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新春特別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6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68
2589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3年03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0:02:43
奈何者
00:02:46
太息之詞
00:02:48
身喻之為國
00:02:52
心喻其主
00:02:55
五官為臣
00:02:58
意念為民
00:03:01
人為萬物之靈
00:03:03
故稱為萬乘之主
00:03:06
時人輕肆
00:03:09
心主躁競
00:03:12
身民輕動於天下
00:03:16
老子太息
00:03:18
故曰
00:03:19
奈何萬乘之主
00:03:22
而以身輕天下也
00:03:26
這裡面 有六個註解先做說明
00:03:30
註解第一
00:03:32
辭彙這樣說
00:03:34
奈何
00:03:35
當怎樣講
00:03:39
註解第一
00:03:41
辭彙說奈何是什麼
00:03:44
等於現代文說怎樣的意思
00:03:49
註解第二
00:03:50
辭彙這樣說
00:03:52
長聲嘆氣
00:03:54
叫做太息
00:03:56
辭彙說一個人長聲嘆氣
00:04:00
就像嘆大氣這樣
00:04:02
這樣叫做太息
00:04:05
註解第三
00:04:07
哲學辭典這樣說
00:04:09
心者
00:04:10
身之主也
00:04:13
現在說這個心
00:04:16
就是我們身體的主人
00:04:19
所以尸子才這樣說
00:04:23
目之所美
00:04:25
心以為不義
00:04:28
弗敢視也
00:04:30
口之所甘
00:04:32
心以為不義
00:04:34
弗敢食也
00:04:37
耳之所樂
00:04:39
心以為不義
00:04:42
弗敢服也
00:04:44
然則令於天下而行
00:04:48
禁焉而止者
00:04:50
心也
00:04:52
故曰
00:04:53
心者 身之主也
00:04:58
現在對這字服字先做說明
00:05:01
辭海這樣說
00:05:02
服 習也
00:05:04
服就是習
00:05:06
習就像要學
00:05:07
就像看到學要做
00:05:10
那個意思
00:05:13
尸子說
00:05:15
我們眼睛看到很美
00:05:18
但是這個心跟我說不義
00:05:24
眼睛就不敢看
00:05:27
這句話比如說脫衣舞
00:05:32
眼睛看到覺得很美
00:05:35
但是這個心說那不義
00:05:37
不要看
00:05:39
這個眼睛就閉起來不敢看
00:05:41
就是心在命令
00:05:44
說這個嘴覺得很好吃
00:05:47
不過心說這個不義
00:05:50
他就不敢吃
00:05:52
比如說有一種殘忍的吃法
00:05:56
像吃猴腦
00:05:59
頭皮扒下來
00:06:01
上面的殼掀起來
00:06:03
腦髓還在動
00:06:05
第四台我曾看過
00:06:06
用湯匙挖來吃
00:06:09
猴子吱吱叫
00:06:12
所以你覺得很好吃
00:06:14
不過心說不義
00:06:16
不能吃
00:06:17
這嘴就不敢吃
00:06:20
耳朵聽到覺得很快樂
00:06:24
這樣我也要來學
00:06:27
但是心說這不義
00:06:30
他就不敢去學
00:06:33
比如說學壞的習慣
00:06:36
心說這不義的事情
00:06:38
你不要學
00:06:41
心說不義他就不敢去學了
00:06:44
服就是習
00:06:45
習就是學
00:06:48
但是你要知道說
00:06:50
可以讓天下要做的事情
00:06:57
有辦法制止你的是什麼
00:06:59
就是我們的心
00:07:01
無論耳朵聽到
00:07:03
眼睛看到
00:07:03
嘴要動的時候
00:07:05
有辦法制止你的是什麼
00:07:08
就是心
00:07:09
所以才說
00:07:10
心者 身之主
00:07:12
這個心就是 我們身體的主人
00:07:17
註解第四
00:07:19
荀子註解這樣說
00:07:23
心居中虛
00:07:26
