來說
00:30:02
只有生養與覆收而已
00:30:06
怎樣叫做生養與覆收
00:30:11
你生之後就要畜養
00:30:15
畜養之後就 又要再修行回來
00:30:20
這就是養之覆之的意思
00:30:26
所以現在這句
00:30:29
就是可以總結論
00:30:31
以上三個階段
00:30:33
我們上期所說的三個階段
00:30:36
這個意思
00:30:39
也是來說無達到有
00:30:48
現在有之後
00:30:50
又再返還無這個道理
00:30:55
所以說
00:30:57
無而生有
00:30:58
有而生無
00:31:03
今晚說到這
00:31:05
暫且告一段落
道德經(舊版)
152/152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道德經(舊版)137
道德經(舊版)138
道德經(舊版)139
道德經(舊版)140
道德經(舊版)141
道德經(舊版)142
道德經(舊版)143
道德經(舊版)144
道德經(舊版)145
道德經(舊版)146
道德經(舊版)147
道德經(舊版)148
道德經(舊版)149
道德經(舊版)150
道德經(舊版)151
道德經(舊版)15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40205005709
981d7819-caf3-4343-b955-820204957a4f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