以制耳目鼻口形之五官
00:07:31
是身之主也
00:07:35
說心居在中虛
00:07:38
什麼叫做中虛
00:07:39
虛就是無形
00:07:42
因為我們心 可以解釋成心臟
00:07:46
解釋心臟就不對
00:07:48
祂現在這個心 是要解釋成無形的心
00:07:52
才說心居中虛
00:07:55
我就來制止我們的耳朵
00:07:58
制止我們的眼睛
00:08:00
制止我們的鼻子
00:08:02
制止我們的嘴
00:08:03
制止我們的身體
00:08:05
形
00:08:06
形就是身體
00:08:08
這個五官
00:08:10
我們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身體
00:08:14
這叫做五官
00:08:16
有辦法去 制止五官的就是心
00:08:21
所以心就是身的主人
00:08:26
那麼現在再看註解第五
00:08:31
辭海續篇這樣跟我們說
00:08:34
輕肆
00:08:36
謂肆意任行
00:08:39
不慎重也
00:08:42
辭海續篇說
00:08:44
輕肆是什麼
00:08:46
就是做事情 由我們的心意一直去做
00:08:53
做事不謹慎也不會去注意
00:08:59
註解第六
00:09:01
辭海這樣說
00:09:03
躁競
00:09:05
謂心切於勢位富貴
00:09:09
而有爭競之意思與行為也
00:09:15
辭海說
00:09:17
躁競是什麼
00:09:19
就是我們的心 趕緊想要得到地位
00:09:25
想要得到富貴
00:09:28
所以他就有 想要競爭的意思
00:09:31
就有爭名奪利的行為
00:09:38
心有那個意思也有行為
00:09:42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0:09:45
祂說奈何是什麼
00:09:49
就是嘆大氣的意思
00:09:52
我們的身體 來比喻為一個國家
00:09:58
我們的心就是國家的主人
00:10:05
這個五官
00:10:06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我們的身體
00:10:12
這就是臣
00:10:15
因為主人命令臣就動作
00:10:19
我們的意念 就是我們的百姓
00:10:23
因為我們這個 意念是怎麼當成百姓
00:10:27
所以六祖壇經才有一句說
00:10:32
心中眾生
00:10:35
心中眾生就是民
00:10:37
我們的意念
00:10:39
我們的意念 就是我們的百姓
00:10:42
我們人是萬物之靈
00:10:45
所以我們的心 才叫做萬乘之主
00:10:50
當時的人
00:10:53
因為都沒修養
00:10:55
做事情都不慎重
00:10:59
這個心的主人就躁動
00:11:04
想要爭名爭利
00:11:08
他這個身體的百姓
00:11:11
就輕動於天下
00:11:13
因為你心若 叫你做你就去
00:11:15
去搶人去劫人
00:11:17
去做壞事
00:11:18
心命令你
00:11:20
為名為利
00:11:21
你這個身體百姓就動作了
00:11:25
老子嘆一口大氣
00:11:29
說奈何萬乘之主
00:11:31
而以身輕天下
00:11:34
說唉你這個心的主人不定
00:11:39
使得這個身體就作亂了
00:11:44
所以這個文就是指這樣
00:11:48
最後一句
00:11:51
輕則失根
00:11:53
躁則失君
00:11:56
對於本文
00:11:57
我們再來看老子義疏解釋
00:12:01
我們現在來看 老子義疏這段文
00:12:07
說到這裏
00:12:10
可見這重輕靜躁 之關係非常重要
00:12:18
若把色身看重了
00:12:22
當然就要埋沒到慾海裏去
00:12:28
所以又重提前意囑咐道
00:12:33
如果你不依我的說法去行
00:12:39
把身看重
00:12:42
耽埋在物慾裏邊時
00:12:46
就要喪失了你的道心了
00:12:51
這樣的結果 必弄得本末不明
00:12:56
罪惡叢生
00:12:58
如果你任你的 氣質躁動不知降伏
00:13:06
則就戕賊你的自性了
00:13:13
這樣的結果 必弄得是非不分
00:13:18
危難迭至
00:13:21
像這樣失了根而又失了君
00:13:26
那麼你的一生 就等於自殺一樣
00:13:30
什麼都完了
00:13:33
如欲不失君之最好方法
00:13:36
就是降伏氣質
00:13:39
氣質既能降伏
00:13:42
則怨恨惱怒煩等之邪念
00:13:47
自然無隙可乘
00:13:50
如此其君方可以當令了
00:13:56
這就是君子 修身之最上要訣也
00:14:03
對於本文
00:14:04
我們來做個詳細說明
00:14:10
老子義疏這樣說
00:14:12
現在說到這裏
00:14:16
我們就看出 重輕靜躁的關係
00:14:22
非常重要
00:14:24
假使你若把 我們的色身看很重
00:14:30
當然你就會 埋沒在慾海裏去
00:14:36
所以呢
00:14:38
現在重新提起 前面的意思來交代你
00:14:46
這樣說
00:14:48
如果你不照著 我的說法去走
00:14:55
你將你的身看很重
00:15:00
假使一個人若沈迷 埋沒在物慾的裏面時
00:15:07
你就會喪失你的道心
00:15:12
這樣的結果一定 會弄得本末不分明
00:15:23
你的罪惡一直生出來
00:15:26
如果你照你的氣質去躁動
00:15:32
不知道要去降伏這個心
00:15:36
若這樣就殘害你的自性
00:15:42
這樣的結果必定 會弄得是非不分
00:15:48
你的危險災難就將至了
00:15:52
若像這樣失去了你的根本
00:15:56
又失去了你心的君
00:16:00
那麼你的一生 等於像自殺一樣
00:16:05
什麼都完了
00:16:07
假使你今天 若不想失去你的君
00:16:12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00:16:14
就是要降伏你的氣質
00:16:17
你的氣質若有辦法降伏
00:16:20
你的怨恨惱怒煩這些邪念
00:16:27
自然都無隙可侵入你的心
00:16:33
若這樣你的君 才有辦法發號令
00:16:39
現在這都說我們的心法
00:16:41
你自然這些怨恨惱怒煩
00:16:47
這些邪念若沒 隙縫可以進入
00:16:50
這樣你這個心
00:16:53
這個君就是指心
00:16:54
才有辦法發號令
00:16:57
不然你的號令發不出去
00:17:00
這就是君子要 修身最好的要訣
00:17:06
所以老子義疏前面一段說心
00:17:09
後面一段也說心
00:17:11
只有剛剛那段 說到外面去了
00:17:15
這就是說老子的道理
00:17:17
本來就是說我們的心境
00:17:20
我們現在來翻八十九頁
00:17:24
重為輕根
00:17:28
靜為躁君
00:17:30
是以聖人終日行
00:17:35
不離輜重
00:17:37
雖有榮觀
00:17:40
燕處超然
00:17:43
奈何萬乘之主
00:17:46
而以身輕天下
00:17:49
輕則失根
00:17:51
躁則失君
00:17:54
對於本文
00:17:55
我們上期有引老子義疏
00:17:58
下午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18:04
根
00:18:06
另本或作本
00:18:10
或作臣
00:18:12
若作本
00:18:14
猶可通
00:18:15
作臣
00:18:17
則大誤
00:18:18
蓋此章首句之
00:18:21
重為輕根
00:18:23
靜為躁君
00:18:25
結論反覆丁寧曰
00:18:29
輕則失根
00:18:31
躁則失君
00:18:33
言人爭名爭利則失其根
00:18:38
妄念躁動則失其君也
00:18:43
這裡面這個註解先做說明
00:18:46
辭海這樣說
00:18:48
丁寧
00:18:49
再三告誡之謂
00:18:53
俗作
00:18:54
叮寧
00:18:56
辭海說這個丁寧 就是一次又一次
00:19:01
再三要你注意 說給你聽的意思
00:19:07
我們世俗這字丁
00:19:10
多一個口字旁
00:19:13
所以若古字 丁寧就是寫這樣
00:19:18
若現代的字就是叮寧
00:19:21
多一個口字旁
00:19:23
你要注意
00:19:26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19:29
說這個根
00:19:32
有的課本根寫成本
00:19:38
但是也有人課本根寫成臣
00:19:43
若課本寫這字本
00:19:46
這樣還可以通
00:19:48
怎樣可以通
00:19:49
就根本根本
00:19:51
根跟本是差不多
00:19:53
但是你若寫成臣
00:19:55
這樣課本就 有很大的錯誤
00:20:01
我們要知道這章第一句
00:20:05
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00:20:09
這章的第一句
00:20:12
現在結論
00:20:14
結論又反覆丁寧
00:20:17
就像怕你第一句忘記了
00:20:20
再反覆向你丁寧
00:20:23
現在說輕則失根
00:20:26
躁則失君
00:20:28
就是說一個人
00:20:31
你假使爭名爭利就失去這個根
00:20:36
失去根等於就是失去這個重
00:20:41
說我們人你假使妄念一直躁動
00:20:49
這就失去你的君
00:20:52
失去君等於就失去靜
00:20:55
靜為躁君
00:20:56
一個人妄念若多就不會靜
00:21:00
這一定的
00:21:02
這是呂純陽祖師的結論
00:21:07
我們接下來 就是要看二十七章
00:21:13
善行無轍迹
00:21:19
這個本文你若 照這個字來解釋
00:21:24
就很懶散
00:21:28
若照字解釋要怎麼說
00:21:31
說會開車的人
00:21:34
或是擅長走路的人
00:21:37
他不會留下車輪的痕
00:21:42
和人走過的足跡
00:21:48
本文你若用這樣解釋
00:21:51
就沒辦法使人信服
00:21:54
因為古時候的路
00:21:56
不是現代 鋪水泥或是柏油路
00:22:02
都是一般土的路面
00:22:13
不要說以前
00:22:14
現在也一樣
00:22:14
鄉下還有牛車
00:22:16
路都還沒鋪柏油
00:22:21
牛車走過都留一個痕
00:22:26
有時候路若沒去修理
00:22:29
中間比較高
00:22:30
兩側牛車輪的痕跡很深
00:22:36
而且不信
00:22:38
若沒有鋪柏油 或是水泥的路
00:22:44
若好天氣比較不會
00:22:46
若下雨天踩下去 就出現一個水窪
00:22:49
隨時都有腳印跑出來
00:22:52
所以說善行無轍迹
00:22:56
這樣就已經不合了
00:23:01
轍就是車痕
00:23:03
迹就是腳印
00:23:06
所以我們現在先來看
00:23:09
老子義疏一個說明
00:23:13
轍是輪過之痕
00:23:20
迹是足過之印
00:23:25
蓋真明道的人的行事
00:23:31
向來都是無為而行
00:23:35
不表露痕迹的
00:23:39
只知低頭實踐
00:23:44
從不大事張揚或徒喊口號
00:23:50
因此他在人間所作的好事
00:23:56
和社會上所立的功德
00:24:00
都是行無所行
00:24:03
事過即捨
00:24:06
一點貪妄心都沒有
00:24:09
所謂外無所度之人
00:24:12
內無能度之我
00:24:15
這即是不留痕迹的意思
00:24:24
現在老子義疏這段文說
00:24:28
轍是車輪輾過的痕
00:24:35
迹就是我們腳走過的腳印
00:24:42
我們要知道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
00:24:45
他所做的事情
00:24:49
一向都是無為而行
00:24:54
他不會表露痕迹出來
00:25:00
他只知道很小心很老實
00:25:07
低頭安靜的去做
00:25:13
他從來不會 誇大炫耀或是喊口號
00:25:29
嘴說做就沒有在做
00:25:34
因為這樣 他在人間所作的好事
00:25:41
和社會上所建立的功德
00:25:45
都是行無所行
00:25:49
人有在做
00:25:51
但是他並不會 表露他在做的痕迹
00:25:58
事情過之後就丟棄了
00:26:03
不會常常說給人聽
00:26:05
哪裡我做的 哪裡也是我做的這樣
00:26:10
有人說做善事 難道都不能講
00:26:13
可以
00:26:15
現在所說的 就是要說你的心
00:26:19
為什麼說你的心
00:26:21
比如人若問
00:26:23
善事要怎麼做
00:26:25
怎樣做怎樣做
00:26:27
做善事有這麼好嗎
00:26:30
現在你沒說給他聽
00:26:32
他不知道
00:26:33
說不錯啊
00:26:34
我現在做善事之後
00:26:36
家裡也很平安
00:26:38
我做善事之後
00:26:40
我身體也變很好
00:26:42
做善事總是有好報
00:26:44
這樣說沒關係
00:26:46
這什麼
00:26:47
這是為了要說給人聽
00:26:49
要引人走善路
00:26:52
但是你不能主動說
00:26:55
現在哪裡 做善事的你知道嗎
00:26:59
我不知道
00:27:00
你沒注意看
00:27:03
有一個窮苦人
00:27:05
我去援助他
00:27:06
那個人若沒有我就死了
00:27:09
那是什麼
00:27:09
那就是炫耀在說給人聽
00:27:12
那個不同
00:27:14
所以我們 為了要引人做善事
00:27:17
人問說給人聽沒關係
00:27:19
但是你不能不管何時
00:27:21
怕人不知道就去炫耀
00:27:24
這樣就是有一個痕在那
00:27:29
所以呢
00:27:30
一個人一點的 妄心都不能有
00:27:39
都不能有妄念的心
00:27:43
我們現在所說 外無所度之人
00:27:47
你不能常常說 某人也是我度的
00:27:50
誰也是我度的
00:27:51
你外就沒有所度的人
00:27:55
內無能度之我
00:27:57
人說某人你很誠心
00:28:00
你出來講道理 給人聽度眾生
00:28:03
說見笑見笑
00:28:04
這是盡我的義務
00:28:06
我度我自己
00:28:08
不能說我多偉大
00:28:11
我度好幾萬人幾千人這樣
00:28:15
就沒有度人的心
00:28:19
所以呢
00:28:20
這就是什麼
00:28:21
這就是沒有留痕迹的意思
00:28:27
另外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8:31
善行者
00:28:33
大善之行也
00:28:37
車輪行過之痕曰轍
00:28:43
人足行過之痕曰迹
00:28:48
大善之行
00:28:50
已無住心行於布施
00:28:53
其心三輪體空
00:28:57
所謂上德不德
00:29:00
無絲毫行善 轍迹留於心也
00:29:07
故曰
00:29:08
善行無轍迹也
00:29:13
對於本文
00:29:15
我們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0:29:23
呂純陽祖師這樣跟我們說
00:29:29
說善行這句話
00:29:32
就是指什麼
00:29:33
指大善的行為
00:29:37
車輪所行過的痕
00:29:42
叫做轍
00:29:45
我們人的腳走過的痕
00:29:48
叫做迹
00:29:51
若大善的人
00:29:54
用無住心來做布施
00:30:00
他的心是三輪體空
00:30:04
怎樣叫做三輪體空
00:30:06
等一下會註解
00:30:07
簡單說就是
00:30:09
第一沒有布施的我
00:30:12
第二沒受施的你
00:30:16
第三沒有布施之物
00:30:18
這樣叫做三輪體空
00:30:21
這也是所說的上德不德
00:30:25
這個上德不德 就是道德經三十八章
00:30:29
裡面就會講
00:30:30
就是上德不德
00:30:33
就連絲毫做善的 痕迹都沒有留在心
00:30:42
沒有留在我們的心
00:30:43
不是說真的腳 走過去沒有痕迹
00:30:46
那個痕迹 不會留在我們的心
00:30:50
所以才說
00:30:51
善行無轍迹也
00:30:55
現在呂純陽祖師所說的
00:30:57
三輪體空跟上德不德
00:31:00
要向你詳細做一個註解
00:31:04
我們現在來看
00:31:05
佛學常見詞彙
00:31:08
不然我們現在 來看註解第一
00:31:12
這個佛學常見詞彙
00:31:14
裡面所說的
00:31:16
三輪體空
00:31:19
就布施言
00:31:22
施者
00:31:23
受者
00:31:25
與所施之物
00:31:28
謂之三輪
00:31:30
行施之後
00:31:32
此三輪相
00:31:34
不存於心
00:31:37
名三輪體空
00:31:41
佛學常見詞彙這樣說
00:31:44
說三輪體空是什麼
00:31:47
就是以布施來說
00:31:51
第一就是施者
00:31:53
施者就是布施的人
00:31:56
受者就是受布施的人
00:32:00
與布施之物
00:32:02
布施之物就是 等於錢要給人
00:32:06
東西要給人的那個東西
00:32:09
這個叫做什麼
00:32:10
叫做三輪
00:32:13
我們現在布施之後
00:32:17
這個三輪相 都不能放在你的心
00:32:23
這個名叫做三輪體空
00:32:27
對於三輪相
00:32:30
我們再看佛學辭典解釋
00:32:34
三輪相
00:32:36
就布施言
00:32:39
以施者受者 與施物謂之三輪
00:32:45
此三輪之相存於意中
00:32:49
稱為有相三輪
00:32:53
而非真布施之行
00:32:58
滅此三輪相
00:33:00
住於無心而行之施
00:33:04
為三輪清淨之布施也
00:33:09
現在佛學辭典說
00:33:11
這個三輪相是什麼
00:33:15
是對布施來說
00:33:19
就是布施的人跟受施的人
00:33:23
跟布施的東西
00:33:26
這三樣就是叫做三輪
00:33:30
這個三輪的相 存在意念之中
00:33:36
隨時都放在心中
00:33:38
這個叫做有相的三輪
00:33:41
等於就是三輪相
00:33:45
這不是真正布施行為
00:33:51
你若將三輪滅掉
00:33:56
滅三輪的相
00:34:01
你住在無心來行布施
00:34:07
就像沒有三輪的相在心中
00:34:11
不要將你做的 布施放在心裡
00:34:15
這就是三輪清淨的布施
00:34:18
等於就是三輪體空
00:34:23
所以這句話跟什麼
00:34:26
跟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00:34:28
說的就一樣
00:34:32
道德經三十八章裡這樣說
00:34:36
上德不德
00:34:38
是以有德
00:34:41
下德不失德
00:34:42
是以無德
00:34:45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00:34:50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00:34:56
道德經三十八章說
00:34:58
上德不德
00:35:01
怎樣叫做上德不德
00:35:03
真正上德的人
00:35:06
他表面上像是沒什麼德性
00:35:10
他就不說給人聽
00:35:12
靜靜的做
00:35:14
表面看起來像是沒道德
00:35:17
這才是真正有德的人
00:35:21
下德的人他不失德
00:35:24
怎樣不失德
00:35:25
這個德怕不見了
00:35:28
不管什麼時候存在心裡
00:35:32
這樣叫做無德
00:35:36
你若這句話聽不懂
00:35:38
我說明白一點你就聽得懂
00:35:41
我們上德的人
00:35:44
不管有沒有人看
00:35:48
總是默默實行
00:35:50
靜靜的做
00:35:51
若下德的人
00:35:54
他若沒人看他不做
00:35:57
我簡單舉例 讓你做參考
00:36:01
我曾看有錢的人
00:36:07
平常時你若去他家
00:36:10
要找他做善事
00:36:15
要去募捐
00:36:17
一毛錢就不會出
00:36:20
但是遇到義賣
00:36:23
義賣你知道嗎
00:36:25
這樣設一個場面
00:36:28
有的說比較那個
00:36:29
說女孩子穿過的衣服
00:36:31
一件衣服好幾萬他就買
00:36:34
現在被眾人鼓掌
00:36:37
爬起來炫耀
00:36:41
這就是什麼
00:36:43
這就是下德不失德
00:36:46
他沒人看他會痛苦
00:36:52
以前我有一個認識的人
00:36:58
我跟他說他不聽
00:37:01
最後我就很少與他來往
00:37:06
因為來我家
00:37:09
宜蘭熱鬧
00:37:14
以前二月初八
00:37:16
三月二八都熱鬧
00:37:18
我比較年輕的時候
00:37:21
還有應酬
00:37:22
現在都沒有應酬了
00:37:24
比較年輕的時候還有應酬
00:37:27
來我家呢
00:37:29
我就找他不然 我們去廟裡拜拜
00:37:32
去拜呢
00:37:34
那時還很早
00:37:35
我是怎樣
00:37:36
怕若太晚
00:37:38
有陣頭等等
00:37:40
擠不過去我不要
00:37:41
我都利用比較沒人的時候
00:37:46
現在都沒有乞丐了
00:37:49
以前若熱鬧
00:37:50
乞丐都蹲在廟的 大多數都在金爐旁比較多
00:37:56
人若要去燒金
00:37:58
看到多少會拿錢給他
00:37:59
遇到一個五體不全的
00:38:04
一顆好像肉球
00:38:07
鋪一件草蓆躺在那
00:38:13
當時的錢比較大
00:38:17
我丟一塊錢給他
00:38:19
當時一塊就不錯了
00:38:22
我丟一塊錢
00:38:23
他怎麼跟我說
00:38:25
你浪費錢
00:38:27
說浪費錢這樣
00:38:29
就算浪費錢 也是你的自由
00:38:31
你要不要布施是你的自由
00:38:35
之後就回去
00:38:40
吃飽他就說我們來去
00:38:43
來去看一個熱鬧
00:38:46
我說好啊要看熱鬧就去啊
00:38:47
就客人找我們走
00:38:50
當主人的客人 找我們走怎麼不走
00:38:53
我說好啊來去
00:38:55
走一走
00:38:56
他就說陣頭 都在廟口集中要出去
00:39:02
我一去
00:39:04
我看肉球在那邊
00:39:07
很多人圍著他
00:39:10
人好奇
00:39:11
就看這樣一個人 縮在那邊好像一顆肉球
00:39:14
手腳都縮起來
00:39:18
他說我們再來看他
00:39:20
早上就看過了還看
00:39:23
總不能他找我 我不肯
00:39:26
對不對
00:39:27
就這樣又去看
00:39:33
他口袋摸一摸拿三十塊
00:39:38
十塊的三張
00:39:39
拿三十塊
00:39:41
就這樣丟過去
00:39:44
三張就散開來
00:39:46
人說那個人怎麼 那麼善心拿那麼多錢
00:39:49
走路這樣
00:39:52
唉
00:39:53
我看一個頭痛起來
00:39:55
早上我丟一塊錢 你說浪費錢
00:39:57
你三十塊就不會浪費錢
00:40:00
目的是要人幫他鼓掌稱讚
00:40:04
這就是叫做下德
00:40:06
下德不失德
00:40:08
他這個德怕失去
00:40:10
怕人沒有看到
00:40:12
你早上若三十塊丟下去
00:40:14
很偉大
00:40:15
因為那時候都沒人
00:40:18
對不對
00:40:18
不過他想說沒人看
00:40:20
浪費我這三十塊
00:40:23
這就是無德
00:40:25
所以老子在說
00:40:28
前面這就可以說三輪體空
00:40:32
尾句可以說 有為的三輪有相的三輪
00:40:42
祂說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00:40:45
祂說上德的人
00:40:47
祂心是無為
00:40:49
祂並不會說 弄一個作為給人看
00:40:54
下德的人
00:40:56
這個為就是只有為
00:40:58
下德的人要做有為的事情
00:41:01
所以他所做的事 就是都要做表面
00:41:05
這是簡單說
00:41:06
等三十八章的時候
00:41:09
我們再詳細分解這句話
00:41:12
因為現在這句話就是跟
00:41:15
佛家說的 三輪體空意思一樣
00:41:18
你們就要注意這點
00:41:22
所以我們一個人你要行善
00:41:26
不是說有人看我們不做
00:41:28
這樣也太固執
00:41:31
我們隨時不管有沒有人看
00:41:35
我們就是靜靜的做
00:41:36
假使有人看到 某人你真善心
00:41:38
說不是啦 這就是簡單的義務啦
00:41:41
這樣而已
00:41:44
不是要去炫耀的
00:41:46
假使一個人 表達做善事很偉大
00:41:52
這就已經不是真正的布施
00:41:55
這樣說比較快
00:41:56
當時達摩祖師
00:42:00
六祖壇經裡面就有說過
00:42:04
一個人來問六祖
00:42:07
說師父
00:42:10
我聽說當時梁武帝來造寺
00:42:20
來施僧
00:42:22
以前叫做打齋
00:42:26
這個叫做做善
00:42:30
當時他問達摩祖師
00:42:34
說這樣我有功德嗎
00:42:38
達摩祖師回應 你都沒有功德
00:42:43
我想不通
00:42:46
梁武帝善事做那麼多
00:42:49
達摩祖師 為什麼跟他說沒功德
00:42:53
惠能六祖才回應什麼
00:42:58
確實沒有功德
00:43:01
因為梁武帝 所做的都是有為的
00:43:08
真正你要瞭解 這個功德是什麼
00:43:12
功德是心要有無為的心
00:43:16
所以這個功德 跟福德就要分辨
00:43:22
所以六祖說這句話最正確
00:43:26
功德跟福德是不同
00:43:35
怎樣叫做功德 怎樣叫做福德
00:43:40
像我剛剛說在義賣的時候
00:43:46
一件衣服好幾萬買
00:43:48
那也是去做善事
00:43:51
這是福德
00:43:54
像我剛剛說那個乞丐
00:43:57
丟三十塊給他
00:43:58
那也是福德
00:44:00
福德就要受福報
00:44:03
善有善報
00:44:05
惡有惡報
00:44:06
因為雖然你做有為
00:44:09
做有為不過一但錢拿出去
00:44:12
你就是有那個福
00:44:13
就會得到福德
00:44:16
得到福德會怎樣
00:44:17
下世出生就有錢人
00:44:20
因為你有做
00:44:21
有做要得福報
00:44:24
功德就不是
00:44:26
所以我們說 要做三千功八百果
00:44:30
你福德不會了脫生死
00:44:34
做功德才會了脫生死
00:44:37
你若沒功德沒辦法消 我們過去一世一世的業
00:44:46
不會消
00:44:46
福德不會消業
00:44:49
所以古聖人就在說
00:44:53
說你若做福德來說
00:44:56
你後世得到福報
00:44:59
但是你的業還在
00:45:00
業不會消
00:45:02
做功德才會消業
00:45:06
若要做功德
00:45:08
就是剛剛道德經 所說的上德不德
00:45:12
也是佛家說的三輪體空
00:45:16
這才是功德
00:45:17
所以你要注意
00:45:19
不然你說那個都沒用
00:45:22
你變成什麼
00:45:23
這樣我就不用做了
00:45:24
對不對
00:45:25
全部沒用就不用做
00:45:27
若以後天來說是有用
00:45:31
但真正你要了脫生死
00:45:34
這都沒有用
00:45:37
所以為什麼 梁武帝他會問達摩祖師
00:45:44
達摩祖師祂說他沒有功德
00:45:46
什麼原因
00:45:50
這個後來呢
00:45:54
就有另外一段故事
00:45:58
梁武帝是拜濟公
00:46:03
濟公為師
00:46:04
他師父叫做濟公
00:46:07
濟公是寶誌
00:46:12
祂的法號叫做寶誌
00:46:14
但是一般都稱祂濟公
00:46:17
就像道濟禪師
00:46:20
我們簡單說濟公這樣一樣
00:46:24
濟公有一次
00:46:33
梁武帝生病
00:46:35
怨嘆
00:46:37
說我善事做那麼多
00:46:40
天公伯沒有保佑我
00:46:42
讓我生病這樣
00:46:43
他就做有為的人
00:46:44
會怨嘆
00:46:47
做無為的人祂不會怨嘆
00:46:51
濟公說因為你沒有功德
00:46:59
不會消你的業
00:47:03
因為你所做的善事
00:47:06
不是真正的善
00:47:09
他說怎樣不是真正的善
00:47:12
祂說你要蓋廟 都拿百姓的錢
00:47:18
你今天要蓋廟 都叫人來做公工
00:47:23
都調百姓來做公工
00:47:27
百姓怨天罵地
00:47:29
罵你這個皇帝無道
00:47:33
你撿人家錢叫人來做公工
00:47:37
你哪有什麼功德
00:47:41
他說不然要怎麼造功德
00:47:44
說你省吃儉用
00:47:50
不要向百姓收錢蓋廟
00:47:54
你自己省吃儉用
00:47:57
那個錢拿來蓋廟
00:47:59
以前皇帝也是
00:48:01
像現在當總統也一樣
00:48:04
有一定的月俸
00:48:07
比如說若以 我的月俸來蓋廟
00:48:10
這樣你有功德
00:48:12
若向百姓收錢來蓋廟
00:48:14
那沒功德
00:48:15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48:17
簡單說就是這樣
00:48:20
你向人調公工
00:48:22
有的一家口 只有靠那個人在吃飯
00:48:26
你調去做公工
00:48:28
家裡每個人都餓肚子
00:48:31
你應該要發工資
00:48:36
請工人來蓋廟可以
00:48:39
你調公工來蓋廟
00:48:41
你皇帝在翹腳捻鬍鬚
00:48:45
百姓在哀怨
00:48:48
所以你沒功德 就是這樣沒功德
道德經(舊版)
68/144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道德經(舊版)137
道德經(舊版)138
道德經(舊版)139
道德經(舊版)140
道德經(舊版)141
道德經(舊版)142
道德經(舊版)143
道德經(舊版)144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20207001309
b43fe378-1bc3-448a-94b6-5a2cb0fddc19
網站除錯報馬仔